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觀察|當一個有產品經理思維的資訊教育老師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在科技業的10年工作經歷,我體會到自己是一個,喜歡打造產品與服務體驗,從顧客回饋中得到成就感的人。



raw-image

從工程師到產品經理

三年工程師經歷中,累積了紮實的技術基礎,其實滿有機會在手上許多工作offer中,爭取到三級跳的薪水。

這是很多台灣工程師典型的職涯,不過我知道那不會是我的人生道路,因為這三年的生活,我知道這條不是我該走的路。

我想看更多產品生命週期的全貌,這股好奇心是無法克制的。

在因緣際會下,我順利轉換跑道,擔任科技業產品經理,負責提案產品企劃,定義公司產品要服務哪些使用者、用哪種產品規格達成,跟研發團隊一起打造產品,讓產品順利上市;和業務一起向客戶介紹產品,讓顧客認同價值。

滿足了好奇心以後,接著是渴望成就感,想打造讓世界、讓生活更好的產品。

產品經理職涯的省思

長期在科技業做產品的人,常常會有盲點,有人只盯著自己的產品,自傲自家技術工藝;有人是只盯著客戶,看客戶要什麼就給什麼。

這種盲點,會讓產品經理,跟顧客的內心需求越來越遠,自然也無法做出讓人有共鳴的產品。

充分認識自己,探索並定義自己在哪些方面有獨特優勢;充分了解客戶的內心,這些優勢可以轉換成顧客對你的價值認同,給予正向回饋。

這才是產品人該做的,不管是哪種服務或是產品,都只是價值的傳遞媒介。

在公司,我離客戶太遠了,想好好觀察使用者,又不想只當一個業務。

於是,我就決定創業了,自己決定,自己想服務的顧客。

選擇創業題目

過去很喜歡科技產品,也培養了許多產品經理的商業思惟。想到科技產品改變人類生活,自己也想成為參與改變世界的其中一員。

隨著歷練越來越豐富,我發現能夠讓世界變更好的方式不只一種,而青春有限,你必須選擇一個領域,選擇一個你覺得最需要被解決的題目。

我看到很多世代之間的溝通鴻溝,於是,我選擇了「如何弭平人與人之間的溝通落差」這一題來解決。

要怎麼解決,回到我10年前的經歷,那時候的程式設計課程給了我一些啟發。

我提供的解決方案,是「打造資訊教育與產品經理思維課程,來培養人們的資訊素養、同理心、溝通力。」,關於這些細節,以後會再談。

總之,就在2020年11月,接任代理主管後的一個月,向主管提出了辭呈,自己開了教育顧問工作室,設計教材、設計課程、開了課程,直到現在。

我很開心自己做了一個好決定,成為昭彥老師。

一輩子的體驗打造者

我是一位經營者,也是一位老師,更是一位產品經理。

對我來說,這三者的共通點,都是要給顧客最佳的體驗,我希望可以透過教學,解決家長教養子女的焦慮;培養學生對於學習的好奇心與熱情;提升上班族的職涯價值。

很感謝很多機會,讓我有機會站上講台,今後,我也會寫下更多的教學故事,分享各種回饋與成就感。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Chaoyen
64會員
7內容數
關於餘裕生活的願景,在這裡跨出一步,更靠近一點。 多一點日常想法、少一點日常焦慮。
Chaoyen 的其他內容
2021/05/26
許多大人很可能覺得這只是個典禮而已,但對於孩子們來說,沒有辦法跟同學創造最後相處的回憶,那在心裡就會是個永久的空缺。
Thumbnail
2021/05/26
許多大人很可能覺得這只是個典禮而已,但對於孩子們來說,沒有辦法跟同學創造最後相處的回憶,那在心裡就會是個永久的空缺。
