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寶出現後的世界來到第三集了!(撒花)隨著Y小弟漸漸長大,手部肌肉越來越靈活,家裡幾乎天天上演同樣的戲碼—搶玩具!(通常伴隨大的叫,小的哭...)我想這也是二寶家庭裡常常遇到的問題之一。
其實這個問題最早不是發生在兩姐弟的互動上,是F小妞跟好玩伴W小弟的互動上,W小弟比小妞小11個月,算是同齡玩伴,每次去W小弟家小妞都特別開心,因為有好多家裡沒有的玩具。我的好姐妹,W的媽咪就會說:F看你想玩什麼都給你玩,W都不玩了。雖然媽媽是這樣說,但只要F拿了任何一個玩具,W一定馬上跑過去要玩,兩人就會開始拉扯,爭個你死我活,尖叫聲此起彼落!大人們就受不了了,直覺就是喊:不要搶玩具!一起玩!
我大概觀察了一兩次,在第三次發生爭奪戰時,我過去蹲在W小弟的旁邊跟他聊聊。
- 我:(指玩具車)這是W的對不對?(因為他會一直說自己的名字)
- W小弟:(點點頭)
- 我:哇~W的車車好帥哦!F姊姊也很喜歡,可以借F姊姊玩一下嗎?
- W小弟:(搖頭)
- 我:沒關係,那你想玩這個車車(指他手上的車),還是那個車車(指F手上的車)?
- W小弟:這個(指他自己手上的)
- 我:那你去玩吧~ (立馬跑走去玩)
如果他指要F小妞手上的車,我就會跟小妞說:「這是W的玩具哦,W現在想玩這個,我們先交換,等一下再換妳玩。」如果她不放心,我會再補充:「媽咪會幫你看著,等一下一定能讓妳玩。」小朋友的注意力通常很快就會被其他的東西吸引走,W小弟通常1~2分鐘就不玩了,這時我就會提醒小妞要不要玩,不過她通常也被其他東西吸引走了,並不會一直執著在那件玩具上。
這個方法我大概試了兩三次都是可行的,而且W小弟才1歲多而已,其實運用的方法很簡單—尊重跟了解。W小弟的看似搶玩具的行為,只是在讓對方知道玩具是他的,他在保護他的玩具、宣示主權(先理解他,讓他知道你懂他在做什麼)。因為玩具是他的,主控權應該在他身上,所以我讓他先選他想玩哪一樣(引導他二選一)。F小妞的部分,她不肯放手其實是怕放手了就玩不到了,我讓他知道媽媽有辦法讓他玩得到,她就能放心放手了。就我目前的觀察,小朋友其實很快就會被不同的玩具吸引走,「搶玩具」通常不是那個玩具有多好玩,只是當下的心理狀態促使他不能放手,另一個則是在捍衛自己的物品而已。
大家有發現嗎?在前面的對話跟方法中都沒有講到「分享」,這樣的紛爭狀況裡,大人常常會說:要分享,不要那麼自私之類的。然而這個年紀的小孩就是自私的!依據發展心理學家Robert Kegan的理論,6歲以前的人類是沒有他我的概念,也就是只有自我:我要、我想、我最大...
所以不要強迫6歲前的小孩去分享,他的世界裡並沒有這個概念,需要時間慢慢學習並建立分享的觀念,進而有分享的能力。再者,學會分享前得先學會「擁有」跟「珍惜」(保護自己的東西),如果跳過這步就要孩子學會分享,那是一種掠奪,當他發現他的東西得理所當然的分享給別人時,會同理的認為別人的東西也應當理所當然的分享給他。
就個人的觀點,分享也得看東西、看狀況。「玩具」對大人來說可有可無,但在小朋友的世界裡,玩具就像他的財產,是對他來說很重要不可缺少的東西,你會隨便分享像這樣不可缺少的東西給別人嗎?
