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4見佛容易見人難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1 分鐘

時間:民國八十八年十二月二十四日(農曆十一月十七日)
地點:淨律寺客堂

raw-image

理光法師!各位法師!阿彌陀佛!

今天來聽聽大家的意見,了解一下各位的見聞覺知,就看到、聽聞到的以及自己如何自修來跟大家分享。我們要了解地藏經所說的:「見聞瞻禮一念間,利益人天無量事。」各位!要好好地去體會,當個修行人,要是能體會出這兩句偈,感覺會很增益常住地,這是確實的事,大家要相信。「愛護常住物,如護眼中珠。」譬如我們住在常住,對常住物一定要珍惜愛護。

為什麼?因為常住物就是永遠恆住,不生不滅永遠不失,這叫常住。所以當我們使用常住的物品,弄壞了就要賠償。這是為了讓佛法久住、正法久住人間,是故我們要珍惜愛護常住物。

常住是我們修福修慧、依法淬鍊身心的地方,如果你能增益常住,為常住付出努力,做事情皆能在人前不在人後,亦不拖延,就能得到應得的福報,轉而增上,成就自利利他的出世功德;如果你損害常住,不增益常住,也將得到應得的業報,這一點我們要了解。

raw-image

常住,是我們修行人、出家人處處可以居住的道場。仔細看一個道場,若吊著一個魚尾龍頭的開板,龍頭向外,就是十方道場;龍頭向內,就是子孫道場,我們可以從這點去明白一個道場的規則。

有人說到寺院裡,見佛容易見人難,我們要明白今天到寺院,為什麼說見佛容易見人難?我們到寺院,這跟見人容易不容易有什麼關係?一般人都歡喜見到人,但若是沒有容人的雅量,眼睛裡就會看不到人,就會眼高於頂。

所以我們學佛的人心量要大,如印光祖師說的,學佛的人心河要寬闊,心河若是狹窄,就像林邊的房子、田園,容易流失毀壞。心河狹窄的人,若聽到一句不順意的話,十八般武藝就全部都展現出來了。

心本無生因境有」,所以說:歡喜要見,不歡喜也是要見。我們要培養能容納他人的心量,才能生生世世,見到佛也見到人,要不然表面見佛,是無法見到人的。佛是以慈眼視眾生,而眾生總是以虛妄分別心,來看待一切事物,以是見佛容易見人難。

我們進入大殿,若處處觀望佛像,以這種心念來拜佛,則拜佛容易見佛難,金剛經云:「若以色見我,以音聲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見如來。」你說我已經拜幾拜了,那你拜佛的這念心有寂靜安住嗎?有真心在求佛加被嗎?還是「心外求佛」,只是在拜數字、求安心?告訴佛我已經拜了一千拜,還是拜了幾百拜了?

總之,學佛的心量、視野若不大,將來不但不能見佛,也不能見人。

raw-image

諸位想想,我們學佛是要到什麼地方去?何處才是我們究竟的皈依處?自己要清楚明白,你若不明白,不知道未來要去哪個地方?如同沒有願望的人一樣,那所有的行持就沒有依止處,盲修瞎練有什麼用呢

我們放蒙山的時候,說一切佛子供,那佛子是誰?「佛子」就是出家人,出家人在袈裟底下卻失了人身,墮入地獄,也是有的,大家要明白這件事情,才好!

所以出家修行要做好僧,不要做名僧。如果出家還求出名,貪取利養,這樣又何必出家修行呢?若貪求名聞利養,在家裡就好了,在家中要如何享受福報都是可以的。一旦出家了,卻還在那兒追名逐利,那出家修行就沒有任何意義了?

出家人不忖人之不己知,唯忖自己之不能

如果沒有實德,終日兢兢業業貪求虛名、掌聲,這是不對的、沒用的,要知道掌聲過後的虛名,是輪迴的根本,是要付出很大的代價,又不切實際。希望大家要做好僧,不要做名僧。有實在的德行,名聲自然隨之而來,如影隨形,自然正名。譬如身體站的正,那影子自然也是正的,那還怕沒有名嗎?如果是虛假不實,求來的名又有什麼用呢?

