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的努力,贏過99%的人》:用打遊戲策略「玩」成工作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9 分鐘
raw-image

人生要怎麼翻轉呢?

西村博之以自己年輕時當披薩外送員為例,別人一小時只能跑三家,他卻可以跑六家,但其實沒有特別拚,因為他一路上都在觀察哪條路沒有紅綠燈,哪條路是捷徑。

比起埋頭努力,要先思考優先順序

水壺裡倒進幾個大石塊後,還是有縫隙可以裝沙礫和細沙;但如果先裝滿細沙,之後就沒有空隙再放入大石塊──這個故事告訴我們:

如果你的人生被太多不重要的東西填滿,就裝不下重要的事物了。

對你而言,最重要的「大石塊」是什麼?

成功的人不會樣樣都想嘗試,他們會先找出對自己最重要的事(大石頭),
那些讓自己最感壓力的事情(細沙),絕對不做。

找定位,比努力更重要

你拚命考各種證照,求職卻一直被打槍?因為企業用人的基準,不是你有多優秀,而是你有多特別。所以你該做的不是努力的考試,而是思考:

「我該怎麼做,才可以和其他人不一樣?」

當大家都覺得網路匿名很不可取,甚至違反法律時,作者卻從使用者需求出發,成為日本PTT創辦人

明天能做的事,不要在今天做:精準的閒晃

作者一週只工作三天,四十幾歲就過著猶如退休的生活,怎麼辦到?精準的閒晃工作哲學:你要隨時空出一隻手,才能抓住機會之神。

看看作者如何只用1%的努力,慵懶贏過99%的人。
自序 

做對1%的努力,就能贏過99%的人

發明家愛迪生有句名言:「天才是1%的天分,再加上99%的努力。」然而眾人都誤解了這句話的真正意思。

事實上,這句話很現實的告訴大家:「如果沒有1%的天分,那麼99%的努力也是白費的。」世人卻將這句話以「只要努力,就能開創一條康莊大道」的意思流傳下來。

在發明的世界裡,出發點很重要。「我要做一顆會發光的球。」唯有一開始想到了這樣的點子,接著用竹子、金屬等材料實驗,反覆嘗試,努力才會變得有價值。

若沒有一開始的想法,就算累積了無數沒有意義的努力,也不會成功。

努力難以戰勝環境,我只能放棄嗎?

如果有人問我有沒有推薦的書,我會不假思索的說出《槍炮、病菌與鋼鐵》(Guns, Germs, and Steel)。這本書對於「為什麼白人能稱霸世界?」這個問題,提出了各種證據,結論是「從歐洲連結到亞洲的這塊歐亞大陸,東西幅員廣闊,因此白人能取得世界霸權地位」。

白人能稱霸全世界的理由,並不是因為出現像愛迪生或愛因斯坦之類的天才,而是因為歐亞大陸的環境有助於生產小麥、稻米、馬鈴薯和玉米等作物,以及養育牛、羊和馬等各種家畜,且因呈東西走向,氣候接近而利於農業傳播。這樣的因素拉開了與其他大陸之間的差距,進而發展出南美洲、非洲大陸難以望其項背的技術與文化。

我也從中得出自己的結論──人類的努力幾乎是無意義的。無論人類再怎麼努力,都無法改變大陸的形狀。而我的生存方式,就是從這個想法衍生出來。

許多研究數據都明確且毫不留情的顯示,在現實中,「環境」大大的影響了一個人的人生。

例如日本最高學府東京大學中有六成的學生,父母的年收入在950萬日圓(按:1日圓約等於新臺幣0.26元)以上。其中父母的年收入未滿450萬日圓的學生只占一成左右。大學入學考試是公平的,然而教育環境、能否補習等,跟是否出生在有錢人的家庭有關,這對學歷造成很大的影響。

另外,世界上最富有的前26人的資產相加,就高達150兆日圓,這個金額和世界上最貧困的38億人擁有的全部資產相同;義大利的佛羅倫斯保存著人民六百年以來的納稅紀錄,根據紀錄,六百年前屬於富裕階級的家族,到了2011年仍然是富裕階級。

