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書推薦1:媒體失效的年代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raw-image


【顛覆所有你對新聞媒體的定義】

自從喜歡上新聞這個行業後,常常閱讀記者經驗談相關的書,書中內容每次都能燃起我對這行業的尊敬與使命感,記者是個非常偉大的行業,但它同時也充滿爭議、需要克服很多難關,對此我有很多提問,包含:

「真相的定義甚麼?它是主觀還是客觀?」

「大家都說報導要保持客觀,但要如何做到完全客觀?」

「記者的工作環境或薪資要如何改善?」

「在求快的時代,要如何同時兼顧品質與深度」

「以影響力為主要目標的記者,要如何實際為社會做出改變?」

然而,何不從定義開始。甚麼是媒體?甚麼是新聞?

書名「媒體失效」這個詞立馬引起我的興趣,馬上把它借回家好好閱讀。全程都是我都是睜大眼睛看完這本書,也寫下很多筆記,它顛覆所有我對「媒體」的定義,同時也找到所有疑問的解答。


【我們應是議題推動者,並非內容生產者】

媒體,不再擔任傳播資訊的角色,而是建立平台讓使用者傳播自己資訊。因為每個人的「今天做了甚麼」就等於記者想傳達的「今天發生甚麼事」,作者推薦記者需要有「節點(網友的資訊)與網絡(聯絡其他人)」的能力。意思就是從一名網友分享的資訊(譬如一個火災事件),進而去聯絡其他也在現場的目擊者。最後再由記者整理編輯,確認事件真實性與權威性。