若有人稱讚你,不要太過歡喜;或有人不知道你,也不要太過惱怒。這都是因緣所生法,是修學佛道的過程。唯道是存,兢兢業業地增進自己的德行,才真能做人天師範,才能利益眾生,那才是最實在的。

raw-image

教務主任:

院長!我們要住本山,但安全上我們都有顧慮。

院長開示:

什麼人給你安全?你怎麼不求佛幫你安心?佛跟你說安心,保證你安全。而你的心,卻在那裡七上八下的,境界一來就疑情四起,一點定力都沒有。你現在去看我們淨律寺的擋土牆,鑽洞拉地錨,幾十條鐵鍊拉著圓通殿(如同壁虎用來拉高架橋面與路面用的),你看了不就提心吊膽,什麼都亂了?

921大地震時,大殿與擋土牆傾斜了一米多,很多地方都裂開,請五、六台壓送車在灌漿。用地錨才剛把圓通殿跟千佛殿拉開,整個圓通殿,碰的一聲又彈回去,那你不就要一直提心吊膽嗎?你們光量寺的擋土牆,有那麼嚴重嗎?

我每次來,你們總說後山的擋土牆,下大雨會山崩、走山,安不安全…等問題,光說你們就怕成這個樣子了,那要怎麼斷生死?佛說:一切境界都是虛幻的,就處處示現給我們看,要怎麼面對,是看我們的心。

我們若想去佛國,就要一心專念「南無阿彌陀佛」,了辦生死,往生成就佛道再說。那些徒弟要起心動念,就讓他去動,你是為人師長,心怎能跟著波動呢!說「鐵打叢林流水僧」,瑜伽菩薩戒云:「隨信行人,須承師教;若隨自意修,難免不入歧途。隨法行人才可自修。」自己是什麼根性自己要明白,離開僧團,凡事都要自己來,你有辦法清淨持戒、輕重等持、專注一趣,在法上用功嗎?阿彌陀佛!隨緣啦!你就看他怎樣去流!

人家懺公師父,過年時就流到剩下他一個人,我當時在蓮因寺蓋大殿,他一個人還是那樣自在,臘月三十除夕那天,我去看他老人家,他說:今天晚上跟我在這裡做晚課,晚上只有我一個人,某某師我叫他回去陪他七十多歲的老菩薩過年。

那某某師趕不走,懺公師父就把他的包袱丟到庭院去,說:你出去!他包袱拿著,在蓮因寺一住就是三十幾年,我相信這就是自在、就是清淨。修行若是這樣,就是自在、就能成就,不是修怕死,大家不要被境界所轉了。

想想看地震那夜跑出來,佛就被壓在下面,我們就不堪被壓,不會把佛腳捧住,說:佛啊!你在這裡,我就在這裡。你愛惜身體,但是身體是假借四大(地水火風)才有的,哪有辦法永恆?我們就是要修這念不生不滅的心。身體會刁難你,會發燒、畏寒,九孔又常流不淨物,你還珍惜成那個樣子!大家如果有自在的心,決心把佛腳捧住,一定會解脫。

raw-image

當初佛在世時,有兩位比丘要見佛陀,但要經過一片很長的沙漠,他們要走好幾個月,問題是一個人能帶多少水?途中沒有水源,其中一位比丘就動心,說:現在如能找到水,我能喝水保命,就能見到佛。

另一位比丘說:我寧願死也不犯戒,因一杯水中有八萬四千眾生,我不能喝下去。他們走了一段路,那位比丘看到水趕緊就喝,他說:你不喝水,要是死了,就不能見到佛陀。另外那位持戒比丘說:死了不要緊!

他就好像來果和尚,當時托缽三天,托不到飲食,他說:「寧願為道而死,不願為食而存。」他登高山去參訪,因沒力氣爬上去又跌下來,再爬上去又跌下來,直到爬上去為止。有一次,他去朝山,從村裡經過,被天主教徒打斷肋骨,然後用爬的爬到樹下,他說:這樣真的沒有護持正法嗎?

來果禪師的開示錄,你們也要看一看,但是看了之後,要去了解,要去思惟其中的義理?不要看歸看,我還是我,你還是你。那些祖師,遵行戒律,行持忍辱,修苦行給我們看,而你還在珍惜自己的身體,用金子把它鑲嵌住,這樣對嗎?

