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官的歷史:200 年前的人如何聽?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相同的音樂,放到不同時代、不同社會文化環境底下,可能就是完全不同的兩種音樂。
我們今天太容易接收到視覺刺激,讓我們忘記了這件事的時代意義。我今天隨便上網就可以看到《蒙娜麗莎的微笑》,但不知道你有沒有想過,十七世紀荷蘭黃金時代最偉大的畫家林布蘭,他一輩子沒看過《蒙娜麗莎的微笑》。
不止如此,我們今天熟知的文藝復興時代的偉大畫家,他們的油畫、壁畫,林布蘭可能都沒有看過。他唯一能接觸這些畫的方式,是透過版畫家所畫下的臨摹版畫。連林布蘭都如此,那更不用說一般人了。
所以以前的歐洲人,當他們有幸旅行到羅馬、到佛羅倫斯,看到前輩畫家的偉大作品時,真的會在畫作前面痛哭流涕。相較於此,我們今天就算買了機票飛到巴黎進到羅浮宮,也只有 30 秒的時間可以看《蒙娜麗莎的微笑》,自拍的時間都不太夠,更不用說痛哭一場了。

感官也有歷史:200 年前的人究竟看到/聽到了什麼?

我們千萬不要小看這份古今之間的差距。這份差距,為歷史學者帶來了很大的挑戰。因為就算一幅畫有流傳下來,我們要怎麼知道 200 年前的人在看這幅畫的時候,心裡會有哪些觸動?看那幅畫,會牽動什麼樣的社會意義?
相同的一幅畫,放到不同的社會環境、文化環境下,可能就是完全不同的兩幅畫。聲音也是如此。同樣的聲音,在不同的社會文化環境下,可能就是完全不同的兩種聲音。
從 1970 年代開始,就有一些史家很認真地看待這個問題,並且開創出一個新的研究領域,叫做感官的文化史 (the cultural history of perception)。
最早開拓這個領域的人之一,就是法國的歷史學家 Alain Corbin。他在《大地的鐘聲》(Village Bells) 一書中,就清楚地示範了何謂感官的文化史。
書一開頭,Corbin 就讓我們看到一連串我們今天已經不能理解的狂熱場景。

200 年前法國農民對鐘聲的狂熱

1799 11 月 25 日,在法國布列納這個地方,一群婦女帶著小孩,他們不惜違抗法令,用肉身衝破了教堂鐘樓的大門,登上鐘樓狂熱地敲鐘。隨後政府官員趕來,以法律的名義要求他們停下來,否則會被逮捕。出乎官員意料的是,到了晚上八點,又有一群孩童趁著夜色潛入了鐘樓,開始大敲特敲。究其原因,原來他們只是想要慶祝聖卡特琳娜節(天主教的聖徒節日)。
另一個場景:1830 年 12 月某日,布列納的村民叫罵著衝進了鎮政府大廳。究其原因,只是因為鎮議會決定將鎮上一口裂開的鐘拍賣掉。
布列納堡原有四口鐘,裂開的這一口,已經好幾年都無法敲了。賣掉的話,可以得到 5000 法郎的收入,足夠為學校再蓋一棟校舍,還能再為鎮上添購一口時鐘。但村民們拒絕賣掉它。在拍賣會當天,被卸下的鐘剛一落地,人群就湧了上來。男人們擁抱著鐘,嘴裡不斷起誓,女人們念叨著所有聖人的名字,想阻止它被破壞。她們哭泣著獻上最深情的話語,並讓孫子們親吻鐘身。
究竟是什麼原因,讓 200 年前的法國村民對鐘如此癡情、如此狂愛?

