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嚴選
臺劇該如何是好?

2021/05/18閱讀時間約 8 分鐘
你多久沒有看臺劇了?
這幾年可明顯的看見其他國家的戲劇慢慢的在超越臺灣,卻不見臺灣跟上世界的腳步。說的清楚些,韓國、中國、泰國、日本、臺灣中,韓國的產業結構最穩定,也是最受到矚目的。稍後會詳細解析臺劇與韓劇的差別,以及我們的產業環境。
韓國的影視產業已經在亞洲站穩了腳,這股「韓流」甚至已經進入了歐美國家,慢慢的在改變影視市場。除了韓國以外,中國和泰國在近幾年也開始大量投資影視產業。這裡不得不特別提中國:這幾年中國的企圖心非常明顯,或許他們看見韓國在影視產業上,為其帶來巨大的經濟利益,因此也把人力、財力等,聚集在影視產業上。中國除了在創造作品外,他們也花了很多的錢,讓中國的品牌、產品可以在韓劇中露臉。不得不說這是聰明的手段:韓劇目前在各國的曝光率極高,中國的影視產業相較之下影響力還不及韓國時,透過韓劇的宣傳,用間接的方式獲得注意力,進一步獲得經濟力,是簡單且能快速達到預期效果的方式。
以上概述了目前亞洲的影視環境。我希望告訴讀者的是,臺灣目前的影視環境如何?我們該向誰學習?我們該注意哪個國家會帶起下一個有力的潮流。

#臺灣的戲劇
臺灣的戲劇目前可以分成三大類,分別是八點檔、社會現實、連續劇。俗稱的八點檔,指的是民視以及三立都會台在晚上八點會播出的臺語劇,每集約兩小時多,整齣戲大約三百集起跳。社會現實類的戲劇,大多出自於公視以及台視,這些戲劇都是比較貼近生活議題的。以公視為例,《我們與惡的距離》這齣講述精神疾病、被害者家庭、媒體環境等嚴肅議題,因為各方面精緻的作業,有了非常好的成績,在臺灣受到很大的關注。目前熱播的《火神的眼淚》同樣帶入了消防員的工作環境、民眾對他們的觀感等議題,同樣也是成功的例子。最後是連續劇,其指集數約15至25集、使用中文演出的戲劇。此類戲劇主角多用年輕的明星,劇情類型較著重在愛情線上。

#臺灣影視產業體質
在公視推出《我們與惡的距離》後,堪稱臺劇元年,同年推出的《想見你》更是賣座,韓國還買下版權要翻拍。不過後面的戲劇並沒有承接起這波「臺流」,之後出的作品成績無法再與《與惡》、《想見你》的成績相比,也無法超越,諸如:《罪夢者》、《嗜罪者》等。
臺灣的影視體質比較虛弱,沒有辦法像韓國一樣,一檔一檔高話題性的戲劇連續上架。韓劇推出的速度明顯快非常多,且題材非常新穎。