不只是環境,「遺傳」也是影響人生發展的因素。據說一個人的學業成績,有六成受到父母遺傳的影響。

除此之外,演藝事業相當看重外貌和身材,這也由遺傳決定。如果長得還不錯,那麼鍛鍊身材後說不定能順利出道當藝人,但如果長相平庸,真的就無可奈何;有人說音樂的才能有九成以上由遺傳決定,所以就算想當藝術家,也要看有沒有天賦。

儘管藉由努力,結果可能會產生變化,但如果人生的起跑點與他人有壓倒性的差距,那麼想靠努力縮短差距就相當困難。在我們了解這點後,接著就要思考即使努力難以戰勝環境,自己仍能改變什麼,以增加幸福的總量。

日本在2000年前後出現網路泡沫(按:1995至2001年,與資訊科技和網路相關的投機泡沫事件。此時期在歐美、亞洲股票市場中,相關企業的股價快速上升)。因有些IT(資訊科技)企業提供認股選擇權(stock option,員工能以預定價格在預定期間內,買進預定數量的企業股份)給員工作為獎酬,所以一般上班族當時能藉此獲得1億日圓。這些人並不是因為擁有值得獲得1億日圓的優秀能力,也不是付出了價值1億日圓的努力,而是在對的時機,身處在對的場所罷了。

此外,據說當谷歌(Google)收購YouTube 時,接待員就獲得了1億5千萬日圓。世界上到處都充滿像這樣的機會。

那些事先看到機會的人,通常會憑著自己的感覺行動。「待在這裡可能不太妙……。」、「去那邊好像比較好!」當他們這麼想時,會重新組合自己的想法,思考後改變所處的位置。

避免被過時的觀念局限

然而,過去的常識有可能會阻礙你靈活思考。例如,如果你對父母說:「我被銀行錄取了!」那麼父母大概會對你說:「這樣你就有一輩子的固定飯碗了。」

但根據日本金融廳(按:負責監督與管理金融事務、制定金融政策的行政機關)的調查,地方銀行(按:定義上指日本全國地方銀行協會的加盟銀行,除了北海道和東京都,大多數是總行所在地的最大金融機關)的收益總額每年都在降低,五年連續出現赤字的銀行也不斷增加。在此業界,通常會從營運狀況不佳的銀行開始倒閉,這是不變的道理。

因此,就算你在表面上光鮮亮麗的銀行上班,而且又是一個很優秀的人,也無法阻擋日本銀行逐漸減少的趨勢。既然如此,那就順著風向轉移到其他業界比較好,重要的是順應自己的感覺。

我再舉個例子。許多年輕人習慣使用網路銀行,且只要有提款機就能領錢,因此就算住家附近沒有銀行,也不會感到困擾;另一方面,老年人若不會用網路銀行,只能到銀行的臨櫃窗口辦理匯款,所以住家附近一定要有銀行。

試想一下,十年後究竟是有很多臨櫃窗口的銀行,還是網路銀行非常完備、在許多便利商店設有提款機的銀行,會發展得更好?這個問題的答案再清楚不過了,可是思考僵化的老年人卻會答錯。

年輕人還有接下來幾十年的人生,但如果受到缺乏現代必備知識的老年人的影響,吃虧的就是年輕人,而老年人可以成功逃離這一切。

那麼,如何透過思考,找到即使不努力也可以成功的環境? 這就仰賴我們能否在獲得現代的資訊與知識後,以聰明的判斷做出選擇。

成功的第一步:戒掉心靈雞湯

我是出生於1976年的日本就職冰河期世代。我認為,這個世代的特徵是會用自己的頭腦思考。

比我年長的世代是泡沫經濟世代(按:指日本1965至1969年出生的世代,他們投入職場的時間是泡沫景氣〔1986至1991年〕,找工作比較容易),他們不斷讚揚著那個時代,或許是因為一直以來,他們都被公司保護得很好。

然而他們的世代到了現在,卻陷入早期退休的裁員風暴當中。而我的世代因為時運不濟,大家都被迫思考,所以學會了養活自己的能力。雖然很諷刺,但不好的環境會造就人才,時代不佳反而因此帶來成長的機會。

