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疫與經濟是兩難嗎?從美國大選看經濟復甦之道

更新 發佈閱讀 10 分鐘

美國總統大選落幕,「COVID-19疫情因應不當」被視為川普落選(編按)的重要原因。然而,大選結果可以解讀為美國選民「重視防疫勝過經濟」嗎?答案可能是否定的。

多項研究顯示,經濟依然重要,而且在疫情帶來大量失業之後,經濟復甦變得更加重要。關鍵是疫情產生的經濟危機相當不同於傳統的經濟危機,疫情若不能受到控制,經濟就無法真正復甦。

疫情經濟危機的特異處:衝擊高度集中服務業、低薪人口、女性

當前的經濟問題,並不是由於經濟自身的內在弊病(例如2001年時的網路泡沫、或是2007年的次級房貸與衍生性金融商品鏈)持續累積直至爆發造成,而是因為疫情的外部衝擊而產生公共健康衛生危機,造成民眾減少各種需要人際接觸的經濟活動與消費,從而產生經濟衰退。因著這樣的特性,本次危機出現了許多與一般經濟危機截然不同的現象。

現象一:本次危機爆發時,美國的失業率一度飆升至接近15%,但其中接近8成都是臨時性失業,這些勞工都預期不久後就能回到工作崗位。在此之前,臨時性失業在總失業中的比例,長年維持在2成上下,即便2001年與2007年危機期間也不例外。

而目前美國經濟復甦的隱憂之一就是,雖然臨時性失業勞工有許多已回到工作崗位,但非臨時性失業勞工數量則有所上升

現象二:這波失業的勞工集中於低薪工作者,特別是需要人際互動的服務業,高薪工作者的失業風險有限。如下表資料顯示,需要人際互動的休閒住宿與其他服務,在本次危機中(2020年4月)的失業率特別高,而在先前的危機中,例如2007年次貸危機,其失業高峰出現在2010年,當時失業狀況在各產業間的分布則相對平均。

raw-image

另外,下圖則顯示,相對於疫情之前的就業情況,本次危機開始後,低薪者的就業在3、4月間減少幅度最大,至今仍較危機前低了20%,而高薪者的就業在3、4月間減少之後快速回升,目前已回到接近危機前的水平。

raw-image

現象三:美國這波失業的勞工之中,不論是白人、黑人、拉美裔或亞裔,女性比例皆高於男性。先前的經濟危機則截然不同,多半是男性失業率高於女性。例如在次級房貸危機造成失業高峰期的2010年,男性失業率為10.5%,女性則為8.6%,而今年4月份失業達到高峰時,男性失業率為13.3%,女性則為15.7%。

現象四:一個健康的經濟體不時會有企業倒閉退出市場,同時也會有新增企業加入市場,但美國申請新設企業數在今年第三季卻突然暴增,與過去的危機時期完全不同。

raw-image

這些特異的現象,皆指向同一個根源:本次危機不是一般的經濟危機,實際上是個外生的公共衛生健康危機,因此,人們一開始預期疫情可能很快退去,所以失業或停業是暫時的;民眾擔心染疫而減少需要人際接觸的服務消費,例如餐飲、零售或旅遊,而這些行業以低薪與女性勞工為主力,因此失業才會高度集中在他們身上;人們因健康考量改變生活與消費型態,反倒可能帶來新的商機,在創業融資依舊順暢的情況下,市場於是出現新創企業潮。

此外,拉傑.切蒂(Raj Chetty)等人整理疫情以來的個人消費資料,發現高所得者消費減少的幅度大於低所得者,而且所得愈高的地區,小商鋪營收減少的幅度也愈大,但此種減少卻只限於涉及人際互動的消費,可以遠距進行的服務消費,例如金融與法律服務,則無此現象。這也佐證了失業不成比例地集中於低薪與女性勞工的原因。

川普政府千億紓困,卻沒打中核心?

