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土的日子做「團購」是為了連結未來旅遊的道路

吃土的日子做「團購」是為了連結未來旅遊的道路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吃土的日子做「團購」是為了連結未來旅遊的道路


疫情已經過了一年多了,回頭想指令都快忘記了,從事旅遊業22年來從來沒有想過會這樣久的風暴,剛剛開始還想說撐一下就過了,到後面加入國旅戰局的時候,不忘本心不忘初衷的,盡可能細微化服務與包裝爭取不同的藍海市場,但一年過去了沒有轉好,疫情狀況沒有更好反而更壞了,國旅也不能做了,周邊旅遊同業也開始轉變加入團購市場從水果、餅乾、青菜等等,一路包山包海,周圍很多朋友給我很多開團購的建議,揪我一起做同樣的事情,讓我想辦法度過難關。


#食物的是簡單的小幸福

當目標與目的都確認之後,我開始選擇一些我覺得不錯的商品,這些商品其實都會跟未來旅遊的城市、國家有所連結,例如水蜜桃團購是為了讓大家想起拉拉山,葡萄是為了連結以後可以去葡萄園下午茶,獺祭蛋糕與銀座餅是為了開始準備連結日本,剛剛開始都是先以食物為主,漸漸後面再來想其他的商品連結,因為我總覺得食物是人們最容易被滿足的一個小幸福。


#每個商品連結著一個可能的旅遊故事

因為要連結未來出國旅遊的聯想,所以挑選商品的過程中都盡可能是讓朋友看到產品名稱就得到聯想,例如北海道白色戀人巧克力,大阪呼吸巧克力或是九州地獄拉麵,這些可能在旅遊途中容易遇到買到或是吃到的產品,這樣一邊開團購一邊可以幫助朋友就聯想到旅遊,勾出當時去過的那些記憶,那些已經快遺忘的故事,增加未來的連結度


raw-image


#團購是來自於信任所以產品都是經過挑選的

其實開始團購的時候從不缺商品,缺的都是自我檢驗,我想盡可能確定甚至試吃過才會開始放到自己有的通路去推廣,並非只有跟未來的旅遊有連結就好,畢竟會跟我下單購買的朋友都來自於一定的信任,所以我常常是看了幾十個不同管道來的商品後,才推出一兩個讓大家選購。


#團購商品未來還是盡量是台灣、日本為主

因為當疫情過後,第一波應該還是會在國旅市場,第二波我沒推測錯誤的話,可能是日本加上我自己也喜歡日本….所以我未來有覺得不錯的團購商品也會以台灣與日本為主,其他東南亞或是歐洲國家這些地方的團購商品,多重評估再決定要不要團購,或是另外由其他夥伴發布團購。

#團購商品目前都是空運經過報關

目前的商品都是透過當地小幫手購買後,再透過空運及報關手續來台灣,成本會比當地高一些,目前市場有一些是透過海運降低成本,但因為我覺得很多東西就是因為當下想,所以還是採取高成本的小幫手+空運過來。




最後回歸我會自己隨時檢討要做哪樣的團購,是要蒐集各國的代購商或是台灣各地區小農商品,這些團購未來來的TA對象,以及為何要跟我買,最重要的跟我未來要做的事情有沒有什麼聯結意義,如果可以不要只達到一個目的「活下去」而已。


raw-image



#感謝所有朋友搶救旅遊業

#吃土旅遊業


avatar-img
岳志剛的沙龍
39會員
243內容數
朋友之間,就是要互相麻煩才會是成為朋友,沒有互相麻煩的基礎就少了很多談話的動機,而我就想那我可以讓別人麻煩什麼,除了我的旅遊專業外,那就是我可以常常經過聊天中發覺對方專業上的優點,這些優點如何讓別人看到,如何直接或是間接的幫忙推廣他的業務,所就成立了專題:人脈平台系列,陸陸續續也寫了1年多100多篇,也歡迎有朋友想要讓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岳志剛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旅遊團超低價的原因 ??  旅遊業老屁股的看法 旅遊業不缺賭徒~總是把俄羅斯輪盤開到最大 旺季靠搶,淡季靠獎   原因之一 : 購物團 這我覺得很多人都可能大約知道表層,知道有購物站就會比較省 但是不知道購物站如何讓你的團費降低,也不知道到底差距多少,在這裡我我只能說這世界是『”羊毛” 出
第二站:面對機票市場的通路衝擊,大家可能的策略方向 我想還是習慣一段一段寫。第一站我說了機票市場的改變,既然市場改變,要嘛就是離開這市場;想留下,就得看是要回頭跟通路搖尾巴,還是另闢新的財源方式。下面這些,都是我自己、跟我觀察到大家可能的策略。不一定是真的,畢竟我也不是對方的 CEO,我也沒有在這
 故事起源可能 這件事情其實說起來,從2010年上海世博會就開了第一槍。 當時的機票市場,還是在一個航空公司與旅行社等通路商「唇齒相依」的和平世界——大家各司其職、相親相愛。可惜好景不常,世博一來,上海線熱到爆,原本就很多台商跟觀光客,整個機位需求瞬間爆炸,直接「需求大於供給」。
旅遊團超低價的原因 ??  旅遊業老屁股的看法 旅遊業不缺賭徒~總是把俄羅斯輪盤開到最大 旺季靠搶,淡季靠獎   原因之一 : 購物團 這我覺得很多人都可能大約知道表層,知道有購物站就會比較省 但是不知道購物站如何讓你的團費降低,也不知道到底差距多少,在這裡我我只能說這世界是『”羊毛” 出
第二站:面對機票市場的通路衝擊,大家可能的策略方向 我想還是習慣一段一段寫。第一站我說了機票市場的改變,既然市場改變,要嘛就是離開這市場;想留下,就得看是要回頭跟通路搖尾巴,還是另闢新的財源方式。下面這些,都是我自己、跟我觀察到大家可能的策略。不一定是真的,畢竟我也不是對方的 CEO,我也沒有在這
 故事起源可能 這件事情其實說起來,從2010年上海世博會就開了第一槍。 當時的機票市場,還是在一個航空公司與旅行社等通路商「唇齒相依」的和平世界——大家各司其職、相親相愛。可惜好景不常,世博一來,上海線熱到爆,原本就很多台商跟觀光客,整個機位需求瞬間爆炸,直接「需求大於供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