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嚴選
股癌《灰階思考》—勸世型網紅的高灰崛起

2021/06/21閱讀時間約 11 分鐘
日前謝孟恭(股癌)推出的這本「灰階思考」,據說是台灣書市 2021 的一大救命稻草。作為初入投資幾年的菜雞,我趕緊買來拜讀學習一下。篇幅比想像中短許多,可以說是在空檔之間輕鬆讀完。由於輸出是最好的輸入學習方式,希望藉此來評論一下此書。
先說結論:我認為這是一本四星好書,提點了投資人許多容易誤犯的毛病,以及導正了投資人該有的心態和道理。但作為台股第一網紅,也有些期待落空的地方。
由於書中希望我們保持「質疑力」,即使情感上應該五星吹捧好書,我仍然保持中立,來評價這本書。讓我來借用閱讀前哨站的「兩好三壞」各式,來和大家解析《灰階思考》究竟是不是本武功秘笈、股海聖經。而除了書中內容,我們又可以從中學習什麼呢?

好球一:橫跨古今、生活化譬喻

本書讀來很過癮的一點,便是其旁徵博引,舉例的廣度。書中對於一個論點,都用古今中外的例子來座佐證。而作者除了引用投資大師的名言以外,還有許多個人生活化、譬如當兵把妹喝紅酒的例子,對於生長在同個時代的台灣人來說特別有共鳴。
這點和股癌的 Podcast 一樣,可以想見作者對於許多投資相關的理論和軼事都瞭若指掌。所以我們跟著作者,可以窺見全職投入股市之後、台股美股縱覽全局的觀點。對於徜徉股海基本觀念的認知與導正,因此對於一般新手菜雞會犯的錯誤也可以輕鬆避免,也是本書立論的一大重點。

壞球一:到底在比喻什麼

第一個優點同時也是缺點,可以感覺到作者盡力用不同的方式論述一個論點,但為了讓論點生活化、貼近讀者生活,有時便顯得有點牽強。
最明顯的缺點便是標題。根據「如何閱讀一本書」,要吸收書籍內容的好習慣,便是在快速閱覽以後,重新複習目錄的標題和前幾句話,便可以提綱挈領。然而本書我看完以後,覺得寫的真是有道理,但一時卻又想不起來書中到底寫了什麼。於是回頭去看標題,發現看了仍然沒有頭緒...
這與許多原文書的寫作習慣不同。英文的寫作習慣深受 Essay 寫作和金字塔原則影響,標準的起手式是先把最重要的 topic sentence 放在第一句,而各種 supporting materials 跟例子環繞同一論點。這樣結構式的呈現讓人很容易跟著作者思路反覆論證。
當然我們並沒有要用Essay 寫作來評斷本書。但本書的大部分章節,卻有八成以上的比喻只有標題,而很難聯想到內容。譬如「股海牛鬼蛇神」、「人定勝天」、「最正的女神」、「牛頓與股票」。以至於我們回頭要思考學習了什麼的時候,發現只看標題很難領悟到底說了什麼。以牛頓與股票為例,雖然是個有趣的例子,但我們除了知道牛頓也虧錢怨嘆了一番以外,其實很難記得作者到底說了什麼。很明顯這是沿著作者的思路而創作,並沒有經過二次的修正與統整,導致讀者可能嗅出流水帳的嫌疑。

壞球二:與 Podcast 重複率過高

前一點可以說是我記性不好又怪別人,牽強湊出來。但第二點鐵粉就更有感觸了。
就股癌的 Podcast 高居排行榜第一,買書的讀者不意外大多應是主委的忠實聽眾粉絲。可惜的是,Podcast 內容與本書的內容高度重合,讓人不免感覺有些老生常談。
我其實只聽了臉書朋友特別推薦的幾集,就短短幾十分鐘的內容,就與書中好幾章的內容重複,害我以為是 Deja Vu 。尤其是一開始的掃盲勸世部分:不要輕易開槓桿、不要大量投入主動投資,以及新手選股和指數的比例,其實早已用聲音耳提面命了好幾次。
因此,如果你是股癌鐵粉,已經聽爆 Podcast 跟加入炒股群組的話,可能從書中的完全無法獲取新資訊,只是換句話說照樣造句而已。
和 Podcast 重複率高的原因,最主要當然是大道至簡,重要的事說三遍。但還有一大原因是因為書中的舉例很跟流行,幾乎都是寫作當下 (2020 - 2021 年)所發生的時事。會有種昨天才在頭條看到,今天就在書中評論的感覺;在現下閱讀當然會覺得很新鮮,壞處也是過了幾年後,很多新聞都變成不足掛齒的陳年往事。

