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110學測與111學測數a看台灣教育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圖一) 111年學科能力測驗之五標

(圖一) 111年學科能力測驗之五標

2022.01.21到23日這三天是108課綱首次學測之考試,當第一天早上一考完數A時,考生紛紛感到非常難,堪稱是近10年最難,但由於筆者為110學測之考生,也去看了今年學測之試題,與110學測相比,真的是難上加難。因此,在此要呼籲大考中心與教育部以下幾點。

第一、學測的全名為學科能力測驗,重點在於能力這兩個字,測驗學生這三年的能力,因此考題應由容易到困難,且各不同難度的試題應要平均分配,這樣才能增加學生學習的自信心,不然會造成許多學生因此厭惡學習數學,甚至是其他科目。

第二、考試的目的是在測驗學生是否了解此概念,而非把學生考倒,如果此份試題連第一線的老師都覺得太難,那大考中心真的要好好檢討。因此也要建議,以後每個科目出完試題後,應由教育部所有官員與大考中心所有出題者考一次,如果連大人都覺得此份試題太難或是考得不理想,那何況是學生呢? (教育部長真的要好好做每份考題,如果連教育部長都沒辦法全對,那他怎麼能當上台灣的教育部部長呢?我提出這樣的作為也希望這些官員們能擁有同理心,如果連你們這些高知識份子都不會了,那怎麼要求學生要會呢?)

第三、台灣的教育說白了就是換湯不換藥(意思是考試的本質還在)。108課綱用學習歷程來取代備審,目的是希望大學教授能找到熱愛本科系也願意學習的學生,但是前提是還卡了一關叫做學測成績,如果連學測成績都沒到門檻,但學生有非常高意願想讀本科系,那是不是摧毀了學生的夢想嗎?就如同本校110學測一樣,身旁的好友都想讀心理學系,但是卡了一科國文或是數學,那幾乎很多心理學的科系皆不能填。因此呼籲教育部,若要以成績為升學目標,那學測或是分科測驗之試題務必要有符合學生的程度,切記學測與分科不是AMC競賽,也不是IMC國際競賽,務必顧及所有程度之學生。

第四、請大考中心與教育部一定要有同理心,就以109學測大考中心主任請辭來說,為何出太簡單會被請辭,而出題出太難就不會呢?我覺得這是非常不恰當的作為,這顯現出來的就是現今台灣大考令人詬病的現象,只會關心滿級分太多人或沒鑑別度,而不太會去關心儘管考這麼簡單,0級分、2級分、3級分還是佔了多數,台灣教育體制缺少了對低分者的追縱與長期了解,缺乏試後的彌補措施,即便有,也只是大考後有人提及的問題,但往往雷聲大,雨點小,不會深究了解為何作答不正確,是看不懂題目還是題幹太長?是閱讀理解能力待加強?還是應試者耐性不足?能否審慎檢視學生作答後所顯現的根本問題?是否有長足計畫來彌補不論閱讀力或學習力的問題?難道台灣在教育制度上,本質只剩下了考試與分數嗎?

第五、如果考題出太難,補習班就會越開越多家,學生經歷了在學校一整天的壓力後,又要到補習班上課,說實在的,學生壓力真的一屆比一屆大,大家為了上自己心目中的科系,不擇手段地徹夜讀書、補習、寫題本,怎麼還有時間探索自己的未來呢?雖然108課綱看重學習歷程檔案,但是還是要先過學測這關才能拿到二階面試的門票,那學生到底還有什麼樣的時間去應付生活中該具備的素養能力呢?每天大家都是24小時,學生還是需要休息,有句話說,休息是為了走更長遠的路。如果一直把全部的知識塞給學生,但還沒吸收完就大考,那教育的意義何在呢?

參考資料:

一、109學測新聞

1.「鑑別度確實有問題」學測數學1.4萬人滿級分再創新高

https://udn.com/news/story/6925/4366184

二、110學測新聞

1.學測數學/史上最難 錯3題滿級分未絕望

https://udn.com/news/story/121931/5198984

三、111學測新聞

1.學測數A頂標恐創新低!補教老師怒批「難寫到爆」:考生先忘掉這科吧

https://www.storm.mg/lifestyle/4161949

2.學測數學A科 全中教:對老師都偏難

https://news.ltn.com.tw/news/life/breakingnews/3808451

3.學測數A太難!師大教授:為了學習興趣而假裝肯定學生,將成就出失落的一代;學習本身就是困難的,甚至還可能無意義

https://futureparenting.cwgv.com.tw/family/content/index/23613?utm_source=Facebook&utm_medium=MF_post&utm_campaign=hsuanwen&fbclid=IwAR0nnJpdBiXPkLWE5EgTvMIlRXWLY9g2uYp3eW5vN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袋鼠Kangaroo's Blog
35會員
98內容數
哈囉!我是冠彰,大家都叫我袋鼠。 從高中開始到現在不斷走在教育的道路上,意識到教育、社會與全球是息息相關,然而有太多結構性問題讓我感到困擾與煩憂。未來將成為#社會助人教育NPO工作者,期待在教育、社會、以負責、毅力與省思的方式,讓自己成為「助人的永續人才」道路前進。
袋鼠Kangaroo's Blog的其他內容
2023/12/31
在我無意見看見網路上有人討論三模的國文寫作時,讓我特別留下深刻的印象。其中,題目設計更是引人入勝。首題以一場關於失敗實驗的小遊戲為核心,讓我不禁反思,為何台灣的學生在全球範疇中展現最高的「害怕失敗」指數?這背後的原因值得我們深入剖析。
Thumbnail
2023/12/31
在我無意見看見網路上有人討論三模的國文寫作時,讓我特別留下深刻的印象。其中,題目設計更是引人入勝。首題以一場關於失敗實驗的小遊戲為核心,讓我不禁反思,為何台灣的學生在全球範疇中展現最高的「害怕失敗」指數?這背後的原因值得我們深入剖析。
Thumbnail
2023/12/18
最近在網路上看到關於武敬凱的最新影片-「你之所以窮,就是因為你窮。|階級複製, 富人思維」。而在各大臉書或是論壇當中,我時常看到這個社會時常說到「讀書」可以翻轉階級。但是,過去以往可以用讀書翻轉,但是面對未來變化莫測的世界,對於用讀書來翻轉階級已經是很困難了,不然你想想,大家都想翻轉階級,但是到底有
Thumbnail
2023/12/18
最近在網路上看到關於武敬凱的最新影片-「你之所以窮,就是因為你窮。|階級複製, 富人思維」。而在各大臉書或是論壇當中,我時常看到這個社會時常說到「讀書」可以翻轉階級。但是,過去以往可以用讀書翻轉,但是面對未來變化莫測的世界,對於用讀書來翻轉階級已經是很困難了,不然你想想,大家都想翻轉階級,但是到底有
Thumbnail
2023/12/15
引言: 在台灣,教育一直是社會關注的焦點之一。儘管108課綱的實施意圖良好,但社會上普遍存在對其評價褒貶不一的聲音。這種評價的背後,是一系列教育體制和政策的問題。本文將以專業的態度,從政府教育目的、心態導向、升學競爭、差別待遇等角度深入探討,旨在促使對台灣教育體制進行更深層次的反思和改革。 政府
Thumbnail
2023/12/15
引言: 在台灣,教育一直是社會關注的焦點之一。儘管108課綱的實施意圖良好,但社會上普遍存在對其評價褒貶不一的聲音。這種評價的背後,是一系列教育體制和政策的問題。本文將以專業的態度,從政府教育目的、心態導向、升學競爭、差別待遇等角度深入探討,旨在促使對台灣教育體制進行更深層次的反思和改革。 政府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考試跟繳費一樣多 不曉得各位聽眾,對過去自己在國中的印象是甚麼,或者是現在就是國中生現在最有感觸的是什麼? 好不猜了!!就是考試爆幹多,早自習通常會是開胃小菜,通常會考英文單字、唐詩宋詞,成語解釋,這種隨堂測驗紙一張就能搞定的,再來就是廠商課程種,課程單元考試,通常這種都會有選擇題,是非題,考個註釋
Thumbnail
考試跟繳費一樣多 不曉得各位聽眾,對過去自己在國中的印象是甚麼,或者是現在就是國中生現在最有感觸的是什麼? 好不猜了!!就是考試爆幹多,早自習通常會是開胃小菜,通常會考英文單字、唐詩宋詞,成語解釋,這種隨堂測驗紙一張就能搞定的,再來就是廠商課程種,課程單元考試,通常這種都會有選擇題,是非題,考個註釋
Thumbnail
統測全稱四技二專統一入學測驗,是高職生畢業進入科大的入學測驗,也因為高職科目眾多,光是英文,就有3份試卷。 這一篇分析,寫的是四技共同科目英文,是三份統測英文科試卷中,考生人數最多的。 本篇文章希望將學生作答的結果,提供給教學端一點想法,期望能收到教師的回應。
Thumbnail
統測全稱四技二專統一入學測驗,是高職生畢業進入科大的入學測驗,也因為高職科目眾多,光是英文,就有3份試卷。 這一篇分析,寫的是四技共同科目英文,是三份統測英文科試卷中,考生人數最多的。 本篇文章希望將學生作答的結果,提供給教學端一點想法,期望能收到教師的回應。