「不是新聞媒體向公眾提供資料,而是公眾必須像新聞媒體提供資訊。新聞真正的主題是公眾與自己的對話。」


除此之外,書中也提及許多關於經營媒體、資料與媒體關係、讀者社群調查、為報導與資料提升價值、社群新聞學等,因為作者會配合例子解說,所以非常清楚且有趣,推薦媒體從業人員閱讀。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詩婕的沙龍
7會員
25內容數
詩婕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4/07/13
在將大學畢業前夕,這本《記得你是誰:哈佛的最後一堂課》全書共15篇,每篇讀完只需要15-20分鐘,內容淺顯易懂。這本書分享了教授們的高山低谷的人生故事,讓我更清楚見到職場中的陷阱與機會。無論是準備踏入職場的學子,或已在職場穩定的人,都值得一讀。
Thumbnail
2024/07/13
在將大學畢業前夕,這本《記得你是誰:哈佛的最後一堂課》全書共15篇,每篇讀完只需要15-20分鐘,內容淺顯易懂。這本書分享了教授們的高山低谷的人生故事,讓我更清楚見到職場中的陷阱與機會。無論是準備踏入職場的學子,或已在職場穩定的人,都值得一讀。
Thumbnail
2022/01/29
申命記31:8 耶和華必在你前面行 ; 他必與你同在 , 必不撇下你,也不丟棄你 。 不要懼怕 , 也不要驚惶 。 昨天到關渡醫院回診,醫生說要做腦波檢查。回家後和哥哥跟爸爸說,我問他們說「所以我要自己一個人去嗎?」 沒錯!現在醫院很危險,要他們陪我去太危險,自己去應該沒問題吧?
2022/01/29
申命記31:8 耶和華必在你前面行 ; 他必與你同在 , 必不撇下你,也不丟棄你 。 不要懼怕 , 也不要驚惶 。 昨天到關渡醫院回診,醫生說要做腦波檢查。回家後和哥哥跟爸爸說,我問他們說「所以我要自己一個人去嗎?」 沒錯!現在醫院很危險,要他們陪我去太危險,自己去應該沒問題吧?
2022/01/29
看著同齡的同學和親戚都開始經濟獨立,打工賺錢,自己賺自己的學費。不禁會開始擔心自己的大學學費是否帶給家中很大的負擔,加上選擇雙主修可能會延畢。 有時候會想自己真的可以過得這麼安逸嗎? 能不用出去辛苦打工賺錢,自由的享受大學生活、享受召會生活,選擇自己想要的事物。
Thumbnail
2022/01/29
看著同齡的同學和親戚都開始經濟獨立,打工賺錢,自己賺自己的學費。不禁會開始擔心自己的大學學費是否帶給家中很大的負擔,加上選擇雙主修可能會延畢。 有時候會想自己真的可以過得這麼安逸嗎? 能不用出去辛苦打工賺錢,自由的享受大學生活、享受召會生活,選擇自己想要的事物。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微雷)近年,常流傳著一句話:「小時不讀書,長大當記者」,字句裡暗諷著記者沒知識或是說出、做出一些不得體的舉動。 為什麼大家會對記者如此高標準又充滿著惡意?
Thumbnail
(微雷)近年,常流傳著一句話:「小時不讀書,長大當記者」,字句裡暗諷著記者沒知識或是說出、做出一些不得體的舉動。 為什麼大家會對記者如此高標準又充滿著惡意?
Thumbnail
最終反璞歸真的思考媒體是什麼? 上次我有說與一個人的認知或人格靈魂是由記憶與時間軌跡構成的,進而說到了媒體識讀不能的問題,那麼媒體識讀中的媒體又是什麼? 如果無形的訊息與資訊是看不到又存在的描述也就是軟體,那麼媒體如果從字面描述,就是搭載訊息資訊的媒介物體與實體,因此可以從此訊息推導出來媒體其實就是
Thumbnail
最終反璞歸真的思考媒體是什麼? 上次我有說與一個人的認知或人格靈魂是由記憶與時間軌跡構成的,進而說到了媒體識讀不能的問題,那麼媒體識讀中的媒體又是什麼? 如果無形的訊息與資訊是看不到又存在的描述也就是軟體,那麼媒體如果從字面描述,就是搭載訊息資訊的媒介物體與實體,因此可以從此訊息推導出來媒體其實就是
Thumbnail
【顛覆所有你對新聞媒體的定義】 自從喜歡上新聞這個行業後,常常閱讀記者經驗談相關的書,書中內容每次都能燃起我對這行業的尊敬與使命感,記者是個非常偉大的行業,但它同時也充滿爭議、需要克服很多難關,對此我有很多提問,包含: 「真相的定義甚麼?它是主觀還是客觀?」 「大家都說報導要保持客觀,但要如
Thumbnail
【顛覆所有你對新聞媒體的定義】 自從喜歡上新聞這個行業後,常常閱讀記者經驗談相關的書,書中內容每次都能燃起我對這行業的尊敬與使命感,記者是個非常偉大的行業,但它同時也充滿爭議、需要克服很多難關,對此我有很多提問,包含: 「真相的定義甚麼?它是主觀還是客觀?」 「大家都說報導要保持客觀,但要如