密勒日巴尊者,要把他最深奧寶貴的口訣傳給岡波巴大師時,
尊者說道:「曼陀羅倒不需要,只要你莫辜負我這個口訣就行了。好!現在你看!」說著尊者就將衣袍撩起。只見尊者周身上下,都是因多年辛勞,而結成的網狀老繭已經變成死肉,像鐵板那麼硬。尊者說:「我再也沒有比這個更深奧的口訣了!我是經過這樣的辛苦去修行,心中才生起功德的,所以你也要以最大的堅毅持忍力來修行才好。」這樣就夠了。
哪一位歷代成就的祖師大德沒有受過苦?廣欽老和尚當香燈時,打板慢五分鐘,就跪在大殿入口處,請每一位走過去的僧眾,用香板打他一下。之後又去山中修苦行,下山後,當家師又試探他,向大眾宣佈,他偷拿東西。但廣欽老和尚如如不動,他並沒說:「即使把我的面子全丟光了,我也不會離開。」若有一個善知識跟你們這麼說,相信差不多一半的人,都會收拾包袱下山,對吧!
raw-image

達理老法師說:

沒有業再怎樣都沒有業,你若有業再怎麼防備,也逃不過那個業。

像醫生戴著口罩,手套也消毒過,但醫生本身也是會得癌症。

以前我走在常住走道上,一間窄窄的客堂旁,有一位肺癌的病人跟我說話,他說話時有氣無力,話一說就喘一口氣,我剛好張開口要說話,他一口痰又臭又爛,整個噴到我口內,我整個吞下去,我認為可能傳染到我了,可是我沒那個業。

在這當下你要是不自在,無論你走到哪裡,又怎麼會自在呢?你沒聽說過嗎?「佛在靈山莫遠求,靈山只在汝心頭」,不知道向內求,那你要去哪裡才會自在?心若不安,哪裡會自在?想想娑婆世界,哪裡會自在?你看深坑底下的那些樓房怎麼會倒塌?深坑那裡應該是很安穩的,可見這次地震蒙難的人,都應該要生起慚愧心。

譬如共福、共住、共業中,經歷一場大地震,有的虛驚一場,有的家破人亡,這都是警惕我們時時要懺悔,但有的人做完晚課,懺摩之後也沒什麼覺知,只知道在那裡操勞一番。娑婆世界本來就是不安穩的,所以佛陀說:「三界無安,猶如火宅」。若有安穩,人怎麼會老?又怎麼會死呢?

有哪一個人不會死的,不會死的人請舉手!

佛陀在世時,婆羅門教有一位老婦人,生了一個兒子,給全家帶來幸福快樂,但很不幸的,那個兒子突然間死了,她承受不了打擊,哭得死去活來,抱著那孩子的屍體,到處去求醫,佛陀經過問她:「你在哭什麼?」她說:「我老來才得一個兒子,而這個兒子現在卻死了,叫我怎麼不傷心難過?」老婦人祈求佛陀救她的兒子,讓她的兒子能起死回生。

佛陀說:「你去城裡找吉祥火,找回吉祥火,你的兒子就有回生的希望。」她問:「吉祥火是什麼?」佛陀說:「你去城裡問一問,哪一戶家中沒有死過人的,那一家就有吉祥火。」她一戶一戶的問,整個城裡問遍了,沒有哪一戶人家沒有死過人的。佛陀問她:「你找到吉祥火了嗎?」她說:「沒有!因為每一戸人家都有死過人。」佛陀說:「那只有你家不能有死人囉!」她聽到這句話就覺悟了。

raw-image

世間的一切,皆是因緣所生法,皆是無常、苦、空、無我的。

死亡無常,這是真理,即使是壽命長如彭祖,他活到八百二十歲,仍然無法免於死亡的。這裡有個典故,老彭八百歲他一直跑,跑到免死洲時,看到黑、白無常在打造石棺材,覺得很奇怪,就問:「你們兩位打造石棺材要做什麼?」黑、白無常回答說:「要裝老彭。」他說:「我老彭已經跑到免死洲了,還有人在等,那別跑了,該死了。」