壞球三:乏善可陳的主觀建議

作者在書中,對於實際操作的投資建議,寫得保守至極。
這是情有可原的。畢竟給別人投資建議,算是世上最吃力不討好的苦差事。在書中也提到:給投資建議是有風險的——賺了人家也不會感謝你,賠了第一個來找你的。而甘冒如此風險,還敢收費的投資群組,更是一種「會費我賺,風險你負」的不負責任經營,以詐騙佔絕大多數。所以不聊自己怎麼作,也是合情合理。
但難道沒有熱心公益的老師願意帶大家上車,自己只收個佛心價做功德?
還是有的!與其給予報名牌式的投資建議,許多高手採用的是「研究方法」、「判讀資訊」式的教導學習:教讀者怎麼作功課、怎麼看趨勢,然後買不買交給你自己。通常收費也不太高,就僅止於科普掃盲、資訊整理,和保守的個人意見與判斷。這樣大家小錢花得值得,也免除了報明牌讓信徒賠光家產、自己落人口實的道德風險。
在這些分享中,即使不保證勝率,主觀的怎麼想怎麼做是重要的。畢竟股票不同於其他知識領域,客觀來說賺到大盤報酬 Beta 已經不錯。沒有主觀判斷,就完全沒辦法賺取超額報酬 (Alpha )。舉個例子:電動車是未來趨勢後勢看漲,是全世界都知道的客觀事實,但難道現在仍然是狂買 $TSLA 的時機嗎?
勢利一點說,沒有 Alpha 就沒有資訊價值,對於投資或投機來說等同空談,還不如 All-in 指數 ETF 呢。
與其提供主動選股的建議,作者勸世精神更於強烈:先要講求不賠錢,不被詐騙。因此全書至少有七八成左右的內容在強調「不要」:
不要思考非黑即白、
不要貿然大量投入股市、
不要只相信一種投資方法、
不要相信物極必反、
不要跟股票談戀愛、
不要貪圖快錢、
不要困在舒適圈、
不要思考封閉、
不要只閱讀加工過的材料,
不要得意忘形,
不要隨便衝瘋狗浪、甚至——
不要盡信作者跟這本書。
看了這麼多「不要」,那書中到底希望讀者「要」什麼呢?
作者愛惜羽毛,並不說明自己信仰哪一種投資方法,只叫大家另尋高明。這種做法或許可以換來「思考全面」、「中肯」的評價,卻也導致具體內容空泛。使得讀者從本書沒法獲得什麼投資建議,就連研究方法建議,其實都非常有限。
綜觀全書,主觀建議只能總結如下:
  • 要有彈性、有判斷力、質疑精神、樂觀、有耐心,積極行動(雞湯大全?)
  • 新手可將指數型與主動投資的比例設定在 7:3
  • 股癌作法:指數 ETF + 兩成「有夢想」的成長股
  • 閱讀大師發布的原型材料:出版作品、股東書、13F 等
  • 參考大師:Peter Lynch, Joel Greenblatt, Warren Buffett, Cathie Wood, Howard Marks, Ray Dalio, Peter Thiel, Seth Klarman, Bill Ackman 等
一整本書後,得到的就是如此的結論。不知道其他人是什麼感覺,至少我讀完後可以用一句話總結:

Last Strike:股癌的網紅經營哲學

在閱讀本書其中,我認為讀者學習到最多的,其實是股癌對於不同觀點海納百川的接納程度。從而與群眾建立「信任」。
如同之前所說,股海是一個專吃資訊不對稱的市場。因此客觀的「知識」是沒辦法帶我們獲利的。幾乎一般人能學習到的投資概念或是各項指標,都會在股市的隨機漫步下失靈。如果「知識」真的這麼有用,那大學裡教投資學的老師,還需要在那邊領學校死薪水嗎?
因此,說股癌為「知識性網紅」可能有點不恰當,畢竟他所傳述的內容並非「知識」,內容大多也不艱深,自己也常說自己喜歡陪伴菜雞,把基礎的概念重複講。但說是「常識型網紅」又有些過於貶低了。畢竟他對於市場的洞見,往往相當中肯到點。
股癌的成功處,便在於它成功書立了一個獨特的投資流派典範,不賣明牌不收錢、不勸進只勸退。不如就稱為「勸世型網紅」吧!

