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4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國)大學教師的薪資待遇與法規簡介(004)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raw-image


中國的博士培育比起外國,有速成但水準堪憂之譏,1978年,中華人民共和國開國以來第一批博士生入學,全國共有18人,1982年首次產生6位博士,到了2012年,全中國在校博士生接近30萬人,每年量產接近5萬名博士,一個教授(博導)有同時帶47個博士生的紀錄,且有七成左右中國的博士生,是來自於已取得中國的大學教職,為了升等評級而在職進修者(對照:2014年,台灣全國博士生在學人數約3萬4千人,每年約有3千400位博士誕生,且全職博士生比例還是比較多)

2024年心理學教授鞠強撰文說中國的碩士和博士畢業生達到了112萬5900人。

中國國產博士重量不重質的結果,近年有中國學者大聲疾呼中國土博士名額對半砍的「中國土博士減灶論」甚囂塵上,武漢大學前校長劉道玉2009年在《南方週末》上發表《徹底整頓高等教育十意見書》,大聲疾呼“砍掉一半大學的博士授予資格”。理由是:“西方國家大學的博士研究生淘汰率大約30%,而我國基本上是零淘汰率,官員和老闆考博是一路綠燈”
然以往吃香的「海龜」(海歸博士),卻也因為大學教職僧多粥少,欠缺在中國國內學術派系近親奧援,所以求職困難,變成「海帶」(海待博士,海歸待業,回中國找不到教職的流浪博士)。影響所及,台灣人前往中國等海外讀博士,多為全職而非在職進修,經濟壓力大也欠缺人脈,到中國名校擔任教職難度也就增加許多

中國本國高教人才就業困難海歸博士流落街頭成海帶(2009年)
涂序新事件-------中國北京的清華大學法學以及工學雙學士畢業、美國西北大學土木博士中國人涂序新,回中國應聘,薪資過低難以維生,自任教的浙江大學校區內跳樓自殺
孫愛武事件------中國南開大學畢業、美國紐約州立大學理工博士中國人孫愛武,回中國就職不順,北京路口擺地攤維生

中國海歸學人對後進的忠告(2009年)
1 一個海歸,如果你擁有的只有優秀和能力的話,回國最好三思。一個大學可以因為某個人是個牛海歸而給特殊待遇(上百萬)進行引進,但也可以同時告訴另外一個哪怕是比他強10倍的海歸,我們不需要人,編制滿了。一所大學招老師誇口來應聘的名牌大學博士生是10個裡面挑一個,非名牌大學的博士看都不看。結果招了一個普通大學的碩士。在中國這種事情見怪不怪。
2中國國內大學的工資收入都不高,大家主要靠隱性收入,但是並非有能力就可以
3 拿項目(類似台灣的科技部計畫等),要門路靠關係要賄賂
4 想要升等,論文之外,條件五花八門
你得有專案,你得工作滿2年,你得在本地交足一定時間的社保,你得上滿多少課時的課,如果系裡課時不夠的話,因為沒有背景和關係,新來的海歸就可能得先做做新生班主任,帶幾個畢業論文,做做校報摘要的翻譯,很多都不算課時的,你可能積十年也積不夠他們要求的課時(新海歸博士教專業公共課英語課,同時進來的新國內碩士教主要專業課這在中國大學是很正常的)