一般民間還有做老彭祖忌時,三月是什麼時候?還會刮風,最快速可以跑到八百里,你們有辦法嗎?真的跑看看,有沒有辦法跑八百里?大家自從九二一地震後,就經常起心動念:「我要去哪裡才會比較安穩?」世間的一切,皆是因緣所生法,皆是「無常、苦、空、無我」,到底哪裡才是我們的究竟皈依處?阿彌陀佛!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鋼骨佛心的沙龍
77會員
641內容數
內含照因老和尚略傳及甘露法語上、下兩冊 由四眾弟子們編輯整理,緬懷老人家往日行儀,俾令見聞者普潤法雨。祈願老和尚早日倒駕慈航,廣度群品。
鋼骨佛心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2/05/31
時間:民國九十一年七月九日(農曆五月二十九日) 地點:淨律寺客堂 理光法師,各位法師!今天我們來研究佛法三綱: 一、是信願。信願是目標。 二、是慈悲。慈悲是動機。 三、是智慧。智慧是方法。 這是佛法的三綱,那要看我們自己來到道場求剃度,是基於那一種目標? 學員問: 院長開示: 院長開示: 學員問:
Thumbnail
2022/05/31
時間:民國九十一年七月九日(農曆五月二十九日) 地點:淨律寺客堂 理光法師,各位法師!今天我們來研究佛法三綱: 一、是信願。信願是目標。 二、是慈悲。慈悲是動機。 三、是智慧。智慧是方法。 這是佛法的三綱,那要看我們自己來到道場求剃度,是基於那一種目標? 學員問: 院長開示: 院長開示: 學員問:
Thumbnail
2022/05/18
時間:民國八十七年元月十四日(農曆十二月十六日) 地點:淨律寺客堂 各位法師!阿彌陀佛! 今天與大家共同研究「七不退法」: 第一項是大家應當經常集會,討論教法之正義。 第二項是上下和睦相處,互尊互敬。 第三項是尊崇佛之教誡,不可妄加更改,妄是妄語的妄。 第五項守護自心,以孝敬為首。 學員答:
Thumbnail
2022/05/18
時間:民國八十七年元月十四日(農曆十二月十六日) 地點:淨律寺客堂 各位法師!阿彌陀佛! 今天與大家共同研究「七不退法」: 第一項是大家應當經常集會,討論教法之正義。 第二項是上下和睦相處,互尊互敬。 第三項是尊崇佛之教誡,不可妄加更改,妄是妄語的妄。 第五項守護自心,以孝敬為首。 學員答:
Thumbnail
2022/05/16
時間:民國九十四年十二月一日(農曆十一月初一) 地點:淨律寺客堂 普賢十大願: 一者、 第二是、「稱讚如來」 第三是、「廣修供養」 教務主任: 院長!魚放入台灣海峽,會再被人抓走! 院長開示: 第四、「懺悔業障」 教務主任: 院長!心若不轉,怎麼會有力?大部份都被業報纏身。 院長開示:
Thumbnail
2022/05/16
時間:民國九十四年十二月一日(農曆十一月初一) 地點:淨律寺客堂 普賢十大願: 一者、 第二是、「稱讚如來」 第三是、「廣修供養」 教務主任: 院長!魚放入台灣海峽,會再被人抓走! 院長開示: 第四、「懺悔業障」 教務主任: 院長!心若不轉,怎麼會有力?大部份都被業報纏身。 院長開示: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以下為蔡師兄現場請示開示時的精華淬句(由筆生紀錄並經過蔡師兄與多位師兄姐多次校正),歡迎多多流通分享!道理就這些,事實就是如此,務必持續看,哪天就突然開竅了! →電子檔案下載:https://drive.google.com/drive/folders/1wjgPbqyYMQDnDT
Thumbnail
 以下為蔡師兄現場請示開示時的精華淬句(由筆生紀錄並經過蔡師兄與多位師兄姐多次校正),歡迎多多流通分享!道理就這些,事實就是如此,務必持續看,哪天就突然開竅了! →電子檔案下載:https://drive.google.com/drive/folders/1wjgPbqyYMQDnDT
Thumbnail
