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人印象#1 茶壺工藝與材料學的跨域創新 / 林永輝老師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穩中求變、跨域創新」是林永輝老師作品給人的印象。

若將老師至今 30 多年來的作品一字排開,從傳統的朱泥與黑膽,到翻轉材料分子變化的天然遠赤及隱金流,可以看出,老師的作品不講求絢麗式的浮誇裝飾,而是追求泡茶功能與壺身美感之間的平衡。
黑膽壺,林永輝老師作品,Cheri Lin 攝影於宜蘭傳藝中心。
老師的茶壺創作,是材料學與茶壺工藝的跨域結合,透過陶土原料及釉料的解構與重組,型塑出作品的多元創新風格。這或許和老師投入茶壺製作前,從事鶯歌耐火材料和陶瓷原物料製作的職業背景有關,在開發新作品時也會向材料學領域的專家請益,較能掌握陶土和釉料的變化。
窯變銅鈦天球瓶,林永輝老師作品。鶯歌陶博館數位典藏

觀摩日本陶藝製作,投入手拉坯茶壺製作生涯


從事耐火材料與陶瓷原物料製作期間,鶯歌陶瓷工業正值興盛,而茶壺製作以注漿灌模為主。與此同時,日本則興起利用手拉坯機製作茶壺。老師在一次出差機會中,觀摩了日本清水燒和常滑燒的製作過程,啟發了結合手拉坯技法和茶壺製作的構想。

在這之前,老師曾向鶯歌翁國禎老師學習手拉坯技法;從日本回國後,便向製壺大師陳金城先生家傳陳錄垚老師等,請益茶壺製作的要領。自此一步一腳印,成立「百耕陶作」工作坊後,漸漸開創出獨有的手拉坯壺風格。

林永輝老師表示,相較於注漿茶壺,手拉坯壺在壺型上可以有較多變化,搭配壺嘴和壺耳,便能形塑出豐富的作品類型。

除了壺型的多變,老師也在陶土原料和釉彩施作方面下足苦功。透過自學,並向陳茂男老師及秦文隆先生請益及討論,老師將釉彩及功能性陶瓷應用在茶壺製作,經由茶壺工藝與材料學的跨域創新,也就誕生了天然遠赤及隱金流等代表作品。

代表作品:天然遠赤


這款茶壺墨中帶灰,乍見不特別顯眼,卻是能化腐朽為神奇的養身茶壺。
天然遠赤,林永輝老師作品,Cheri Lin 攝影於宜蘭傳藝中心。
陶土原料採用「天然遠紅外線」礦石稀土,沖泡時,遠紅外線的波長範圍可加速水分子振動頻率,使茶葉中的單寧酸及兒茶素與水分子更加充分融合,同時提升茶葉的抗氧化能力,茶水口感因而更為溫潤順口、不苦澀,用此壺泡茶來喝,有益身心。

這款茶壺也屬多功能,因為可提高水分子振動頻率,使水分子團變小,將手沖咖啡或溫熱烈酒置放此壺中,也能讓咖啡和烈酒更為香醇喔!

代表作品:隱金流


這款茶壺的外觀,如同台灣高山的景致,在朝陽與夕陽下,在春夏秋冬間,呈現不同的光影折射變化,深不可測,又忍不住親近它。
隱金流,林永輝老師作品,Cheri Lin 攝影於宜蘭傳藝中心。
茶壺製作展現了老師的跨域結合能力。採用特殊釉藥,搭配獨特的微結晶燒成技法,淬煉後的壺面如同鑲嵌多顆鑽石般,在光線下呈現晶體折射效果,又不過分張揚,彷彿從樹蔭下窺視黑夜裡的星辰,獨特光彩若隱若現。

就像「 鑽石恆久遠 」 的誓言,這款作品值得長期收藏。不僅能泡出甘味好茶,也能在歷次泡茶過程中養壺,一如美酒沈香,經過茶水的洗鍊沈澱,壺面呈色也有產生變化,益發迷人。

【小檔案】

  • 1989年成立「百耕陶作」工作坊,投身手拉坯壺製作30餘年。
  • 2000年參加全國百壺呈祥聯展作品入選。
  • 2001年作品「窯變銅鈦天球瓶」獲鶯歌陶瓷博物館典藏。
  • 師承翁國禎老師的手拉坯技法。
  • 承蒙陳茂男老師及秦文隆先生的釉彩及功能性陶瓷指導。
  • 作品風格多元,朱泥、黑膽、天然遠赤、隱金流為代表。

