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限制的自由跟反思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最近台灣變得很混亂,紛紛擾擾的,因為疫情的關係,我也不敢貿然回家住,每天都一個人待著。
然後一個人經歷了停電跟限水,再來就是無止境的在家自我管理,一下子多了好多空白的時光,此時此刻的我是停止掙扎的。
不再去想什麼時候能結束這樣的生活,不再去期待。
更是在這樣的時候,才更能看到這社會最真實的一面,還有台灣長年累積下來的問題。
例如:有人站出來替醫護發聲的同時,在台灣的某個角落,也有人因為違反防疫規定而對負責的店員咆哮,但我傾向關注那些散發溫暖氣息的事情,因為我知道我會過度專注在那些負面的事情上面。
再後來來了一個颱風,下著雨的台灣變得好安靜,彷彿什麼事情都不再那麼沈重,即便這個社會多麼的混亂,在下雨的午後,還能感受到少有的平靜,此時的我充滿感謝。
一個人買著冷凍食品,一個人撐傘,好不有趣的生活。
沒有外食後的飯變得好難吃,終於是時候認真學習做飯,即便沒有天份,對食物的要求實在太低,能熟能吃就好的想法該丟掉了,像這樣被孤獨和難吃的陪伴下去的生活只剩黑色,能很清楚看見自己的倒影,糟透了。
現實不是童話,所以等不到一個人奮不顧身的來陪你,於是孤身一人的生活還會繼續,每天靜靜的看著書,在家運動,再去洗澡思考人生,這種時候很多事情都能很快有了答案,但現實是我別無選擇。
現在的生活基本上跟去年的生活差不多,身為不常出門又怕生的物種。
去年我還樂得有社交距離真好,結帳的時候不會會有人老貼著你,再加上常常戴著口罩,生小病的機率降低了很多,真希望能一直保持下去(保持這種禮貌跟友善),結果現在一發不可收拾,大家多了很多情緒後,生活就變得不怎麼有趣了,想當然我的那些小確幸也跟著消滅了。
我很不樂觀的覺得這件事不會在今年結束。
avatar-img
13會員
19內容數
這裡充滿了作者對外界的觀察跟牢騷,將那些小劇場化為文字或圖片輸出。 有許你可以從中感受到些微的....高敏感人的複雜思維,和我一起換個角度路過人世間。 「I have no special talent, I'm just curious.」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新名月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因為科技是一年比一年新穎,生活也越來越便捷,現在的學生有很多選擇,所以能使用各種交通工具來通勤。
因為科技是一年比一年新穎,生活也越來越便捷,現在的學生有很多選擇,所以能使用各種交通工具來通勤。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發生了疫情這種需要全部人一起配合的事情,就好像在現代生活放下一道閘門,平常 隱藏在多樣性外表下每個人繽紛的日常,突然要被一致的標準檢驗,我也因此發現自 己的非典型。  首先是三級警戒全天要待在家裡,雖然沒有小孩在家要照顧的困擾,也沒有和父母同 住全天相處的問題,也不是一人家庭要儲備糧食,但我突然愣
Thumbnail
美好的生活不是昂貴的。 月底放了颱風假,忙碌的日常突然被按下了暫停鍵。 颱風的第一天,風雨未來,爸媽擔心我不懂得好好吃飯,特地來我租屋處送了一鍋補湯,我和他們叮嚀要小心頂樓淹水,在雨還沒變大之前揮手道別互祝平安,被記在心裡的感覺真的很溫暖。 我和伴侶就這麼一起宅在家,把日子過得很慢
Thumbnail
【疫情模式】   疫情期間,讓很多人的「社交」生活都得完全暫停,但對原本就經常獨處、一整天都不會跟人講到話的我來說,卻是幾乎沒啥感覺。   2014年退休後的我,經常上網到半夜,因此睡到自然醒也就準備吃午餐了,每天也最多只會有一個「外出」行程。   2020疫情最緊急時,所有人的「外出」行程幾
Thumbnail
2019年的年底世界爆發了新冠肺炎,原本熙來攘往紅紅火火的世界,就像突然被澆了冷水一般,所有的流動突然靜止,人與人之間被規範了距離,就連移動也有限制,生活各個方面都被都不似以往便利了,就更別提工作了,緊縮的商業活動,讓許多人的飯碗面臨危機。 我在疫情前就開始接案了,然而天不垂憐,我的生意一直慘淡,
從 2021離開6年的公司到現在, 經歷了悲傷的事實, 家人罹癌,情人分手,和同事不合, 失業,被炒魷魚,職缺卡到爛缺,進到快倒閉的公司,找到不適合的公司和職位,人際關係的變差……每一次感覺都很有窒息然後被推下懸崕的感覺, 常常會有自我了結的意念, 覺得這年紀已經没救,一切都為時已晚,這世間已經没有
