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心得│你不伸手,他會在這裡躺多久?疫情之下,我們還是可以幫忙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我在《做工的人》作者林立青臉書上認識這本與無家者有關的書籍,從圖書館借了這本書,主要是文字好讀,立刻在兩天內讀完。

《你不伸手,他會在這裡躺多久?》書封

《你不伸手,他會在這裡躺多久?》書封

這本和《做工的人》、《你好,我是接體員》一樣都有同情弱勢的中心思想,但作者李佳庭並沒有站在道德高地譴責一般人,她身為一名年輕社工,她把自己站在第一線的觀察、內心的矛盾、對制度的質疑很誠實地寫出來。書裡描述的不是大家想像中愛看的心靈雞湯,就算有這樣的情節,也不見得是我們看過擁有高貴情操的街頭蘇格拉底。

換位思考

就像大眾對廢死有很大的不理解,我也覺得廢死這件事很違反直覺,不過這麼久以來在一次次的試圖理解,有一個觀點打動我支持司法改革:你也有可能淪為被現行體制冤枉的那個人,你會怎麼樣?我們常常會覺得自己沒那麼衰,只要遵守規定,就不會有事。真的是這樣嗎?

在無家者的議題上,也是一樣,我們都有可能在某天需要別人的幫助。我們當然能用同情或厭惡的角度去看無家者,但我們也可以換位思考,如果有一天我們成為無家者(無家者裡也有很多人曾經風光過),人們的幫助會不會有可能成為轉機?當我們把自己跟「他們」劃清界線、對他們的行動皺眉的同時,絕對不能忘記他們也是人。只要是人,所作所為不過就是在某種狀態下合理的行動與思考展現罷了。

還有多少人性光輝可以消磨?

這本書除了書寫社工面對各式無家者的第一線心得,寫的也是社工低薪過勞的血汗現場。社工就像是一道防火線,社會大眾對社工的期待很多,好像所有問題在社工這裡就該被解決掉。但社工面對的職業環境是人力極度短缺、對案主既無強制力對自己也無保障的制度、資源分配不均,還有各種令人洩氣的個案,熱情很快就會被現實消磨光光。作者真的是位極度善良的同胞,讓她找回工作意義的是民眾愛心、個案的善良、同儕之間各種幹話、其他社企的愛心和經驗,這些都提醒她選擇當社工的初衷,這些故事屢屢逼我掉淚。

除了一篇,讓我笑了足足一分鐘。

我讀完這麼多案主各種奇怪要求,以為見怪不怪了,結果這個故事的案主竟然還有「看櫻花」的需求。作者心裡嘟嚷著,都什麼時候了還想櫻花,唉,他要是想看櫻花不如就帶他去好了!結果搞了半天原來聽錯了,把案主肝硬化聽成看櫻花。作者的善良可愛由此可見,充斥這麼多負面消息的工作環境,她想到的竟然還是完成案主所託,哪怕是去看櫻花。

我沒有這麼大愛,也不會想參與活動,是一個思想傾左但行動力極低,喜歡待在舒適圈的廢青。可是當我知道這個社會裡,在我們舒適圈以外還是很多人流血流汗做著不求回報的事,只求社會能有一點點好的改變,我仍然會坐立難安。

萬華在這波疫情之下,面臨公共場所關閉、緊縮的人際活動,讓流浪街頭的無家者處境更加困難。看到有人對他們砸酒精水球的新聞,心裡真的很難過。如果我們擔心無家者成為防疫破口,難道我們不能積極地防範,比如說提供他們防疫物資、幫忙安置嗎?幸好,我看到人生百味和芒草心還是持續做關懷,也幸好他們記得保護自己,在派物資的時候都有做好全身防護。

雖然我沒有多少影響力,恐怕這篇文章也沒多少人看,但我仍想寫這篇文章的理由是想為沒多少資源的現場做些什麼。捐錢是再簡單不過的事了,希望能鼓勵更多人注意街友議題。就像我在《閱讀心得│那些得不到保護的人:無奈下的選擇與現實》裡寫過的:不要忘記真正的好政府,應以能不能照顧這些弱勢族群為標準。
如果我可以為這句話再延伸多一點,那麼我會說,真正優秀的國民素質,應以能不能關懷這些弱勢族群為標準。