【 更多的林永輝老師作品 】

鶯歌,往昔的陶瓷工業小鎮已逐漸轉型蛻變,成為今日兼容工業與文化的陶瓷觀光重鎮,也是臺灣文創產業地方創生的場域之一。這個專題每月將提供三篇文章,涵蓋「創作陶人」對陶藝創作者和作品的側寫、「鶯歌故事」集結當地近期活動與創生故事、「陶趣人生」分享如何用陶豐富生活,及「茶陶長知識」提供茶壺與飲茶的實用資訊。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這篇文章介紹了元代龍泉窯外銷陶瓷的特徵及製作工藝,從歷史演變和技術特點進行了詳細描述。
Thumbnail
美籍陶藝家Eric時常遊歷於不同國家學習陶藝技法,並將其融入自己的創作。2023年他在日本學習天目碗的創作。他將自己的作品融合日本天目碗的特色,展現出獨特的個人風格。在施釉技法上,他參考建盞的兔毫紋、油滴天目碗的流動層次和鷓鴣斑盞的斑斕色澤,將東方技術與西方當代藝術視角結合,創作出屬於他獨特的風格。
Thumbnail
喝茶,要有「杯」,或是「盞」,以前只知道釉彩,但如何製作一個釉製的器皿,沒什麼概念。這次進到慈心園,在孝笑陶坊實際體驗製作的過程,還有感受遇林龍窯的開窯儀式。
Thumbnail
煙雨朦朧間,枝芽顯青翠。 從青葉到入喉,是要經過繁複的工序,清香要在嘴裡舒展開,得先把所有的菁華濃縮。當真是歷經百轉回,只為一縷香。
Thumbnail
漢綠釉代表中國古代上釉燒製的基本能力,探討其出土地點和工藝特徵,並闡述土沁和水蝕對釉層的影響。
Thumbnail
提到「鶯歌陶瓷老街」通常會想到有很多美麗的陶器、手拉胚DIY、手捏陶,但這次貝蒂的目標不是陶瓷,而是來逛礦石、珠寶,還有吃精緻涮涮鍋補充能量😋,感覺最近「礦石能量」的話題有越來越流行的趨勢,您也喜歡水晶手串、珠寶、礦物嗎?
Thumbnail
【本文摘要】 在台灣的茶葉世界中,南投名間的不知春茶顯得尤為獨特。這款茶以其精緻的製作過程和豐富的口感而著稱,特別是採集於冬茶與隔年春茶之間的時期,氣候變化為其添加了獨特風味。採用團揉技術製成,不僅保留了茶葉的完整性,還增強了茶湯的圓潤和飽滿感。
Thumbnail
這篇文章介紹了中國茶具的歷史發展,從最早的泡茶方式到茶壺的進化,並著重介紹了一款具有歷史特色的茶壺,對於喜歡中國茶文化的人士來說,會是一份有趣且充滿知識的閱讀。
Thumbnail
  ◇   加熱到適當溫度的水從纖細的壺嘴中傾入到裝有茶葉的瓷壺裡,瞬間熱水浸潤乾燥過的茶葉時,升起的清香不一會就充斥整個空間,在空中與甜膩的點心香氣融合為一體。   「呼……」   「來,這是木塔這邊盛產的果實點心。」
Thumbnail
台灣有句俗諺說:「文章、風水、茶,懂的沒幾個。」 茶葉自古以來往往視為家傳之學,除了傳統產業父子相傳的經濟層面因素,在學科的研究上沒有精細到足以劃分為專門領域的知識系統,這可能也是一個原因。身為茶產業的第四代,先祖的經驗並沒有以文字的形式保存下來,市場與消費型態隨著時代有相當大的改變,過往的經驗未必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這篇文章介紹了元代龍泉窯外銷陶瓷的特徵及製作工藝,從歷史演變和技術特點進行了詳細描述。
Thumbnail
美籍陶藝家Eric時常遊歷於不同國家學習陶藝技法,並將其融入自己的創作。2023年他在日本學習天目碗的創作。他將自己的作品融合日本天目碗的特色,展現出獨特的個人風格。在施釉技法上,他參考建盞的兔毫紋、油滴天目碗的流動層次和鷓鴣斑盞的斑斕色澤,將東方技術與西方當代藝術視角結合,創作出屬於他獨特的風格。
Thumbnail
喝茶,要有「杯」,或是「盞」,以前只知道釉彩,但如何製作一個釉製的器皿,沒什麼概念。這次進到慈心園,在孝笑陶坊實際體驗製作的過程,還有感受遇林龍窯的開窯儀式。
Thumbnail
煙雨朦朧間,枝芽顯青翠。 從青葉到入喉,是要經過繁複的工序,清香要在嘴裡舒展開,得先把所有的菁華濃縮。當真是歷經百轉回,只為一縷香。
Thumbnail
漢綠釉代表中國古代上釉燒製的基本能力,探討其出土地點和工藝特徵,並闡述土沁和水蝕對釉層的影響。
Thumbnail
提到「鶯歌陶瓷老街」通常會想到有很多美麗的陶器、手拉胚DIY、手捏陶,但這次貝蒂的目標不是陶瓷,而是來逛礦石、珠寶,還有吃精緻涮涮鍋補充能量😋,感覺最近「礦石能量」的話題有越來越流行的趨勢,您也喜歡水晶手串、珠寶、礦物嗎?
Thumbnail
【本文摘要】 在台灣的茶葉世界中,南投名間的不知春茶顯得尤為獨特。這款茶以其精緻的製作過程和豐富的口感而著稱,特別是採集於冬茶與隔年春茶之間的時期,氣候變化為其添加了獨特風味。採用團揉技術製成,不僅保留了茶葉的完整性,還增強了茶湯的圓潤和飽滿感。
Thumbnail
這篇文章介紹了中國茶具的歷史發展,從最早的泡茶方式到茶壺的進化,並著重介紹了一款具有歷史特色的茶壺,對於喜歡中國茶文化的人士來說,會是一份有趣且充滿知識的閱讀。
Thumbnail
  ◇   加熱到適當溫度的水從纖細的壺嘴中傾入到裝有茶葉的瓷壺裡,瞬間熱水浸潤乾燥過的茶葉時,升起的清香不一會就充斥整個空間,在空中與甜膩的點心香氣融合為一體。   「呼……」   「來,這是木塔這邊盛產的果實點心。」
Thumbnail
台灣有句俗諺說:「文章、風水、茶,懂的沒幾個。」 茶葉自古以來往往視為家傳之學,除了傳統產業父子相傳的經濟層面因素,在學科的研究上沒有精細到足以劃分為專門領域的知識系統,這可能也是一個原因。身為茶產業的第四代,先祖的經驗並沒有以文字的形式保存下來,市場與消費型態隨著時代有相當大的改變,過往的經驗未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