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子 18] 疫情下的德國,每日破千為何還是選擇解封?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寫作日期 24.05.2021。

上週六 22 日德國解封啦!解封隔日,也就是昨天 (23) 週日只新增了1182 例新個案,乍看之下,好像歐洲/德國的疫情趨緩了。(會說「趨緩」,是因為過去時不時單日破萬新增案例。)

不過,別看解封隔日只加了一千多例,相對於過往單日病例新增數少了很多(的確,之前德國每日新增病例是上飆萬人。沒看錯,就是一日增加萬個人染疫。)事實上,自疫情爆發以後,德國這裡逐漸建立起疫情資訊網,透過越發完整個資訊,以及這近一年的疫情數據追蹤,我發現德國的日增案例數是有「週期性變化」的,也就是——週間多,週末少。而昨日是週末,抱持著懷疑,也許下週可以寫一篇觀察看看是否週間染疫人數又多了起來。

卻說因為持續關注疫情,最近台灣很紅的一詞——校正回歸——也映入眼簾。在追蹤德國近一年來所呈現的數據統計,我與朋友們因此討論到這點,後來我們認為德國很有可能根本沒有做校正回歸,而是以取得結果日作為發病日上報後統計。這是指,也許我週五去做了檢測,可是因為實驗室的檢驗能量不夠,所以最後得知結果時是週一,因此我被算入週一的案例裡而非週五的新增案例。

雖然不知道實際情況為何,但可以想像的是,畢竟假日人手較少(尤其德國勞工相對有保障,假日上班會有加班費給付)所以假日檢驗出的案例較少,似乎也不是什麼怪事,因此偶爾假日的案例是隔了幾天才得出結果,並且這案例是被挪移到實驗室驗出結果的那天,似乎也不奇怪(是說去年 11 月 20 日,法國還曾因為一次大規模的數據登記不全,造成日增 83,324 例。那時因為疫情還不到一年,多少還是擔心,見到這數據的當下整個驚恐無比。)

在這裡忍不住想提提最近一週的數據:

May 17 (Mon.) +5353 例
May 18 (Tues.) +7604 例
May 19 (Wed.) +11881 例
May 20 (Thur.) +10727 例
May 21 (Fri.) +8096 例
May 22 (Sat.) +6419 例

而昨天 May 23 (Sun.) +1182 例

已經不只一次發現週間是最高峰了,雖然也有例外,不過而說到這,不如來張圖就可以更明確發現這個案例數的「波動」。


圖片截自 worldmeter 中 Daily cases.

圖片截自 worldmeter 中 Daily cases.

可以發現每週都有高峰和低谷,也不知道是不是真的有做數據回歸。可是說起來,最近所居城市到處是快篩站,假日排的人並不比平日少呀!因此很好奇會不會假日案例少實際上是員工放假的關係。

**

然而,即便上週三飆到一萬一千日增案例,為什麼德國還是解封了呢?(重點是,解封過後超級多人就沒帶口罩了,而餐廳室外坐開放,一堆人開始在街邊吃飯好不歡樂恐怖。)

自己觀察到的是:

  1. 很多人到現在還是相信這病症不嚴重。在許多朋友同學的想法裡,大家都認為如果是身強體健、20-40歲這區間的青壯年人根本不用擔心。
  2. 有學者提出新冠肺炎會成為如A、B型流感的存在,因此如果是另一種流感,那也就不用過於恐慌了。
  3. 繼續過好生活、保持好心情比防疫重要。因此,就算在疫情最嚴重的去年底還是超級多人都不戴口罩。之前寫過一篇關於「戴口罩區」的文章,就有提到神秘的口罩界線,只要一出界線人們就把口罩拿掉——畢竟,不戴口罩心情較好呀!
  4. 疫苗開始施打了,雖然覆蓋率還不多,但是很多人本來就沒有太擔心疫情,現在更是想「都打了更安全」或是「有些人打了有安全網了」所以更加安心地不戴口罩。
  5. 不過,上述四點應該都不是解封最主要的原因。我想,最重要推動大家支持解封,大約是「經濟已受到太久/太廣的影響」這一點。

從去年底,這半年來,餐廳都只能外帶,而健身房和許多室內的運動場所或遊樂場所都是關閉的,雖然不是業主,不知道政府是會怎麼補助,但是可想而知的是,半年沒營收這是多麽可怕的事?而且如果是貸款創業,這樣的缺口能怎麼填補?

因此,上週六(前天)解封,某種程度上也是替營運者感到開心,尤其之前去的健身房又開了,讓我忍不住想念之前帶我的教練和那些健身器材(即便,我都跑去做輕量的訓練耐力而非重訊。)

不過,說起來,雖然不反對解封,身為一個外國人,我還是不打算非必要時出門啊!畢竟大家又回歸到不戴口罩的狀態,著實可怕。而且,實在不希望出門戴口罩又會一直被看,加上自己是亞洲面孔更容易被看/質疑的狀態。

**

關於打疫苗小記:最近了解一下自己所居小城可以施打疫苗的情況,除了透過網站資訊,也在亞超與老闆和老闆娘(年近五十歲)聊到此事,他們表示可以去診所預約,他們自己就已經去預約了,不過就連他們都被告知還要等上一陣,那以我的年紀更屬於低風險族群,所以應該還要排很久吧。(是說,在德國這裡是年長者優先,然後是孩子,最後才輪到青壯年。)

自疫情以來,總覺得身為外國人病了很麻煩,因此始終很警惕。那麼,既然疫苗還要等上一陣子,那還是就好好待在家了吧:)