#韓劇高製作的元素
韓劇成功獲得高關注的元素有六個:
  第一、無論導演或編劇想要談甚麼議題,一定要有愛情線。
無論是懸疑劇、動作劇還是職場劇,都需要安插愛情線在裡頭,因為愛情線可以促使觀眾繼續往下看,尤其是上述舉例的兩種劇的類型,若整齣戲都在推理和思考策略,觀眾容易棄劇,適當的埋下愛情線非常重要。有名的例子:《隧道》、《機智醫生生活》。
  第二、台詞必須是美化過的,或是可讓觀眾傳唱的句子(非現實中會使用)。
以《孤單又燦爛的神──鬼怪》與《太陽的後裔》為例:
跟你在一起的時光都很耀眼。因為天氣好,因為天氣不好,因為天氣剛剛好。每一天,都很美好。
對於未經允許吻妳的事,我該怎麼做?是道歉呢,還是表白呢?
它們書寫的方向,偏向「美」,而非「現實」。這類型的台詞通常會出現在愛情線,或是某個角色因其職業或原則,而說出的一句帥氣的台詞。
臺劇有個嚴重的問題:很多的台詞寫得非常不自然。像是《罪夢者》中男主角等人不斷的罵著「操」這個字,但實際上臺灣人會用的是「幹」居多。又或者,在《火神的眼淚》中,某個角色在火場裡時喊到:「別開那扇門!」,實際上我們並不會用「別」,而是「不要」。後者反而更貼近真實生活。
  第三、演員嘗試使用新面孔。
仔細觀察臺劇,演員好像都是固定班底,新面孔的出現太少。反觀韓劇,他們會嘗試找新的,有潛力的演員來待任主角,可以為整體增加一些新鮮感。
  第四、運鏡多、角度多,畫面效果要充分的戲劇化。
最近在社群網路上看到有人覺得《火神的眼淚》的某些鏡頭可以再拍得「有爆點」一些,拍得有點太像紀錄片。結果,留言區不斷地罵這位網友:「那才是現實生活啊!你要看戲劇化的東西,為什麼不去看電影?」。
我認為,觀眾不該抱持這樣的心態在看戲劇。戲劇之所以是戲劇,就是因為它充滿戲劇性。一部職場劇可以同時兼具真實面,也可以有戲劇性,這才是最佳的平衡。並不是說劇情要非常戲劇化,像是八點檔一樣悖離現實,而是在視覺效果上做到最佳的戲劇效果。
運鏡除了可以讓畫面變得壯觀和美麗之外,還可以放大演員的表演,但很多臺劇的導演這點沒有做到完全,當然韓劇也有導演犯了這個錯誤,浪費了演員精緻的表演。舉個近期的例子《模範計程車》,李帝勳搞笑的演技,卻沒有抓住臉部鏡頭,而是用遠鏡頭來表現,整段劇情變得沒有笑點。
當然臺灣也有成功的例子,像是《與惡》、《想見你》的導演,因此觀眾更容易因為畫面處理、分鏡、剪輯細膩的關係,進到故事線中,感受戲劇的情緒。若要舉韓劇畫面處理精緻的導演,就是李應福了。《太陽的後裔》以及《孤單又燦爛的神──鬼怪》都是他的作品。仔細觀看《鬼怪》的話可以發現,導演把簡單的畫面切成很多分鏡,剪輯非常流暢、節奏感恰到好處。
我在觀看《火神的眼淚》時也有同樣的感覺:鏡頭不夠有張力。舉例《火神》第五集的開頭,子伶(陳庭妮飾)站在土推上滅火,土堆卻因不明原因爆炸。導演在土推爆炸前就已用演員的眼神多次暗示「土堆是危險的」,但最後爆炸的那一幕,卻沒有延續起前面堆疊的緊張氣氛,只是一個簡單的鏡頭就帶過。
容我再重述一遍:有張力的鏡頭,更能使觀眾進入角色的世界。並不能說有戲劇性就是不貼近真實,鏡頭與劇本「必須」分開來看。
  第五、演員的穿著和妝容要跟上潮流,或穿戴有牌子的商品。
當戲劇受到高關注後,觀眾剩餘的注意力就會放在主角的服飾、妝容,甚至開甚麼車、點甚麼蠟燭等。在《與惡》以及《想見你》播出後,都有觀眾想要買與演員同款配件的現象,這可說是成功的一項標準。若戲劇獲得好成績,廠商也會自動靠過來,花錢做置入性行銷。不過,目前臺劇未出現這種趨勢。
  第六、為戲劇寫五首以上的歌,以及配樂。
臺劇只會出兩首歌,還是拿歌手已釋出的歌曲來當片頭與片尾。反觀韓劇的歌曲,都是為戲劇而寫,且會出十首左右的原聲帶。以《太陽的後裔》為例,這齣戲的歌曲甚至有分別幫戲中兩對CP(愛情線的主角)寫他們的主題曲。
戲劇的配樂已經慢慢的成為韓劇不可忽略的細節。從2016年左右開始,韓劇開始出現為特定戲劇寫的配樂,像是2016年紅遍全亞洲的《太陽的後裔》,到最近的《黑道律師文森佐》,配樂越來越接近美劇的製作品質。2016以前的戲劇是使用原聲帶當作配樂,但現在配樂和歌曲已經分開了。像我自己,我很喜歡聽影集或是韓劇的配樂,配樂一下都可以想起特定的場面、台詞、演員的表演。

#臺劇的出路
其實我不認為臺灣的編劇寫出來的劇本不好,只是其他可以加強的細節沒有做到滿。我所指的在上述的六點中都提到了。這之中有資金不夠的問題、經紀公司對藝人的管理...等。最重要的是:該拋下舊觀念了。臺劇不能一昧的想要做自己想做的,應該跟著潮流走,這裡所指的潮流就是韓劇與美劇。先把基本盤的戲劇種類處理好,才有基礎去製作更困難、較不貼近市場的戲劇。臺劇不能一直這麼任性,因為我們的影視產業體質太過虛弱了,需要時間把它建立起來。
韓國的影視產業之所以可以快速成長,是因為南韓總統金大忠看見了《侏儸紀公園》帶給美國龐大的收入,決定扶植韓國的影視產業,才有了影響全亞洲的「韓流」。不得不說,金大忠先生非常有遠見,時間證明了他這一步走的非常正確。
臺灣相較韓國、日本起步慢,更需要政府的支援。臺灣政府應該向金大忠先生取經,多花一些金費在影視產業上。透過電影、歌曲、電視劇,臺灣可以建立起形象、吸引外國觀光客、外資主動投資...等。中國近年來投注了大量資金在影視產業上,也花了錢在韓劇中做置入性行銷,所幸韓國人對於中資的反感,也算是擋了中國一條財路。
臺灣必須盡快增強影視產業。照目前情勢看下去,下一個有潛力帶起潮流的,就會是中國,再來泰國,最後才是臺灣。大家必須正視這個事實。
不專業臺灣公民
不專業臺灣公民
寫寫想寫的 有寫錯的地方,請不吝嗇指教!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