Thumbnail
2021/05/16
最近疫情又爆發一波,大家又接到遠距在家工作的指令了。而我已經在家工作一年多了,所以完全無感。 聊到在家工作這個心態轉變,我在幾年前就有認真想過,因為我是一個很不喜歡被限制工作地點、時間的人;但我也不喜歡像業務到處跑來跑去。 我就只是想在一個舒服的、可以專注的地方,符合自己生活作息的時間工作。
Thumbnail
2021/05/16
最近疫情又爆發一波,大家又接到遠距在家工作的指令了。而我已經在家工作一年多了,所以完全無感。 聊到在家工作這個心態轉變,我在幾年前就有認真想過,因為我是一個很不喜歡被限制工作地點、時間的人;但我也不喜歡像業務到處跑來跑去。 我就只是想在一個舒服的、可以專注的地方,符合自己生活作息的時間工作。
Thumbnail
2021/05/14
觀察學生學習狀況前,先分享對自己的觀察,關於站上講台的故事。 我從工程師起步,主要職涯是擔任科技業產品經理,但從學生時代,我就一直想站在講台上教書,只是沒有想到,是教程式設計、教AI、教產品思維。 學生對象可以從國小五年級、一路延伸到他們的爸媽,也就是上班族。 這一切是從哪裡開始的呢?
Thumbnail
2021/05/14
觀察學生學習狀況前,先分享對自己的觀察,關於站上講台的故事。 我從工程師起步,主要職涯是擔任科技業產品經理,但從學生時代,我就一直想站在講台上教書,只是沒有想到,是教程式設計、教AI、教產品思維。 學生對象可以從國小五年級、一路延伸到他們的爸媽,也就是上班族。 這一切是從哪裡開始的呢?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設計師的路有很多條沒有絕對正確的路, 就自己的心路歷程跟大家分享自己轉PM的心路歷程。 轉行PM三大原因 原因一: 無法滿足自己的終極目標 當設計師一段時間以後會發現個人能力會有極限, 即使設計層面已經達到了極致,當上設計部門主管。 但往往產品走向不是你可以掌控的, 如果想要深入影響產品的發展方向,
Thumbnail
設計師的路有很多條沒有絕對正確的路, 就自己的心路歷程跟大家分享自己轉PM的心路歷程。 轉行PM三大原因 原因一: 無法滿足自己的終極目標 當設計師一段時間以後會發現個人能力會有極限, 即使設計層面已經達到了極致,當上設計部門主管。 但往往產品走向不是你可以掌控的, 如果想要深入影響產品的發展方向,
Thumbnail
積極主動,用心體會:是產品人該有的心態。 產品人並非市場用戶、也非技術人員,而是問題整合的解決者。 我們不懂「用戶行為」,而會需要主動理解他們。 我們不懂「市場變化」,而會需要主動感知吸收新知。 我們不懂「實踐作法」,而會需要請益技術人員。 我們不懂「資金運用」,而會需要與老闆討論資源
Thumbnail
積極主動,用心體會:是產品人該有的心態。 產品人並非市場用戶、也非技術人員,而是問題整合的解決者。 我們不懂「用戶行為」,而會需要主動理解他們。 我們不懂「市場變化」,而會需要主動感知吸收新知。 我們不懂「實踐作法」,而會需要請益技術人員。 我們不懂「資金運用」,而會需要與老闆討論資源
Thumbnail
曾經有一段時間,我其實不是一個產品經理,但是我以為自已是一個產品經理。後來,經過環境、人、與不斷求職的洗禮之下,我才發現原來自己只是一個在舒適圈下,不斷複製貼上wireframe的專案經理。
Thumbnail
曾經有一段時間,我其實不是一個產品經理,但是我以為自已是一個產品經理。後來,經過環境、人、與不斷求職的洗禮之下,我才發現原來自己只是一個在舒適圈下,不斷複製貼上wireframe的專案經理。
Thumbnail