以下為蔡師兄現場請示開示時的精華淬句((由筆生紀錄並經過蔡師兄與多位師兄姐多次校正)),歡迎多多流通分享!道理就這些,事實就是如此,務必持續看,哪天就突然開竅了!   →電子檔案下載:https://drive.google.com/drive/folders/1wjgPbqyYMQDnDTp
Thumbnail
以下為蔡師兄現場請示開示時的精華淬句((由筆生紀錄並經過蔡師兄與多位師兄姐多次校正)),歡迎多多流通分享!道理就這些,事實就是如此,務必持續看,哪天就突然開竅了!   →電子檔案下載:https://drive.google.com/drive/folders/1wjgPbqyYMQDnDTp
Thumbnail
以下為蔡師兄現場請示開示時的精華淬句(由筆生記錄),歡迎多多流通分享!道理就這些,事實就是如此,務必持續看,哪天就突然開竅了! ◇◇ ◆ ◇◇ ◆ ◇◇ ◆◇◇ 107.02.04現場開示阿伯的話精華語錄 (修行篇) 1.做事前要先規劃,先動腦想,不是等火車過了才吹哨子,這樣為時已晚。 2.要攝心,
Thumbnail
以下為蔡師兄現場請示開示時的精華淬句(由筆生記錄),歡迎多多流通分享!道理就這些,事實就是如此,務必持續看,哪天就突然開竅了! ◇◇ ◆ ◇◇ ◆ ◇◇ ◆◇◇ 107.02.04現場開示阿伯的話精華語錄 (修行篇) 1.做事前要先規劃,先動腦想,不是等火車過了才吹哨子,這樣為時已晚。 2.要攝心,
Thumbnail
以下為兩位有緣人分享: 分享一 轉貼師兄的分享:「修偏係個人意願,怪要怪自己,這菩薩已開示多次。持續反省別人,魔性永遠消不完,更淪為外道用來干擾佛教的入口。要著重自己,不要每天想別人,要誠實面對自己,不是自己錯了都當沒事。」 分享二 (分享完畢)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南無藥師琉璃光如來
Thumbnail
以下為兩位有緣人分享: 分享一 轉貼師兄的分享:「修偏係個人意願,怪要怪自己,這菩薩已開示多次。持續反省別人,魔性永遠消不完,更淪為外道用來干擾佛教的入口。要著重自己,不要每天想別人,要誠實面對自己,不是自己錯了都當沒事。」 分享二 (分享完畢)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南無藥師琉璃光如來
Thumbnail
一、前言 各位佛教的傳燈大德︰     我個人很少有面對大眾講話的經驗,應邀來戒場和諸位結這席法緣,真的有點惶恐。在我個人大約廿六年的出家學習歷程中,在佛教界我沒有任何學位的成就,雖然沾個東方佛教學院第二屆畢業生的殊榮,到目前我手中也沒取到這個殊榮的文憑,對這些學位的文憑成就,我總覺得在生命中是不增
Thumbnail
一、前言 各位佛教的傳燈大德︰     我個人很少有面對大眾講話的經驗,應邀來戒場和諸位結這席法緣,真的有點惶恐。在我個人大約廿六年的出家學習歷程中,在佛教界我沒有任何學位的成就,雖然沾個東方佛教學院第二屆畢業生的殊榮,到目前我手中也沒取到這個殊榮的文憑,對這些學位的文憑成就,我總覺得在生命中是不增
Thumbnail
那些徒弟要起心動念就讓他去動,你是為人師長,心怎能跟著波動呢!說「鐵打叢林流水僧」,瑜伽菩薩戒云:「隨信行人,須承師教;若隨自意修,難免不入歧途。隨法行人才可自修。」自己是什麼根性自己要明白,離開僧團,凡事都要自己來,你有辦法清淨持戒、輕重等持、專注一趣在法上用功嗎?阿彌陀佛!隨緣啦!你就看他怎麼流
Thumbnail
那些徒弟要起心動念就讓他去動,你是為人師長,心怎能跟著波動呢!說「鐵打叢林流水僧」,瑜伽菩薩戒云:「隨信行人,須承師教;若隨自意修,難免不入歧途。隨法行人才可自修。」自己是什麼根性自己要明白,離開僧團,凡事都要自己來,你有辦法清淨持戒、輕重等持、專注一趣在法上用功嗎?阿彌陀佛!隨緣啦!你就看他怎麼流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