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人生只剩2022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小時候,當我明白死亡是什麼之後,我便「樂於」與它交朋友。

  在那不明白自己擁有什麼,從未思考代價的年紀,我甚至曾把死亡當作一件很酷的事:「還是小學生的我如果自殺,一定會上新聞頭條吧!」

  未成年的我,開始時常把死掛在嘴邊談論,自然引來母親與親戚的叨念,這孩子怎麼總說些觸霉頭的話?

  過了很久我才理解,原來對許多人來說,與死亡日夜獨處,並非如此稀鬆平常之事。

  也許是成長背景與天性使然,我是個悲觀的人。在準備開始擁有什麼前,第一個念頭,便是思考著失去之後的事。

  於是年少輕狂時,每當遇到較大挫折,便會有輕生念頭,遇挫便念著死,彷彿一種思考迴路。年少的我不禁想像著,存在於生另一邊的世界,肯定更純淨而明亮吧。

  自然而然,每當我難以直面生命遭遇,我便嘗試切斷所有牽連。

  在踏出世界流浪之前,聽到<曾經我也想過一了百了>:

  「會滿腦子想著死,一定是對活著太過於認真了吧。」

  我不能自己的哭了起來。

  於是,我成了旅人,斷捨離,成了符合旅人的方便特質,促使我不斷前行。今天,我屬於這裡。明天,我就屬於別的地方了。

  不留一絲遺憾或雲彩,成了邁出步伐的準則。

  漫漫旅途中,我終於體悟人生本是旅程,這皮囊是暫時借來湊合,直至我們經歷一生,靈魂離開身軀,重新在輪迴裡流轉。

  而時間的意義,只是提示這趟旅程,可能發生的終點在哪。不然秒針的移動,便只是種物理的變動,並不會對人生產生任何質變。

  上個月,得知一位朋友罹了癌。發現得早,可能僅是生命的一段插曲,但也可能,是邁往流轉之年。

  我捎去訊息,說了些不說也許會後悔的話,回頭靜靜與時間繼續冥想。念著自己今年是否能像,那踏實走完的2021,不然又有誰能保證,自己還有2023呢?

  思肘著2022的規劃,一邊檢視自己的意志,是否打算偏離軌道,又或者需要調整方向?好讓自己邁向終點時,不僅僅擁有數字堆疊出的虛無。不僅僅擁有,只保有自我卻一無所有的終點。

  2022目標規劃:

1. 讀50本書
2. 寫100篇文
3. 錄20支彈唱影片
4. 錄10集podcast
5. 寫3首歌
6. 跑2場馬拉松
7. 爬10次山
8. 小旅行5次
9. 每週2天吃素
10. 多益800分


