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筱亭:自白的制度,造成有待自白的內面──讀《日本近代文學的起源》【典藏版】

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星期天亂轉電視,看了一集由阿部寬主演的〈東大特訓班2〉(看到阿部寬就不自覺放下遙控器),當集主要內容在講述「看出事物背後本質」的重要性,不把一切當作不證自明的前提理所當然地接受,而是習慣尋思背後原理,就像背英文單字時先查找字根而不是死記,本書做的事看似有點類似。
話雖如此,《日本近代文學的起源》所探討的卻也不是追本溯源這麼簡單,而是企圖帶領讀者看見文學作為一種裝置,其中被顛倒的因果及隱蔽的源頭。舉「自白」為例,直覺認為先有「內在自我」才有自白,卻忘了是先有「自白的制度」,必須隱瞞的事物及內面才因此被創造出來,這就是一種顛倒。
依個人視點及主觀感受,一般文學讀者之於本書,就好比喜愛料理的人之於〈料理的科學〉,書中充斥著許多陌生的專有名詞,圍繞在明治二十年前後的「近代文學」,識得的人名屈指可數,說不礙於閱讀絕對是在自欺欺人。森鷗外還是因修習校內通識〈日本近代歷史人物〉才認識,對他的記憶卻只餘下什麼軍醫大文豪還啦有德國女郎艾莉絲之類的表淺八卦(記得這個故事老師講很久……)
不過說到底,最重要的還是「形式」,明治時期的「近代文學」不過是柄谷用來探究文學作為一種制度的建構過程的「素材」,就好比烤一條魚來示範「烤」是什麼意思一樣。
礙於閱讀自有礙於閱讀的好處,一邊查找資料一邊思考,閱讀的速度將變得十分緩慢,大約一個月前拿到全書電子檔,直到昨日才讀畢,回頭重讀某些看不懂的地方,卻發現變得似懂非懂了,我想可以說是一「不斷生成的文本」吧(X
稍微思考一下試讀心得該怎麼寫,又該以什麼樣的角度去寫,看不懂的部分絕對不寫,半懂的只作不懂,綁手綁腳害怕寫錯的最後,就成了極為保守的本篇心得,碰到理論的東西總是戒慎恐懼,深怕寫錯什麼就要貽笑大方,若能免除這層顧慮,純粹現象學式的欣賞,不論看到什麼都沒有對錯,這麼一來也會輕鬆許多吧。
最後還是選擇「自白」以找回所剩不多的控制感,自白的制度,造成有待自白的內面,這是書中提及的一個顛倒,關注的從來只是自己,其他人對我來說,都像是風景一般的存在。
個人閱讀摘句 (可約略得知本書的章節架構,全書共分七章,內容眾多來不及消化,先和大家分享自己抄下來的摘句):
第一章 風景的發現
1.「幾何學透視法是一種裝置,不但創造出客觀,也創造出主觀。」
2.「只有在對周遭外在事物漠不關心的內在人身上,風景才首次出現。風景是對『外』視而不見的人發現的。」
3.「如果將焦點放在對象的那一側,那麼近代文學是寫實主義的,如果放在主觀的這一邊,則是浪漫主義的。」
4.「脫離狹義的浪漫主義與寫實主義的概念,追溯到同時衍生出此二者的根源」
5.「換句話說,我們稱之為『現實』的東西,本來就是內在的風景而已,結果是『自我意識』」
第二章 內面的發現
1.「不是想要知道宇宙的奧秘,而是想要對奧秘的宇宙感到驚奇。」
2.「透過一件事物打開新視野的人,可以一口氣看到許多方面的事物。」
3.「佛洛伊德晚年接受了許多次咽喉癌的手術,卻還是從容不迫地繼續工作。子規因為結核病臥床不起,仍然活潑地繼續思考寫詩,他們的共通之處就是這樣的幽默。在佛洛依德的想法裡,所謂幽默,就是超自我(父母)針對自我(小孩)的痛苦所給予的激勵(『這種事沒什麼大不了呦!』)。那是從後設的層次(metal level)俯瞰自己本身。」
第三章 自白這種制度
1.「『自我的精神』不是先驗的存在,它也是自白制度製造出來的。『精神』總是讓我們忘記它的物質性起源。」
2.「就像精神分析這種自白的技術,讓『深層意識』成為實在一樣」
3.「自白這種形式,或者自白這種制度,造成有待自白的內面,或是『真實的自我』的產生。問題不在於自白些什麼、或是如何自白,而在於自白這個制度本身。我們並不是先有必須隱瞞的事情,然後再自白。而是自白的義務,創造出必須隱瞞的事情與內面。而這件事情本身,完全遭到遺忘。」