05/12/2021 無奈   因疫情結識了不少台灣觀光業的人員。 他們就如同以前上班的我。 就是領著一份薪水過著普通日子的人。 然而,疫情也只是讓日子變得不普通。 非觀光業者生活當然受到影響,但仍一樣工作。 他們却工作受到疫情影響,生活受到工作上加乘的影響。   這週以前,國旅
去年的種種原因之下,我離開生活很多年的台北,離開打拼多年的圈子,也離開工作建立起來的人際圈。 雖然話是這麼說,但也不是多廣擴的人脈,畢竟我做得都是小助理的工作,身分上沒有什麼了不起的,而且我每次換公司都會刻意斷絕大多數人的來往。這可能是因為我總是在精疲力盡、身心俱疲的時候離開吧,所以心裡都不願意見
Thumbnail
百姓總是對時局不滿,而公民做出積極的行動。 昨晚的自訓團,來了英法兩國的媒體採訪,團長說明了我們的運作以及面對中共威脅的自我防衛意志,讓外媒知道台灣有這樣的聲音與行動很重要。結束後夥伴們在寒夜中站了一會兒,相互取暖心頭卻仍難掩不安,再三天,台灣的命運又將再次被自己或被別的我們所決定。
Thumbnail
都市生活的擁擠空間和緊湊步調,讓我們一家六口在2015年底,像逃難似的逃到台東海岸偏鄉,打算永久定居在此。有太多人質疑,在缺乏各樣資源的偏鄉,如何能謀生、孩子如何受到良好的教育、醫療需要如何顧及......習慣都市生活的人,對鄉居生活有種種疑慮和不安。對這些疑問,我沒有標準答案,只有親身體驗的歷程。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發生了疫情這種需要全部人一起配合的事情,就好像在現代生活放下一道閘門,平常 隱藏在多樣性外表下每個人繽紛的日常,突然要被一致的標準檢驗,我也因此發現自 己的非典型。  首先是三級警戒全天要待在家裡,雖然沒有小孩在家要照顧的困擾,也沒有和父母同 住全天相處的問題,也不是一人家庭要儲備糧食,但我突然愣
Thumbnail
美好的生活不是昂貴的。 月底放了颱風假,忙碌的日常突然被按下了暫停鍵。 颱風的第一天,風雨未來,爸媽擔心我不懂得好好吃飯,特地來我租屋處送了一鍋補湯,我和他們叮嚀要小心頂樓淹水,在雨還沒變大之前揮手道別互祝平安,被記在心裡的感覺真的很溫暖。 我和伴侶就這麼一起宅在家,把日子過得很慢
Thumbnail
【疫情模式】   疫情期間,讓很多人的「社交」生活都得完全暫停,但對原本就經常獨處、一整天都不會跟人講到話的我來說,卻是幾乎沒啥感覺。   2014年退休後的我,經常上網到半夜,因此睡到自然醒也就準備吃午餐了,每天也最多只會有一個「外出」行程。   2020疫情最緊急時,所有人的「外出」行程幾
Thumbnail
2019年的年底世界爆發了新冠肺炎,原本熙來攘往紅紅火火的世界,就像突然被澆了冷水一般,所有的流動突然靜止,人與人之間被規範了距離,就連移動也有限制,生活各個方面都被都不似以往便利了,就更別提工作了,緊縮的商業活動,讓許多人的飯碗面臨危機。 我在疫情前就開始接案了,然而天不垂憐,我的生意一直慘淡,
從 2021離開6年的公司到現在, 經歷了悲傷的事實, 家人罹癌,情人分手,和同事不合, 失業,被炒魷魚,職缺卡到爛缺,進到快倒閉的公司,找到不適合的公司和職位,人際關係的變差……每一次感覺都很有窒息然後被推下懸崕的感覺, 常常會有自我了結的意念, 覺得這年紀已經没救,一切都為時已晚,這世間已經没有
05/12/2021 無奈   因疫情結識了不少台灣觀光業的人員。 他們就如同以前上班的我。 就是領著一份薪水過著普通日子的人。 然而,疫情也只是讓日子變得不普通。 非觀光業者生活當然受到影響,但仍一樣工作。 他們却工作受到疫情影響,生活受到工作上加乘的影響。   這週以前,國旅
去年的種種原因之下,我離開生活很多年的台北,離開打拼多年的圈子,也離開工作建立起來的人際圈。 雖然話是這麼說,但也不是多廣擴的人脈,畢竟我做得都是小助理的工作,身分上沒有什麼了不起的,而且我每次換公司都會刻意斷絕大多數人的來往。這可能是因為我總是在精疲力盡、身心俱疲的時候離開吧,所以心裡都不願意見
Thumbnail
百姓總是對時局不滿,而公民做出積極的行動。 昨晚的自訓團,來了英法兩國的媒體採訪,團長說明了我們的運作以及面對中共威脅的自我防衛意志,讓外媒知道台灣有這樣的聲音與行動很重要。結束後夥伴們在寒夜中站了一會兒,相互取暖心頭卻仍難掩不安,再三天,台灣的命運又將再次被自己或被別的我們所決定。
Thumbnail
都市生活的擁擠空間和緊湊步調,讓我們一家六口在2015年底,像逃難似的逃到台東海岸偏鄉,打算永久定居在此。有太多人質疑,在缺乏各樣資源的偏鄉,如何能謀生、孩子如何受到良好的教育、醫療需要如何顧及......習慣都市生活的人,對鄉居生活有種種疑慮和不安。對這些疑問,我沒有標準答案,只有親身體驗的歷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