鐘聲的日常功能

其中一個理由,那就是在日常生活中,鐘具有相當重要的功能。比如早上敲鐘人會敲晨鐘,中午會敲午鐘,黃昏會敲昏鐘,甚至晚上還要敲「回家鐘」,提醒在外訪友、玩樂的人該回家了。
我們今天已經不需要鐘來報時了,但當時的農民、工人卻都需要這個。如果鐘早敲了、晚敲了,或忘記敲了,不但可能引發勞雇糾紛,還可能引爆全部村民的不滿。
尤其在冬天的時候,天色很快就暗下來。如果黃昏鐘晚敲了,那麼很多人就要摸黑回家,提高意外發生的機率。
而在夏天的時候,由於人們一大早就要到田裡幹活,晚上很早就睡了,因此村民們都會希望夏夜晚間的「回家鐘」能夠提早,以免干擾睡眠。如果敲晚了,就可能引發全村的人集體抗議。

鐘聲的宗教功能

除了報時之外,鐘的另一種重要功能,就是宣告宗教儀式的莊嚴、神聖。重要的宗教節日,例如復活節、聖誕節、耶穌升天節,那是一定要敲鐘的。
另外像是出生受洗時、死亡下葬時,也都是要敲的。而且怎麼敲、敲多大力、敲幾下,還都有嚴格的規定。依照身分地位的不同,敲鐘的待遇也不同。
例如私生子女受洗時,可能就是不敲鐘的。女子結婚後,如果在第七個月或第八個月就生下了孩子,洗禮時也可能不敲鐘。
至於喪鐘的敲法,不同地方往往有不同的規定。例如在訥沙泰勒這個地方,男人死亡時是敲 15 下鐘;女人死亡時是敲 12 下鐘。而在比利、埃斯克拉韋爾等地,人們為男人敲 13 下鐘,為女人敲 11 下鐘,為兒童敲 7 下鐘。在古爾奈,男人是 12 下,女人是 8 下。
這些規定,我們今天看來可能覺得很瑣碎,但當時的人真的是非常在意這些細微的差異,而他們的耳朵也被訓練成能夠分辨出這些細微的差異。如果敲不對或少敲了,亡者的遺族很可能會產生屈辱感,甚至因此和教士發生衝突。而當鐘聲正確地敲響的時候,鐘也就能夠發揮撫慰心靈的力量。

鐘聲凝聚了整個村鎮

除了日常的功能和宗教的功能外,鐘還有另一項重大的功能,那就是它可以凝聚一整個村鎮的認同感。
以前歐洲有一種職業叫「鑄鐘匠」,他們平時遊走在各村莊和小鎮之間,等到有誰需要鑄造鐘了,就可以把鑄鐘匠請過去。
但造鐘這件事,絕不是付錢雇工就完事了,而是全村都要動員起來的。鑄鐘匠來了之後,村民們一定是有錢出錢,有力出力。大家不但要幫忙跑腿、搬東西,家家戶戶還要輪流請鑄鐘師傅吃飯。
至於鑄鐘的金屬哪裡來?除了向鑄鐘師傅購買之外,人們也都會捐出家裡不用的廢金屬,例如舊銅鍋、錫碗碟、舊平底鍋、變形的燭台、柴架、研鉢,或是銅幣。
由於各種金屬的比例未必正確,敲久了,也就往往發生鐘裂開的情況。但無論如何,這樣造出來鐘,顯然已經是整個村鎮集體記憶的一部分。鐘鑄造完成的那天,必定是個大日子。人們往往聚集到小酒館裡,或者去到神父家,一起吃飯、一起唱歌。

城市的興起與鐘聲的衰落

然而整個 19 世紀,其實就是一段鐘聲的重要性漸漸衰落的歷程。一方面是因為政教逐漸分離,法國正式成為一個世俗主義的國家,鐘聲的宗教力量也就沒有那麼強大了。
另外一個重要原因,是城市的興起。1908 年,法國《震旦報》刊出一篇文章,標題叫〈鐘的折磨〉,內文是這麼寫的:
「在如今的時代,直到子夜時分仍待在戲院或咖啡館裡看表演的人數不勝數,敲鐘召喚幾個罕見的教徒去做早彌撒,真是荒謬透頂。」
至此,晚睡晚起的都市人,他們在擺脫了宗教的束縛之後,開始要求「安靜的權力」。

