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的反思

含有「成功的反思」共 26 篇內容
全部內容
發佈日期由新至舊
本文介紹知名哈佛學者桑德爾在《成功的反思》一書中探討現代社會的成功定義與階級不平等問題,批判「才德論」如何強化社會歧視,並反思教育體制、社會公平正義等議題。自己所擁有的都是靠自身努力而來嗎? 如果你抱有這樣的想法,或許你該看看這本書。
Thumbnail
這本書我多年前讀過,也曾在方格子這園地發表讀書心得,我個人評論與您相似。 最適菁英制度到底有沒有利於社會發展?這有很多的可探討性?又反過來說,不分智慧高低,人人平權,是否最適?我自己也不認同。 所以這才是哲學問題!很有意思。
三峽的貓-avatar-img
發文者
2025/03/29
曹滴掉~ 寬廣vs渺小 有的,我有看過您那篇心得。目前最接近社會主義烏托邦的應該是北歐國家,印象中挪威貧富差距不到5倍?我覺得菁英主義有其必要性,但是菁英的貢獻是否配得上他們使用的社會資源?合理的報酬又是多少?就是很值得去探討的。
我們已經很習慣了菁英制度的價值觀,想要成功,想要獲得更高的社會地位,我們必須要不斷的努力與提高自己的才能,認為自身的成功都是來自自己的努力,而那些處在社會下層的人都是因為他們不夠努力。 最容易顯現的地方就在文憑學歷,唯有取得大學文憑,工作才有尊嚴,能在社會立足,這樣的論述也漸漸貶低了不具大
Thumbnail
升上高中後,我越來越感覺到周遭的同學對「才能」越來越重視,不管是會考成績,還是還是每次的校內考試。如果是自己考的好,就會一直說嘴,反之則是默默不語,或者宣傳他人的榮譽。我發現其實我自己也會有這種現象,有時候會想如果我會考怎樣就可以去xx高中了,一兩次的好排名也會讓我膨脹,覺得自己好像高人一等。漸
4/5成功的反思
avatar-img
2024/09/02
很多不錯的觀點,值得討論。盲目的追求而不自知,最後並不是真正的成功。成就本身,是來自於個人的角度。
桑德爾《成功的反思》解析才德至上論的問題,並試著提出更理想的理論。上篇談到平等自由主義在經濟層面解決了才德至上論的問題,因為它透過重分配制度來讓運氣較佳者補償運氣較差者。然而,這套制度下的窮人依然痛苦,富人依然傲慢,平等自由主義哪裡出了問題?這是桑德爾這本書最核心的洞見,這篇文章將討論這個問題。
Thumbnail
《成功的反思》從一起美國的升學舞弊案說起,此舞弊案主角是大學入學顧問 William Singer, 他名為入學顧問,實為升學仲介,專替富裕家長賄賂頂尖大學的體育教練,助其成績不夠優異的子女走側門,以體育特招生名義錄取進頂尖大學就讀。
Thumbnail
黃玫籽-avatar-img
2024/09/10
在《成功的反思》中, 我深刻體會到同理心的重要性,這本書讓我反思自己的工作方式, 也體悟我如何在團隊中推廣彼此尊重, "只有當每個人都能理解他人的需求時,我們才能共同實現社會的共善目標"~
邁可桑德爾《成功的反思》從反菁英的民怨現象切入:「向上流動」曾經是有力的政治口號,為何如今無法消除民怨?問題是出在這套觀念沒有被好好落實嗎?還是這套有關成功的觀念本身就有問題?在我看來,這本書的切入點非常有說服力,遠勝桑德爾先前的任何作品,而後段雖有不足之處,卻也留下許多值得發展的理論方向。
Thumbnail
「成功」對個人而言,代表著成就。除獨善其身外,也能推及及人地幫助著他人,在物質上、精神上、道德上的助益。但真的是這樣嗎?本書作者邁可.桑德爾(Michael J. Sandel)教授可不這麼認為,他認為成功是對個人的推崇,但對別人或許會是傷害。他為什麼能這麼說呢?在這本書中詳實地辯證他的觀點。
Thumbnail
三峽的貓-avatar-img
2024/09/15
謝謝分享,最近剛好也有借這本書,還沒拿到就先看到了你的心得。桑德爾的共善理論和社會主義一樣,其實很違反人性的,例如你文中說的將商品和服務的價值建立在生產者之上,但是產品和服務最終也是要消費者買單才有利潤支付給生產者,所以往往工會的訴求和公司的經營方向才會出現分歧。另外我也覺得教育資源更公平的分配能促成的階級流動有限,頂多只能讓弱勢家庭變成低階的中產,中高階的中產甚至更高的社會階級還是得靠家族和父母的財力和人脈才有機會晉身。
曹滴掉~ 寬廣vs渺小-avatar-img
發文者
2024/09/17
三峽的貓 謝謝您,這篇文章很早以前就發表了,應該埋沒在癈文堆了,您怎會去發掘呢? 話說,學者都是理想主義者,總有一個簡單的模型去思考複雜的社會。概人類是自私的的物種,公益以私慾如何拿捏,如何平衡?本來就是有很多不同的思考邏輯,在資本主義下就會分出能力高低,得到資源多寡,愈是能力強者,如成功定義者,必然是28定律,問題來了:成功的反思是什麼? 如何回饋?如何分配?又與公平的見解有關? 巴菲特在想什麼? MUSK在想什麼? Bill Gates在想什麼? 擁有權利者做了些什麼? 這些都可以值得深思。
1、 我們通常只看到最光鮮亮麗的外表,像是讀了什麼學校、做了什麼工作,但卻忽略了其中必須承受的痛苦和壓力,而去過度理想化自己的未來或者想有所成就的事,這樣的後果就是,失去了能夠正確評估生活的能力,生活並不像溫室裡的小花如此受控。 2、 有能力有天賦是件好事,有人運用它們來服務他人,有人則是運用它們來
Thumbnail
付費限定
你想看見怎樣的世界,就會如何執行,只是價值選擇問題
Thumbnail
Angela Chen-avatar-img
2022/06/13
把菜吃完是種美德,要是我吃得下我也是如此。
予晞🌸-avatar-img
發文者
2022/06/14
對啊!我是阿嬤帶大的囝仔欸!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