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行看熱鬧,內行看門道──關於111大學「分科測驗」數學參採招聯會沒有說的事

閱讀時間約 8 分鐘
新課綱如火如荼的上路已經兩年了,而第一屆新課綱的高中生所要面對的第一次大學考試,也就是111學年度的考招新制,卻有許多很重要、關鍵的細節都還在研議當中,包含申請入學、分科測驗的明確時程等,而近日招聯會公告了一個對考生來說極為重要的資訊──111學年度分科測驗(即原來的「指考」)後辦理的「登記分發」管道,各大學校系對於「數學」考科的參採狀況。
舊課綱時代社會組考生只需專心修習「數學乙」
這件事情在新課綱的考招之所以變得非常重要是因為在以前的課綱中,社會組的學生在高三皆修習「數學乙」,而自然組的學生在高三皆修習「數學甲」,在「指考」中,數學考科也同樣分為「數學甲」和「數學乙」兩科,社會組的學生幾乎僅會選考「數學乙」,全國各大學校系在「登記分發」的時候除了少數的商管校系參採「數學甲」(這些校系一般會被歸類為自然組)或分成「社會組」和「自然組」兩組招生以外,多數商管學系都理所當然的參採「數學乙」。這樣子的規劃其實非常的簡單明白。
「分科測驗」減少考科學生的壓力真的會減輕嗎?
以前的「指考」總共有十個考科,分別是:國文、英文、數學甲、數學乙、歷史、地理、公民、物理、化學、生物,而在新式的「分科測驗」中,不再考「國文」、「英文」及「數學乙」,剩下七科,儘管「分科測驗」不考「國文」、「英文」及「數學乙」在邏輯及學理上似乎沒有道理可言,但是主管機關的核心目標如果是要減少考科數,減輕學生的壓力,那我想大家是可以認同並支持的,但是現在問題「分科測驗」減少「國文」、「英文」和「數學乙」三科,學生的壓力真的有減輕嗎?先以「國文」和「英文」這兩個共同基礎學科來說,依據「大學入學考式分發委員會」官網公告的統計資料,這兩科以往不管在社會組或自然組都是最多校系參採的科目,既然統計資料顯示絕大多數的大學校系認為「國文」、「英文」的基礎能力是重要的,當「分科測驗」不考「國文」、「英文」的時候怎麼辦?大學端只能在「登記分發」時回頭去參採學生在學測時候的「國文」和「英文」成績,我們都知道,任何的考試都有運氣、臨場表現、病痛等無法掌握的變數,以前當孩子在學測的「國文」和「英文」失常沒有考好的時候,還有一次指考的機會可以補救,但是現在當孩子在學測「國文」和「英文」沒有考好的時候,不但「個人申請」失去了機會,在「登記分發」的時候也沒有機會補救,從原來的兩次機會,變成一試定生死,這樣子的調整或許減輕了考生在「分科測驗」的負擔,但是卻大大增加了面對「學測」時的壓力,但是學測才是所有學生都要面對的大考,「個人申請」目前也已經是升學佔比最高的管道,這樣子的調整真的有減輕學生的壓力嗎?
109學年度指定科目考試採計加權統計(資料來源:「大學入學試分發委員會」官網)
111學年度各大學校系「登記分發」管道數學科參採資料
招聯會在110年4月30日公告了111學年度各大學校系「登記分發」管道數學科參採資料,摘錄新聞稿內容如下:
大學考試入學分發委員會追蹤110學年度原參採數學乙619 個系組,在111學年度考分管道改「採學測數學B」的最多,有320個系組,其次是「不參採數學」有190個系組,參採「學測數學A或數學B均可」則有49個系組,並有百分之4系組改參採分科測驗數甲、分科測驗數甲及學測數A。原參採指考數乙111學年改採分科測驗數學甲的21個校系,多是因為分組、 專業屬性等考量,例如成大經濟系、陽明交大企管系,與政大會計系、財政系…皆分為學測數學 A 與分科測驗數學甲兩組。
從上面的文字敘述看起來或許會認為「分科測驗」不考「數學乙」的調整真的是能有效減輕學生負擔,是個成功的政策,因為原來全國參採數學乙的619個社會組系組,在111學年度有高達320個系組改參採學測「數學B」,還有190個系組「不參採數學」,招聯會公告了這樣看似積極正面的消息,好像全國的家長和學生都可以鬆了一口氣,以後「數學」的學習壓力沒有這麼大了,但是真的是這樣子嗎?統計數字背後真正的意義招聯會並沒有告訴你。
招聯會所公佈統計數字的迷思:關鍵的少數
若依據招聯會的查詢系統仔細比對,190個「不參採數學」的校系大致可以分為兩大類,一類是是傳統相對冷門的文、史、哲及藝術相關系組,另一類則是中後段的私校,許多後段私校甚至不管商管或是理工系組都不參採數學,而這樣子的規劃是基於課程教學的專業評估亦或為求生存的招生考量,大家心裡有數,這190個校系相信也不是多數中等程度以上社會組學生的目標。320個改參採學測「數學B」的校系,則多數是一般的國立及私立前段大學商管學系,這些大學過往在指考時都參採「數學乙」,在「分科測驗」不考「數學乙」之後,只能退而求其次參採學測的「數學A」或「數學B」,在考量全國多數社會組高中生高二修習的是「數學B」的情況下,大學為了避免限制自己的招生來源所以放棄參採「數學A」而選擇了「數學B」(但是若根據《數學領域課程手冊》的建議,這些商管學群其實應該是建議要參採「數學A」的)。