中華人民共和國本國培養博士過多,出路過少,願意念博士者大減,中國學者建議放鬆招生管制,廢除博士班筆試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博士製造工廠,數量稱霸全球,質量則堪憂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春發雲林幾多枝的沙龍
12會員
154內容數
台語日語性別法制史
2025/04/06
2025年3月,為傳承台灣傳統寺廟對聯文化,在李玉璽教授指導下,虎科大通識113-2文化史課程同學創作對聯,參加2025年3月份嘉義市詩學研究會徵聯獲獎,聯題為安貴四唱 對聯在台灣全國各地寺廟餐廳書院等建築中,是不可或缺的素材。注重平仄押韻,區分平上去入,可以用來學習台語漢文發音。
Thumbnail
2025/04/06
2025年3月,為傳承台灣傳統寺廟對聯文化,在李玉璽教授指導下,虎科大通識113-2文化史課程同學創作對聯,參加2025年3月份嘉義市詩學研究會徵聯獲獎,聯題為安貴四唱 對聯在台灣全國各地寺廟餐廳書院等建築中,是不可或缺的素材。注重平仄押韻,區分平上去入,可以用來學習台語漢文發音。
Thumbnail
2025/03/17
虎科大113-2[微學分課程]走讀虎尾廟宇學台灣對聯文化開始報名 走讀虎尾廟宇學台灣對聯文化,走讀虎尾廟宇,由在地文史工作者提供協同教學,增進同學對地方的認同,並創作對聯,提高對台灣文化的認同。
Thumbnail
2025/03/17
虎科大113-2[微學分課程]走讀虎尾廟宇學台灣對聯文化開始報名 走讀虎尾廟宇學台灣對聯文化,走讀虎尾廟宇,由在地文史工作者提供協同教學,增進同學對地方的認同,並創作對聯,提高對台灣文化的認同。
Thumbnail
2025/03/06
2025年3月瀛社「第一期瀛社盃全國徵詩」評審結果揭曉,詩題:〈荷花度臘菊迎年〉本次徵詩活動,限定詩體為「五言八韻」之五言排律。虎科大通識教育中心李玉璽教授創作排律,獲得第二名(榜眼)以及第三名(探花) 詩題:〈荷花度臘菊迎年〉。 題目出處:張湄〈氣候〉:「真個四時皆似夏,荷花度臘菊迎年。」
Thumbnail
2025/03/06
2025年3月瀛社「第一期瀛社盃全國徵詩」評審結果揭曉,詩題:〈荷花度臘菊迎年〉本次徵詩活動,限定詩體為「五言八韻」之五言排律。虎科大通識教育中心李玉璽教授創作排律,獲得第二名(榜眼)以及第三名(探花) 詩題:〈荷花度臘菊迎年〉。 題目出處:張湄〈氣候〉:「真個四時皆似夏,荷花度臘菊迎年。」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近年來廣設大學與研究所的結果,造成博碩士論文的產量倍增。從民國75年度的六千篇,85年的一萬四千篇,快速增加到目前的每年五萬多篇」(頁231) 。「依據內政部統計,2014年底,國內碩博士人口達123.7萬人,十年內國內就多了72.5萬多位碩博士生,成長率高達140%,25歲至34歲年齡層
Thumbnail
「近年來廣設大學與研究所的結果,造成博碩士論文的產量倍增。從民國75年度的六千篇,85年的一萬四千篇,快速增加到目前的每年五萬多篇」(頁231) 。「依據內政部統計,2014年底,國內碩博士人口達123.7萬人,十年內國內就多了72.5萬多位碩博士生,成長率高達140%,25歲至34歲年齡層
Thumbnail
2023年8月23日朋友傳來一則新聞:「避免高教人才斷層 中研院9月起調升博士生獎助學金」。那時我不假思索地說:「斷層是活該」。
Thumbnail
2023年8月23日朋友傳來一則新聞:「避免高教人才斷層 中研院9月起調升博士生獎助學金」。那時我不假思索地說:「斷層是活該」。
Thumbnail
2023年三月中研院院長廖俊智表示,國家缺乏高等人才,提出博士生獎學金的建議,博一至博三可以達到月領七至十萬。昨天教育部提出修正法案,降為月領四萬,各大報都有討論。之後教育部回應表示,新的方案更有彈性、更有吸引力。 資料來源:中央社 (20231031)。教育部:博士生獎學金新制 補助更有誘因
Thumbnail
2023年三月中研院院長廖俊智表示,國家缺乏高等人才,提出博士生獎學金的建議,博一至博三可以達到月領七至十萬。昨天教育部提出修正法案,降為月領四萬,各大報都有討論。之後教育部回應表示,新的方案更有彈性、更有吸引力。 資料來源:中央社 (20231031)。教育部:博士生獎學金新制 補助更有誘因
Thumbnail
早起讀報,看一篇文~~【念博士、念大學都是浪費時間?在AI時代重新思考高學歷的投資報酬率】 張忠謀曾說,念史丹佛博士是「浪費時間」。其實,別說念博士,現在念大學也有人覺得浪費。許多領低薪的大學畢業生,都覺得文憑只是一張紙。 那麼,大家覺得浪費的學歷迷思,有可能在AI時代消失嗎? . 個人看法
Thumbnail
早起讀報,看一篇文~~【念博士、念大學都是浪費時間?在AI時代重新思考高學歷的投資報酬率】 張忠謀曾說,念史丹佛博士是「浪費時間」。其實,別說念博士,現在念大學也有人覺得浪費。許多領低薪的大學畢業生,都覺得文憑只是一張紙。 那麼,大家覺得浪費的學歷迷思,有可能在AI時代消失嗎? . 個人看法
Thumbnail
前幾天手機裡面跳出了一則報導,寫到日本的大學升學率只有48%,在OECD國家當中,位於墊底的位子。而報導的標題特別強調日本的大學升學率比韓國還要低,在什麼都絕對不想輸韓國的日本,這個標題真是引人注目。 台灣及日本的大學升學率相差近4成 從日本動漫、日劇裡面也可以發現,高中生在填「進路調查」的時候,確
Thumbnail
前幾天手機裡面跳出了一則報導,寫到日本的大學升學率只有48%,在OECD國家當中,位於墊底的位子。而報導的標題特別強調日本的大學升學率比韓國還要低,在什麼都絕對不想輸韓國的日本,這個標題真是引人注目。 台灣及日本的大學升學率相差近4成 從日本動漫、日劇裡面也可以發現,高中生在填「進路調查」的時候,確
Thumbnail
常遇到有人對博士有一些想像,987來說一下念博士也做過博士後,再去業界上班的一些心得,順帶一提,是在講四大校碩博理工科的博,要出國念或是文法商的會有出入 博士只會讓你工作機會變少 的確世界上有些工作要念完博士才能做(例如教授職位),但說真的那都是世界上的少數,大多數的工作是對博士無感,甚至排斥博士來
Thumbnail
常遇到有人對博士有一些想像,987來說一下念博士也做過博士後,再去業界上班的一些心得,順帶一提,是在講四大校碩博理工科的博,要出國念或是文法商的會有出入 博士只會讓你工作機會變少 的確世界上有些工作要念完博士才能做(例如教授職位),但說真的那都是世界上的少數,大多數的工作是對博士無感,甚至排斥博士來
Thumbnail
知識流動,一日分享 為啥要唸研究所? 以下是我個人的需求,僅供大家參考: 學歷迷思: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長期以來台灣政界都需要有文憑,找工作要名校,也因此有了碩士比學士感覺有優勢,博士比碩士高一階,當過教授的似乎就是神人,深植人心的觀念,沒了學歷似乎就沒能力;雖然我不認同這種「學歷=能力」
Thumbnail
知識流動,一日分享 為啥要唸研究所? 以下是我個人的需求,僅供大家參考: 學歷迷思: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長期以來台灣政界都需要有文憑,找工作要名校,也因此有了碩士比學士感覺有優勢,博士比碩士高一階,當過教授的似乎就是神人,深植人心的觀念,沒了學歷似乎就沒能力;雖然我不認同這種「學歷=能力」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