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偶拾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SEMUPU 是排灣語閱讀的意思
在唐山書店的免費資訊區拿到這本雜誌,這一期創刊號是鋼鐵人專輯,主要報導屏東來義鄉排灣族的綁鐵工,兼及農工、雕刻加、靈媒、族語教室等生活故事……編寫得很平實、用心的一本的生活誌。
來義創刊號,鋼鐵人專輯
avatar-img
20會員
87內容數
921大地震後,災區展開了重建,我先是到了東勢、然後日月潭遇見邵族,是這二十年間陸續寫成的文章。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鄭立明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作為一種斷裂,電影在人性的歷史中有何體現呢?電影誕生時人性與什麼發生了斷裂?人在電影產生之後與沒有電影時有區別嗎?在電影出現與思想之可能形式之間,內在的關聯是什麼? — Alain Badiou 〈尋找木柵女〉採取了一種斷裂的形式,它也在問這樣一個問題,攝影介入之後,人性發生了什麼斷裂,在那之前
清日隘勇線專家的對談,於三民書局 《Llyung Topa-拉流斗霸》第三次聆聽心得 斗霸族裔不熱衷隘勇線 仔細思考,大豹的遺族對隘勇線的不熱衷,是有道理的。斗霸族裔說「那是日本人的東西」的確也是。不過,它們的證明了大豹社曾經存在,其實也正映照此刻「滅族式」的不再,那是一條恥辱之線,更準確地說「是那
上車時看到捷運座椅上,一隻口罩由耳掛纏繞綁得像是海帶芽一般地躺著。一站一站地人越來越多,就是沒有人去做那個位子,頂多看一眼就旁邊站著去了。口罩悠悠地躺著,繼續當一隻沒有人搭理的海帶芽,偶而享受疾射而來的視線。人生沒有不散的宴席,我的目的地到了,而你,就繼續偽裝成一隻海帶芽,在抵達你的目的地之前。
──穆森.馬克馬巴夫 Mohsen Makhmalbaf 記得《一千零一夜》的魔力吧?提到馬克馬巴夫的《編織愛情的草原》(Gebbeh,1995),不得不先提起大家耳熟能詳的這一部發韌於波斯(古伊朗)、阿拉伯世界的傳說故事。不但是這位導演來自伊朗,更奇妙的是它也蘊藏了這樣的魔力。 在這塊西亞的大地
雨一直下,下到壁虎都緊急聚集到天花板上來了 雨一直下,下到連壁虎都安靜了 雨一直下,沖垮了一面面的牆壁 噗噗噗,壁虎們紛紛掉落在泥漿裡 壁虎們拼命游呀游,免得被土地公收作兵馬俑 太陽出來了,終於官員穿著啵亮的皮鞋來訪了 太陽出來了,壁虎紛紛激動地往久違的陽光噗上去 一陣搖晃,噗噗噗、壁虎們紛紛又摔回
真正的紀錄片並不存在,因為現實不足以成為建構一整部電影的基礎 ──阿巴斯的電影課 真正的紀錄片並不存在,因為現實不足以成為建構一整部電影的基礎。拍電影總是包含著某種在創造的元素。每個故事都含有某種程度的編造,因為它會帶上攝影者的印記,它反映了一種視角,使用廣角鏡頭拍一個20秒的俯衝鏡頭,而不是用窄角
作為一種斷裂,電影在人性的歷史中有何體現呢?電影誕生時人性與什麼發生了斷裂?人在電影產生之後與沒有電影時有區別嗎?在電影出現與思想之可能形式之間,內在的關聯是什麼? — Alain Badiou 〈尋找木柵女〉採取了一種斷裂的形式,它也在問這樣一個問題,攝影介入之後,人性發生了什麼斷裂,在那之前
