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看這本書以前,先問自己「只要努力就有機會成功」是對的嗎?西恩看完後問過很多人,都得到肯定的答案。
才德思想
《成功的反思》全書共335頁,探討菁英才德思想,這個我們覺得非常理所當然的想法:「只要努力就有機會成功,是公平的」。
才德思想的缺點:導致贏家覺得成功是自己掙來的,如果有人不成功,是他們不努力。
如果是以前的貴族世襲社會,你沒辦法成功,會知道是因為自己投錯胎,不是生長在貴族世家。但在才德至上的社會裡,不成功的輸家,會被歸因爲是因為自己不夠努力,造成贏家與輸家的對立。
作者舉了一個有趣的例子,大家都知道NBA的Michael Jordan非常有名,依照才德思想的角度來看,Jordan會這麼有名是因為他天賦絕佳,且很努力,贏得了六次總冠軍。不過作者提到另一個觀點,那就是Jordan固然憑藉自己的努力,但會有名,也因為是他存在一個大家都喜歡籃球運動的世界。不然為何憑藉自己努力贏得世界腕力冠軍的選手,只能在酒吧裡跟別人比腕力呢?
這樣的觀點當然不是要抹煞任何人的努力,作者想要強調的是,我們獲取的成就,其實是由許多人的幫助而得來的。
而才德思想的「贏家覺得成功是自己掙來的,如果有人不成功,是他們不努力」思維,會逐漸產生菁英傲慢,因而衍生出許多負面現象。比如全球化的開放浪潮,導致底層勞工受影響,那是勞工不思進取,沒跟上開放的浪潮嗎?又如菁英政治,高學歷政治人物領導的政府,做出許多不符人民期待的政策等,最後可能導致屈辱政治,引發上下層對立與民粹的示威反撲,看看川普,是不是很熟悉?
發人省思的市場價值與貢獻價值
現在的社會,普遍認為有錢人就是成功人士。但書中提到,有錢並不代表更有才德,或是其貢獻更有價值,因為產品或貢獻總是以價格來衡量,但價格不一定反映道德價值或是對人群的意義,而是取決於「需求」。
舉例來說,有位高中化學老師,運用自己的專業知識製造很純的毒品,造成搶購,在毒品市場獲益數百萬美元,所得遠超過當老師的薪水,但大多數的人都會同意,當老師的貢獻遠大於毒販。而賭場的億萬富翁的所得,也遠大於護理師或醫生,但其市場價值也沒辦法反映其對社會的價值。
如何改善
現代社會的機會分配操控在大專院校上,大學文憑很大部分決定是否取得高薪工作與受尊敬的社會地位,但大學篩選機制公平嗎?以美國SAT測驗來說,乍看之下是你努力就能獲得高分,分數與社經地位無關,但事實相反,家庭年所得超過20萬的學生,SAT超過一千四百分(滿分一千六百分)比例是五分之一,家庭年所得不到兩萬美元的窮人家小孩則是五十分之一。
上層家庭小孩的分數比較高,原因除了有錢父母提供的教育優勢,包括更有錢聘請家教跟補習。
抽籤招生
那要如何減少上頂尖大學的人,有「我上頂尖大學是靠我自己努力而來」的想法呢?作者提出「抽籤」方案。在美國,每年有四萬多學生申請哈佛與史丹佛大學兩千個新生名額,招生委員會表示,絕大多數的學生都有能力完成學業。
因此,將才能視為入學的「最低門檻」,在眾多申請學生當中,剔除掉可能沒辦法畢業的學生,其餘的人一率採取抽籤,這樣上頂尖大學的學生,會知道自己能率取,是因為自己的運氣比別人好一點,而不會歸因於「因為我努力獲得高分才考上」。
打破現有尊嚴階序
現有的社會給予名校學生較大的榮耀與聲望,輕視社區大學與技職教育的學生,全球化帶給高學歷者豐厚的報償,但勞工階層並沒有過得更好,除了經濟困頓外,現有的機制讓大家認為,「頭腦好」才能得高分,因而輕視學歷不高的人;這套機制也告訴勞工,其工作較高薪專業階級的工作沒有價值,不值得社會給予認可與尊嚴,這套機制正當化贏家的豐厚報酬與輸家的微薄薪資。
作者也提出以生產者的角度出發,定義共善。以消費者的角度出發的共善,在於將消費者的利益極大化,依靠的是追求經濟成長,因此市場提供薪酬足以反映某人的社會貢獻;而以生產者的角度出發的共善,會讓我們以生產者的身份發展與發揮自身能力,提供產品或服務滿足他人需求,進而贏得社會尊嚴,同時與其他人一同思考如何造就公正良善的社會。
作者提到金恩博士曾向罷工的清潔工人講話,將其工作尊嚴與共善連結:「我們的社會有天會尊敬清潔工人,因社會要生存下去,收垃圾的人就跟醫生一樣重要,他不收垃圾,疾病就會蔓延,所有工作都有尊嚴。」
西恩後見
在疫情時代,看《成功的反思》特別有感,會發現在病毒當前,人人自危的時候,最散發出人性光輝的是,在醫院拖著疲累身軀為我們守護健康的醫護人員,還有在大家不敢出門時,為我們送餐的外送人員。但他們的薪資待遇好嗎?可能沒有,又或是在疫情過後,或是在疫情還沒發生前,當聯想到「令人稱羨的職業」時,醫護人員跟外送會出現在你的腦海裡嗎?也不會。但他們的存在重要嗎?非常重要。
《成功的反思》講了才思想的起源發展與現象,限於篇幅,西恩沒辦法一一敘明,而以較簡明方式敘述本書重點,雖然這本書提了很多歐美的例子,但許多包含搶進明星學校、社會看到高學歷份子與勞工階層、上層與下層的對立等現象,在臺灣也都看得到。
這本書最發人省思的環節在於,要我們去思考,凡但我們有任何一點點成就,請不要全歸咎於自身的努力,而要感謝這一路上,任何一位幫助過你(哪怕是一點點)的人,以及看見你才能的現在這個社會;以及那些過得不好的人,並非是他們不努力,而可能是這個社會體制所導致的。
對於自己的成功,多點感謝;對於其他人,多點關懷。
可惜的是,最終解決才德思想的具體解方,西恩認為本書沒有著墨太多。即便大學抽籤制可以落實,但難以改變現今大家對於成功的定義:「賺大錢」,要讓整體存在共善思想,可能較流於理想化,這必須從小教育開始重視,不過想想以前求學時期的公民與道德課程,經常被挪用來上其他課程,就知道還有好一大段要走。
希望藉由這本書也能喚起更多人有這樣的共善意識,《成功的反思》不是一本易讀的書,但是一本必須讀的書。
西恩的文章都是花費時間閱讀、整理與提出心得,如果喜歡或是覺得有幫助到你,可以日行一善,在下方幫我按五下拍手鼓勵(化讚為賞幫助我)、留言(交流內心想法),或是按愛心(讓我知道有幫助到你),一起用實際行動,營造正向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