20 世紀值得銘記的鐘聲

不過,也正因為世俗主義的介入,20 世紀兩場世界大戰開打的時候,國家都調用了鐘聲,讓全國的鐘樓全部敲響,創造出世俗性的集體聲音記憶。
在《大地的鐘聲》這本書之外,我特別想提到的是:二戰末期,巴黎從納粹德國手中解放的那一天,全巴黎的教堂一齊敲響的鐘聲,也是許多老巴黎人心中永難磨滅的記憶。
作為一個法國人,20 世紀最重要的女性主義哲學家西蒙波娃也經歷了這一天。在她的回憶錄裡,當西蒙波娃回憶起那一天的巴黎,她心中回想起的聲音,既不是最後一發戰爭砲火的聲音,也不是巴黎市民歡騰上街的聲音,甚至不是收音機傳來的英國廣播公司正式宣告巴黎解放的聲音,而是巴黎各個教堂此起彼落敲響的鐘聲。
.
如果你對這個主題有興趣,歡迎你收聽我的 Podcast 節目衣櫥裡的讀者第 16 集:【歷史學】19世紀法國農民的聽覺世界|Village Bells。在這一集裡,我不僅介紹了史家 Alain Corbin 的書,也聊到了巴黎聖母院在大火之後,第一次敲響的鐘聲。
疫情之下,不宜出門,不如來讀書吧! 每個星期,我會和你分享一本值得閱讀的好書。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蕭邦鋼琴大賽為古典音樂引入一個美妙的世界,文章分享了與早逝的傳奇鋼琴家李帕第的故事,表達了對古典音樂的喜愛和理解。古典音樂的多樣版本和風貌讓人們能夠更加深入地感受和欣賞音樂。透過這些音樂風景,人們能夠成為更好的自己,並懂得更好地和自己相處。
Thumbnail
我看著眼前已經老去的鋼琴家,眼淚止不住地。 衰老、歲月,和美麗到讓人窒息的聲音形成強烈的對比。當音樂廳充斥著樂句漸息的殘響,他毫無畏懼時間的流逝,所有人屏息凝神地等待著寂靜何時將被再次進入的琴聲擁抱。 而當樂曲回到了主題的開頭,那種純粹與細膩的脆弱讓我無法停止哭泣。
**顛倒的鐘樓**ChatGPT 在一個遙遠的小鎮,有一座被遺忘的鐘樓,它屹立在街道盡頭,向天空昂揚。這座鐘樓的故事被眾人所遺忘,只有少數人記得它曾經承載過的歷史。 這座鐘樓由一位神秘的鐘樓師傅所建造,他的名字被遺忘在時光的長河中。據說,這位師傅是一位來自遙遠國度的魔法師,他用神奇的力量
Thumbnail
當鐘聲在遠處響起時,城市的街道上瀰漫著一種悠遠的寧靜。在這個充斥著高樓大廈和繁忙車流的現代都市中,每當夜幕降臨,人們的步伐似乎都慢了下來,彷彿是在迎接著某種神聖的時刻。 艾莉絲一直對這樣的夜晚情有獨鍾。她喜歡在城市的街道上漫步,聆聽著夜間的聲音,感受著微風輕拂臉頰的涼意。她的內心充滿著對未知的好奇
Thumbnail
重新建立關係(Beginning Anew) 那天下午,我們在小禪堂學習了「重新建立關係」的步驟。這是另一項由一行禪師發明的創意教法,目的在於讓現代社會的人們能以此對應複雜衝突的人際關係,不管是家人、朋友、情侶、工作關係,甚至是跟自己,都可以運用。
Thumbnail
第一次看到「音風景」這字眼,當然在日本的旅程中。 與日本音風景百選的相遇,進而展開自己的音風景系列。
有人和我一樣嗎?     長久以來,乖順如我,已習於過照表操課的生活,在固定的教室,過著有秩序的生活。然而,離開高中校園,來到這個空曠安靜的學校,失去聽慣的鐘聲,日子過得像隻遊魂。     我一直幻想著鐘聲會再度在我的耳畔響起,引領我上課、下課,將我的生活節奏迎向合拍的五線譜上。   
Thumbnail
聽過咕咕鐘聲的人應該都有一段難忘的記憶吧!(世界最大的咕咕鐘) 還記得那段古老的旋律 小時候,在家中的全白漆牆上,從出生時就掛著一個超吵的咕咕鐘,那時的鐘錶技術還不夠先進,無法自動停止鐘聲敲響;滴答聲一直持續到深夜,而且越晚越吵,到了半夜12點如果你沒有停下他來......