4.「自白是一種扭曲變形的權力意志。自白絕不是悔改。在極度軟弱的姿態下,自白想要的是成為『主體』,也就是支配」
5.「可不要以為這是謙虛的態度。我什麼都沒有隱瞞,『真實』就在這裡......所謂的自白就是這樣的東西。這樣說是在主張,你們都在隱瞞真實。我雖然是個微不足道的人,至少我講出了『真實』」
6.「支持自白這種制度的,就是這樣的權力意志。今日的作家們說,我沒有任何觀念、思想、主張,我只是寫東西。然而,這正是附著在『自白』之上的顛倒。」
第四章 疾病的意義
1.「這裡所說的『結核』作為一種『意義』,不但和現實中結核病天差地遠,更反轉了它本來的面貌。」
2.「結核病之所以神話化,並非因為現實中有大量的患者,而是因為『文學』。蔓延開來的不是結核病的事實,而是結核病的『意義』」
3.「闡明這個隱喻的正身實體,並且從中解放出來。」「我想說的是,疾病並非隱喻,而抵抗疾病最正確的方式──同時也是患者對待疾病最健康的方式──是盡可能地消除或抵制隱喻性思考。」
4.「佛教不需要用『罪』來解釋自己的痛苦與受苦能力,讓它看起來體面──佛教直率地說出它的想法:『我很痛苦』。」
5.「但是當我們將結核病還原為單一的『原因』──不論這個原因是物理或神學的──我們就看不到,它其實是諸多關係所構成的體系。」
第五章 兒童的發現
1.「所謂的『兒童』其實只是一種『風景』,從一開始就是如此,現在亦復如此。『兒童』的發現是伴隨著『風景』與『內面』的發現而產生的,絕非僅限於『兒童文學』的問題。」
2.「我們是因為把成熟當作目標,所以一直是未成熟的。」
3.「構想烏托邦的人,是該烏托邦裡的獨裁者,。而構想出『真正的小孩』與『真正的人』的教育家、兒童文學家,就是這樣的『獨裁者』。而且,他們始終完全沒有意識到這一點。小孩與成人之間,沒有決定性的斷裂,這樣的孩子們,已經是小型的成人,而不是近代成人幻想出來的『真正的小孩』。」
第六章 關於構成力--兩場戰爭
其一、沒理想戰爭
1.「近代以前的日本繪畫,看起來總覺得缺乏『景深』,換句話說,它沒有透視,一旦習慣了這種透視法所呈現的空間,我們就忘了它僅存在於繪圖中,並且很容易就會認為,消失點透視法出現之前的繪畫,沒有觀察到『客觀的』現實。」
2.「所謂近代以前的文學缺乏深度,並不是當時的人不認識深度,只不過是因為它沒有讓我們感受到『深度』的配置。」
3.「文學的價值,完全不應該由這種透視法的配置來決定。『文學史』的主流思想認為,『內在的深化』與其表現決定了文學的價值,然而,文學並沒有非如此不可的『必然性』。」
其二、「無『情節』小說論爭」
1.「他們之所以懷疑透視法,是因為意識到幾何學透視法中的『均質空間』來自一種繪圖的方式,和我們的知覺所感知的空間是乖離的。」
2.「我們並非以固定不動的一隻眼睛觀看事物,而是以不斷轉動的兩隻眼睛觀看。」
第七章 文類的消失
1.「所以,我們應該在十九世紀後期尋找近代文學的起源,而不是更早的時代。再往前追溯,給我們的只是根源的錯覺;事實上,這麼做不但讓我們忽略了這個時期所發生的『顛倒』,更反過來加強了這個『顛倒』本身。」
2.「任何關於『東方』的言論,即使發言的是東方人自己,都無法免除這種表象性。在這裏,『東方』就像康德所說的,是我們不可能認識的『物自身』」
3.「所謂藝術,發生在我們排除習慣的看法,而開啟不同觀點的時候。」
文:陳筱亭(試讀評論讀者)


#顛覆文學史常識的快意之作
#考掘文學建立過程如何成為精神史的框架
★代表日本後現代批評的經典,全新譯本★
我在乎的不是近代的批判,也不是近代文學的批判。我想探究的是依附著語言而存在的人類的條件。沒有人能逃出這一點。——柄谷行人
即將進入廣告,捲動後可繼續閱讀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本書最初寫於1975-77年間,是對於日本近代文學的起源,及關於起源的時行文學史詮釋提出批判,所撰寫的文學評論,先後發表在日本文藝雜誌《季刊藝術》與《群像》,是當時在美國耶魯大學講授明治文學的想法總結。有意思的是,柄谷的寫作動機是因為「感覺到日本近代文學的終結」......
