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費限定
方格精選

這本書神難譯,但是好有趣!──自虐譯文反省系列(四)《如何做好研究論文》

更新 發佈閱讀 5 分鐘

沒想到我又開啟了這個系列,真的很會給自己找麻煩呢!(苦笑)這次要反省的是《如何做好研究論文?成為知識生產者,從提問到輸出的18個步驟》這本書。我收到的原文是文庫本,包含參考書目在內厚達三百八十一頁,排版密密麻麻幾乎沒有一頁可以喘息,中文版也不遑多讓厚達三百六十一頁,但是版面大很多,讀起來比較不會老花。

我之所以會挑這本書反省,一方面是因為得到很多啟發,另一方面則是因為這本書出乎意料成為我所有譯作中最暢銷的一本書。

永遠不要高估自己的能力

我當初接這本書的時候有一點天真,想說好歹自己也是寫過一篇論文的人,內容應該難不倒我。唯一覺得有一點猶豫的是這本書還真的有點厚,我當時譯過最厚的一本書大約三百三十頁,如果接下這一本就算是破紀錄了。(是說,沒想到一山還有一山高,之後接了更厚的!)

raw-image

作者上野千鶴子是社會學教授,所以我開工前就已經找好幾本中文的社會學參考書,不過後來實際上有幫助的部分不多。台灣已出版的書籍分別針對「社會學」和「寫論文」兩個題目,不會放在一起談,而且台灣學界做研究的方式和日本不太一樣,所以除了基本的名詞之外,其他都要自己推測。

也就是說,這本書有兩個必須面對的問題:

  1. 對當時的我來說有點長的篇幅。
  2. 社會學和研究方法的專有名詞。

我的解方──專業的審訂老師

篇幅的問題可以靠時間和折磨自己解決,但是確認有沒有錯誤還是要專家來才行。雖然交稿時我覺得自己已經做到問心無愧,已經查資料查到上窮碧落下黃泉的地步,還是覺得讓學術界的人看過一遍比較安心,於是交稿時一併建議出版社找社會學的教授來審訂。

過程中編輯反問我有沒有推薦的人選,我馬上想到我的大學教授──林福岳老師。沒想到編輯也覺得很不錯,所以促成了我們師徒合作。老師很仔細地看過我的譯稿,也指出一些我沒有想到的問題。我們約在台北的一間咖啡廳見面聊,老師把譯稿印出來,一處一處地跟我確認原文,還跟我說「妳的工作很辛苦又很重要」,身為譯者真的很感動。

raw-image

我先提這件事,除了表達「有專業的審訂老師很重要」,還想告訴大家「有任何疑義都要說出來」。我在發信給編輯之前猶豫很久,因為我覺得強烈要求另請教授審訂,好像會顯得自己對譯文沒信心或者是多管閒事。不過,有了這次經驗之後,我就知道合理提出建議,編輯也會按照狀況給予良好的回應。

第一章就卡關──原文混和兩種含意該怎麼辦?

這本書的原文標題是《情報生産者になる》,單看這個標題其實滿簡單的,感覺看漢字就知道「情報」是什麼意思。但是翻開第一章作者定義「情報」的時候,我就頭大了。日文的「情報」查字典會有以下三種解釋:

  1. ある物事の内容や事情についての知らせ。インフォメーション。「事件についての情報を得る」「情報を流す」「情報を交換する」「情報がもれる」「極秘情報」
  2. 文字・数字などの記号やシンボルの媒体によって伝達され、受け手に状況に対する知識や適切な判断を生じさせるもの。「情報時代」
  3. 生体系が働くための指令や信号。神経系の神経情報、内分泌系のホルモン情報、遺伝情報など。

撇除第三個不符合語境的解釋,簡單來說,日文的情報包含「資料、資訊」兩種意義。中文的資料偏向未經處理的內容,資訊則是過濾出有用的訊息,兩者之間是有區別的。可能有人會說,直接用「情報」這兩個字不就不用煩惱了?不好意思,我個人還是比較老派,沒有辦法接受自己做這種事。中文的「情報」在字典上的解釋如下:

關於某種情況的消息及報告。多帶有機密性質。

這和日文要表達的意思明顯不同,怎麼能直接用下去?

實際例文

我寫了半天可能還是有人不知道重點是什麼,沒關係,我們來看看例子。

  • 情報はノイズから生まれます。これが情報工学の基本です。ノイズのないところに情報は生まれません。
  • 情報には一次情報と二次情報とがあります。一次情報は経験的現実から自分の目と手で得た情報…

兩句都用到「情報」,但是一個在講經過處理的「資訊」,一個在講未經處理的「資料」。雖然原文都是「情報」,但意義不同就會有不同的譯文。不過,這是我譯到一半才發現,所以中途跑回前面校稿,重新梳理了好幾次。這兩句的譯文如下:

  • 資訊來自於雜訊,這是資訊工程的基礎。沒有雜訊的地方無法產出資訊。
  • 資料來源分為第一手資料和第二手資料兩種。第一手資料的是在現實中親眼所見、親手取得的資訊…