勸世型網紅的崛起

勸世和陪伴菜雞成長,是股癌的人設。
如果拿出「質疑力」來看:不看作者怎麼說,而是看他怎麼做。撇開本書的勸世內容不談,翻開作者的真實人生,帳目上股癌可是二十幾歲沒工作幾年,本金幾十萬台幣就開始全職投資,起初槓桿開到爆,然後三年滾出千萬,年化報酬至少 210%-270% 的少年股神、練武奇材。
他幾乎達成了同齡人的所有夢想:從小資本開始就全職炒股、不用上班看老闆臉色,在網路上呼風喚雨,影響力十足,平時跟老婆小孩與狗頤養天年,做自己想做的事還有廠商捧著錢要他收。
一般人有這種成績,可能早就得意忘形,準備開班授課了。但股癌的厲害之處就在於他不急著收割菜雞,反而是勸退其他人不要像他一樣「只懂得賺錢」。終於出了一本書,結果他不是公布秘笈,卻用幾萬字的篇幅對大家說「叔叔有練過、菜雞不要學」。這樣有話直說的道德良心和真誠,讓他在群魔亂舞、詐騙頻傳的投資社群中脫穎而出。
即使在在群組中,大家也不拜神求佛,而是焦點轉移到玩笑似的反指標 Love GG,而群主充當里長伯熱心公益的主委角色,更是成功書立「投資公道伯」的形象。
信任建立後,自己也活得自在,業配也源源不絕。

灰階思考的悖論

作者為了樹立中肯的形象,對於各種投資流派,即使有自己的看法,也不急於表態。其實對於有自己想法的意見領袖來説,非常不容易做到。
譬如瘋狗浪式的投機,近期吸引了大批人氣,卻往往造成一將功成萬骨枯,高風險的投資,其實大大違反了作者對散戶的勸世心態。對於這樣的投資理念,他也不急於批評,也只在書中淺淺帶過,不同流派各自努力,左右不得罪。
回頭來看,會看這本書的還是對投資有興趣的讀者吧。但如果該做的功課都做了,對於投資常見的誤區也都避開了,那實踐「灰階思考」真的可以在股票市場中獲利嗎?
現今投資心法大混戰,而指數投資的說主動投資無異於賭博,遲早要完。主動投資的笑指數投資的 APR 這麼少也在賺,而真正的交易高手許多也對被動投資嗤之以鼻。這兩派往往勢不兩立,水火不容。
如果我們真的讓自己思考「灰階」在主被動之間,等於承認:主動投資其實是賺得到錢,只可惜自己能力見識不足,功課做不夠,所以不敢選飆股放手一搏,放棄創造自己財富的機會。
問題是,既然對自己選股和 marketing timing 這麼沒自信,怎麼不乾脆放棄治療、全部投入指數就好了?信仰沒充值、意志不堅定——那竟然還敢放三成在主動選股?小韭菜應該回去好好打工、根本不該出現在投機市場。
所以同時承認這兩派的存在,可能不僅是投資原則,更是作者作為一個公衆人物,中立不引戰的個人修養。

黑白的投資策略、灰階的處事原則

無論是投資或是實業,其實完全的「灰階思考」,其實大多是權宜之計,並不能達到真正的成功。畢竟許多股市作手,預測金融海嘯的專家,都是獨排眾議一戰成名。更多高效投資人士,也是眾人皆醉我獨醒,堅持自己的看法,直到時間證明了他們的遠見。
而保持接納眾人看法,了解自己性格做出合理的決策,也許在投資無法大富大貴,但大度地接納所有意見,卻帶給人寬宏的雅量,接受你眼裡的稿紙是別人眼中的綠豆糕,從而免受偏執之苦。
這種看待世事的原則,可能才是更重要的學習目標。
或許有一天股癌的公眾影響力,會超過他在股市中的獲利。到時「灰階思考」給我們的最大啟示,並不是要我們要灰階游移在漲跌與主被動之間。反而是提醒我們在把人生 all-in 股市之前,先學著做人處事,與黑白極端思考和諧共存,才是無論在股市還是人世,能夠歷久不衰的長久之道。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MBA 的在美學習筆記
    MBA 的在美學習筆記
    Reside in the SF Bay Area, but live elsewhere.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