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於新竹市中央路與平和街口的紅磚街屋「泉香茶行」,兩層樓的建築精緻典雅。這是新竹市市區極少數現存較大量體的磚拱建築,站在騎樓下往上看,保留完整的木樑清晰可見,屋頂更有美麗的琉璃漏窗,是到訪新竹時不容錯過的美麗景致。
這一排連棟街屋,乃由泉香茶行前身——泉馨行雜貨店創辦人徐際昌所建,最早是土角厝,日本人來台後實行市區改正、拓寬道路,在 1917 年重建為現貌。這一排的老房子,已在街角陪伴新竹人走過一世紀。2018 年,一間名為「戲棚下」的炸物茶飲店在此落腳,將用創新的好味道,陪伴這棟老房子邁向下一個百年。
用炸雞串起親情,鮭魚返鄉創業圓夢
「戲棚下」的經營者宥達,會選擇在新竹開店其實是一連串的巧合與緣份。在創業之前,他其實長期在中國工作,白天擔任咖啡師,晚上在酒吧駐唱。考量當時人脈與市場發展,宥達原本想在中國開店、推廣台灣茶飲文化。然而,有天他接到和他感情最深厚的外婆離世的消息,讓他沉痛地重新思考生涯規劃。因為父母長年在日本工作,宥達從小就與父母親聚少離多,由外婆一手帶大。「結果長大了,爸媽也退休了,結果我卻離開台灣。」外婆離世,加上考量想保留多點與父母親相聚的時間,宥達就此打消了在中國創業的念頭。
回到台灣之後,宥達發現台灣的茶飲行業相當競爭,要在百家爭鳴下再做出差異化並不容易。這時,兒時最喜歡吃的一道菜給了他靈感——爸爸的拿手菜炸雞翅。宥達的父親陳吉蕃,曾在日本擔任中華料理餐館主廚四十多年,擅長製作川菜與上海菜,他的獨門炸雞翅揉合了日本唐揚雞的特殊口感與勁辣夠味的台式醃料。每年,宥達只能與父母親相聚兩次,一次是暑假,一次是年假。這道菜是每年父母回台,宥達一家必定會吃的料理,對於宥達來說彷彿親情的滋味。向父親提出這個想法後,父親欣然應允,結合獨門炸雞與特調茶飲的「戲棚下」於焉誕生。
宥達在小時候和父親聚少離多,長大卻因為創業而神奇地在親情之外,更和父親建立了一種特別的革命情感。
互補互信,多元人才組建創業團隊
新竹的就業結構大幅地影響了消費文化。2016 年宥達甫回到台灣,其實對新竹的市場相對沒有信心,而想轉往台北創業。「這裡有很多工程師,工程師就是講求 C/P 值、比較理性消費,對於一些品牌故事或理念不容易產生共鳴。」不過,最後宥達還是因為想陪伴家人,而選擇留在新竹。幸好,從小到大在新竹成長的他,累積了不少人脈,也對新竹頗有了解,更驚訝地發現政府近來對年輕人創業是友善的。「其實我剛回來的時候,是覺得……WTF!怎麼一直在修東西?實在很不方便。」後來,隨著工程圍籬一個個拆除,宥達發現城市真的變美了,加上考量回到新竹,朋友與家人都可以互相支援,才漸漸安心。
「我就是個天秤座,自己不能決定事情。」宥達笑著說,自己可以分析出每個方案的利弊優劣,但最後關頭就是無法下決定,因此他找了一群志同道合且具備不同專長的朋友合夥一起創業。一開始,家人其實持反對態度,因為投資額並不算太大,為何要找其他人一起、讓事情變得複雜呢?「我覺得這不是單打獨鬥的年代了。」在中國歷練了一番,宥達看事情有著獨到眼光。他網羅的股東,都是實際參與營運的夥伴,而非單純的出資者。有人是平面設計師、有人擅長處理帳務、有人在現場張羅大小事。這樣的團隊組成,靈活地讓夥伴們發揮各自的才能,也因為創業成功有機會分潤,大家在工作上也更加賣力。