這本書《孩子,我想和你一起老去》是繼前一本書《肯納園,一個愛與夢想的故事》之後,陳述新一批肯納家長們,如同園丁般在耕耘肯納莊園的故事。記得前幾年受邀參與他們構思雙老家園的聚會,就知道這群家長是真的在一步一腳印地走著。如今家園接近竣工,也在動工前,已經先行經營肯納農場,並將社會企業的概念植入.....
五月七日,週五夜晚,台灣、中國大陸、新加坡、馬來西亞的2000多位讀者無時差的參與《死亡與生命手記》新書分享會線上直播,這也是心靈工坊第一次辦理大型的線上+線下新書分享會。 主持人和歐文.亞隆有同樣的身份 主持人王浩威跟歐文.亞隆一樣,是精神科醫師、心理治療師,也是作家,分享曾在2016年和亞隆參
心智化的形成是嬰兒透過探索他人的心智來理解自己心智的一個歷程,所以心智化能力的發展非常仰賴他人,而這個「他人」,則會是我們每個人一出生後的主要照顧者:母親(及父親),我們的原初客體。父母透過情感鏡映,幫助嬰兒發現自己的情感,進而發展出情感調節的能力,奠定心智化的發展。
在人生當中,我們必須不斷做出抉擇。在每次抉擇時,我們或許會想多了解自己以及眼前的情境,再根據這些了解做出行動,並預測這些行動將帶來什麼後果。越不了解自己與情境,行動就越盲目,也越看不到未來。幸運的是,大部分人都有一定的了解自己與了解他人的能力。
「心智化」這個詞彙相當直觀的闡明了人的心靈成長過程,也切題的點出了心理治療的目地就是「拓展心智空間」,跟隨著發展心理學的知識,建構出了一套心理治療的工作藍圖。心理治療有如細膩的手作工藝,心智化的指引並非是告訴我們答案,而是在幫助我們拿捏分寸、知所進退。
本書最初寫於1975-77年間,是對於日本近代文學的起源,及關於起源的時行文學史詮釋提出批判,所撰寫的文學評論,先後發表在日本文藝雜誌《季刊藝術》與《群像》,是當時在美國耶魯大學講授明治文學的想法總結。有意思的是,柄谷的寫作動機是因為「感覺到日本近代文學的終結」......
這本書《孩子,我想和你一起老去》是繼前一本書《肯納園,一個愛與夢想的故事》之後,陳述新一批肯納家長們,如同園丁般在耕耘肯納莊園的故事。記得前幾年受邀參與他們構思雙老家園的聚會,就知道這群家長是真的在一步一腳印地走著。如今家園接近竣工,也在動工前,已經先行經營肯納農場,並將社會企業的概念植入.....
