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奧斯卡|有生命的藝術《販膚走卒》 人皮簽證讓敘利亞難民成為百萬身價藝術品

2021/06/02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藝術是什麼?具有生命力的藝術是什麼?自由是什麼?真正的自由是什麼?突尼西亞電影《販膚走卒》對「藝術」提出幽默的諷刺,是一部不可思議的懸疑喜劇,對國際政治提出深刻批判,讓人看得著迷又引人深思,是今年奧斯卡獎入圍作品中我最喜歡的電影。
主角Sam是一位敘利亞的青年,在他跟女朋友求婚後不久,敘利亞便陷入了內戰邊緣,他和許多熱愛西方文化與自由的年輕人一樣,被保守派的政府羅織罪名給逮捕,所幸他在戰爭爆發前偷渡到鄰近的黎巴嫩,成為了沒有身分的敘利亞難民,只能透過斷斷續續的視訊跟家鄉的愛人聯繫,他的未婚妻後來嫁給了一位外交官,可以到巴塞隆納躲避戰火,而無能為力的他只能在黎巴嫩當非法移工,載浮載沉,哪也不能去。
直到有一天,Sam混在一家藝廊的派對中吃東西,被保全給識破,差點就被趕出去,此時一位藝術家Jeffrey叫住他,「你真的是敘利亞難民嗎?」Sam一股腦地把自己對家鄉與愛人的思念全都告訴對方,而藝術家只是冷淡地問他「你有沒有興趣把『背』賣給我?你可以獲得一筆錢,也有機會到歐洲去。」Sam很快就點頭答應了,這可不是每一位敘利亞難民都有的機會。

改編自真人真事 比利時藝術家Win Delvoye的活體刺青藝術

這部電影改編自當代藝術家Win Delvoye的故事,他以「活體作畫」而聞名。「刺青」是一門無法出錯的藝術,他不像繪畫可以重來、影像可以剪接、雕塑可以砍掉重練,刺青只要下筆就很難後悔,因此刺青師傅在替別人刺青之前,都會去買豬皮來練習、甚至在自己的身上實作。
Win Delvoye以此為靈感,於1997年開始在活豬身上刺青,他幫豬麻醉後,在他們身上刺下美麗的花紋,他不只刺了一隻,而是好幾十隻,是一整個系列的作品,這些藝術品完成後仍會呼吸,需要進食,就在美術館中移動、大小便,是名符其實真正「具有生命」的藝術品,甚至會死亡。有人批評他這一系列的作品漠視動物福利、很殘忍,然而,經過他刺青的豬,不僅都能逃過一死,且價格還比一隻普通的豬貴了數百倍,而被收藏家好好對待。
圖片來源:TATTOODO
2007年Win Delvoye進一步把這一項藝術擴及到「人體」,他在一個活人身上刺青——這聽起來根本沒什麼,哪個去刺青的人不是活人呢?
然而,藝術的價值不只在於形式,而是意義,當Win Delvoye在人體上完成藝術品時,這個人成為了「畫框」,因此「這幅畫」需要到各地的美術館去輪流展出,畫框就背對著觀眾,或坐或站,甚至是走走、去上廁所,展覽期間他每天工作5小時,展出自己背上的那幅畫。
後來一位收藏家花了700多萬(新台幣)買走了「這幅畫」,有點像是販賣人口,但又不是這麼一回事,身為畫框的男子也從中獲得了上百萬元,而且也因此被好好善待與保險,畫框當然還是擁有自由活動的權利,只是偶爾需要盡一些作為畫框的義務「展現自己」,同時也要好好保護自己的背,收藏家則在畫框死後擁有他的背部,但那已經不重要了,這個藝術品最好的價值正是因為他「活著」。

滿分電影《販膚走卒》幽默反諷人權、藝術與國際政治

這個靈感進到了電影《販膚走卒》裡面變得更加複雜且出色,畫框被設定為一位「敘利亞難民」而他背上的藝術品則是「簽證」的刺青。敘利亞內戰打了十多年仍未落幕,民主運動不僅沒有讓獨裁者阿塞德下台,甚至四度當選總統,整片土地已被美、俄等列強瓜分成不同勢力,也助長了ISIS等極端組織,許多人民死在戰火之中,沒有死的百姓也受到戰火抨擊而苦不堪言。
敘利亞內戰導致許多敘利亞人民,偷渡逃亡到周邊國家如黎巴嫩、土耳其、以色列等,甚至甘願冒著死亡的風險前往歐洲,對他們來說即便會被潛返、會死在途中,總比留在家鄉等死有希望,他們抵達歐洲後失去身分,遭受歧視,找不道工作。這是非常嚴肅的國際問題,有諸多紀錄片與劇情片都以此為題材,但我從沒看過有一部電影選擇如此幽默、諷刺的方式來講敘利亞難民的故事。
可想而知,他必然會引起諸多爭議,在電影中,對於「爭議」也有很完整的處理,當藝術成為各方詮釋的戰場,每個人都想找到對自己有利的說詞。但對藝術品而言,那些國際角力、意識形態一點也不重要,對他來說,他只想要找到自己的未婚妻,並且重新跟她在一起。但現實往往不如人意,即使幸運地擁有了財富擁有了「身分」,但你仍未必就能擁有「愛」。
電影的最後,Sam開始思考自己作為藝術品的界線在哪裡,世界又是用什麼眼光在看待他這一位身價上百萬的敘利亞難民,既然藝術品具有自己的生命,他不是只能被觀看,也能主動的挑戰世界的觀點。
特別是片中有一場戲,Sam在藝術拍賣會上,轉身面對那些想要「收藏」他的富豪們,走下舞台,舉起腰間的耳機線頭,佯裝引爆炸彈,就嚇壞了這群上流階級們,那一幕讓我笑到流眼淚,一場戲就調度了對於藝術、人權、政治、種族、資本主義等各類意識形態的爆破,這正是電影不可思議的加值。
《販膚走卒》這部電影劇本完整且精采絕倫,以敘利亞內戰為背景,從一個簡單的愛情故事出發,發展出深刻的藝術、人權的思辨,以及國際政治的反諷,最後又做了一個令人拍案叫絕的完美結尾。迷幻的影像以及節奏明快的配樂都處理得非常令人著迷,而且每一個場景、每一幅畫面都深具意義,光是看男主角穿梭在美術館中都是一種享受,這絕對是一部不可錯過的滿分作品。
電影由突尼西亞女性導演Kaouther Ben Hania執導,這應該是我第一部看過的突尼西亞電影,突尼西亞是一個緊鄰地中海的北非國家,許多逃亡失敗的難民就會被沖到地中海沿岸的海灘上。電影原文片名稱為《الرجل الذي باع ظهره》意思是「出賣自己的人」,這是一個很有趣的雙關,某種意義上Sam確實是「賣身」,但至少他賣到了好價錢,至於他到底有沒有出賣靈魂、人格呢?或許每個人的看法不同。英文片名《The Man Who Sold His Skin》意思是「販售自己皮膚的男子」,雖然「Skin」也有一點種族、膚色的雙關,但比較容易令人誤會,反而是中文翻譯《販膚走卒》就翻得非常好,不僅簡單好記,也多了另一層意思,在戰火之下,所有的平民百姓,都是輸家,為了生存,所有能賣出價值的東西,都得賣掉吧。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207會員
115內容數
只不過是一頭愛看電影的鹿🦌 不是影評人,是電影導覽員。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