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兒有淚不輕彈"、"男兒當自強"、"男兒膝下有黃金",這類放置在現代被解讀為性別刻板印象的語句,好似都是一顆顆釘在我父親肩膀上臂章的星星,屬於他的原則、信仰與榮耀,換算下來,我的父親至少也是個三星上將!
在我成長記憶裡,他體現出來讓我們感受到的不能算是個慈愛的父親,甚至稱得上是嚴厲,在家不多話,基本上我更害怕父親開口,那有9成機率都代表著又有不知分寸的孩子要被訓斥了,對,就是我們!還記得小六的我,勉強算得上成績優異,上下學期各三次的月考全拿了第一名,回到家好似也沒聽過我的父親親口對我說出讚美的話語,但是那年的紅包我領了兩倍,當然,連獎賞也是事先協議好的。
我從未見過父親脆弱的一面,甚至我都要天真的以為,他真的是無堅不摧的無敵鐵金剛,直到那天到來,我的爺爺,也就是他的父親的喪禮,同時也是我人生中最震撼的時刻,就是看見我父親有聲的哭著......比起失去爺爺的悲傷,我更悲痛於我的父親不知已壓抑多久無法輕易表露的情緒與傷感,那個瞬間我的內心翻湧著無法細數的歉疚,我忘了,我的父親也是爺爺的孩子,就真的只是個孩子,也跟我一樣擁有心裡最柔軟的那塊,父親的教誨與社會期待讓他學會不輕易表露愛與關懷,直至面臨至親死亡的分別。也是在那天我好似終於讀懂了我父親,原來父愛包裝在所有他給予的冷厲眼神、斥責與生活中看似普遍的日常中,父親一人的收入要繳房貸、養我們一家五口人還有爺爺一半的安養費用,可我的父親卻從沒讓我們擔心過金錢的問題,或者是偶然提過這家早餐的的漢堡好好吃,那接下來的幾個禮拜大概都會不斷出現漢堡(但是可能是不同家的),或是午夜睡得迷迷糊糊的我也不時會看到父親來巡視我是不是又踢被子了...等等所謂語文課本裡形容的嚴父也有的溫柔,原來,我的父親就是個活生生的教材啊!直到上了大學,我離開了生活18年的家鄉,隻身去到幾百公里外的離島,雖然經常跟家裡聯繫但幾乎都是與我母親通話,非常偶爾會從話筒聽見是我父親接起的電話,短短幾句大概都是「你媽去收衣服」、「戶頭還有錢嗎?」、「好啦好啦,沒事我再叫你媽打給你」諸如此類沒什麼特別的話語,而我也會選擇趕緊掛斷電話,因為這短短幾句問候,總讓我熱淚盈眶,因為我知道,他短短的幾句話,內含著他滿滿父愛,內斂、深沉。
世代變遷,我嘴上總念叨著他跟不上時代,可心裡還是敬佩他的傳統客家精神不受外在大環境刺激與時間推移影響所改變,倒顯得我們這種新新人類有點隨波逐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