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度電影空間:《大樂師:為愛配樂》
方格精選

#半度電影空間:《大樂師:為愛配樂》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Photo credit: 《大樂師:為愛配樂》劇照

Photo credit: 《大樂師:為愛配樂》劇照

最近好不傷心,除了每天趕不會斷的行程外,心裡有一百萬個質疑自己的問題。今天難得有一點空檔,就決定到最就近的戲院放低一點思緒。查了一下在上映的電影,只有一套有興趣的。

你相信音樂會帶你到另一個空間嗎?

一直都認為音樂能營造個分別出來的空間,不管是傷心的、開心的,都是一個供舒坦心情的地方。洗澡的時候聽的、夜晚獨自歸家耳機裡播的、無聊時嘴巴上哼的⋯⋯沒有一首不抒發情緒,沒有一句不表達自己。我不善分享與接收,所以我喜歡音樂,更喜歡歌唱,因為這是我最能與外界溝通和聯繫的渠道。

raw-image

《大樂師:為愛配樂》是一套用音樂串連的輕喜劇,由鄭中基和顏卓靈主演。上面講到對電影有興趣,只因為鄭中基,這個會唱歌的中佬真的秒殺我。這是套小品,是最近港產片中較少有的題材。本身本著看看戲、聽聽歌的心態,誰知看畢電影,心裡竟有些被攪動。

這是一個老土的古惑仔綁架故事。阿勇(鄭中基飾)在不知情的狀況下成了兄弟的同黨,綁架了明星的同居女友子牧(顏卓靈飾)。主線圍繞兩個主角之間的互動,子牧是對聲音煩躁不安的阿勇的鎮靜良藥,而阿勇也是唯一欣賞子牧的伯樂。

閉上眼,你聽到的歌是哪一首?

「大力妹妹」只有一個名叫「小魔女」的伯樂。一首只有52秒未完成的demo,卻成為煩燥每天的寧靜。兩位主角能彼此認識,知道世界上有人重視自己,是一件幸福的事。可惜,並非人人都能如此。連番努力不被看好,連自己也開始不相信自己所做的事,這種感覺會削弱動力,然後慢慢令人窒息。而已,只有自己先學懂欣賞自己,才有力繼續餘下的生活。自戀是顆強力止痛藥,能迅速把痛楚減低,甚至令人忘了原來傷口仍在滲血。

不過,我仍相信世界的被造是美好的。

raw-image

阿勇的魚排在電影中出現的比重很高:天藍色的屋頂、泛黃的吊燈、彈珠裝置的門鈴、破舊(而不走音)的鋼琴、一株株用鐵盤種的植物⋯⋯在如此繁華的世代,有一個好像只故事裡能出現的地方,不僅是子牧靈感的泉源,更是阿勇尋找自己的一個避難所。縱使世界變得複雜,事情令人無可奈何,值得感恩的是,仍然有個地方能容得下自己,那個未被污染的自己。

對我來說,音樂與電影就是如此的一個存在。一些未能用言語形容的感受、一幕幕只能在腦中上演的戲碼、一段段忘掉了只能腦補的回憶、一個個未知又帶著希望的將來,都是我在音樂和電影中找到的。我羨慕歌中劇中的主角,我希望能成為瀟灑的他們,能坦然地面對每一個自己。

也許我已經掌握 等待的快樂
我不怕風雨折磨 只害怕海的沉默
-《沒有聽過的歌》

最後我想說的是,會唱歌的男人真的好吸引,果然男聲比女聲更吸引我!也是我playlist九成都是男歌手的原因。《沒有聽過的歌》,大家都去聽聽吧。

希望你都可以找到屬於你的魚排。

《大樂師:為愛配樂》
導演/ 編劇:馮志強
主演:鄭中基、顏卓靈、姜皓文、白只
原創音樂:金培達
年份:2018 (公映)
產地:香港

同場加映
🎶 鄭中基《沒聽過的歌》

2021年後記:
一直都喜歡鄭中基,但未到超瘋狂追星的程度。我喜歡他的音樂多於他的電影,個人偏好認真的男人哈哈!幾年前看畢此電影,便瘋狂地留意他的所有動向。暫時去了演唱會2場,竟然也買了演唱會「蘇粉(Souvenir) 」!在2020年,他的機動電視台RTV正式成立,希望帶給香港人一點歡樂。推介!一起按下「叮叮中」!

(原文寫於2018年3月2日,發佈於 半度空間Semitonehk Facebook專頁。)

avatar-img
半度空間 Semitonehk 的沙龍
5會員
19內容數
怎樣評論一首好歌?不只旋律動聽,更好的是令人代入自己的故事,產生共感。用我的角度,一起感受音樂,感受廣東歌。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以性事作題材的港產片近年好像沒有那麼幾套,又或是我孤陋寡聞。初初被蔡卓妍的裸背預告吸引,對於copy base的影片,從無抵抗之力。以為是套探索性的電影,然而,性只是一個切入點。電影中要探討的,是女人。
2018 看過的電影,不多,真的不多!曾經聽過,人的一生只使用了大腦的百分三,我懷疑自己可以用的容量更少。不知由何時開始,我有一個習慣:把看過的、讀過的都寫下。儘管只是一個名字也好,我怕自己的記憶力有限,無法所有東西都記住。
有一陣子我好想知道LGBT的想法,特別是有信仰的人。上網看了很多人的分享、想法,聽過了很多人的故事。由被社會、教會、家庭逼迫的悲劇,到真正出櫃被世人(身邊圈子)認可的大團圓結局,我都在想「到底性向是否有自由意志下可供的選擇」?
以性事作題材的港產片近年好像沒有那麼幾套,又或是我孤陋寡聞。初初被蔡卓妍的裸背預告吸引,對於copy base的影片,從無抵抗之力。以為是套探索性的電影,然而,性只是一個切入點。電影中要探討的,是女人。
2018 看過的電影,不多,真的不多!曾經聽過,人的一生只使用了大腦的百分三,我懷疑自己可以用的容量更少。不知由何時開始,我有一個習慣:把看過的、讀過的都寫下。儘管只是一個名字也好,我怕自己的記憶力有限,無法所有東西都記住。
有一陣子我好想知道LGBT的想法,特別是有信仰的人。上網看了很多人的分享、想法,聽過了很多人的故事。由被社會、教會、家庭逼迫的悲劇,到真正出櫃被世人(身邊圈子)認可的大團圓結局,我都在想「到底性向是否有自由意志下可供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