另一個小故事發生在家裡,F小妞跟弟弟之間。在弟弟只能躺在看天花板傻笑的日子裡,還沒發生任何爭奪的問題,不過這時的問題是「打人」,就是小妞會打弟弟!如果你看過二寶出現後的世界1跟2,就能理解二寶的出現會讓大寶充滿危機感。小妞也是如此,因為我們了解小妞的心理狀態,在給他滿滿安全感的同時,我們也教她怎麼正確的跟弟弟互動。
「打人」是社會化後的大人給予這個行為的詞彙,然而如果你仔細觀察三歲前的小小孩如何運用雙手時,你應該會發現他們可以運用的手部技能是相對有限的,就拿目前10個月的嫩嬰Y小弟來說,小弟是一個手部發展相對早的小孩,滿月就能自己塞奶嘴進嘴巴吃、6個月開始可以自己拿米餅自己吃... 大概從7個月開始,新技能是拍東西,只要開心就東拍西拍,洗澡拍水、拍桌子、拍玩具... 外婆抱著他,狂拍外婆的臉,他還笑的很開心!看到這裡,你會說Y小弟是在打外婆嗎?並不會對吧。我們會說他是喜歡外婆,想跟她互動,只是他互動的方式像打人。
同理,大寶看到弟弟或妹妹其實也是一樣的狀況,正常人看到可愛的東西都會想跟他有互動,就像看到小狗會想摸摸一樣。只要大寶的內心沒有累積很多的不被理解,而且很少被大人打罵的話,通常他們做出「看似打人」的行為,其實只是想跟弟弟妹妹互動而已。所以不要覺得他在打人,你應該會發現不管說了幾萬次「不要打人」都沒有效果,因為小孩真的覺得他不是在打人,只是沒有人教他其他的方法,所以他只會用這個方法互動。
Y小弟回家後,小妞也跟一般小孩一樣,想到就會去打弟弟兩下,而且一點都沒在客氣的,都打的啪啪響(其實他們還不會控制力道)。隊友一律心平氣和處變不驚的說:「妳想跟弟弟玩對不對?這樣弟弟會痛痛,我們要摸摸,你看爸比也是這樣摸摸弟弟。」拉著她的手教她怎麼摸摸,同時也讓她自己體驗一下被摸摸跟被拍打的差異(拍她的時候會故意大力一點讓她感覺會痛,這樣她才能體會這樣打弟弟會痛)。如同前一集說的,3歲前的小孩會優先運用生物本能,而不是後天學習的技能,所以不要幻想小孩一兩次就能學會。隊友有一個不錯的方法—時不時提醒。他會在小妞靠近弟弟時就問她:「怎麼跟弟弟玩?」小妞就會回答:「摸摸(加手勢)」藉此不斷加深小妞的印象,大概這樣練習了三~四個月左右,打人的行為才完全消失。這之間難免有大動肝火的時刻,因為不只打人,同時也有壓人、撞人、推人的行為(其實都是一樣的原理),做父母雖然都能理解,有耐心,但難免也是有情緒的,不過發完脾氣後別忘了提醒小孩「可以怎麼做」。
發脾氣是人之常情,尤其在面對已經發生過上千次的事情上,在你很生氣的說完不能怎樣時,記得加上可以怎麼做,這樣你才能合理的期許事情有一天會好轉。
大概在Y小弟6個月開始可以坐穩探索世界之後,家裡幾乎每天都會發生玩具保衛戰,8個月開始會匍匐前進擴展活動範圍後,就變成搶玩具大戰了!
站在小妞的立場,玩具原本是她一人獨享,現在突然多出個競爭者,這個競爭者不只會搶媽媽,居然還會搶玩具!所以她努力想保護玩具、不跟弟弟分享的心理狀態是可以理解的,不過理解歸理解,站在媽媽的立場,玩具的利益得最大化啊!
所以必須必須讓小妞學會分享玩具!不過就像前面說的,6歲前的小孩是沒有分享的能力的,而且他得先學會保護好自己的東西。所以媽媽我用的方法不是教她分享、分出手上的東西,而是讓她選一個東西給弟弟玩。
常常發生的狀況是這樣,小妞手上拿著一個東西,弟弟就想拿小妞手上的東西,小妞不肯放手,或是相反弟弟不肯放手,反正結果都是兩隻瘋狂尖叫誰也不讓誰。依照我對這兩隻小朋友的觀察,這年紀的小朋友比較不會執著於某樣東西,通常沒玩過的東西就能吸引他的注意力。所以我通常都是跟小妞說:「妳選一個東西給弟弟玩(給她主導權),弟弟有東西玩就不會跟妳搶了(讓她覺得你有幫他解決問題)。」大概練習了兩個多月,現在小妞會主動選玩具給弟弟玩,會說我有拿一個給弟弟、一人一個(對著弟弟說)之類的,兩個人也能一起玩的很開心,雖然有時候還是會發生爭執,但比起兩個月前已經明顯少很多了。
小孩做的很棒時別忘了給他們適當的稱讚,例如我會跟小妞說,你有拿一個給弟弟玩,很棒哦!媽咪說的妳都有學會耶~超棒的!之類的,明確讓她知道她什麼事情做的很好,不僅能加深她對正確事情的記憶,也能增加正向回饋。正向的回饋能讓小孩感受到成就感,這是建立自信很重要的前一步,有自信才能做出更多正確的事情,減少被父母責罵的次數。
孩子在3歲前的內在衝動會比他後天才學到的自我控制力與意志力強,所以就算他知道不應該搶玩具或推別人,就算剛被媽媽提醒過,他有時候還是會忍不住、忘記。—擷取自《教孩子規矩一點也不難》羅寶鴻著。
【如果你喜歡我的文章,歡迎追蹤我的Facebook >>
F&Y的小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