Thumbnail
古代的音樂品味是歷史的見證,也是跨越時代的藝術精神的體現, 你願意一同探索這段引人入勝的音樂之旅嗎? 大家好,我是菜菜🙋🏻‍♀️ 很高興能夠以分享《樂器的起源》當作第一篇文章,雖然古代音樂距離我們現在相隔千年,但透過音樂,我們就像是穿越時光的冒險者,將聆聽不同時代、不同地方的聲音,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蕭邦鋼琴大賽為古典音樂引入一個美妙的世界,文章分享了與早逝的傳奇鋼琴家李帕第的故事,表達了對古典音樂的喜愛和理解。古典音樂的多樣版本和風貌讓人們能夠更加深入地感受和欣賞音樂。透過這些音樂風景,人們能夠成為更好的自己,並懂得更好地和自己相處。
Thumbnail
我看著眼前已經老去的鋼琴家,眼淚止不住地。 衰老、歲月,和美麗到讓人窒息的聲音形成強烈的對比。當音樂廳充斥著樂句漸息的殘響,他毫無畏懼時間的流逝,所有人屏息凝神地等待著寂靜何時將被再次進入的琴聲擁抱。 而當樂曲回到了主題的開頭,那種純粹與細膩的脆弱讓我無法停止哭泣。
**顛倒的鐘樓**ChatGPT 在一個遙遠的小鎮,有一座被遺忘的鐘樓,它屹立在街道盡頭,向天空昂揚。這座鐘樓的故事被眾人所遺忘,只有少數人記得它曾經承載過的歷史。 這座鐘樓由一位神秘的鐘樓師傅所建造,他的名字被遺忘在時光的長河中。據說,這位師傅是一位來自遙遠國度的魔法師,他用神奇的力量
Thumbnail
當鐘聲在遠處響起時,城市的街道上瀰漫著一種悠遠的寧靜。在這個充斥著高樓大廈和繁忙車流的現代都市中,每當夜幕降臨,人們的步伐似乎都慢了下來,彷彿是在迎接著某種神聖的時刻。 艾莉絲一直對這樣的夜晚情有獨鍾。她喜歡在城市的街道上漫步,聆聽著夜間的聲音,感受著微風輕拂臉頰的涼意。她的內心充滿著對未知的好奇
Thumbnail
重新建立關係(Beginning Anew) 那天下午,我們在小禪堂學習了「重新建立關係」的步驟。這是另一項由一行禪師發明的創意教法,目的在於讓現代社會的人們能以此對應複雜衝突的人際關係,不管是家人、朋友、情侶、工作關係,甚至是跟自己,都可以運用。
Thumbnail
第一次看到「音風景」這字眼,當然在日本的旅程中。 與日本音風景百選的相遇,進而展開自己的音風景系列。
有人和我一樣嗎?     長久以來,乖順如我,已習於過照表操課的生活,在固定的教室,過著有秩序的生活。然而,離開高中校園,來到這個空曠安靜的學校,失去聽慣的鐘聲,日子過得像隻遊魂。     我一直幻想著鐘聲會再度在我的耳畔響起,引領我上課、下課,將我的生活節奏迎向合拍的五線譜上。   
Thumbnail
聽過咕咕鐘聲的人應該都有一段難忘的記憶吧!(世界最大的咕咕鐘) 還記得那段古老的旋律 小時候,在家中的全白漆牆上,從出生時就掛著一個超吵的咕咕鐘,那時的鐘錶技術還不夠先進,無法自動停止鐘聲敲響;滴答聲一直持續到深夜,而且越晚越吵,到了半夜12點如果你沒有停下他來......
Thumbnail
古代的音樂品味是歷史的見證,也是跨越時代的藝術精神的體現, 你願意一同探索這段引人入勝的音樂之旅嗎? 大家好,我是菜菜🙋🏻‍♀️ 很高興能夠以分享《樂器的起源》當作第一篇文章,雖然古代音樂距離我們現在相隔千年,但透過音樂,我們就像是穿越時光的冒險者,將聆聽不同時代、不同地方的聲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