**

感謝閱讀到此的妳/你~
正因為有你們的閱讀,這篇文章才一次次存在喔!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丹麥的解封也讓我不解
德國的臉貓日常-avatar-img
發文者
2021/05/26
是的,超級尷尬😂
avatar-img
德國的臉貓日常的沙龍
50會員
64內容數
雖然現實使人臉貓,可是逃進書裡臉不凹。 是以建一個專題,存放與書、與文字共舞的記憶:3
2022/08/08
當下定決心要做一件事情, 與其花時間擔心或自我批判, 不如全神貫注地去努力。
Thumbnail
2022/08/08
當下定決心要做一件事情, 與其花時間擔心或自我批判, 不如全神貫注地去努力。
Thumbnail
2022/08/04
關於心靈雞湯, 無論是正能量雞湯還是負能量毒雞湯, 當有些情緒糾結時, 好像還是要喝點文字雞湯解套。
Thumbnail
2022/08/04
關於心靈雞湯, 無論是正能量雞湯還是負能量毒雞湯, 當有些情緒糾結時, 好像還是要喝點文字雞湯解套。
Thumbnail
2022/08/03
開始做一場實驗,看看能撐多久。 精疲力盡的時候,就來寫寫字吧! 最近下班後,只想癱在瑜珈墊上(不是做運動,而是打瞌睡)...但是與其當 yoga potato (?), 不如還是試著畫點畫,寫點字,療癒一下吧! 所以練字帳01,期許自己能天天寫,能長長久久地練下去:)
Thumbnail
2022/08/03
開始做一場實驗,看看能撐多久。 精疲力盡的時候,就來寫寫字吧! 最近下班後,只想癱在瑜珈墊上(不是做運動,而是打瞌睡)...但是與其當 yoga potato (?), 不如還是試著畫點畫,寫點字,療癒一下吧! 所以練字帳01,期許自己能天天寫,能長長久久地練下去:)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新冠肺炎, COVID-19, 遲至2020年三月世界衛生組織,才宣布這個快速傳染的疾病為一項 “pandemic” (大流行)。 這三年半之間, 時起時落,我們都受盡折磨與委屈。我們一路想從防疫規定掙脫,也似乎享受了一年多的放鬆生活,現在新的變異株又引發突起的高傳染, 我們又該怎麼面對呢?
Thumbnail
新冠肺炎, COVID-19, 遲至2020年三月世界衛生組織,才宣布這個快速傳染的疾病為一項 “pandemic” (大流行)。 這三年半之間, 時起時落,我們都受盡折磨與委屈。我們一路想從防疫規定掙脫,也似乎享受了一年多的放鬆生活,現在新的變異株又引發突起的高傳染, 我們又該怎麼面對呢?
Thumbnail
COVID-19是世界衛生組織WHO為這個疾病的正式命名,而SARS-CoV-2則是其病毒株名字 寫這篇主因是台灣當時宣布「口罩禁出口令」,引發cMoney版友大論戰,很多人說台灣政府太政治,沒有「人道主義」精神,本蛙說你別搞錯,台灣醫療口罩還都是中國進口的,萬一疫情在台灣爆發,你瞬間不能「人道」
Thumbnail
COVID-19是世界衛生組織WHO為這個疾病的正式命名,而SARS-CoV-2則是其病毒株名字 寫這篇主因是台灣當時宣布「口罩禁出口令」,引發cMoney版友大論戰,很多人說台灣政府太政治,沒有「人道主義」精神,本蛙說你別搞錯,台灣醫療口罩還都是中國進口的,萬一疫情在台灣爆發,你瞬間不能「人道」
Thumbnail
一頁過文藝小說 - 「衛福部疾管署」宣布在 2024 年5月 19日開始,所有醫院內再無強制配戴口罩的必要性,這意味著 Covid-19 疫情告終。筆者特意創作了「疫後之舞」。
Thumbnail
一頁過文藝小說 - 「衛福部疾管署」宣布在 2024 年5月 19日開始,所有醫院內再無強制配戴口罩的必要性,這意味著 Covid-19 疫情告終。筆者特意創作了「疫後之舞」。
Thumbnail
【口罩令解除!】 衛福部疾管署宣布於2024/05/19解除口罩令! 由於新冠病毒威脅仍然存在,建議高風險族群進出醫療機構及老人福利機構等,還是繼續佩戴口罩為佳,以保障自身健康。
Thumbnail
【口罩令解除!】 衛福部疾管署宣布於2024/05/19解除口罩令! 由於新冠病毒威脅仍然存在,建議高風險族群進出醫療機構及老人福利機構等,還是繼續佩戴口罩為佳,以保障自身健康。
Thumbnail
2019年的年底世界爆發了新冠肺炎,原本熙來攘往紅紅火火的世界,就像突然被澆了冷水一般,所有的流動突然靜止,人與人之間被規範了距離,就連移動也有限制,生活各個方面都被都不似以往便利了,就更別提工作了,緊縮的商業活動,讓許多人的飯碗面臨危機。 我在疫情前就開始接案了,然而天不垂憐,我的生意一直慘淡,
Thumbnail
2019年的年底世界爆發了新冠肺炎,原本熙來攘往紅紅火火的世界,就像突然被澆了冷水一般,所有的流動突然靜止,人與人之間被規範了距離,就連移動也有限制,生活各個方面都被都不似以往便利了,就更別提工作了,緊縮的商業活動,讓許多人的飯碗面臨危機。 我在疫情前就開始接案了,然而天不垂憐,我的生意一直慘淡,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