風城的老屋奇遇
談起租老房子,宥達說因為這個創業計畫是先有名字,後來才開始找空間,很自然而然地就想找有年代感的房子。然而,在新竹想租賃老屋並不容易。雖然城區裡有許多閒置的老房子,但可能因為產權複雜、持有者長期在國外等因素,未提供出租。一次偶然的機會,宥達看到中央路上的連棟紅磚街屋貼上了紅紙,便連忙聯繫房東與創業夥伴。「我們一看到紅磚、一道道的拱門,就被迷住了。」回想起與這棟老屋相遇的場景,宥達的臉上顯露出光彩。
這棟老屋前身是「天上人間」電動玩具店。許多在新竹成長的七、八年級生一定都有印象,在 PS2 剛開始流行時,因為價格昂貴,往往大家都要到中央路上的電動玩具店排隊、試玩一次十分鐘。小小的中央路上,聚集了許多間電動玩具店,更有販售盜版光碟、協助改機的店家。然而隨著時代轉變,近年來遊戲市場以各式手機遊戲佔大多數產值,「天上人間」也悄悄地拉下鐵門。「當我們上到二樓,神明廳的部份簡直是一片廢墟……」宥達想起當年花費一番功夫整理老屋的經驗,心有餘悸。「我們在閣樓裡找到一面大國旗,超級髒,洗一洗還有點快要碎掉……只好輕輕搓、晾乾後拿到隔壁裱褙行裱褙,才知道再之前這裡做過禮品店」說起老屋的故事,宥達眼睛放光。因為想發掘老屋的更多故事、整修房子也需要許多工具,宥達和隔壁的鄰居裱褙行老闆、樹匠素食店一家人聊著聊著,成為了好朋友。
一牆之隔的文林堂,不但是好鄰居,更提供了許多在地故事讓初來乍到的宥達大開眼界。
老屋改造血淚史
雖然老屋很美,但整理這棟老房子,宥達著實花了許多力氣。「因為我們都不是工程背景,不了解工序、很容易互相卡時間,」前前後後花了四個多月整理老屋,「真的是弄到要眾叛親離、差點吵架。」宥達抓抓頭,尷尬地說。當時,因為想省一些經費,許多簡單的工程例如補土、刷油漆、貼壁紙等就自己做,「自己做就是沒工班,很慢,」面對這棟超過 100 年的老房子,宥達當時其實有些無助,僅能靠網路上找資料、詢問身邊的室內設計師朋友該如何做,「就走一步、看一步。」例如二樓牆面古法原是以竹編夾泥牆工法製作、外面敷上白灰,但目前幾乎找不到願意從養灰開始,修補竹編夾泥牆的師傅了。宥達只好將崩落部份的白灰剝除,露出一些有竹子、稻穀的牆面,並漆上透明防水漆防止牆面持續崩毀。有一面牆面受損嚴重,難以修復,也只好請木工裁切一塊木板將它封閉。
經歷了一番波折,宥達大幅度地保留老房子原本的肌理,讓老屋空間自己說故事。許多人爬上又窄又陡的樓梯,看到由福州杉組成的屋頂橫樑,驚豔地大呼:「這就是小時候外婆的家啊!」由設計師自行繪製的旦角牆面彩繪,既吸睛又讓人容易聯想到「戲棚下」這個名稱,成為網美的打卡熱點。「現在已經不是東西做得好吃就能生存的年代了。」宥達花了一番巧思,讓產品與空間對話,成功形塑亮點。
房屋基本資料
1. 修繕與裝潢時間:4 個月
2. 修繕經費:含生財設備共 100 萬
3. 老屋屋齡:102 年(建於 1917 年)
4. 老屋面積:二層樓,共24 坪
5. 經營團隊人數:7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