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寶出現後的世界第二集,我們來聊聊大家很常聽到的—行為退化,我想這大概是家裡有兩個以上小寶寶排名第一最常遇到的問題。果不其然,我也遇到了,在Y小弟回家的第一天,F小妞就立馬退化了(有沒有那麼快!)
Y小弟滿月回家時,F小妞1歲11個月,現在Y小弟10個月了,在這九個多月裡,F小妞的整體行為部分退化又恢復、部分進化了、部分時不時還是會退化。在這九個多月的觀察跟互動中,關於「行為退化」,從小妞身上大約可以歸納出三個面向:求關注、覺得好玩、想讓你開心。
求關注
其實這是一個關於生存危機的問題,讓我們回到第一集小A海豹的故事(完整故事請看:
二寶出現後的世界1—看見大寶的焦慮)小A海豹為什麼會開始學小B海豹大叫?因為他發現他獲得的魚越來越少了!單純的他直覺得覺得用小B的方式可以得到比較多的魚,所以他會直接模仿小B,希望能獲得更多的魚。
大寶跟二寶的世界,就像小A跟小B的世界,然而在真實世界中,大寶的模仿行為通常都沒有獲得他所期待的好結果,因為父母先看到的是「行為退化、無理取鬧、好的不學等等的負面連結」,而沒有發現其實他是先發現自身的危機,發現原本屬於他的媽媽被占用了、原本屬於他的關愛變少了,這個危機感驅使他想辦法討回原本屬於自己的東西,而他用的方法只是最基本的生物本能—模仿,模仿可以獲得他所想要事物的人所用的方法。其實模仿行為會一直用到長大,只是在大人的世界裡,我們是用這個基本技能來學習新事物居多。
既然模仿是生物的基本技能,有需要避免大寶的模仿行為嗎?我覺得模仿的能力不會改變,但模仿的動機會改變,這也是我從F小妞身上觀察到的。在Y小弟滿月回到家的三個月內,F小妞的危機意識全面啟動,只要媽媽我有準備要抱弟弟的舉動,她一定搶先一步討抱抱,所以弟弟只能排第二順位(老二照豬養啊~)。後來她發現弟弟哭哭媽媽就會主動去抱他,小妞原本會說抱抱的也開始學著哭哭討抱抱,這時媽媽得先看出背後的原因,千萬別直接罵大寶沒事哭什麼哭!他會很受傷的,而且容易變得更焦慮。這時我會跟小妞說:「怎麼哭哭了?是不是想抱抱?F長大了會說抱抱了,很厲害了耶!弟弟都還不會。我們下次好好說抱抱,這樣等弟弟長大一點妳可以教弟弟說抱抱,你超棒的!」之類的,原理大概是:先同理大寶,讓他知道媽媽了解他,他安心了再提醒他原本會的能力,讓他覺得這是很厲害的,二寶都還不會,給他一些肯定跟成就感,他也能更有自信的看待自己的能力,就比較能朝正向循環的方向前進。
方法對了,再來就是時間,不要奢望你的小孩一兩次就能學會(雖然媽媽我也奢求是這樣啊),建立信心跟安全感需要一段很長的時間,很多人長大了在一些互動關係或親密關係裡依舊沒有安全感,所以別幻想小孩可以在幾個月甚至幾週就建立這個自信,成長之路還很長的呢!
我們大概花了三到四個月的時間,讓小妞對弟弟的出現不再那麼敏感,搶抱抱、吃奶嘴、吃手指等退化行為減少了很多,不過只要她再感受到不安全或被冷落時,這些行為還是會再出現,所以如何給兩個寶貝的「看似等量」的關愛就是比較需要動腦筋的地方。
覺得好玩
這是一個蠻有趣的面向,我大概在弟弟回到家後四~五個月左右時在小妞身上觀察到的,也就是她對弟弟的出現不再那麼敏感之後才能看的出來,也呼應前一段說的—模仿的能力不會改變,但模仿的動機會改變。
小妞是一個大概在7~8個月左右時就不再吃奶嘴、不會吃手或亂啃玩具,也不需要圍口水巾的小傢伙。弟弟剛好完全相反,是個口水超多一天得換兩條口水巾、特愛吃奶嘴、超會吃手、什麼東西拿著都先放嘴裡啃的小傢伙。所以Y小弟剛回家時,F小妞退化的可嚴重了,不過給她一段時間建立安全感後,就能看出來哪些行為是她在不安,哪些行為只是純粹覺得好玩,只要沒有立即危險性的行為我並沒有特別禁止,但蠻多退化行為都隨著時間慢慢消失了。例如,她發現圍著口水巾好熱,就不想再圍了。手指跟奶嘴好像也沒想像中好吃(可能看弟弟吃覺得很好吃),吃了兩三個月也不吃了。我有時會故意跟她玩,逼她做選擇,例如:你要吃手手還是喝多多?或者嚇嚇她:手手有好多細菌,把細菌吃進肚子會肚子痛痛哦,得去看醫生打針哦!不過其實也很少這麼做,這些她覺得好玩的退化行為還是隨著時間漸漸消失了。
