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怕吳小雯發現小舞送的皮卡丘摺紙,小強試著藏了好幾個地方都不滿意。不過說來好笑,吳小雯根本一次也沒來過!原因或許和她的家教有關。但從另一個角度來看,小強其實一次也沒有明示、暗示她來,而像吳小雯這樣的女孩,當然不可能主動做這樣的要求。
雖然小強不曾交過女友,但是當然知道一旦邀請對方單獨到家裡,其實就等同是男方的「表態」了。
而他其實蠻有把握如果提出邀請,吳小雯是不會拒絕的。但連他自己也沒想過,為何從兩人交往至今,他一次也沒有這麼做。
是他還「不夠喜歡」吳小雯嗎?
這個問題或許在今天之前還不是那麼重要,但現在卻成了小強不得不面對及思考的問題。
而且還是個大問題。
一個迫切的大問題。
他其實一直很清楚自己性格中「害怕承諾」的缺陷,否則也不會明明喜歡過幾位女孩,根本連「交往」都還沒開始,卻已經想著如果兩人真的在一起了,自己該怎麼照顧對方?生活又該為對方做出哪些調整?因而屢屢無法跨過「表白」的階段,總是以單戀做收。
雖然也曾經有人迂迴表達最他的好感,但由於他「優柔寡斷」的個性,總是擔心一旦開口了,就變成自己的「責任」,就要為對方負責,總是沒有魄力踏出重要的第一步。因而總是擦身而過,無疾而終。
聽起來實在蠻糟糕的。小強也承認,但就是很難改變這兩點。
若要詳細分析,身為精神科醫師的他其實很清楚,這與從小父母的過度保護(over-protection)、掌控(controlling)脫不了關係。但他也知道,這樣的追根究底對現況並不會有多大幫助。
這是很普遍的盲點。
門診中常有人表示要接受心理分析,想知道自己的悲觀、恐懼、逃避等負面情緒及想法,究竟是從何時、又是為什麼開始的。總以為只要「找出原因」,就能讓問題迎刃而解。
小強總要花許多功夫耐心澄清:過去的一切都已經過去,不管弄得再清楚,它終究還是過去了,能改變的永遠只有「現在」。
就像一個著名的宗教故事:有人被箭射中胸膛,一面流血一面喊痛。請問這時候他應該探究:「這把箭是用什麼材質做的?」「箭是從哪一種弓射出來的?」「你有和誰結仇嗎?」「猜得到是誰射的嗎?」或者應該先處理出血、治療傷口?
就以他自己的問題為例,解決之道絶對不是回頭去問爸媽「為什麼當初要那麼保護我?為什麼不培養我獨立自主的能力?」因為時間已經都過去了,這樣的責難不但無助於改善現狀,反而只會造成更多家庭衝突與自我挫折。
建設性的做法應該是先接受自己有「害怕承諾」、「優柔寡斷」兩大問題,然後在當下生活中尋找可以修正的機會。
小強當然知道,與吳小雯之間正是最好的學習機會。然而,他更清楚「感情」這碼事是勉強不來的,而他向來忠於自己的感覺。
但是小舞呢?
他對小舞的感覺又是如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