川普政府在4、5月間推出了總計2,670億美元的紓困方案(Coronavirus Aid, Relief, and Economic Security, CARES),也因為並未處理疫情此一根源問題,因而對就業幫助有限。此紓困方案十分龐雜,有一部分是直接發錢給民眾,希望可以提振消費。

切蒂等人的研究發現,民眾拿到錢之後確實增加了消費,可貿易的耐久財部門的消費上升了21%,但涉及人際接觸的服務──亦即這次失業問題集中的產業部門──消費僅上升了7%。也就是說,人們依舊因為疫情的關係,迴避了涉及人際接觸的服務消費,因此對這些部門的勞工就業的幫助依然有限。

紓困方案的另一部分是本著「政府挺企業,企業挺勞工」的精神,提供500人以下的中小企業紓困貸款,若企業留住員工繼續發工資,就免除還款。然而,切蒂等人的研究發現,有拿到這筆錢的中小企業,與沒有拿到這筆錢的大型企業,其雇用變化的情況僅有些微差異。也就是說,政府花了大錢但只救到一小部分失業,因為去申請這筆貸款的企業,多數是原本就少有裁員風險的企業──例如在專業與商業服務產業中的小企業,真正面臨裁員或歇業壓力的企業反而不會去申請紓困貸款。

「經濟優於防疫」的二選一,盲點在哪?

檢視了上述特異現象之後,我們就不難理解,疫情對經濟造成的主要衝擊之一,就是使消費者、特別是中高所得的消費者,因為健康顧慮而減少涉及人際互動的服務業消費,從而造成失業。

因此,就勞工失業問題而言,將經濟與防疫視為兩難的流行說法,忽略了目前的失業問題主要是因人們擔憂疫情而起,疫情不結束,人們的消費支出就不會完全恢復,不論川普如何強調重啟經濟或推出紓困方案,「經濟優先於防疫」的政策並無法解決經濟問題。

那麼,如果改為防疫優先,是否就會犧牲經濟呢?這可分為結果與過程兩個層次來說明。

首先,從結果來說,一些跨國研究顯示 ,防疫與經濟不僅不衝突,還是互補關係。防疫好的國家如台灣與越南,今年的經濟成長率可望保持正值,而疫情嚴重的美國、西班牙等國,則出現嚴重的經濟衰退。

但是,如果一個國家錯過了疫情爆發之初的黃金防疫時間而陷入大流行,此時實施管制措施,對經濟不會有負面影響嗎?目前針對政府管制措施(關店、居家令、人際距離規定等)的研究多半發現,這些管制措施對經濟活動確實有些許負面影響,但其幅度遠遠小於疫情本身所造成的經濟行為變化(註) 因為人們並不會坐等政府實施管制才改變行為,而是早在疫情一流行起來就自動減少消費,因此,看似是管制措施實施影響了消費,實際上主要的衝擊是來自於人們因疫情而減少消費。

例如,伊麗莎.福賽斯(Eliza Forsythe)等人發現,美國各州失業與職缺率的變化,與各州實施管制措施的時間點沒有關係。古斯比和賽弗森(Goolsbee & Syverson)利用個人手機信號資料研究疫情初起時的交通行為,發現消費者的交通量下降了60個百分點,但其中只有7個百分點是因為政府的管制措施所致。

巴蒂克(Alexander W. Bartik)等人林&邁斯納(Lin & Meissner)皆發現政府的管制措施對經濟表現影響很小。與此一致,切蒂等人則比較了不同地區在管制措施實施前後的消費活動變化,發現解除管制、重啟經濟的措施,對於消費活動的影響非常小,顯示在疫情並未得到控制的情況下,取消管制措施並不會提振消費。這些研究,從正反兩面說明了經濟無法優先於防疫的道理。

防疫與經濟不矛盾,但需處理成本分配問題

儘管就結果看來,經濟與防疫是相輔相成的,但是從政策過程來說,任何政策皆有成本,既包括一般的經濟成本,也包括非經濟成本,控制疫情也不例外。上述討論偏重在防疫政策對就業、消費與營收方面的影響,但這只是防疫政策成本的一部分;有效的防疫政策,必然涉及許多不易衡量的非經濟成本,例如行政組織與社會文化等方面的調整,這些儘管未必與勞工就業或企業營收相關,對當事人來說可能依舊是真實的負擔。

以台灣為例,疫情能得到控制,付出的成本就是30多萬人次隔離的時間與財務成本、外國人無法來台的損失、口罩廠商的短期利益醫護與防疫人員的行動自由與長工時、全民洗手戴口罩所付出的時間與精力等等。