清日隘勇線專家的對談,於三民書局 《Llyung Topa-拉流斗霸》第三次聆聽心得 斗霸族裔不熱衷隘勇線 仔細思考,大豹的遺族對隘勇線的不熱衷,是有道理的。斗霸族裔說「那是日本人的東西」的確也是。不過,它們的證明了大豹社曾經存在,其實也正映照此刻「滅族式」的不再,那是一條恥辱之線,更準確地說「是那
上車時看到捷運座椅上,一隻口罩由耳掛纏繞綁得像是海帶芽一般地躺著。一站一站地人越來越多,就是沒有人去做那個位子,頂多看一眼就旁邊站著去了。口罩悠悠地躺著,繼續當一隻沒有人搭理的海帶芽,偶而享受疾射而來的視線。人生沒有不散的宴席,我的目的地到了,而你,就繼續偽裝成一隻海帶芽,在抵達你的目的地之前。
──穆森.馬克馬巴夫 Mohsen Makhmalbaf 記得《一千零一夜》的魔力吧?提到馬克馬巴夫的《編織愛情的草原》(Gebbeh,1995),不得不先提起大家耳熟能詳的這一部發韌於波斯(古伊朗)、阿拉伯世界的傳說故事。不但是這位導演來自伊朗,更奇妙的是它也蘊藏了這樣的魔力。 在這塊西亞的大地
雨一直下,下到壁虎都緊急聚集到天花板上來了 雨一直下,下到連壁虎都安靜了 雨一直下,沖垮了一面面的牆壁 噗噗噗,壁虎們紛紛掉落在泥漿裡 壁虎們拼命游呀游,免得被土地公收作兵馬俑 太陽出來了,終於官員穿著啵亮的皮鞋來訪了 太陽出來了,壁虎紛紛激動地往久違的陽光噗上去 一陣搖晃,噗噗噗、壁虎們紛紛又摔回
真正的紀錄片並不存在,因為現實不足以成為建構一整部電影的基礎 ──阿巴斯的電影課 真正的紀錄片並不存在,因為現實不足以成為建構一整部電影的基礎。拍電影總是包含著某種在創造的元素。每個故事都含有某種程度的編造,因為它會帶上攝影者的印記,它反映了一種視角,使用廣角鏡頭拍一個20秒的俯衝鏡頭,而不是用窄角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為了工作讀的一本書,想說也該認識認識這個負責的業務,於是從公共圖書館借來,增加了原先對桃園貧乏的認識,也看見這個原住民、客家人、閩南人都不少的城市,多元文化並存且歷史文物頗豐的一面,不再印象停留在慈湖和豆乾,其他一無所悉的小白狀態。 地方學儼然成為顯學的當代,可惜的是遲遲沒有發展出好的模式來推廣。
Thumbnail
台北萬華是台灣活版印刷的故鄉~「鉛字印刷」對於現今是帶的孩子們來說是遙遠的、陌生的。日常中接觸到各式各樣印刷品的機會非常高,孩子若有機會認識到印刷術的歷史是將生活經驗作連結,也是一種歷史與文化的傳承。為了想讓懿跟五月份參觀臺灣印刷探索館導覽經驗結合,帶他臺中→台北萬華快閃時報本鋪,.....
Thumbnail
在逛圖書館的時候發現這本有趣的書,於是今天來跟大家分享《戰爭下的平民生存手冊》,一方面希望大家從中習得一些自保的方法與觀念,但另一方面卻非常不希望大家日後會用上。可是面對離臺灣不到200公里遠的地方有個虎視眈眈的惡鄰居,我們絕對有必要知道這本書內的知識與觀念。
《搖錢樹人小金》書訊在國家圖書館113年第一期《臺灣出版與閱讀》【新書誌】單元刊出!非常開心與感謝!另外,我要出新書了!歡迎大家到這裡參加抽獎新書贈書的活動!