資料來源:《數學領域課程手冊》
最後,其實也是最重要的其實就是招聯會輕描淡寫帶過去的這些參採「數學甲」的21個商管校系。儘管21這個數目相對於原來全國參採數學乙的619個校系似乎顯的微不足道,但是除了量化數字以外,我們更應該從質性的角度去檢視是這21個校系是那些?它們包括了:臺大經濟系、臺大會計系、臺大國際企業學系、臺大工商管理學系企業管理組、臺大財務金融學系、政大財政學系、政大經濟系、政大國際經營與貿易學系、政大會計學系、政大金融學系社會組、政大統計學系社會組、清華大學經濟系、陽明交通大學管理科學系、陽明交通大學資訊管理與財務金融學系財務金融組……等。一字排開星光熠熠,幾乎全部都是社會組商管頂尖大學的明星學系,這21個校系在以前皆參採「數學乙」,到了111學年度則多數皆分為參採「數學甲」的自然組和「數學A」的社會組兩組招生,而這樣子看似細微的改變,卻可能會對高中社會組前端的學生帶來很大的負面影響並大大的提高學生的學習負擔,舉例來說,如果社會組學生高三選修「數學甲」,則在分科測驗時有能力選考「數學甲」,在「登記分發」志願選填時這些校系的社、自兩組都可以填,就可以大大提高了錄取的機會,而若選擇修習「數學乙」則沒有能力考「分科測驗」的「數學甲」,最後只能去搶社會組的名額,在各大學校系每年的招生名額幾乎不會有太大的改變的前提下,上開校系挪出了一部分的名額給自然組(參採「數學甲」),則當然修習「數學乙」的社會組考生要錄取的機會就更低了。
「大學招生策略的盤算」讓減輕學生負擔的美意盡失
這樣的調整美其名是系所課程評估後的專業考量,本質上卻都是招生的算計,難道這些頂大商管系組和中字輩國立大學、私立大學相同系組的課程架構真的有如此大的不同嗎?說穿了這些學子們擠破頭想要進去的明星校系,思考的只有怎麼樣的參採制度可以讓自己招到程度更好的學生,並突顯其頂大的光環,所以當「分科測驗」不考「數學乙」而他們又覺得學測「數學A」的深度不足的時候,這些頂大商管學系就很有「默契」的一起把原來僅採計數學乙的系組分成兩組來招生。「數學甲」原來不該是社會組學生高三應該選擇的科目,但是這些頂大不在乎這些,一方面是自然組考生跨組選填商管學校本來就是司空見慣的事,而社會組前端考生在利弊權衡下可能也會選修「數學甲」,頂大要參採還怕高中學生不選修嗎?這樣子的調整對社會組考生升學權益有極大的影響,修習「數學甲」對社會組學生也造成了更大的負擔,但這些都不在這些明星校系的考量範圍之中。雖然僅僅是21個校系,但造成的結果可能會是全國社會組前端成千上萬的學生在高三都一窩蜂去選修「數學甲」來提升自己錄取頂大商管校系的競爭力,而這樣子的結果,和新課綱考招新制期待降低學生負擔的目標不是又背道而馳了?所以回到前面的問題,主管機關以為「分科測驗」不考「數學乙」就是降低考科減輕學生的負擔,但是現在實際上發展的狀況真的會降低社會組學生的負擔嗎?事關成千上萬莘莘學子們學習和升學權益的教育大計,我們的主管機關倒底是不懂?不敢管?還是不當一回事?
1會員
2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你可能也想看
房地合一稅2.0預計於7月1日正式施行修法重點看分明房地合一稅(正式名稱為2016年修法後之所得稅法)上路迄今已過了五個年頭,在本次立法院會期也通過了院會所提出的檢討修正內容,這個消息對一些人來講可說是實現居住正義改革之過程,但從另一個角度來說,也是增加了一些實施新制以來可能造成的稅賦成本,至於修法內容為何以下將用條列式的方式與各位分享。
Thumbnail
avatar
職地酉聲
2021-04-22
外行看熱鬧 內行看門道 外行怎麼變內行?在一般職場生涯的規劃中,跨行業、跨領域都會在有限的範圍內進行。而自己算是幸運(?)的跨了多次領域與行業,也有了多那麼一點點的心得。 史前時代 在第一份進社會的工作,儘管是以 Engineer 的職稱入職,但是關於技術類的工作其實最後僅為一個基礎,在當時除了輔導新產品到各個經銷通路時所需要的知識傳授
Thumbnail
avatar
Jerome
2020-07-07
找工作越級挑戰可行嗎?門檻是給沒膽的人看,給敢衝的人跨過了個農曆年,除了每天被武漢肺炎的疫情新聞轟炸外,許多人也對於轉職躍躍欲試或早已經拿到offer。好不容易有個比較長的假期,許多人也會趁機回顧並修改自己的履歷,也在市場上試試水溫看看有什麼好工作。 怎麼樣去挑戰自己可能還不到門檻的工作呢?
Thumbnail
avatar
公關人生相談室
2020-03-15
「看得懂的」和「內行的」說法如果要將「USB外接電池」、「行動電源」、或者對岸所謂的「充電寶」用美式英文寫出來,該怎麼說?「coffee shop」和「café」有什麼微妙的差異?
Thumbnail
avatar
傅瑞德
2019-1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