儘管這些成本可能遠小於防疫成功的整體利益,但如果防疫政策的成本並不是平均且同時地分配到所有國民頭上,優先承擔、或承擔能力相對較低者就可能會因為感到不公平而反抗或違規,導致防疫破功。

因此,防疫與經濟並無矛盾,問題是出在任何政策過程皆涉及成本分配,包括種種非經濟成本,能否妥善解決仍取決於能否凝聚共識與具體的政策設計。

其實,不僅台灣的防疫政策有成本,川普政府「經濟優先於防疫」的政策也有成本,其中有不少落到了勞工身上。例如,防疫政策疏失增加了勞工失業乃至死亡人數;在要求必要勞工(essential workers,包括許多民生必需品服務,或醫療與運輸等職業)持續工作的同時,往往沒有提供足夠的防護設備與薪資補償;另外,美國有不少工作現場群聚感染案例,許多勞工也申訴工作現場沒有足夠防護設備與措施,但職業安全衛生署(The Occupational Safety and Health Administration, OSHA)卻對申訴案件消極以對,只頒布了指引(Guidance)而無更積極的規範。從搖擺州工人的相關訪談中可以看出,這些情況都讓許多4年前支持川普的勞工心灰意冷,最後成為川普連任失利的重要原因之一。


原文刊載於報導者

https://www.twreporter.org/a/opinion-usa-election-2020-epidemic-and-economic-perspective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共力研究社的沙龍
3會員
17內容數
2021/08/13
隨著國內COVID-19疫情趨緩,7月27日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終於將持續2個多月的三級警戒調降為二級。在各項社會活動有條件迎向復甦的時刻,日前主計處公布今年6月失業率為4.8%,創下10年來新高,因疫情而放無薪假與減班的人數也大幅增加,而防疫期間的種種限制更使得服務業受到極大衝擊。
Thumbnail
2021/08/13
隨著國內COVID-19疫情趨緩,7月27日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終於將持續2個多月的三級警戒調降為二級。在各項社會活動有條件迎向復甦的時刻,日前主計處公布今年6月失業率為4.8%,創下10年來新高,因疫情而放無薪假與減班的人數也大幅增加,而防疫期間的種種限制更使得服務業受到極大衝擊。
Thumbnail
2021/07/04
隨著疫情暴起,政府推出紓困4.0方案,其中部分用於補貼企業的勞動成本,讓勞工在工時可能減少的情況下能繼續拿到一定比例的薪資。然而,與先進國家的政策相較,台灣的薪資補貼政策儘管基本理念類似,但目前方案至少存在「門檻過高」、「補貼過低」、「忽視兼職」等問題。
2021/07/04
隨著疫情暴起,政府推出紓困4.0方案,其中部分用於補貼企業的勞動成本,讓勞工在工時可能減少的情況下能繼續拿到一定比例的薪資。然而,與先進國家的政策相較,台灣的薪資補貼政策儘管基本理念類似,但目前方案至少存在「門檻過高」、「補貼過低」、「忽視兼職」等問題。
2021/05/03
近日因太魯閣號出軌事故使台鐵是否公司化的問題再度甚囂塵上,要進入公司化的論辯前,過去台鐵與他國歷史可供借鏡。
2021/05/03
近日因太魯閣號出軌事故使台鐵是否公司化的問題再度甚囂塵上,要進入公司化的論辯前,過去台鐵與他國歷史可供借鏡。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嶄新的台灣獨立調香師品牌Sunkronizo ,這個名稱源自希臘語「同步」的意思。讓香氛不單純只是氣味調製,更是個人風格的展現與靈魂意志延伸的一種溝通語言。 很適合接下來年底聖誕佳節送禮的試香組,以一星期中的日子來為全系列香氛產品命名, 是品牌創立後首個推出全系列概念作品...