raw-image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直樹的流浪之歌的沙龍
72會員
199內容數
環遊這廣闊的世界,與每個有趣靈魂相遇, 搭上陌生人的便車,沙發衝浪到某人家裡, 或是在某個荒郊野外,睡在自己的帳篷裡。 窮遊所帶來的不是匱乏,而是惜福知足, 旅行的意義,是更認識自己, 帶著音樂,與世界溝通吧。
2023/11/30
當你感覺脆弱,光是如動物般好好呼吸,就是此刻你所能做到最好的事。
Thumbnail
2023/11/30
當你感覺脆弱,光是如動物般好好呼吸,就是此刻你所能做到最好的事。
Thumbnail
2023/11/16
人總為了追尋某種價值而活著。我們懷抱著各自的人生詛咒,走在前方崎嶇漫長的路上。一直都是一個人,卻又從來不是一個人。
Thumbnail
2023/11/16
人總為了追尋某種價值而活著。我們懷抱著各自的人生詛咒,走在前方崎嶇漫長的路上。一直都是一個人,卻又從來不是一個人。
Thumbnail
2023/10/25
是那樣的美好,支撐著我在遠方走了這麼長的路,回來逕自寫下這些長篇大論,只願將這份感動,哪怕是一點也好,傳達給遠方的你。
Thumbnail
2023/10/25
是那樣的美好,支撐著我在遠方走了這麼長的路,回來逕自寫下這些長篇大論,只願將這份感動,哪怕是一點也好,傳達給遠方的你。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以十三歲作為分割,從此我拖著自己的屍體,行屍走肉;然後22歲的我,學會背著自己的屍體,活著。
Thumbnail
以十三歲作為分割,從此我拖著自己的屍體,行屍走肉;然後22歲的我,學會背著自己的屍體,活著。
Thumbnail
在我的有生之年老天爺開了我一個大玩笑,從大概國中的時候我就自殘,到了19歲,我去看了心理醫生,沒有診所要收我,因為我未滿20,當時的我痛苦到了極致,我心想「不是18歲就成年了嗎?」當然他們有他們的說法,我也可以理解,但對於要邁出這一步對我來說是多麽的不容易,我是多麽努力的呼喊,為什麼變成這個樣子?
Thumbnail
在我的有生之年老天爺開了我一個大玩笑,從大概國中的時候我就自殘,到了19歲,我去看了心理醫生,沒有診所要收我,因為我未滿20,當時的我痛苦到了極致,我心想「不是18歲就成年了嗎?」當然他們有他們的說法,我也可以理解,但對於要邁出這一步對我來說是多麽的不容易,我是多麽努力的呼喊,為什麼變成這個樣子?
Thumbnail
英年早逝,意味著我不再有餘裕的時間讓我揮霍;成為普通人,意味著我白來這個世界一趟。
Thumbnail
英年早逝,意味著我不再有餘裕的時間讓我揮霍;成為普通人,意味著我白來這個世界一趟。
Thumbnail
也許是即將步入四十歲的緣故,最近身旁有幾位認識的長輩先後過世了。死亡話題總使人欲言又止,表面上只能淺淺表達節哀,但內心是萬分感歎,好人好事總是消逝特別快。 記得大學時因為對生命有興趣,特地選修了一門生死學的課。「人一出生就是走向死亡」老師在台上開宗明義,給當時青春年華的我一記當頭棒喝。
Thumbnail
也許是即將步入四十歲的緣故,最近身旁有幾位認識的長輩先後過世了。死亡話題總使人欲言又止,表面上只能淺淺表達節哀,但內心是萬分感歎,好人好事總是消逝特別快。 記得大學時因為對生命有興趣,特地選修了一門生死學的課。「人一出生就是走向死亡」老師在台上開宗明義,給當時青春年華的我一記當頭棒喝。
Thumbnail
你害怕死亡嗎? - 今年的生日,除了親朋好友給的禮物,我也給自己一個關於「生命」的禮物,遺書。 在生日當天寫遺書,是我一直想嘗試的事情,寫遺書對我的意義是整合生命截至目前為止的狀態、感激生活的每一部份、給還在乎我的家人及朋友一段來不及說的話。 . - . 這裡只想分享自己的《遺書》內容: -
Thumbnail
你害怕死亡嗎? - 今年的生日,除了親朋好友給的禮物,我也給自己一個關於「生命」的禮物,遺書。 在生日當天寫遺書,是我一直想嘗試的事情,寫遺書對我的意義是整合生命截至目前為止的狀態、感激生活的每一部份、給還在乎我的家人及朋友一段來不及說的話。 . - . 這裡只想分享自己的《遺書》內容: -
Thumbnail
  小時候,當我明白死亡是什麼之後,我便「樂於」與它交朋友。在那不明白自己擁有什麼,從未思考代價的年紀,我甚至曾把死亡當作一件很酷的事:「還是小學生的我如果自殺,一定會上新聞頭條吧!」未成年的我,開始時常把死掛在嘴邊談論,自然引來母親與親戚的叨念,這孩子怎麼總說些觸霉頭的話?
Thumbnail
  小時候,當我明白死亡是什麼之後,我便「樂於」與它交朋友。在那不明白自己擁有什麼,從未思考代價的年紀,我甚至曾把死亡當作一件很酷的事:「還是小學生的我如果自殺,一定會上新聞頭條吧!」未成年的我,開始時常把死掛在嘴邊談論,自然引來母親與親戚的叨念,這孩子怎麼總說些觸霉頭的話?
Thumbnail
剛出門的時候,探討了很多生老病死的問題。旅行讓我的世界觀變得跟以往在社會上生活有很大的差異,一說更能接受不同的文化,也更喜歡與不同的人交流,人有如此多不同的個性與各種生活型態。有了廣闊的世界觀也才發現...
Thumbnail
剛出門的時候,探討了很多生老病死的問題。旅行讓我的世界觀變得跟以往在社會上生活有很大的差異,一說更能接受不同的文化,也更喜歡與不同的人交流,人有如此多不同的個性與各種生活型態。有了廣闊的世界觀也才發現...
Thumbnail
我想,這應該是自有記憶以來最不切實際卻是最真實的作業吧! 任何人都會遇見死亡,如同出生一般的開始,只是形式稍稍不同而已,一個是有意識的起點;另一個則是這段意識的結束,之後呢?沒人知曉。那既然不知道死後世界如何,那死亡前總該知悉這種「事情」的存在,那我們為何不談談「事情」呢? 未知的恐懼很可怕,
Thumbnail
我想,這應該是自有記憶以來最不切實際卻是最真實的作業吧! 任何人都會遇見死亡,如同出生一般的開始,只是形式稍稍不同而已,一個是有意識的起點;另一個則是這段意識的結束,之後呢?沒人知曉。那既然不知道死後世界如何,那死亡前總該知悉這種「事情」的存在,那我們為何不談談「事情」呢? 未知的恐懼很可怕,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