與其急著禁止,不如先了解產生這些行為背後的原因是什麼。給小孩多一點時間去體驗跟自我修正,就像減肥一樣,越急著看到效果通常越看不到效果。
想讓你開心
這是一個很容易被忽略的面向,因為發生事情的當下,媽媽通常一肚子火在燃燒!不過上週末發生一件事情讓我印象深刻。
小妞做了一件事情讓我很生氣,媽媽我雖然看了很多書修身養性了不少,但畢竟是脾氣火爆的牡羊座,不過好處是脾氣來的快也去的快,兇完小孩後我一定會好好的跟他說話,讓他清楚知道為什麼我會生氣,為什麼不能這麼做,以及你可以怎麼做,最後一定要讓他答應我他會記得(雖然有很高的機率他會忘記,不過就我的觀察大概有1/3的機率他會記得)。就在小妞答應我:好,她會記得之後,Y小弟扭動著他的小屁股匍匐前進到我身邊,把他的頭放在我的大腿上,給了我一個大大的會讓人融化的笑容,媽媽我馬上被融化得笑了。小妞見狀立馬複製,原本盤腿坐在地上的她,馬上趴下跟弟弟一樣匍匐過來,把頭放在我大腿上跟著笑。媽媽我又笑了,是看著她的整個模仿行為覺得好好笑,同時也看到了,媽媽的不開心會讓她的小小內心很慌張。
大寶退化的行為,有時是想獲得媽媽給二寶的那個笑臉,或者說不希望媽媽再生氣了。妳要仔細觀察,看到他背後的小小心思跟小小願望,給他正向的回饋,讓他覺得媽媽懂我、理解我,這樣寶貝就會越養越貼心。
每個來到這個世上的小孩都不容易,每個成為父母的大人也很不容易,在有二寶的家庭裡除了把小孩教好,還要注意到「公平」這件事。最近對這個詞彙特別有感觸,隨著小孩漸漸長大,越來越懂得作亂,媽媽也從林黛玉變成功夫裡的包租婆,每天練獅吼功... 吼完作亂的姊姊,轉頭笑笑對著笑的天真燦爛的弟弟,根本嚴重精神分裂。然而自己默默的也發現,姊姊跟弟弟做了一樣的事情,但媽媽我的反應會完全不一樣,一個被罵,另一個是笑笑陪他玩還覺得好可愛啊~(是說誰會跟一個10個月的嫩嬰較真啊!)但這樣就很容易讓老大覺得不公平,而且更容易作亂(其實我也是這樣長大的),原因是她會秉持革命十次不嫌多的精神,試圖換取媽媽對弟弟那樣笑笑的回應。
前幾天隊友提醒了我一件事讓我記憶猶新,那時沙發邊放了一個箱子,Y小弟爬過去拍箱子玩的很開心,媽媽我陪他一起拍拍笑笑,之後小妞不知道做了什麼事弄的我不開心,被我訓了一下,之後沒多久她就跑去拍那個箱子,我心裡的os是:小鬼妳在幹嘛!?但我沒說出來,只是沒特別理她。因為我沒特別理她,隊友說話了:「妳知道F在幹嘛嗎?... 她是想讓妳開心,因為剛剛弟弟拍箱子的時候妳笑的很開心... 妳要看到這些小細節,不要讓她覺得差別待遇。」的確,不論是態度、語氣、行動,都跟面對弟弟時有很明顯的差異!仔細想想,這些微小的差別待遇,在每日的互動中真的太容易出現了!當了媽之後覺得當媽真是個大修行,尤其在情緒調適跟理解互動這兩個部分,得花比較多心思自省跟觀察,才能把對待兩個小孩的差異縮到最小,又不失教育意義(自己都覺得好難啊~)。
終於要結尾了,覺得自己的文章有越寫越長的趨勢,不知道是不是受疫情影響無法出門的關係,所以特別苦悶、話特別多。回頭看自己寫的那麼落落長,其實可以總結成一個概念—求關注。在這個社群媒體發達的時代,大家在發文抒發心情或分享趣事的同時也是一種求關注的方式,就像小孩用各種奇怪的方式在尋求父母的關注一樣,只不過我們可以透過規格化的符號,例如,讚、開心、加油等獲得回饋,而小孩的回饋卻需要透過父母細心的觀察,並客製化訂製,才能讓他們建立起穩固的安全感來面對未知的世界。
【如果你喜歡我的文章,歡迎追蹤我的Facebook >>
F&Y的小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