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書單】《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輕》重與輕只是一種二分法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2004年《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輕》在台灣出版,我正好當時迷上法國文學,看了第一次,那時我還未成年,有許多不明白的部分;十年後,台灣出版社發行了30週年紀念版,我又重溫了一次。
《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輕》探討的是「存在主義」的問題,米蘭·昆德拉藉此小說奠定了他作為世界上最偉大的在世作家的地位。而歐洲文學幾乎不管是什麼時代,都是有著類似的場景與氛圍,既視感(Déjà vu)特別深,尤其是哲學方面的議題,隨著主角的對白與思考,幾乎是跨越時代的。

總會覺得好像自己曾在哪裡聽過這句話,或者是我經歷過了類似的情境?
比較特別的是1984年小說出版三年後上映原著改編電影,由茱麗葉・畢諾許(Juliette Binoche)主演的,大概很多亞洲的觀眾都是從此部電影認識她,照理當時《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輕》在台灣有一定知名度,卻沒有出版商順勢出版小說,而是將近20年後才出了台灣的繁體中文版?
然後說到「輕」與「重」的選擇,能夠隨興發生性行為的藝術家與年輕內斂的服務生,十幾歲的時候我以為身為女性絕對是要唾棄過於輕浮的女人——當然是我當時並沒有理解到其中的政治意涵,同情將情感(性愛)看得很重、缺乏安全感卻又愛上渣男的年輕女孩。
但十年後我卻有不同的想法,我開始像個男人一樣覺得處於弱勢的泰瑞莎很讓人困擾,好像因為她的脆弱、不安就非得要男人愛上她、照顧她,大概是因為我當時剛好遇到一個義大利男人選擇了一位威脅要自殺的義大利女人。
那男人告訴我,他「必須」和威脅自殺的女人在一起,因為他知道我足夠堅強可以應付失去他。
兩位女性主角的塑造,我個人明顯喜歡薩賓納的角色,她很灑脫、反叛,而她身上有的魅力可能就是大家對於「共產黨女性」的想法,儘管她自己討厭這個身份。當故事有時在描述她其中一個「輕」的行為,反而讓我感覺到她的重量。
泰瑞莎的存在一直讓我很不耐煩,我討厭那種充滿侵略性(對我而言是絕對侵略的),一個依附在某個男人身邊的女人,就像我曾經遇到的那位以通俗小說情節翻轉命運的女生。當時看電影的時候,只要是茱麗葉畢諾許一出現,我就會很想快轉,突然也對茱麗葉感到很煩!
我猜想,作家在敘述一個有生命力、熱情的人,往往可能會是比較年輕、貌美,才能展現出一定的說服力。「重量」出現在年輕人當中,或許是比較能接受的,不至於讓人喘不過氣;而相對有些年紀的人,可能歷經生命中的許多苦難,她也不可能太有重量。

輕與重,對我而言是很難用二分法的

薩賓納到「西方世界」後突然發現,人們聚集在一起反抗的事情,對於布拉格人而言並不是這麼的重要⋯⋯就像街頭抗爭在台灣一向很「流行」,會用「流行」這個字眼是因為我一直覺得很多人當時並不了解主張的是什麼,但他就要跟著一起去。
1968年巴黎五月學運的時候,就有媒體很諷刺的說:「現在跟著一起革命,才能感覺到你是個知識份子。」(巴黎初體驗也有這樣的台詞)如同你不加入學運的群體,就好像無法融入同溫層。
「參與者」和「旁觀者」也就正好分為兩類。
而我的觀念中,生命是不可能選擇「輕」或「重」的。在瑞士沒有工作、沒有腳踏實地的生活感、沒有熟悉的語言與朋友,無法承受自由世界的「輕」的泰瑞莎,於是選擇獨自一人回到那有著沉重束縛的故鄉捷克。
她的先生托馬士也以為能因她的離去感到輕鬆,但事實卻是他無法忍受沒有泰瑞莎的重量,兩人終究只能綁在一起。
兩個人「只能」在一起,是很悲哀的。
薩賓納其實更是個矛盾的個體,理解她的托馬士不愛她;無法理解她的佛蘭茲卻崇拜她。在看的時候我也一直聯想到這就是典型的CCR,生長在自由瑞士的佛蘭茲是不可能理解一個生活在共產世界下的女子?