眼尖的讀者可能會發現,第二句怎麼資料跟資訊放在一起了?這個問題跟整段的後文有關係,我自己也掙扎了很久。下一集我會繼續延伸這個問題,來探討一下譯者的兩難。

如果你喜歡這篇文章,請幫我按個愛心、追蹤這個專題,把文章分享給你覺得需要的朋友。小譯者會很感謝你喔!(眨)



以行動支持創作者!付費即可解鎖
本篇內容共 1949 字、0 則留言,僅發佈於小譯者的日常你目前無法檢視以下內容,可能因為尚未登入,或沒有該房間的查看權限。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小譯者的日常
27.1K會員
149內容數
成為自由譯者之後會怎麼樣? ──就等著下地獄啊!(笑歪) 我想在這裡和大家分享我趕稿和趕稿之外的日常, 尋找同溫層一起取暖,好嗎?
小譯者的日常的其他內容
2024/09/06
嗨,我交稿了!所以我又出現了。 請和我一起舉國歡騰,慶祝交稿收錢的瞬間! 言歸正傳,今天想要聊聊「誤譯」。 俗話說夜路走多早晚會碰到鬼,吃燒餅沒有不掉芝麻的。啊,這些好像都不太符合情境。做翻譯的應該屬於「言多必失」的範疇。畢竟「發言」就是我們的工作,無論是文字還是口語都一樣。 口譯的反應很即
Thumbnail
2024/09/06
嗨,我交稿了!所以我又出現了。 請和我一起舉國歡騰,慶祝交稿收錢的瞬間! 言歸正傳,今天想要聊聊「誤譯」。 俗話說夜路走多早晚會碰到鬼,吃燒餅沒有不掉芝麻的。啊,這些好像都不太符合情境。做翻譯的應該屬於「言多必失」的範疇。畢竟「發言」就是我們的工作,無論是文字還是口語都一樣。 口譯的反應很即
Thumbnail
2023/06/19
嗨,我是小譯者。從趕稿的地獄裡爬出來,第一件事就是想把中斷的ChatGPT系列寫完。距離上一篇【小譯者之眼】突擊!ChatGPT採訪實錄──「與ChatGPT對談:機器翻譯是否會取代人類?」其實才經過三個月,相關的應用程式就如雨後春筍冒出來。GPT4甚至已經能支援圖片功能,進化速度之快,令人嘖嘖稱奇
Thumbnail
2023/06/19
嗨,我是小譯者。從趕稿的地獄裡爬出來,第一件事就是想把中斷的ChatGPT系列寫完。距離上一篇【小譯者之眼】突擊!ChatGPT採訪實錄──「與ChatGPT對談:機器翻譯是否會取代人類?」其實才經過三個月,相關的應用程式就如雨後春筍冒出來。GPT4甚至已經能支援圖片功能,進化速度之快,令人嘖嘖稱奇
Thumbnail
2023/03/07
自從ChatGPT爆紅,我就經常被問到譯者是不是要失業了。首先是朋友在某篇文章的留言處標註我,文章的內容大致是用程式翻譯一本書,成本不到一塊美金。後來是我很喜歡的譯者洪慧芳在自己的臉書上發表他對這件事的看法,讓我覺得心有戚戚焉。坦白說,我至今沒有使用過,為了寫這篇文章,我才申請帳號和機器人聊天。
Thumbnail
2023/03/07
自從ChatGPT爆紅,我就經常被問到譯者是不是要失業了。首先是朋友在某篇文章的留言處標註我,文章的內容大致是用程式翻譯一本書,成本不到一塊美金。後來是我很喜歡的譯者洪慧芳在自己的臉書上發表他對這件事的看法,讓我覺得心有戚戚焉。坦白說,我至今沒有使用過,為了寫這篇文章,我才申請帳號和機器人聊天。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寫論文是一個奇怪的工作。 上上個星期終於完成了一篇期刊論文的草稿,然後作為通訊作者把文章提交到期刊的收稿系統裡面了。途中經歷了很多關卡,最後交稿之後不禁思考,如果待在學術界的話,這輩子會重複多少次這樣的歷程呢,想想覺得有點可怕。 第一關:英文寫作 我對我自己的英文寫作不是很有信心,先前考公務員
Thumbnail
寫論文是一個奇怪的工作。 上上個星期終於完成了一篇期刊論文的草稿,然後作為通訊作者把文章提交到期刊的收稿系統裡面了。途中經歷了很多關卡,最後交稿之後不禁思考,如果待在學術界的話,這輩子會重複多少次這樣的歷程呢,想想覺得有點可怕。 第一關:英文寫作 我對我自己的英文寫作不是很有信心,先前考公務員
Thumbnail
書名:數值化之鬼。 作者:安藤廣大。 書封標語:數字不是全部,但忽視數字的人絕對無法成長。 心得章節:前言─基於數字的思考方式。 ※ Hi!這是本人脫離學生時代後第一次寫讀書心得,但我想自己寫了那麼多故事,讀書心得應該是一件能辦到的事。本書作者我們就尊稱為「安藤老師」,以便做於區分。 《數值化之鬼》