這篇主要想分享的則是我們產品人在產品路上的過程,和這中間的愛恨交織…… 如果你問一個產品經理喜不喜歡做產品,大概會有三種答案:喜歡、不喜歡、愛恨交織。 能說出喜歡的只有兩種人,一種是大師級、另一種是Jr.PM。 大師級可能是早已 "行至水窮處,坐看雲起時"。知道公司戰略與市場需求怎麼找一個平衡點然
Thumbnail
這篇主要想分享的則是我們產品人在產品路上的過程,和這中間的愛恨交織…… 如果你問一個產品經理喜不喜歡做產品,大概會有三種答案:喜歡、不喜歡、愛恨交織。 能說出喜歡的只有兩種人,一種是大師級、另一種是Jr.PM。 大師級可能是早已 "行至水窮處,坐看雲起時"。知道公司戰略與市場需求怎麼找一個平衡點然
Thumbnail
在科技業的10年工作經歷,我體會到自己是一個,喜歡打造產品與服務體驗,從顧客回饋中得到成就感的人。 三年工程師經歷中,累積了紮實的技術基礎,其實滿有機會在手上許多工作機會中,爭取到三級跳的薪水。 這是很多台灣工程師典型的職涯,不過我知道那不會是我的人生道路,因為這三年的生活,
Thumbnail
在科技業的10年工作經歷,我體會到自己是一個,喜歡打造產品與服務體驗,從顧客回饋中得到成就感的人。 三年工程師經歷中,累積了紮實的技術基礎,其實滿有機會在手上許多工作機會中,爭取到三級跳的薪水。 這是很多台灣工程師典型的職涯,不過我知道那不會是我的人生道路,因為這三年的生活,
Thumbnail
我在大學時主修教育、雙主修國文,研究所又念了教育行政政策,邊念還邊去兼職新聞與雜誌攝影,後來進了攝影藝廊擔任展場經理、又分別到了兩家新創公司做了活動企劃與App/Web PM,期間還向工業局申請了資料應用的補助計畫,現在我在AI與專利數據公司擔任產品經理。(我們稱Product Owner)
Thumbnail
我在大學時主修教育、雙主修國文,研究所又念了教育行政政策,邊念還邊去兼職新聞與雜誌攝影,後來進了攝影藝廊擔任展場經理、又分別到了兩家新創公司做了活動企劃與App/Web PM,期間還向工業局申請了資料應用的補助計畫,現在我在AI與專利數據公司擔任產品經理。(我們稱Product Owner)
Thumbnail
觀察學生學習狀況前,先分享對自己的觀察,關於站上講台的故事。 我從工程師起步,主要職涯是擔任科技業產品經理,但從學生時代,我就一直想站在講台上教書,只是沒有想到,是教程式設計、教AI、教產品思維。 學生對象可以從國小五年級、一路延伸到他們的爸媽,也就是上班族。 這一切是從哪裡開始的呢?
Thumbnail
觀察學生學習狀況前,先分享對自己的觀察,關於站上講台的故事。 我從工程師起步,主要職涯是擔任科技業產品經理,但從學生時代,我就一直想站在講台上教書,只是沒有想到,是教程式設計、教AI、教產品思維。 學生對象可以從國小五年級、一路延伸到他們的爸媽,也就是上班族。 這一切是從哪裡開始的呢?
Thumbnail
其實很多時候,記憶都還停留在工作前幾年,記得那時的迷惘。 擔任工程師時,有很嚴重的冒牌者症候群,覺得我對軟體技術、程式語法技巧都還不夠熟,到底是怎麼處理每天被分配到的任務;擔任產品經理時,不知道該怎麼主持專案會議、怎麼站在業務面前做產品教育訓練簡報。
Thumbnail
其實很多時候,記憶都還停留在工作前幾年,記得那時的迷惘。 擔任工程師時,有很嚴重的冒牌者症候群,覺得我對軟體技術、程式語法技巧都還不夠熟,到底是怎麼處理每天被分配到的任務;擔任產品經理時,不知道該怎麼主持專案會議、怎麼站在業務面前做產品教育訓練簡報。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