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是⋯⋯

2021/06/22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今年有兩場演講,都是用「像極了愛情的⋯⋯」來切入主題,談鯨豚保育、談自己走向海洋的生命經驗。會用這樣的標題,除了浮誇(跟著時事梗)吸睛之外,其實也是在生命到了某個階段,有機會回頭重新反視這幾年的情感關係之後的某些理解,和依舊存在著的困惑。
因此理解到,「愛」是一個大哉問,回扣到每個人的生命經驗,也是最難的課題。不論自我實現有多麽完整、多有才華的人,在面對情感時往往是不同系統,面對愛仍時有困惑,對命運的安排未有洞見,不分年齡依舊周旋於各種人際關係中學習、受傷、成長或退化。
因此,為了從情感的各種隱喻來帶入略顯嚴肅的保育知識,在準備PPT時總會先「海量搜尋」各名家的愛情哲言:浪漫者如徐志摩、張愛玲、泰戈爾;睿智如約翰・伯格、紀伯崙、瓜達里;甚至是出處不明廣為流傳的「情書大全」⋯⋯,那些簡短而詩化的文字去脈絡化地成為了標語,隨著讀者在各種情境下引用,有時對愛的陳述甚至是正反方對立面,幾可摘錄來開「愛的辯論會」了。看得眼花撩亂之際,內心的辯證仍未有解答,只驗證了千古以來不論聖人凡人,都各有體會與追尋。愛恐怕沒有真理,只能由自身去驗證,誰能洞悉一切置身事外,還不是人人摸著石頭過河?
演講尾聲的小結,為了溫暖一些,我總是會用約翰・伯格的這句話來分享也自勉——「愛是對另一個人的信心。」以我的理解再進一步詮釋,「另一個人」可以替換成各種關係裡的對象,包括戀人、家人、另一種生命體甚或環境,擁有「信心」似乎是愛所需具備的基礎和堅定,無論對方的狀態是什麼、給不給予回應,都並不影響「愛」的純粹。
海上回望台灣島嶼的豐美。圖/Ula Yu
這句話不僅用在演講的時候,也常被我在海上解說時提出來跟旅客分享——尤其是在沒有與鯨相遇的「摃龜船班」,以此勉勵感到失望的朋友們,反思對海洋的愛,是否會因為祂沒有給予你想要的,就因此棄守而不愛了呢?
引用這句話來分享,其實並不是因為自己能夠做得很好,而是藉此自我反省——事實上,對於自己或者「愛」,悲觀主義者如我最是沒有信心的。於是總會在關係中迴避或逃跑,害怕被離開所以先離開,回頭凝視傷痕時總會發現關係中的缺陷,往往是不夠完整的自己所造成。
早晨在灑滿陽光的小花園整理枯萎的水生植物,伸手下探泥土,果決地摘除凋萎的葉瓣,遂發現剛長出來的綠葉與根系正悄悄展露著新生,充滿希望。不知怎麼地,心中突然閃現靈感,領悟到原來「時間」和「等待」的關係——你等待的不是另一個人愛你,而是等待兩個人懂得如何相愛;而時間讓你長出信心,對自己也對另一個人,理解生命的熟成如樹花如果實,這一季不開,下一季仍然會到來。
張卉君
張卉君
山城長大,卻愛上海洋。 曾自認文學偏執狂,卻發現文字的力量無限,一路帶領著自己經驗更深的內在與更遼闊的遠方。2005年起加入黑潮海洋文教基金會,成為人生重要分水嶺,著有《女子山海》(劉崇鳳合著)、《黑潮島航》(吳明益等合著)、《黑潮洶湧》、《台灣不是孤單的存在》、《記憶重建:莫拉克新開災誌》等書。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