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哲思:統計數據欺騙我們?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疫情再次突襲台灣,先前因檢驗程序而突然出現的新名詞「校正回歸」,由於給人「統計數據可任意修改」的印象,引發了一波懷疑潮。這看似對應到了那句西方諺語:世上有三種謊言,謊言、該死的謊言、統計數據。
有人諷刺說:如果數據不會騙人,那就修改數據吧。除了校正回歸,還有被誤認死亡的案例,重新「復活」過來。面對螢幕上每天跳出的不同數字,好像又回到上數學課的日子,只是這次不會有零分考卷,也不會有標準答案。
這些統計數據,代表的是一條條生命,還是一個個謊言?謊言論的想法並不奇怪,因為人類大腦更喜歡接收,角色性格鮮明、情節跌宕起伏的故事。所以,說有人操縱數據以圖私利,就算最終不被採信,也很容易持續停留在腦海裡。至於單純的數字排列組合,就太容易被遺忘。
更重要的是,數據一定會被解讀,或說放在特定敘事框架中去理解,譬如疫情是受控制還是更爆發。人們如果不相信這些敘事,自然就會說數據代表謊言,甚至數據就是謊言。
讓我們先來看看謊言的分類。曾有研究指出,說謊是日常生活的必備技能,我們不太可能什麼事都完全誠實,那通常會降低信任感與未來合作的可能。當朋友有了新裝扮並問你評價如何,大多數人都知道要避免負面用詞吧。
實話難免傷人,所以謊言成了一種社交技能,這類謊言是各個文化傳統當中,或多或少會允許的。
相較於善意謊言,另一種謊言帶有明顯惡意,是故意令人相信錯誤資訊,以圖自私自利。這往往造成他人的巨大損失,因而被視為道德上的惡,在學術界就是論文造假抄襲,在社會上就是各種金錢詐騙。
至於統計數據,則是一種現代的資訊形式。人們之所以不容易信任它,一來是統計數據的蒐集與呈現,有時會誤導人們的認知;二來是統計數據的詮釋與解讀,常常會有多種不同觀點,尤其在涉及責任歸屬與利益分配時。
這容易造成先射箭再畫靶的情況,也就是為了責怪某人或利於自身,刻意把統計數據看成某種觀點,俗稱「數據解讀的政治性大於科學性」。
這就代表,數據可以反映真實,更可以反映輿論戰。譬如對於每天累積的新增案例,有人說已好轉、有人說等降溫、有人說得封城,一般人實在很難有時間心力去仔細辨別。也難怪,當一個朋友說,數據本身不會騙人時;另一個朋友馬上回他:沒錯,解讀數據的人才會。
說實在話,我不覺得官方數據在欺騙人民,但在資訊如此混亂的當下,我可以理解為何有人不太信任它。再過幾天,臺灣累計確診的人數就會破萬,套用網路上說的:這不是一萬人的悲劇發生一次,而是不同人的悲劇發生一萬次。
如果我們把統計數據當成發生一次的悲劇,才是真正被它騙了。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81會員
207內容數
用ChatGPT協助寫作,打造自家專屬的神隊友,提供標題、故事、對話、名言的好候選,蹦出未曾想過的好創意。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哲學開箱文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我怎麼做兒童哲學?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我為臺灣疫情卜了一卦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怎麼教學生放大亮點?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哲普市場飽和了嗎?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氣候危機講座給我的啟示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你可能也想看
疫情中走鋼索的Fed聯準會 9月非農數據皮皮挫?利率決策集購債是兩回事,但皆會影響美元的價值,且同時發生時,會對美元造成不小的影響,但這時候全球的熱錢流動就不一樣了,錢會從美國流出,外企會拿著錢找其他國家的金融性商品進行投資
Thumbnail
avatar
慢活理財筆記
2021-09-02
疫情下的省思凡事的發生必有其意義;疫情發酵至今,全球的經濟飽受影響,人類的生活型態也被迫改變不少,但若把視野放大,會發現大自然生態反而因為人類活動的消停,得到了喘息再生的空間;自稱萬物之靈的我們,除了感覺到疫情帶來的負面影響,是否應該更深刻地去思考人類的生活方式與生態環境之間的關聯? 首先我們可以先看看自己是用
avatar
Raya
2021-08-23
減班人數暴增、失業率創10年新高、服務業雪崩式滑落──從數據看疫情對產業衝擊隨著國內COVID-19疫情趨緩,7月27日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終於將持續2個多月的三級警戒調降為二級。在各項社會活動有條件迎向復甦的時刻,日前主計處公布今年6月失業率為4.8%,創下10年來新高,因疫情而放無薪假與減班的人數也大幅增加,而防疫期間的種種限制更使得服務業受到極大衝擊。
Thumbnail
avatar
共力研究社
2021-08-13
疫情反思 - 人們不排斥廣告,要有感 | CY's 品牌引銷5.4.3疫情時期,品牌可以扮演什麼角色? 疫情時期的品牌廣告,大都是隨「疫」而起的宅經濟所推播的績效導向行銷。不禁令人反思:當社區、社會遭遇重大困難時,品牌除了從「事件」中找出商機外,還可以扮演什麼角色?人們對品牌的期望是什麼?居家防疫期間對台灣消費者有什麼影響?...透過廣告分析來探索品牌行動與其信念的連
Thumbnail
avatar
CY's 品牌引銷5.4.3
2021-06-11
疫情反思-希望當前病毒肆虐,每天的病例數令人膽戰心驚,而這病毒病非一般,隨時都有可能變成重症、失去呼吸,除了珍惜與保護自己、他人的健康外,我們可以向內走入內心的希望。「希望」為我們指引自己想要的方向,能激發你的目標、你存在的理由、你的人生目標。好好探索能帶給你喜悅的事物,在邁向目標的路上永遠不嫌晚。
Thumbnail
avatar
Talia療心畫愛
2021-05-22
疫情引發思考 - 數據可視化與更公開透明的揭露相信隨著時間的流動,大家對疫情的感受也一定越來越麻痺。還記得三月初返家並一路滯留到現在的當時,每天除了強制隔離外,就開始有習慣性的定期看當時收視率最高的 - 每天14:00 疫情防控指揮中心記者會直播。那時候的想法很單純,除了想迴避每天新聞媒體報導的加油添醋與預設立場干擾,另外就是自己也學著從第一手
Thumbnail
avatar
Jerome
2020-07-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