「我想請問老師,在工作上,會不會遇到一些被歧視的狀況。」聽完林立青老師的演講,班上的BOY曾舉手問林老師。
「當然會,有些是顯性的,但更多是隱性的。比如說我們去一個公家單位幫他們整修廁所,就明講好了,就是國防部,明明我們是去幫他們整修廁所,但卻不讓我們用廁所。還有些社區大樓不讓工人走客梯,只能搭貨梯啦~奇怪的是,我只要脫下雨鞋,換上衣服,就又可以搭客梯了…這真的是他O的很奇怪。」在林立青老師詼諧幽默的口吻下,大伙都笑了。
但這問題卻一直在我心中迴盪著。
「讓我告訴你和林立青老師不同的另一個答案,做工的人在另一個層面的被歧視,但你卻不會認為這是歧視的狀況吧…」回到班上後,我如此告訴那孩子。
浮現在我腦海中的,是我還在國小時,一天早上起來我發了高燒,吐個不停。後來情況稍緩後,媽媽問我要不要吃點什麼?連續問了好幾項,我都搖搖頭。
「不然媽媽去買椰子水給你喝,會比較舒服一點?」
「不用,我喝水就好。」我搖搖頭。其實當時我的內心是很想喝椰子水,因為在我家,那幾乎是生病時才能有的「特權」。但是我知道,媽媽心裡一定正煩惱著要怎麼開口,才能跟鄰居的阿婆借錢,帶我去看醫生。在那個沒有健保的年代,媽媽的月薪只有九千塊,每一次生病要看醫生,對她來說都是煎熬,這我從很小時候就知道。那一天媽媽帶我去看完醫生後,我仍然到學校去,因為全家人都得上班,家裡沒人可以照顧我。國小畢業,我唯一領的獎項是全勤獎。
在我印象中,只要是需要用到錢的,都會是爸媽大吵,甚至媽媽被打的導火線。每學期初的幾千塊的註冊費就不用說了,伙食費、醫藥費,甚至有一回我想買一本200多元的科普書,我爸狠狠地痛斥了我一頓,說我亂花錢買些沒用的東西。或許也是如此,媽媽難得帶我到台南市時,我最喜歡去逛台南市的舊書攤。
「那麼你每天兩包菸、早晚兩瓶酒、每晚都去賭博,錢都花哪去了?」這是我從小內心一直沒有說出口的話,或許因為錢是爸爸賺的,他愛怎麼花都是對的。對家,只要我們還有一口氣在,他就算盡責任了吧。直到大學畢業,我背了六十萬的助學貸款。
出來工作的第一年,有一次在龍山國中打羽毛球時,隊友後退搶球時,球拍敲碎了我的鏡片,三片玻璃碎片刺入我的眼球。眼科醫師幫我挾出來後,說幸好只傷到角膜的表層,如果再深一點,很可能就失明了。他還問我,怎麼會配這種玻璃鏡片,又厚又重又危險,建議我要改成太空鏡片。
「這種一副要多少呢?」我到了眼鏡行詢問價格。
「因為你是高度近視,又有在運動,強烈建議你配蔡司的雙非球面,我給你優惠價,一眼只要6000元,這已經非常便宜,原本訂價是13500…」我記得當時我腦中一片空白,因為以前即使是一片500元的鏡片,我們仍常常要跟親友借錢才能配得起。而這副眼鏡要價卻超過兩萬…
「窮,是一種歧視嗎?我想你會說不是,或許更多時候你會認為是自己不掙氣、不努力的原因。」我告訴那學生,「然而反應在你生活中的,卻是真真切切的困境,不論是現實層面或是心理層面上,不需要有人瞧不起你,你自己就會看輕你自己。」
「可是老師,林立青老師就做工,還是很有成就,寫了書,甚至拍成了電視劇,還到處演講耶。」
「你大概忘了,林立青老師有大學畢業耶。」我笑著回答。
嚴格說,在當年我爸工作一天可以領2500~2800左右,一個月工作個20天,可以領5、6萬,並不算低。然而生活習慣、價值觀和視野寬廣度,卻造成了我們家始終沒能翻轉。
或許你會辯駁,很多做工的人收入也很高。林立青「做工的人」封面這麼寫著:「這社會要求他人有尊嚴活著的,幾乎都是收入穩定的人。」「但一個人只是想活著,謙卑和努力地活著,這難道不值得尊敬?」「底層之下的底層、剝削之中的剝削…如果你發現書中的人名和場景有所雷同,請哀矜而勿喜。」他的觀察和我的親身生活經驗很吻合,絕大多數做工的人生活不僅說不上優渥,甚至有很多心酸。
或許你會說,那是因為我爸自己生活習慣不好、沒有理財觀念。如同我最一開始所說的,我們都不會認為這是一種歧視,會覺得是對方自己的問題,甚至連我爸媽也這麼看待自己。人都是依自己的自由意識選擇而活著!
然而無可辯駁的,價值觀、生活習慣、視野也是一再地階級複製著。
桑德爾著作「成功的反思」中提到,一群社會心理學家在英國、荷蘭、比利時和美國進行的系列調查,大專學歷受訪者對於不同團體,包括不同宗教、不同種族、窮人、盲人、肥胖者、低學歷者…等等的偏見,結果發現最不受歡迎的是低學歷者。研究人員指出:高學歷者比低學歷者更有偏見,只是對象不同,而且對自己的負面態度毫不歉然。
在美國,擁有大學學歷者僅30%,然而他們的民選政治人物、內閣,卻有98%~100%都擁有大學以上學歷,甚至博士;在台灣,擁有大學學歷者有25%,我們的民選政治人物、官員,又有多少不具大學學歷?
言語、肢體上的歧視,是顯性的歧視。但是有更多更多的歧視,是難以言喻的。
趁著這一次林立青老師的講座,我要求每個人寫了一篇500字的心得。很欣慰地,許多孩子都說他們重新以不同的角度看自己做工的父母、爺爺奶奶,原來他們做的事這麼偉大。
「站在道德面上,我希望能教你們真正平等地看待所有正當工作。」我最後如此告訴BOY曾,「但站在老師的角度,我不能睜眼說瞎話,說社會上不存在著各種歧視。所以我能告訴你的是,努力讓自己不要成為被歧視的對象,並永遠記得用最高的道德要求自己,尊重每一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