Thumbnail
如今這個社會中,因為網路的發達,媒體製造議題及傳播的能力範圍越來越大,但是近年來無論是台灣媒體還是全球,由於媒體第四權的權利,許多人開始批評對於新聞未經查證,不負責任的態度感到不信任甚至憤怒,那麽是什麽造成媒體的問題呢?
Thumbnail
如今這個社會中,因為網路的發達,媒體製造議題及傳播的能力範圍越來越大,但是近年來無論是台灣媒體還是全球,由於媒體第四權的權利,許多人開始批評對於新聞未經查證,不負責任的態度感到不信任甚至憤怒,那麽是什麽造成媒體的問題呢?
Thumbnail
為什麼我會寫這篇呢?這一年多來我陸陸續續地寫了些影評。而影評就是利用大眾媒體的內容來創作延伸作品,也是一種媒體識讀後的產出。所以算是梳理一下這些書寫的心得,並且拿來用在更大範圍的媒體識讀上。
Thumbnail
為什麼我會寫這篇呢?這一年多來我陸陸續續地寫了些影評。而影評就是利用大眾媒體的內容來創作延伸作品,也是一種媒體識讀後的產出。所以算是梳理一下這些書寫的心得,並且拿來用在更大範圍的媒體識讀上。
Thumbnail
我看《給年輕記者的信》:彰顯人的價值 彷彿就在不久之前,我還是一個拿著筆記本四處採訪企業家、名人的記者,在每個月的截稿期來臨之前,搖筆桿寫下一篇又一篇的創業故事和成功傳奇(當然也有令人扼腕、嘆息的失敗案例),也試圖為讀者解析當今的科技趨勢,或是介紹企業背後的商業模式。 雖然自己不再是剛進社會的年輕人
Thumbnail
我看《給年輕記者的信》:彰顯人的價值 彷彿就在不久之前,我還是一個拿著筆記本四處採訪企業家、名人的記者,在每個月的截稿期來臨之前,搖筆桿寫下一篇又一篇的創業故事和成功傳奇(當然也有令人扼腕、嘆息的失敗案例),也試圖為讀者解析當今的科技趨勢,或是介紹企業背後的商業模式。 雖然自己不再是剛進社會的年輕人
Thumbnail
隨著報禁解除、科技進步,各家媒體如雨後春筍出現,求快不求的媒體心態,不只破壞了新聞的本質,更賠上了媒體的社會地位。當網路興起之後,資訊流通速度加倍,但媒體的處境卻更加窘迫。面對廣告縮減、社群平台瓜分大餅,媒體難道就只能就此消亡?
Thumbnail
隨著報禁解除、科技進步,各家媒體如雨後春筍出現,求快不求的媒體心態,不只破壞了新聞的本質,更賠上了媒體的社會地位。當網路興起之後,資訊流通速度加倍,但媒體的處境卻更加窘迫。面對廣告縮減、社群平台瓜分大餅,媒體難道就只能就此消亡?
Thumbnail
在社群媒體當道的時代,社群編輯扮演關鍵的橋樑角色,也是媒體內容的發動機。然而,粉絲數與流量固然重要,但無法代換為尊敬與認同。新聞媒體的影響力,無論報紙、雜誌、電視或網站,最終仍取決於「創造值得信任的內容」,社群編輯的工作,則是讓更多人看見它們,並願意留下來,成為真正的「粉絲」。--新聞不死,只是很喘
Thumbnail
在社群媒體當道的時代,社群編輯扮演關鍵的橋樑角色,也是媒體內容的發動機。然而,粉絲數與流量固然重要,但無法代換為尊敬與認同。新聞媒體的影響力,無論報紙、雜誌、電視或網站,最終仍取決於「創造值得信任的內容」,社群編輯的工作,則是讓更多人看見它們,並願意留下來,成為真正的「粉絲」。--新聞不死,只是很喘
Thumbnail
科技的進步,人們越來越容易取得訊息,科技的進步,媒體也容易傳送消息,甚至,你我都可以是自媒體。 這樣的改變,使我們更輕易看見世界的脈動,但是,訊息的真偽也越來越難區分了,如何成為一個能辨別訊息真假的閱聽人,是現代公民的必修課!
Thumbnail
科技的進步,人們越來越容易取得訊息,科技的進步,媒體也容易傳送消息,甚至,你我都可以是自媒體。 這樣的改變,使我們更輕易看見世界的脈動,但是,訊息的真偽也越來越難區分了,如何成為一個能辨別訊息真假的閱聽人,是現代公民的必修課!
Thumbnail
若在實體書店逛個幾圈,會發現以前專屬於「媒體類」的書籍早已不見。媒體在現今就如同空氣、陽光、水一般地普及,甚至到了無法分割的地步,但我們真的對「使用媒體」具有基本的危機意識嗎?還是我們就是一群被餵養的受眾? 大媒體世代來臨,瞭解媒體是未來無可避免的課題一文希望先透過一個較概略性的討論嘗試引起相關的意
Thumbnail
若在實體書店逛個幾圈,會發現以前專屬於「媒體類」的書籍早已不見。媒體在現今就如同空氣、陽光、水一般地普及,甚至到了無法分割的地步,但我們真的對「使用媒體」具有基本的危機意識嗎?還是我們就是一群被餵養的受眾? 大媒體世代來臨,瞭解媒體是未來無可避免的課題一文希望先透過一個較概略性的討論嘗試引起相關的意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