Thumbnail
隨著108課綱的上路,學測的國文也開始在111年加入了混合題型的調整,因為自己剛好連續帶了兩年高三的學生,今年112學測成績也放榜不久,想利用機會談談我會建議學生如何準備學測國文。首先我們先來講學測國文的遊戲規則,再針對學測國文的題型而有策略的準備方針。 一、基本須知 建議服用對象:高二下學期的學生
Thumbnail
隨著108課綱的上路,學測的國文也開始在111年加入了混合題型的調整,因為自己剛好連續帶了兩年高三的學生,今年112學測成績也放榜不久,想利用機會談談我會建議學生如何準備學測國文。首先我們先來講學測國文的遊戲規則,再針對學測國文的題型而有策略的準備方針。 一、基本須知 建議服用對象:高二下學期的學生
Thumbnail
2022.01.21到23日這三天是108課綱首次學測之考試,當第一天早上一考完數A時,考生紛紛感到非常難,堪稱是近10年最難
Thumbnail
2022.01.21到23日這三天是108課綱首次學測之考試,當第一天早上一考完數A時,考生紛紛感到非常難,堪稱是近10年最難
Thumbnail
台灣的教育體制經過各種的變革與進化。 在改革上,皆是以降低學生的考試壓力為出發點。從2007年為保障「區域均衡」的繁星推薦,到2015年提供「特殊經歷學生」入學的特殊選材,再到後來基測轉換成會考,學測指考轉換成五選四及分科測驗,以及強調多元學習的「108課綱」。
Thumbnail
台灣的教育體制經過各種的變革與進化。 在改革上,皆是以降低學生的考試壓力為出發點。從2007年為保障「區域均衡」的繁星推薦,到2015年提供「特殊經歷學生」入學的特殊選材,再到後來基測轉換成會考,學測指考轉換成五選四及分科測驗,以及強調多元學習的「108課綱」。
Thumbnail
文/李家同 我一直感覺到現在很多高中的數學考題奇難無比,因此我設法打聽了一所學校某一次考試的數學平均分數。果真這份數學考卷的全校平均不到25分,真使我感慨萬分。 試想,一個學生拿到一份考卷,可能只有十幾分,他會對自己仍有信心嗎?
Thumbnail
文/李家同 我一直感覺到現在很多高中的數學考題奇難無比,因此我設法打聽了一所學校某一次考試的數學平均分數。果真這份數學考卷的全校平均不到25分,真使我感慨萬分。 試想,一個學生拿到一份考卷,可能只有十幾分,他會對自己仍有信心嗎?
Thumbnail
教育乃百年樹人之大計、國家社會之根本,考制設計則影響哪些人可以獲得教育資源、階級翻轉、階級之間的公平與正義,還希望大家謹慎思索,如果認同還請多多轉發、分享。 「生於憂患,死於安樂」但孟子也說:「出則無敵國外患、入則無法家拂士者,國恆亡。」我談歷史也談教育,皆因此為要事,不可不慎。
Thumbnail
教育乃百年樹人之大計、國家社會之根本,考制設計則影響哪些人可以獲得教育資源、階級翻轉、階級之間的公平與正義,還希望大家謹慎思索,如果認同還請多多轉發、分享。 「生於憂患,死於安樂」但孟子也說:「出則無敵國外患、入則無法家拂士者,國恆亡。」我談歷史也談教育,皆因此為要事,不可不慎。
Thumbnail
📷 《108課綱》是台灣首次以連貫的方式發展12年國民教育,歷經10年的籌備時間,從學生需求的角度規劃:(1) 結合生活場景、(2) 整合生活應用、(3) 強調數位時代所需的閱讀理解、邏輯推理和批判性思維能力。 對於歷經「大學聯考」的爸媽來說,《108課綱》無疑是一項全新的挑戰,無論孩子是小學、國
Thumbnail
📷 《108課綱》是台灣首次以連貫的方式發展12年國民教育,歷經10年的籌備時間,從學生需求的角度規劃:(1) 結合生活場景、(2) 整合生活應用、(3) 強調數位時代所需的閱讀理解、邏輯推理和批判性思維能力。 對於歷經「大學聯考」的爸媽來說,《108課綱》無疑是一項全新的挑戰,無論孩子是小學、國
Thumbnail
對於所有高三應屆學生和家長來說,翹首盼望的「109學年度學科能力測驗」成績終於在2/24(一)公告了,而就在同一天的晚上,新聞中就看到大考中心張茂桂主任因為「數學滿級分人數達1萬4489人創新高」請辭,而也火速的被批準,看起來應該也是高層授意的「被辭職」。是誰在帶風向?教育的專業和良知又在那裡?
Thumbnail
對於所有高三應屆學生和家長來說,翹首盼望的「109學年度學科能力測驗」成績終於在2/24(一)公告了,而就在同一天的晚上,新聞中就看到大考中心張茂桂主任因為「數學滿級分人數達1萬4489人創新高」請辭,而也火速的被批準,看起來應該也是高層授意的「被辭職」。是誰在帶風向?教育的專業和良知又在那裡?
Thumbnail
新課綱如火如荼的上路已經兩年了,而第一屆新課綱的高中生所要面對的111學年度考招新制,卻有許多很重要、關鍵的細節都還在研議當中,而近日招聯會公告了一個對考生來說極為重要的資訊──111學年度分科測驗(即原來的「指考」)後辦理的「登記分發」管道,各大學校系對於「數學」考科的相關參採資料。
Thumbnail
新課綱如火如荼的上路已經兩年了,而第一屆新課綱的高中生所要面對的111學年度考招新制,卻有許多很重要、關鍵的細節都還在研議當中,而近日招聯會公告了一個對考生來說極為重要的資訊──111學年度分科測驗(即原來的「指考」)後辦理的「登記分發」管道,各大學校系對於「數學」考科的相關參採資料。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