Thumbnail
在大疫之後,所有人的生活都受到影響,全球趨勢的轉變更讓這個議題有了更多的可能性,跟著獨立記者簡永達所著的《移工築起的地下社會:跨國勞動在臺灣》,讀者也將了解台灣社會與移工間的關係,或許正在處於黃金交叉的關鍵期。
Thumbnail
非虛構寫作有的時候讀起來特別沉重,同鄉的這本著作描述的是多數東南亞移工在臺灣的處境,熟悉的一廣,或說東協廣場發生的故事,雖然就在生活周遭,但實話說來並不熟悉,但因為讀了這本書有了進一步的認識。 臺中移工聚集的地點非一廣莫屬,想年輕時候還曾經到那裏瞎買一些流行商品,如今成了移工的集散地。作者為了打入
Thumbnail
當一群深具野心、勇於跨海工作的人,撞上僵固的法律與移工制度;這就是在「另一面」的臺灣,正不斷發生的事。 《移工築起的地下社會》由記者簡永達耗時七年,從臺中第一廣場開始,跨越臺灣與越南多個城市所採集合成的故事,整本書分為「地下社會」、「危險之島」、「異鄉家人」、「人權大浪」四大主軸。
Thumbnail
因為環境險惡所激發出與自然共存的智慧、由於地處偏遠意外保留的文化遺產與珍貴物種,還有面對財團撐腰的專業知識輾壓,卻不惜一切努力而誕生出的公民意識;它不只讓讀者對「惡地」有了更多的想像,同時也在人文、公民及文化等領域,有了深刻的啟發。
Thumbnail
「精彩、引人入勝」無法完整形容我看完本書的觀感,他帶給我更多的是對自我探問,以及對移工朋友生活現況的好奇心。這本書是由一位長期關注移工議題的資深記者簡永達、根據 7 年間對政府、移工團體、仲介採訪的內容所出版的著作《移工築起的地下社會》,內容淺顯易懂,並能引領讀者用更開闊的思考方式觀察移工議題。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為了工作讀的一本書,想說也該認識認識這個負責的業務,於是從公共圖書館借來,增加了原先對桃園貧乏的認識,也看見這個原住民、客家人、閩南人都不少的城市,多元文化並存且歷史文物頗豐的一面,不再印象停留在慈湖和豆乾,其他一無所悉的小白狀態。 地方學儼然成為顯學的當代,可惜的是遲遲沒有發展出好的模式來推廣。
Thumbnail
台北萬華是台灣活版印刷的故鄉~「鉛字印刷」對於現今是帶的孩子們來說是遙遠的、陌生的。日常中接觸到各式各樣印刷品的機會非常高,孩子若有機會認識到印刷術的歷史是將生活經驗作連結,也是一種歷史與文化的傳承。為了想讓懿跟五月份參觀臺灣印刷探索館導覽經驗結合,帶他臺中→台北萬華快閃時報本鋪,.....
Thumbnail
在逛圖書館的時候發現這本有趣的書,於是今天來跟大家分享《戰爭下的平民生存手冊》,一方面希望大家從中習得一些自保的方法與觀念,但另一方面卻非常不希望大家日後會用上。可是面對離臺灣不到200公里遠的地方有個虎視眈眈的惡鄰居,我們絕對有必要知道這本書內的知識與觀念。
《搖錢樹人小金》書訊在國家圖書館113年第一期《臺灣出版與閱讀》【新書誌】單元刊出!非常開心與感謝!另外,我要出新書了!歡迎大家到這裡參加抽獎新書贈書的活動!
Thumbnail
在大疫之後,所有人的生活都受到影響,全球趨勢的轉變更讓這個議題有了更多的可能性,跟著獨立記者簡永達所著的《移工築起的地下社會:跨國勞動在臺灣》,讀者也將了解台灣社會與移工間的關係,或許正在處於黃金交叉的關鍵期。
Thumbnail
非虛構寫作有的時候讀起來特別沉重,同鄉的這本著作描述的是多數東南亞移工在臺灣的處境,熟悉的一廣,或說東協廣場發生的故事,雖然就在生活周遭,但實話說來並不熟悉,但因為讀了這本書有了進一步的認識。 臺中移工聚集的地點非一廣莫屬,想年輕時候還曾經到那裏瞎買一些流行商品,如今成了移工的集散地。作者為了打入
Thumbnail
當一群深具野心、勇於跨海工作的人,撞上僵固的法律與移工制度;這就是在「另一面」的臺灣,正不斷發生的事。 《移工築起的地下社會》由記者簡永達耗時七年,從臺中第一廣場開始,跨越臺灣與越南多個城市所採集合成的故事,整本書分為「地下社會」、「危險之島」、「異鄉家人」、「人權大浪」四大主軸。
Thumbnail
因為環境險惡所激發出與自然共存的智慧、由於地處偏遠意外保留的文化遺產與珍貴物種,還有面對財團撐腰的專業知識輾壓,卻不惜一切努力而誕生出的公民意識;它不只讓讀者對「惡地」有了更多的想像,同時也在人文、公民及文化等領域,有了深刻的啟發。
Thumbnail
「精彩、引人入勝」無法完整形容我看完本書的觀感,他帶給我更多的是對自我探問,以及對移工朋友生活現況的好奇心。這本書是由一位長期關注移工議題的資深記者簡永達、根據 7 年間對政府、移工團體、仲介採訪的內容所出版的著作《移工築起的地下社會》,內容淺顯易懂,並能引領讀者用更開闊的思考方式觀察移工議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