比我年長的世代,經常有人認為以前的時代比較好,不過看數據會發現比起昭和時代(1926至1989年),平成時代(1989至2019年)的殺人和餓死的事件都比較少。

在面臨人生的選項時,每個人都會以不同的基準思考、下判斷。我想根據自己的經驗,教你如何以長遠的眼光,選擇相對較好的選項。

某些成功人士會臉不紅氣不喘的說:「大家加油!只要努力就可以獲得幸福,不努力就會陷入不幸。」但就算每個人都努力,也不可能每個人都成功、賺大錢。除了努力之外,能力也是必要的。唯有具備能力與努力,才能獲得成果,所以沒有能力的人再怎麼努力也是白費的。

大家都很喜歡聽從谷底爬上來的故事:就算過程再怎麼悲慘,只要咬緊牙根、耐住性子,就能成功。但現實並非如此。買了高級的錢包,不表示你會變有錢;事實與此相反,其實是有錢人的錢包都很貴而已。如果像這樣對因果關係產生誤解,人會變得不幸。

不過,還是有一些有能力卻不努力的人,以及深知環境與遺傳這些因素難以改變後,接受了自己的無能為力,並稍微調整思考方式,而獲得幸福的人。我希望自己能撇開場面話,提供一些意見給他們。這就像掌穩一艘大船的舵,慢慢改變船的前進方向。