Thumbnail
嶄新的台灣獨立調香師品牌Sunkronizo ,這個名稱源自希臘語「同步」的意思。讓香氛不單純只是氣味調製,更是個人風格的展現與靈魂意志延伸的一種溝通語言。 很適合接下來年底聖誕佳節送禮的試香組,以一星期中的日子來為全系列香氛產品命名, 是品牌創立後首個推出全系列概念作品...
Thumbnail
根據美國電影協會(MPA)主辦的「串流服務如何推動臺灣創意經濟」論壇內容,深入探討串流平臺對臺灣影視產業的影響、數據分析、政府政策建議、內容國際化策略,以及臺灣與「韓流」的差距。文章提出 awwrated 在串流生態系中的潛在角色,強調數據、策略與自信是臺灣影視產業發展的關鍵。
Thumbnail
根據美國電影協會(MPA)主辦的「串流服務如何推動臺灣創意經濟」論壇內容,深入探討串流平臺對臺灣影視產業的影響、數據分析、政府政策建議、內容國際化策略,以及臺灣與「韓流」的差距。文章提出 awwrated 在串流生態系中的潛在角色,強調數據、策略與自信是臺灣影視產業發展的關鍵。
Thumbnail
本文探討串流平臺(VOD)如何徹底改變好萊塢和臺灣影視產業的生態。從美國電影協會(MPA)的數據報告,揭示串流服務在臺灣的驚人普及率與在地內容的消費趨勢。文章分析國際作品如何透過在地化元素開拓新市場。同時,作者也擔憂政府過度監管可能扼殺臺灣影視創新自由,以越南為鑑,呼籲以開放態度擁抱串流時代的新機遇
Thumbnail
本文探討串流平臺(VOD)如何徹底改變好萊塢和臺灣影視產業的生態。從美國電影協會(MPA)的數據報告,揭示串流服務在臺灣的驚人普及率與在地內容的消費趨勢。文章分析國際作品如何透過在地化元素開拓新市場。同時,作者也擔憂政府過度監管可能扼殺臺灣影視創新自由,以越南為鑑,呼籲以開放態度擁抱串流時代的新機遇
Thumbnail
本文分析美國當前的就業市場狀況,失業率雖維持在4.2%的低水平,但背後卻隱藏著結構性問題。科技產業招聘減速,與家庭照護等傳統領域職缺數量顯著增加形成對比。隨著AI和自動化技術的普及,傳統高技能職位面臨壓力,專業人士的再就業挑戰也日益嚴峻。探討這些變化對各行各業的影響與潛在受益公司。
Thumbnail
本文分析美國當前的就業市場狀況,失業率雖維持在4.2%的低水平,但背後卻隱藏著結構性問題。科技產業招聘減速,與家庭照護等傳統領域職缺數量顯著增加形成對比。隨著AI和自動化技術的普及,傳統高技能職位面臨壓力,專業人士的再就業挑戰也日益嚴峻。探討這些變化對各行各業的影響與潛在受益公司。
Thumbnail
由於申請失業救濟人數降低,股市反彈,考量到7月就業報告中失業率飆升至4.3%可能是臨時因素所致(颶風貝裡爾),如果這是真的,那麼8月就業報告失業率可能會再次下降,市場已經開始出現低價買進。 美國財政部30年期公債因需求疲軟,標售利率上升,但看來不足以影響股市,對就業數據變十分敏感的市場而言,更關注
Thumbnail
由於申請失業救濟人數降低,股市反彈,考量到7月就業報告中失業率飆升至4.3%可能是臨時因素所致(颶風貝裡爾),如果這是真的,那麼8月就業報告失業率可能會再次下降,市場已經開始出現低價買進。 美國財政部30年期公債因需求疲軟,標售利率上升,但看來不足以影響股市,對就業數據變十分敏感的市場而言,更關注
Thumbnail
美國7月就業市場少數產業仍有增長人力、短期臨時性裁員人數上升推升失業率,然而勞動參與率維持上升,主要以兼職人數支撐,目前僅資訊產業有裁員現象,未有大規模產業的裁員發生,並在建築維持增長,有望支撐經濟基本面,市場關注這種臨時性裁員是否短期內能夠解除。
Thumbnail
美國7月就業市場少數產業仍有增長人力、短期臨時性裁員人數上升推升失業率,然而勞動參與率維持上升,主要以兼職人數支撐,目前僅資訊產業有裁員現象,未有大規模產業的裁員發生,並在建築維持增長,有望支撐經濟基本面,市場關注這種臨時性裁員是否短期內能夠解除。