五月七日,週五夜晚,台灣、中國大陸、新加坡、馬來西亞的2000多位讀者無時差的參與《死亡與生命手記》新書分享會線上直播,這也是心靈工坊第一次辦理大型的線上+線下新書分享會。 主持人和歐文.亞隆有同樣的身份 主持人王浩威跟歐文.亞隆一樣,是精神科醫師、心理治療師,也是作家,分享曾在2016年和亞隆參
心智化的形成是嬰兒透過探索他人的心智來理解自己心智的一個歷程,所以心智化能力的發展非常仰賴他人,而這個「他人」,則會是我們每個人一出生後的主要照顧者:母親(及父親),我們的原初客體。父母透過情感鏡映,幫助嬰兒發現自己的情感,進而發展出情感調節的能力,奠定心智化的發展。
在人生當中,我們必須不斷做出抉擇。在每次抉擇時,我們或許會想多了解自己以及眼前的情境,再根據這些了解做出行動,並預測這些行動將帶來什麼後果。越不了解自己與情境,行動就越盲目,也越看不到未來。幸運的是,大部分人都有一定的了解自己與了解他人的能力。
「心智化」這個詞彙相當直觀的闡明了人的心靈成長過程,也切題的點出了心理治療的目地就是「拓展心智空間」,跟隨著發展心理學的知識,建構出了一套心理治療的工作藍圖。心理治療有如細膩的手作工藝,心智化的指引並非是告訴我們答案,而是在幫助我們拿捏分寸、知所進退。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2.0 上古漢語的特殊結構 2.1 若干問題的澄清 2.2 虛字 二 朱自清為王力的《中國現代語法》寫了一個序,起首的見解頗為透徹獨到,可惜這個見解被現今的漢語語言學者束之高閣,因而有關漢語語法的論述繁多,卻總是不見梗概。朱自清雖然不是語言學家74,對漢語的觀察卻相當有意思。下面引述
2024/05/22 自性(道體)蘊涵一切機能,生命者從自性中生,屬於全能全知的機能生命行使者。 卻不知道自己如此,也不知道自己就是自性,是第一道的「無明」(無明就是不知道),於是開始一連串往外走的旅程、探索與創造,有點像蒲公英從自性原點散開出去的情況,蒲公英沒有也無法知道有什麼特定落點
Thumbnail
日本的文藝十分強勁,韓國娛樂劇集故事也很厲害,我們可有創新?
Thumbnail
【被村上春樹拯救過的世界】 一開始,我以為這是在開玩笑嗎,一個全台灣文藝青年都很熟悉的村上春樹明珠體,就這麼明目張揚的寫著用著,我無所謂喔,無論怎樣都可以喔,我也不太明白,但只要故事有趣就可以了。 直到整本讀完之後,有一種很奇妙的違和感,一種漸漸被說服的理解是:被理解的建構是從何而來的,而那些建
一、正確的觀點 當代文藝創作名家白先勇有本散文集「明星咖啡館」,書中有一論見﹕ 任何一位好的小說家觀點之間的轉移與順暢是不可或缺的環節;轉移得好就是不可多得的藝術家與作家! 白先勇先生的論見應是真知灼見,文學、藝術的創作中「觀點流轉的順暢」與「正確對焦」絕對是關鍵!宋代詞人蔣捷的名作「虞美人」
Thumbnail
可能包含敏感內容
這是一般人沒聽過的文字,敝人唸科學的背景,終於讓我搞懂無知之幕。也就是說大家都想好,但誰要去衝第一名?第一名的人可能就是犧牲的人。無知之幕是一種思想實驗,用以探討共生社會下的道德問題。其概念在1955年被經濟學家約翰·夏仙義提出,並為政治哲學家約翰·羅爾斯在1971年於著作《正義論》
Thumbnail
飯澤耕太郎所著《私寫真論》彙集了日本數個攝影家的「私寫真」觀點,並且深入探討何謂「私寫真」,在書的最後「為了將私我遺忘」提到:當一個人忘記「私我」的時候,便能完全浸透於這個世界」。寫這篇文一部分也是看了該書以及《決鬥寫真論》的小小感想,讓我更加確信,攝影與世界的連結是重要的。 街頭
Thumbnail