本書由七章構成。很多商業書籍會把重要的句子加粗,但仔細閱讀後,會發現連沒那麼重要的地方也被加粗了。本書只會把真的非常重要的句子加粗。

這本書是我盡了自己應盡的努力撰寫後,再花兩年以口述告知編輯的方式,完成剩下的部分。我盡了自己的1%努力,剩下的99%就靠編輯了。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大是文化的沙龍
0會員
5內容數
大是文化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1/07/05
懂採購,獲利比銷售賺更多,下一個高階主管就是你。 採購怎麼樣才算做得好? 全球最大、擁有8,500家分店的連鎖超市沃爾瑪說:永遠不要買太多!
Thumbnail
2021/07/05
懂採購,獲利比銷售賺更多,下一個高階主管就是你。 採購怎麼樣才算做得好? 全球最大、擁有8,500家分店的連鎖超市沃爾瑪說:永遠不要買太多!
Thumbnail
2021/07/02
「人如果不是你撞的,你為什麼要救她?肯定就是你。」 「全班那麼多人,他不打別人,就只打你?一定是你先招惹了他。」 「你知不知道你遲到1分鐘,全班40個人,等於浪費了大家一節課的時間!」 「她會跟那個又禿又矮的男人一起,一定是愛他的錢!」  這些出現在生活中的神邏輯對話,你一定很熟悉。
Thumbnail
2021/07/02
「人如果不是你撞的,你為什麼要救她?肯定就是你。」 「全班那麼多人,他不打別人,就只打你?一定是你先招惹了他。」 「你知不知道你遲到1分鐘,全班40個人,等於浪費了大家一節課的時間!」 「她會跟那個又禿又矮的男人一起,一定是愛他的錢!」  這些出現在生活中的神邏輯對話,你一定很熟悉。
Thumbnail
2021/07/01
國家能否強盛,隔壁鄰居是關鍵;我若要有錢,就別跟央行作對;致富的答案,都藏在歷史裡。 金錢和歷史分開讀,很乾;擺在一起讀,你就能過得很滋潤,美國股票現在到底能不能買?哪些指標會影響一個國家的經濟成長?又是誰,將主導你錢包的厚薄?讀史。
Thumbnail
2021/07/01
國家能否強盛,隔壁鄰居是關鍵;我若要有錢,就別跟央行作對;致富的答案,都藏在歷史裡。 金錢和歷史分開讀,很乾;擺在一起讀,你就能過得很滋潤,美國股票現在到底能不能買?哪些指標會影響一個國家的經濟成長?又是誰,將主導你錢包的厚薄?讀史。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小時候看電視劇,常常出現的一句台詞「你要好好努力,將來才會出人頭地」,努力才會成功,似乎是不變的真理。但,有沒有什麼因素是比努力還重要的? 慢慢長大,才發現「選擇比努力還重要」,當然這句話並不是在抹煞努力的重要性,如果可以站在比起跑線更前面的位置,那麼在同樣的努力與付出下,自然有更高的機率可以成功。
Thumbnail
小時候看電視劇,常常出現的一句台詞「你要好好努力,將來才會出人頭地」,努力才會成功,似乎是不變的真理。但,有沒有什麼因素是比努力還重要的? 慢慢長大,才發現「選擇比努力還重要」,當然這句話並不是在抹煞努力的重要性,如果可以站在比起跑線更前面的位置,那麼在同樣的努力與付出下,自然有更高的機率可以成功。
Thumbnail
在看這本書以前,先問自己「只要努力就有機會成功」是對的嗎?西恩看完後問過很多人,都得到肯定的答案。 才德思想 《成功的反思》全書共335頁,探討菁英才德思想,這個我們覺得非常理所當然的想法:「只要努力就有機會成功,是公平的」。 發人省思的市場價值與貢獻價值 如何改善 抽籤招生 打破現有尊嚴階序
Thumbnail
在看這本書以前,先問自己「只要努力就有機會成功」是對的嗎?西恩看完後問過很多人,都得到肯定的答案。 才德思想 《成功的反思》全書共335頁,探討菁英才德思想,這個我們覺得非常理所當然的想法:「只要努力就有機會成功,是公平的」。 發人省思的市場價值與貢獻價值 如何改善 抽籤招生 打破現有尊嚴階序
Thumbnail
幫資產家工作的中產階級的相對剝奪感最嚴重,究竟努力還有沒有用?又要從哪努力起?
Thumbnail
幫資產家工作的中產階級的相對剝奪感最嚴重,究竟努力還有沒有用?又要從哪努力起?
Thumbnail
人生要怎麼翻轉呢? 西村博之以自己年輕時當披薩外送員為例,別人一小時只能跑三家,他卻可以跑六家,但其實沒有特別拚,因為他一路上都在觀察哪條路沒有紅綠燈,哪條路是捷徑。
Thumbnail
人生要怎麼翻轉呢? 西村博之以自己年輕時當披薩外送員為例,別人一小時只能跑三家,他卻可以跑六家,但其實沒有特別拚,因為他一路上都在觀察哪條路沒有紅綠燈,哪條路是捷徑。
Thumbnail
來啊!請給我一張去「不努力王國的車票」。 「努力、加油、認真!」你是不是已經受夠這些話了呢? 這本書當你拿起一看,如果你有很常在看日本那邊的出書會很熟悉,這是一本日本那邊翻譯過來極為典型的一本書。一開始我只是在網路上隨處搜尋到,看著他的介紹—簡單、有趣,於是就去圖書館借來看,
Thumbnail
來啊!請給我一張去「不努力王國的車票」。 「努力、加油、認真!」你是不是已經受夠這些話了呢? 這本書當你拿起一看,如果你有很常在看日本那邊的出書會很熟悉,這是一本日本那邊翻譯過來極為典型的一本書。一開始我只是在網路上隨處搜尋到,看著他的介紹—簡單、有趣,於是就去圖書館借來看,
Thumbnail
並非每個人在步入社會前,就已經找到方向,也並非每個人找到方向後,就一路順遂。生活除了困難重重,也有對未來的渺茫。人文、藝術的作品將生活百態點綴的再美好,我們終究還是要面對一個事實:「每個人的需求無窮,但資源有限,打拼、追夢的本質,就是與他人爭取資源和機會。」
Thumbnail
並非每個人在步入社會前,就已經找到方向,也並非每個人找到方向後,就一路順遂。生活除了困難重重,也有對未來的渺茫。人文、藝術的作品將生活百態點綴的再美好,我們終究還是要面對一個事實:「每個人的需求無窮,但資源有限,打拼、追夢的本質,就是與他人爭取資源和機會。」
Thumbnail
在我有記憶以來,「活在這個人生世上,只有努力是成功的唯一條件」,甚至全世界都在提醒著我們—「與其算自己有多努力,不如問自己還可以多努力」,然而我們卻從來都沒有辦法為「努力」這件事情下一個標準,到底我應該要做到什麼程度才足以證明我是個努力的人,努力成了一個遙遙無期的目標,越走越覺得茫然,越覺得害怕。
Thumbnail
在我有記憶以來,「活在這個人生世上,只有努力是成功的唯一條件」,甚至全世界都在提醒著我們—「與其算自己有多努力,不如問自己還可以多努力」,然而我們卻從來都沒有辦法為「努力」這件事情下一個標準,到底我應該要做到什麼程度才足以證明我是個努力的人,努力成了一個遙遙無期的目標,越走越覺得茫然,越覺得害怕。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