可以捐款給與無家者有關的相關社福團體
人生百味芒草心

可以支持方格子與大誌的合作(我也訂閱了~)
《 The Big Issue 大誌雜誌 》疫情期應變方案

收到訂閱的大誌了~頓時整個人文青了起來

收到訂閱的大誌了~頓時整個人文青了起來

想用Podcast了解無家者議題
報導者: #街訪 無家者尾牙:他們唱的歌、過的人生、街頭上的生活
Sound on連結Spotify連結


你不伸手,他會在這裡躺多久?
ISBN:9789864061617
頁數:304
出版社:寶瓶文化
作者:李佳庭
出版日期:2019/06/28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讓我想到了:最近遇到了一位女街友來找我「領政府免費口罩」。事實上是沒有這產品的XD,政府口罩就是一包10個40元。 她沒錢、當然也沒健保卡,我想都沒想就領了我自己的,然後分了一半給她。但後來想想,我還真的沒辦法永遠幫下去呢QQ
迪麥-avatar-img
發文者
2021/06/13
但是你不會後悔幫了她:) 這樣就夠了
台灣真的有好多弱勢團體,每次看了都很難過
迪麥-avatar-img
發文者
2021/06/08
其實也不只台灣,只是因為我們對台灣了解得更深入而已……
avatar-img
廢物青年.迪麥
94會員
265內容數
廢物文青的娛樂生活
廢物青年.迪麥的其他內容
2024/11/18
《家守綺譚》由梨木香步創作,描繪主角綿貫徵四郎的隱居生活與妖怪世界的奇幻冒險。故事透過二十八篇輕鬆短篇,探索自然的生命力與人與妖的界線。與死去友人的重聚、聰明小狗五郎的陪伴,使得作者所描繪的時空,充滿了循環的四季和模糊的人世間。
Thumbnail
2024/11/18
《家守綺譚》由梨木香步創作,描繪主角綿貫徵四郎的隱居生活與妖怪世界的奇幻冒險。故事透過二十八篇輕鬆短篇,探索自然的生命力與人與妖的界線。與死去友人的重聚、聰明小狗五郎的陪伴,使得作者所描繪的時空,充滿了循環的四季和模糊的人世間。
Thumbnail
2024/08/12
作家金英夏的散文集《懂也沒用的神祕旅行》深入解析人類旅行的原因和意義。透過個人經驗和反思,他呈現出旅行與內心世界的交融,讓讀者思考自己旅行的理由與生活的課題。文章不僅展示了旅行的啟發,還探討了故事與人生的關聯,深入人心。希望能激發讀者的靈感與思考。
Thumbnail
2024/08/12
作家金英夏的散文集《懂也沒用的神祕旅行》深入解析人類旅行的原因和意義。透過個人經驗和反思,他呈現出旅行與內心世界的交融,讓讀者思考自己旅行的理由與生活的課題。文章不僅展示了旅行的啟發,還探討了故事與人生的關聯,深入人心。希望能激發讀者的靈感與思考。
Thumbnail
2024/07/27
《成為怪物以前》是一部充滿緊湊情節及細緻氣味描寫的臺灣犯罪小說。楊寧的天賦與失去弟弟的復仇行動,讓本書成為了作者對犯罪電影經典的重新演繹。程春金也是本書最有魅力的角色,對他的描寫可說是氣味四溢。全文敘事結構上很像戲劇的拍攝方式,猶如預告其影像化的可能性。
Thumbnail
2024/07/27
《成為怪物以前》是一部充滿緊湊情節及細緻氣味描寫的臺灣犯罪小說。楊寧的天賦與失去弟弟的復仇行動,讓本書成為了作者對犯罪電影經典的重新演繹。程春金也是本書最有魅力的角色,對他的描寫可說是氣味四溢。全文敘事結構上很像戲劇的拍攝方式,猶如預告其影像化的可能性。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有太多事情,你不靠著閱讀是無法靠近與理解的,遊民議題,對我來說就是。 掉到街頭上的人,大多都是被體制篩掉的人。 而同理心這三個字,需要先丟在書本外頭的。 作者李佳庭年輕漂亮,家庭和樂,即使從事社工工作,都知道只能從助人工作中逐漸靠近個案,但永遠無法同理個案,因為我們不曾經歷過這樣的無,而看著這
Thumbnail
有太多事情,你不靠著閱讀是無法靠近與理解的,遊民議題,對我來說就是。 掉到街頭上的人,大多都是被體制篩掉的人。 而同理心這三個字,需要先丟在書本外頭的。 作者李佳庭年輕漂亮,家庭和樂,即使從事社工工作,都知道只能從助人工作中逐漸靠近個案,但永遠無法同理個案,因為我們不曾經歷過這樣的無,而看著這
Thumbnail
久仰林立青這本《做工的人》很久了,但就一直安在書單上,直到近日才總算拜讀。林立青用他工地監工的獨特視角與細膩尖銳的筆,撥爬、掃視社會底層。讀完深有感觸,不愧為曾經的現象集作品。
Thumbnail
久仰林立青這本《做工的人》很久了,但就一直安在書單上,直到近日才總算拜讀。林立青用他工地監工的獨特視角與細膩尖銳的筆,撥爬、掃視社會底層。讀完深有感觸,不愧為曾經的現象集作品。
Thumbnail