她帶有神秘又有點悲哀的背景才讓令一個世界的男人愛上她,但等她走出自己的世界後才發現「原來我是個很平凡的人」。還有她身上所的形式面,包括保留爺爺流下的紳士帽、到美國開始畫「自由派」來表現自由⋯⋯然後又回歸她自己說的:我不是討厭共產,而是媚俗。
因為所有的形式就等於是媚俗。
(抱歉,這是一篇舊文分享)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202會員
231內容數
反意識形態的寫作者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Chin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男孩和女孩的故事,後來變為自私男人和虛榮女人的故事。 他們在一瞬間愛上彼此,神奇的是對方卻又不符合自己原先預期理想情人的形象——女孩很嬌小,不是本地人;男孩有刺青,又不夠體貼。但「相愛」即是一種稱為化學作用的東西,談到愛情,就只配以最庸俗的解釋。
這是現實嗎?女人和男人並肩走在路上,他們保持著一種距離但又共撐一把雨傘,她已經不記得那是在巴黎哪一區了。或許喝過酒的記憶力有點衰退,而其他感官卻異常明顯,她能聞到他身上的味道,混著體香、香水、煙及剛剛喝的酒……或許還有他的緊張、愉悅和所有的情緒。
男人習慣性的在酒吧戶外區找了一個安靜的位子,坐下後才想到問女人是否介意坐在吸煙區。  女人說她不在意,男人熟練的拿了一隻煙,他先將煙放在煙盒上,一邊向女人解釋酒單上的品項。煙滾到地上了,男人卻沒發現。繼續說著那些酒是來自法國哪邊的酒莊,有的他推薦,有的則不然。
英國作家毛姆所寫的《月亮和六便士》(The Moon and Sixpence)是許多愛書人都曾經閱讀過的經典,人們通常會把這本書定位為「討論理想與現實的文學作品」,長大後重讀此書才發現遠遠不只如此。
男人提早到的那二十分鐘都在想著心中的女孩,即使只有一面之緣,又有七年沒見彼此的樣貌,但他相信女人出現的那一刻馬上就能認出她!他抽著煙,想到女孩當時沒有抽菸,又將煙熄滅了。
好多事情都發生在禮拜一,男孩與女孩邂逅那天是禮拜一,男人與女人重逢那天也是禮拜一。
男孩和女孩的故事,後來變為自私男人和虛榮女人的故事。 他們在一瞬間愛上彼此,神奇的是對方卻又不符合自己原先預期理想情人的形象——女孩很嬌小,不是本地人;男孩有刺青,又不夠體貼。但「相愛」即是一種稱為化學作用的東西,談到愛情,就只配以最庸俗的解釋。
這是現實嗎?女人和男人並肩走在路上,他們保持著一種距離但又共撐一把雨傘,她已經不記得那是在巴黎哪一區了。或許喝過酒的記憶力有點衰退,而其他感官卻異常明顯,她能聞到他身上的味道,混著體香、香水、煙及剛剛喝的酒……或許還有他的緊張、愉悅和所有的情緒。
男人習慣性的在酒吧戶外區找了一個安靜的位子,坐下後才想到問女人是否介意坐在吸煙區。  女人說她不在意,男人熟練的拿了一隻煙,他先將煙放在煙盒上,一邊向女人解釋酒單上的品項。煙滾到地上了,男人卻沒發現。繼續說著那些酒是來自法國哪邊的酒莊,有的他推薦,有的則不然。
英國作家毛姆所寫的《月亮和六便士》(The Moon and Sixpence)是許多愛書人都曾經閱讀過的經典,人們通常會把這本書定位為「討論理想與現實的文學作品」,長大後重讀此書才發現遠遠不只如此。
男人提早到的那二十分鐘都在想著心中的女孩,即使只有一面之緣,又有七年沒見彼此的樣貌,但他相信女人出現的那一刻馬上就能認出她!他抽著煙,想到女孩當時沒有抽菸,又將煙熄滅了。