Thumbnail
書名:數值化之鬼。 作者:安藤廣大。 書封標語:數字不是全部,但忽視數字的人絕對無法成長。 心得章節:前言─基於數字的思考方式。 ※ Hi!這是本人脫離學生時代後第一次寫讀書心得,但我想自己寫了那麼多故事,讀書心得應該是一件能辦到的事。本書作者我們就尊稱為「安藤老師」,以便做於區分。 《數值化之鬼》
Thumbnail
嗨,有一段時間沒有更新文章,感謝你耐心等待,而且沒有放棄我。十月份我過得非常忙碌也很精彩,希望有機會與你分享。 言歸正傳,上次發表的書名翻譯,主要提到的是最後呈現的成果。這次我想談的是翻譯的過程。請大家閉上眼睛幫我回想一下,一本書的架構包含了什麼,盡量仔細並具體地回想一下。
Thumbnail
嗨,有一段時間沒有更新文章,感謝你耐心等待,而且沒有放棄我。十月份我過得非常忙碌也很精彩,希望有機會與你分享。 言歸正傳,上次發表的書名翻譯,主要提到的是最後呈現的成果。這次我想談的是翻譯的過程。請大家閉上眼睛幫我回想一下,一本書的架構包含了什麼,盡量仔細並具體地回想一下。
Thumbnail
30年前,網路還沒真的普及,出版管理自國防部指揮的警備總司令部移交民政單位方10年(還要另一個10年才有真正的出版自由),建築資訊的取得管道就是相對少數的進口圖書、進口與國產雜誌,還有更為少數的專業書籍;即使如此,仍會在事務所打工時聽到老師感嘆著:被一堆雜誌追著跑。
Thumbnail
30年前,網路還沒真的普及,出版管理自國防部指揮的警備總司令部移交民政單位方10年(還要另一個10年才有真正的出版自由),建築資訊的取得管道就是相對少數的進口圖書、進口與國產雜誌,還有更為少數的專業書籍;即使如此,仍會在事務所打工時聽到老師感嘆著:被一堆雜誌追著跑。
Thumbnail
索引是比詞彙表更費力,但投資的回報絕對值得。一個好的索引是說服讀者買單的重要工具。寫英文索引的竅門是甚麼?如何為論文或學術書籍製作索引?
Thumbnail
索引是比詞彙表更費力,但投資的回報絕對值得。一個好的索引是說服讀者買單的重要工具。寫英文索引的竅門是甚麼?如何為論文或學術書籍製作索引?
Thumbnail
沒想到我又開啟了這個系列,真的很會給自己找麻煩呢!(苦笑)這次要反省的是《如何做好研究論文?成為知識生產者,從提問到輸出的18個步驟》這本書。我收到的原文是文庫本,包含參考書目在內厚達三百八十一頁,排版密密麻麻幾乎沒有一頁可以喘息,中文版也不遑多讓厚達三百六十一頁,但是版面大很多,讀起來比較不會老花
Thumbnail
沒想到我又開啟了這個系列,真的很會給自己找麻煩呢!(苦笑)這次要反省的是《如何做好研究論文?成為知識生產者,從提問到輸出的18個步驟》這本書。我收到的原文是文庫本,包含參考書目在內厚達三百八十一頁,排版密密麻麻幾乎沒有一頁可以喘息,中文版也不遑多讓厚達三百六十一頁,但是版面大很多,讀起來比較不會老花
Thumbnail
從第一篇文章發表之始,至今為止這支帳號做出的最大改變是,重新省思自己每讀過一本書所寫下的文字是「心得」而非「書評」。字詞使用上的精準除了落實自身作為到底負擔著什麼責任,更促使我事前預習在研究生活中,必須以多麼嚴謹地態度面對手邊正在處理的材料,作為證明自身智識提升的總結。
Thumbnail
從第一篇文章發表之始,至今為止這支帳號做出的最大改變是,重新省思自己每讀過一本書所寫下的文字是「心得」而非「書評」。字詞使用上的精準除了落實自身作為到底負擔著什麼責任,更促使我事前預習在研究生活中,必須以多麼嚴謹地態度面對手邊正在處理的材料,作為證明自身智識提升的總結。
Thumbnail
最前面是「總論」,談山崎亮和他的團隊為什麼會執行這個計畫,英國有什麼社區設計的特色,背後有什麼歷史背景、代表人物。也就是說,總論的範圍很大,包含了後面所有文章提到的背景知識。我現在會覺得,在完全沒有相關知識的狀況下,應該要先譯完後面的各篇文章,再回頭譯總論比較輕鬆。
Thumbnail
最前面是「總論」,談山崎亮和他的團隊為什麼會執行這個計畫,英國有什麼社區設計的特色,背後有什麼歷史背景、代表人物。也就是說,總論的範圍很大,包含了後面所有文章提到的背景知識。我現在會覺得,在完全沒有相關知識的狀況下,應該要先譯完後面的各篇文章,再回頭譯總論比較輕鬆。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