花同樣的時間大家來 PK,他挖的土方、揹的水泥,一定倍數於我。他會的,我不會;不分本勞還是外勞,大家都是靠本事賺錢,生活,不過就是如此,除了努力向前,你還有什麼選擇。
Thumbnail
花同樣的時間大家來 PK,他挖的土方、揹的水泥,一定倍數於我。他會的,我不會;不分本勞還是外勞,大家都是靠本事賺錢,生活,不過就是如此,除了努力向前,你還有什麼選擇。
Thumbnail
一個年輕社工的掙扎與淚水,作者是李佳庭。身處這次疫情風暴的中心-萬華。社工怎麽去處理一般人避之唯恐不及的遊民?又有哪些小故事?為什麽萬華會有比較多的街友呢?這本書藉由一篇又一篇的小故事,讓我們認識了明明生存在社會中,卻總是被忽略的一群人。
Thumbnail
一個年輕社工的掙扎與淚水,作者是李佳庭。身處這次疫情風暴的中心-萬華。社工怎麽去處理一般人避之唯恐不及的遊民?又有哪些小故事?為什麽萬華會有比較多的街友呢?這本書藉由一篇又一篇的小故事,讓我們認識了明明生存在社會中,卻總是被忽略的一群人。
Thumbnail
這本和《做工的人》、《你好,我是接體員》一樣都有同情弱勢的中心思想,但作者李佳庭並沒有站在道德高地譴責一般人,她身為一名年輕社工,她把自己站在第一線的觀察、內心的矛盾、對制度的質疑很誠實地寫出來。書裡描述的不是大家想像中愛看的心靈雞湯,就算有這樣的情節,也不見得是我們看過擁有高貴情操的街頭蘇格拉底
Thumbnail
這本和《做工的人》、《你好,我是接體員》一樣都有同情弱勢的中心思想,但作者李佳庭並沒有站在道德高地譴責一般人,她身為一名年輕社工,她把自己站在第一線的觀察、內心的矛盾、對制度的質疑很誠實地寫出來。書裡描述的不是大家想像中愛看的心靈雞湯,就算有這樣的情節,也不見得是我們看過擁有高貴情操的街頭蘇格拉底
Thumbnail
「七成的街友有工作,九成非自願」,這樣的數字,恐怕與不少人的想像衝突。除了被貼上好逸惡勞的標籤,常常必須面對「有就好了,還挑?」的目光,甚至連被性騷擾等不合理的對待,「好像只要套在街友身上,就突然合理了。」然而,我們似乎都忘了街友其實與我們沒有那麼不同,或許只是運氣差了點。
Thumbnail
「七成的街友有工作,九成非自願」,這樣的數字,恐怕與不少人的想像衝突。除了被貼上好逸惡勞的標籤,常常必須面對「有就好了,還挑?」的目光,甚至連被性騷擾等不合理的對待,「好像只要套在街友身上,就突然合理了。」然而,我們似乎都忘了街友其實與我們沒有那麼不同,或許只是運氣差了點。
Thumbnail
社會問題其實離我們並不遙遠,甚至是隨時在發生。 記得新聞報導過「工人遭機器斷指」之類的新聞吧?工人的工作環境有甚麼樣的狀況? 遊民的日常又是怎麼度過?
Thumbnail
社會問題其實離我們並不遙遠,甚至是隨時在發生。 記得新聞報導過「工人遭機器斷指」之類的新聞吧?工人的工作環境有甚麼樣的狀況? 遊民的日常又是怎麼度過?
Thumbnail
街上有一群人。他們居無定所、三餐不繼,被熙來攘往的人們閃避唾棄;他們有很多名字,流浪漢、遊民、街友……他們是城市的「無家者」。透過認識無家者非主流的生存模式,及他們面對生命重大衝擊的生活經驗及豁達的生命態度,不僅可以打開文化視野,重新思索甚麼是人生中的必需,更可能了解每個無家者背後的「情非得已」。
Thumbnail
街上有一群人。他們居無定所、三餐不繼,被熙來攘往的人們閃避唾棄;他們有很多名字,流浪漢、遊民、街友……他們是城市的「無家者」。透過認識無家者非主流的生存模式,及他們面對生命重大衝擊的生活經驗及豁達的生命態度,不僅可以打開文化視野,重新思索甚麼是人生中的必需,更可能了解每個無家者背後的「情非得已」。
Thumbnail
我很喜歡這本書,閱讀前面的時候眼淚嘩啦嘩啦的流,那些無家者很鮮明很立體的就在腦海中浮現,作者只是很直接描述彼此之間的對話,非常真實可以看見彼此之間情感的流動。 個案覺得這個世界上不會有任何人會關心自己、在乎自己,但就有這樣一個社工,會為了自己著急,為了自己生氣,為了自己有沒有好好存錢,好好吃飯而有
Thumbnail
我很喜歡這本書,閱讀前面的時候眼淚嘩啦嘩啦的流,那些無家者很鮮明很立體的就在腦海中浮現,作者只是很直接描述彼此之間的對話,非常真實可以看見彼此之間情感的流動。 個案覺得這個世界上不會有任何人會關心自己、在乎自己,但就有這樣一個社工,會為了自己著急,為了自己生氣,為了自己有沒有好好存錢,好好吃飯而有
Thumbnail
若不是林立青,我們不會看到暗處的剝削、勞苦中的哀嚎,甚至夜夜低垂的悲鳴;只要不入我眼,社會可以假裝處世太平,好似那些貧娼歹事與我無關。
Thumbnail
若不是林立青,我們不會看到暗處的剝削、勞苦中的哀嚎,甚至夜夜低垂的悲鳴;只要不入我眼,社會可以假裝處世太平,好似那些貧娼歹事與我無關。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