Thumbnail
日圓套利交易的清算以及受到科技股引起的美國股市的暴跌所影響,日本股市暴跌約6%。紐約股市緊張之際,公布了7月就業報告,報告內容充滿了投資者不想要的數據。 新增就業人數僅增加11.4萬人,失業率飆升至4.3%,引發了預測經濟衰退的「薩姆法則」,美國10年期公債利率暴跌至3.8%的區間,納斯達克指數盤
Thumbnail
日圓套利交易的清算以及受到科技股引起的美國股市的暴跌所影響,日本股市暴跌約6%。紐約股市緊張之際,公布了7月就業報告,報告內容充滿了投資者不想要的數據。 新增就業人數僅增加11.4萬人,失業率飆升至4.3%,引發了預測經濟衰退的「薩姆法則」,美國10年期公債利率暴跌至3.8%的區間,納斯達克指數盤
Thumbnail
美國勞工部公布 7 月非農報告,新增就業僅報 11.4 萬人,比前月數據 20.6 萬人大幅下降,且失業率也是自前月的 4.1% 快速上升至 4.3%。 整體 7 月新增非農就業報告雖然疲軟,但目前仍舊尚未跌入經濟衰退,我認為,我們現在正處在總經週期的轉換點,就是 Fed 是否能夠引導
Thumbnail
美國勞工部公布 7 月非農報告,新增就業僅報 11.4 萬人,比前月數據 20.6 萬人大幅下降,且失業率也是自前月的 4.1% 快速上升至 4.3%。 整體 7 月新增非農就業報告雖然疲軟,但目前仍舊尚未跌入經濟衰退,我認為,我們現在正處在總經週期的轉換點,就是 Fed 是否能夠引導
Thumbnail
盤初金融市場氣氛良好,鮑爾昨天增強了市場對「九月降息」的信心,Meta的第二季度業績也是強勁。 然而,陸續公佈的經濟數據引發了利空的情緒,隨著初請失業金人數飆升,製造業狀況降溫,投資者再次回想起鮑爾主席的聲明,「就業的下行風險現在是真實存在的」。 。市場的悲觀主義者開始喊「聯準會昨天沒有降息是一
Thumbnail
盤初金融市場氣氛良好,鮑爾昨天增強了市場對「九月降息」的信心,Meta的第二季度業績也是強勁。 然而,陸續公佈的經濟數據引發了利空的情緒,隨著初請失業金人數飆升,製造業狀況降溫,投資者再次回想起鮑爾主席的聲明,「就業的下行風險現在是真實存在的」。 。市場的悲觀主義者開始喊「聯準會昨天沒有降息是一
Thumbnail
美國公布 3 月非農報告,新增非農就業報 30.3 萬人,大幅超越市場預期,失業率降低至 3.8%,另外,勞動參與率自 62.5% 上升至 62.7%,顯示美國勞動力市場供給增加,與此同時,美國新增就業仍舊強勁,這繼續指向勞動力市場再平衡 (re-balanced) 的趨勢不變,總經延續「好消息就是
Thumbnail
美國公布 3 月非農報告,新增非農就業報 30.3 萬人,大幅超越市場預期,失業率降低至 3.8%,另外,勞動參與率自 62.5% 上升至 62.7%,顯示美國勞動力市場供給增加,與此同時,美國新增就業仍舊強勁,這繼續指向勞動力市場再平衡 (re-balanced) 的趨勢不變,總經延續「好消息就是
Thumbnail
實行了近三年的嚴格清零防疫措施之後,最大的代價就是中國的經濟如坐溜滑梯一般下落,嚴格的封控政策下,所有一切經濟活動停擺,從製造業上游到出口物流全部戛然而止,不僅嚇走了長居在中國的外國居民,更是嚇走了不少外資,再加上政府打房讓中國「經濟命脈」的房地產業連環「爆雷」,使得中國的各行各業都陷入了混沌,從居
Thumbnail
實行了近三年的嚴格清零防疫措施之後,最大的代價就是中國的經濟如坐溜滑梯一般下落,嚴格的封控政策下,所有一切經濟活動停擺,從製造業上游到出口物流全部戛然而止,不僅嚇走了長居在中國的外國居民,更是嚇走了不少外資,再加上政府打房讓中國「經濟命脈」的房地產業連環「爆雷」,使得中國的各行各業都陷入了混沌,從居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