好多事情都發生在禮拜一,男孩與女孩邂逅那天是禮拜一,男人與女人重逢那天也是禮拜一。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在創作的路上真的很多人問我說 到底要怎麼做出符合自己期待 但又可以表現得很有美感的作品?🥹 這個問題真的應該是每個創作者都一直在學習的課題吧!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Thumbnail
若將《內在革命》視為女權運動的宣傳品,便小看了此書和它的作者葛羅莉亞.史坦能。這本書並不只是一位女性的成長與自覺,而是一個人的成長與自覺,只不過主角剛好是女權動領袖而已。 依據史坦能自訴的過往,她是個非常活耀的女權運動領導人物,想必擁有相當大的媒體影響力,但,她卻在暫卸第一線工作之餘,重新檢證自
Thumbnail
「愛是世上唯一的普世價值。」《愛情性本論》以哲學思想為愛慾的主題進行辯證,女主角蘇菲亞就此成了她口中愛情理論的實驗品。作為一名40歲的中年女性,面對現階段「感情」的掙扎,兩名男性角色分別掏出了她理解「愛」的兩面。其一是她的老公札維耶,她精神上依靠的靈魂伴侶,兩人總能平等地交談如此愜意,幾乎成為朋友般
Thumbnail
看完「可憐的東西」之後,對導演尤格藍西斯非常敬仰,於是就想找他的舊成來看,沒想到找到的「真寵」,女主角之一竟然也是被䁥稱石頭姐的艾瑪史東。
Thumbnail
可能包含敏感內容
本文講述了三位歷久彌新的女主角從不同時空背景下對自由的渴求。這三位女主角各自承受著心靈的壓迫,懷抱著對自由的渴望。本文將從她們的故事中得出人生的真諦.
Thumbnail
「她一直在向危險靠近,而她追求的,卻是隱身其中的,召喚絕對不可能出現的,愛的可能。」 ——陳雪〈我身上有你看了會害怕的東西〉,《維納斯》 大多數作品為長篇小說的陳雪,今年初推出一本時間跨度很長的短篇小說集《維納斯》。她最近一本短篇小說集已經是十六年前的《她睡著時他最愛她》,銳利如刀,切割下來一塊塊
Thumbnail
購買此書前,我幾經掙扎。因為這題目完全擊中了近年我對人際關係的無力感,但看看目錄又像是純粹探討男女關係的書本而已。 然而這書在我腦海裡揮之不去,又見有書評寫到這不只是一本探討男女關係,而是一針見血的寫出我們這一代的內心。擾攘好一陣子後,我才決定買來閱讀。
Thumbnail
書的最後高潮是愛蓮娜與約瑟夫的見面,對愛蓮娜來說,歸鄉的種種挫敗:朋友對其異國生活的冷淡看待,母親的冷酷和冷漠,與男朋友古斯塔夫的漸行漸遠,一趟旅程成了她流亡人生的清算,更慘的是,約瑟夫完全忘記了她……愛蓮娜最後的一根和故鄉的線就此斷了。書中這段話讓人心碎: 愛蓮娜把自己獻給他,連同她一生的全部重量
Thumbnail
"你值得最好的幸福,即使世界背叛你,我願背棄世界愛你。" 喜歡教授的歡迎圍觀,這就是一篇治癒文。 女主不瑪莉蘇,不小白,不萬能。 故事忠於原著但有著不同走向,戰鬥場面有,小虐有,甜文有。 史萊哲林毒舌應該很過癮,請安心食用。 想來噴的也歡迎,但請針對本文,感激。
Thumbnail
《#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輕》是以捷克的民主化運動布拉格之春及後蘇聯入侵捷克為寫作背景,描寫了一男兩女的愛情糾葛,並帶出各角色生命中屬於他們的「輕」和「重」。雖然小說以大量篇幅刻畫兩性關係以及性愛劇情,但更為準確的是注入了大量隱喻的哲學小說,並表達作者對於生命本質、存有、意義、靈魂肉體等主題的反思。
