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評】《販膚走卒》:自由的定義。

2021/04/29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販膚走卒》(The Man Who Sold His Skin) / 2020 / 突尼西亞、法國、比利時、德國、瑞典、土耳其
《販膚走卒》電影劇照。

《販膚走卒》電影劇照。
代表突尼西亞角逐第 93 屆奧斯卡最佳國際影片的《販膚走卒》,從題材上就有著不菲的可看性,當敘利亞難民逃亡至異國,竟在藝術家的邀請下變成價值連城的藝術品,但當底層人民化身頂級物品,這是幸福還是不幸?
以本片奪下威尼斯影展地平線單元影帝的耶海馬海尼,先是用飲食和社會說服你,能從禍亂逃脫是多麽幸福的事情,接著再由住所告訴你,每天都在五星級飯店難道會不幸嗎?只是當家人與愛人問起他的處境,自己卻選擇撒謊隱瞞,證明的不只是口是心非,還是他得在存活及自尊裡找到平衡,否則丟失的不是性命,就是自我。
《販膚走卒》電影劇照。
接著我們目隨他如何當一件及格的藝術品,像是被攝影但不被尊重,不能露臉是最基本的條件,又像皮膚長痤瘡,就必須立馬進行手術,並向觀覽者表示「展品維修中」,更不用多說被導覽員介紹、被民眾議論、被侷限在展位,都不得有任何怨言。所以當後來身份被揭曉,不管是人權團體的抗議,還是愛人丈夫的冷眼,都再次喚醒他生而為人的意念,此時他也知道,就算自己與家人能因此過得衣食無缺,他依然改變不了戰亂與禍患,依然拯救不了家人及愛人。
《販膚走卒》電影劇照。
但又能怎樣?當背負著價值,卻不身為價值,只能像軀體般隨社會流動,即使是被當作物品、被展覽、被拍賣,也沒有體制和法律能保護人權,可是諷刺的,是當你假裝成炸彈客,波及到他人的人權時,體制和法律就產生了效力,為什麼這時又被視為人了呢?電影藉由這段異事,奇巧地道出「自由」的定義,例如開頭因政治丟失自由,後來因藝術丟失自由,伴侶則因「被規劃」而丟失自由,可是一切又都和權力還有金錢相關,那麼自由究竟為何?
導演考瑟班哈尼亞把「藝術」貫徹極致,由故事涵蓋到視聽上的炫目,以及展品中的隱喻,甚至到最後也以藝術家的概念向制度挑釁,相當有意思。不過在多種切點,又禁得起各方討論的電影裡頭,收尾收得稍嫌潦草,是失調的地方。
《販膚走卒》電影劇照。
電影評價:A-
台灣上映日期:2021.04.29
台灣代理片商:原創娛樂

成立的心得分享帳號,第一手文章、資訊都會搶先在這裡釋出,喜歡的歡迎垵下追蹤!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一篇文章,了解一位創作者的內心世界。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