「語言是人類理性的一種形式,內含其邏輯,對此人們卻渾然不知」 —— 李維史陀
Thumbnail
不知是年紀大了,或是生活讓我對世界的理解更深沉,近年日本空靈幽暗的獨特美學常常觸動到我,所以大西克禮這套日本美學系列探討的「物哀、侘寂、幽玄」可謂中正紅心。 難得我對美術書籍產生興趣,於是一頭熱的翻開這本「物哀」。結果發現⋯⋯我跨不過閱讀此書的知識門檻,全程讀得很費勁。 作者主要引述文學用例及學
因為最近都在看小說,但是因為是推理劇,如果有說到劇情感覺會破壞人的閱讀體驗,所以只說說對於上面那幾部小說我讀完後對作者的感想。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2.0 上古漢語的特殊結構 2.1 若干問題的澄清 2.2 虛字 二 朱自清為王力的《中國現代語法》寫了一個序,起首的見解頗為透徹獨到,可惜這個見解被現今的漢語語言學者束之高閣,因而有關漢語語法的論述繁多,卻總是不見梗概。朱自清雖然不是語言學家74,對漢語的觀察卻相當有意思。下面引述
2024/05/22 自性(道體)蘊涵一切機能,生命者從自性中生,屬於全能全知的機能生命行使者。 卻不知道自己如此,也不知道自己就是自性,是第一道的「無明」(無明就是不知道),於是開始一連串往外走的旅程、探索與創造,有點像蒲公英從自性原點散開出去的情況,蒲公英沒有也無法知道有什麼特定落點
Thumbnail
日本的文藝十分強勁,韓國娛樂劇集故事也很厲害,我們可有創新?
Thumbnail
【被村上春樹拯救過的世界】 一開始,我以為這是在開玩笑嗎,一個全台灣文藝青年都很熟悉的村上春樹明珠體,就這麼明目張揚的寫著用著,我無所謂喔,無論怎樣都可以喔,我也不太明白,但只要故事有趣就可以了。 直到整本讀完之後,有一種很奇妙的違和感,一種漸漸被說服的理解是:被理解的建構是從何而來的,而那些建
一、正確的觀點 當代文藝創作名家白先勇有本散文集「明星咖啡館」,書中有一論見﹕ 任何一位好的小說家觀點之間的轉移與順暢是不可或缺的環節;轉移得好就是不可多得的藝術家與作家! 白先勇先生的論見應是真知灼見,文學、藝術的創作中「觀點流轉的順暢」與「正確對焦」絕對是關鍵!宋代詞人蔣捷的名作「虞美人」
Thumbnail
可能包含敏感內容
這是一般人沒聽過的文字,敝人唸科學的背景,終於讓我搞懂無知之幕。也就是說大家都想好,但誰要去衝第一名?第一名的人可能就是犧牲的人。無知之幕是一種思想實驗,用以探討共生社會下的道德問題。其概念在1955年被經濟學家約翰·夏仙義提出,並為政治哲學家約翰·羅爾斯在1971年於著作《正義論》
Thumbnail
飯澤耕太郎所著《私寫真論》彙集了日本數個攝影家的「私寫真」觀點,並且深入探討何謂「私寫真」,在書的最後「為了將私我遺忘」提到:當一個人忘記「私我」的時候,便能完全浸透於這個世界」。寫這篇文一部分也是看了該書以及《決鬥寫真論》的小小感想,讓我更加確信,攝影與世界的連結是重要的。 街頭
Thumbnail
「語言是人類理性的一種形式,內含其邏輯,對此人們卻渾然不知」 —— 李維史陀
Thumbnail
不知是年紀大了,或是生活讓我對世界的理解更深沉,近年日本空靈幽暗的獨特美學常常觸動到我,所以大西克禮這套日本美學系列探討的「物哀、侘寂、幽玄」可謂中正紅心。 難得我對美術書籍產生興趣,於是一頭熱的翻開這本「物哀」。結果發現⋯⋯我跨不過閱讀此書的知識門檻,全程讀得很費勁。 作者主要引述文學用例及學
因為最近都在看小說,但是因為是推理劇,如果有說到劇情感覺會破壞人的閱讀體驗,所以只說說對於上面那幾部小說我讀完後對作者的感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