Thumbnail
在創作的路上真的很多人問我說 到底要怎麼做出符合自己期待 但又可以表現得很有美感的作品?🥹 這個問題真的應該是每個創作者都一直在學習的課題吧!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Thumbnail
若將《內在革命》視為女權運動的宣傳品,便小看了此書和它的作者葛羅莉亞.史坦能。這本書並不只是一位女性的成長與自覺,而是一個人的成長與自覺,只不過主角剛好是女權動領袖而已。 依據史坦能自訴的過往,她是個非常活耀的女權運動領導人物,想必擁有相當大的媒體影響力,但,她卻在暫卸第一線工作之餘,重新檢證自
Thumbnail
「愛是世上唯一的普世價值。」《愛情性本論》以哲學思想為愛慾的主題進行辯證,女主角蘇菲亞就此成了她口中愛情理論的實驗品。作為一名40歲的中年女性,面對現階段「感情」的掙扎,兩名男性角色分別掏出了她理解「愛」的兩面。其一是她的老公札維耶,她精神上依靠的靈魂伴侶,兩人總能平等地交談如此愜意,幾乎成為朋友般
Thumbnail
看完「可憐的東西」之後,對導演尤格藍西斯非常敬仰,於是就想找他的舊成來看,沒想到找到的「真寵」,女主角之一竟然也是被䁥稱石頭姐的艾瑪史東。
Thumbnail
可能包含敏感內容
本文講述了三位歷久彌新的女主角從不同時空背景下對自由的渴求。這三位女主角各自承受著心靈的壓迫,懷抱著對自由的渴望。本文將從她們的故事中得出人生的真諦.
Thumbnail
「她一直在向危險靠近,而她追求的,卻是隱身其中的,召喚絕對不可能出現的,愛的可能。」 ——陳雪〈我身上有你看了會害怕的東西〉,《維納斯》 大多數作品為長篇小說的陳雪,今年初推出一本時間跨度很長的短篇小說集《維納斯》。她最近一本短篇小說集已經是十六年前的《她睡著時他最愛她》,銳利如刀,切割下來一塊塊
Thumbnail
購買此書前,我幾經掙扎。因為這題目完全擊中了近年我對人際關係的無力感,但看看目錄又像是純粹探討男女關係的書本而已。 然而這書在我腦海裡揮之不去,又見有書評寫到這不只是一本探討男女關係,而是一針見血的寫出我們這一代的內心。擾攘好一陣子後,我才決定買來閱讀。
Thumbnail
書的最後高潮是愛蓮娜與約瑟夫的見面,對愛蓮娜來說,歸鄉的種種挫敗:朋友對其異國生活的冷淡看待,母親的冷酷和冷漠,與男朋友古斯塔夫的漸行漸遠,一趟旅程成了她流亡人生的清算,更慘的是,約瑟夫完全忘記了她……愛蓮娜最後的一根和故鄉的線就此斷了。書中這段話讓人心碎: 愛蓮娜把自己獻給他,連同她一生的全部重量
Thumbnail
"你值得最好的幸福,即使世界背叛你,我願背棄世界愛你。" 喜歡教授的歡迎圍觀,這就是一篇治癒文。 女主不瑪莉蘇,不小白,不萬能。 故事忠於原著但有著不同走向,戰鬥場面有,小虐有,甜文有。 史萊哲林毒舌應該很過癮,請安心食用。 想來噴的也歡迎,但請針對本文,感激。
Thumbnail
《#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輕》是以捷克的民主化運動布拉格之春及後蘇聯入侵捷克為寫作背景,描寫了一男兩女的愛情糾葛,並帶出各角色生命中屬於他們的「輕」和「重」。雖然小說以大量篇幅刻畫兩性關係以及性愛劇情,但更為準確的是注入了大量隱喻的哲學小說,並表達作者對於生命本質、存有、意義、靈魂肉體等主題的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