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堅守議題,撼動韓國的力量》試讀心得-小時不讀書,長大當......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微雷)近年,常流傳著一句話:「小時不讀書,長大當記者」,字句裡暗諷著記者沒知識或是說出、做出一些不得體的舉動。

 

為什麼大家會對記者如此高標準又充滿著惡意?

 

因為在大家心中,他們是在第一線衝鋒陷陣,並忠實報導出最新消息,讓一般民眾得知資訊,也就是所謂的「新聞」。或是執起筆桿、拿起攝影機記錄下那些我們無法深知或是說出的議題,也就是所謂的「媒體」。曾幾何時,新聞的來源來自網路傳言的拼拼湊湊、媒體成為某些人物引導風向的槍砲。記者們更成為無靈魂想法的勞動者,產出大同小異的內容。

 

韓劇、KPOP的傳播,讓人對於韓國媒體甚感好奇,加上韓國受財閥影響甚鉅,也更好奇每個專題、每則報導背後的來源。《堅守議題,撼動韓國的力量》這本書是個很好的契機,藉由資深媒體人的視角去看一些大事件專題的深意還有傳統與數位媒體環境的改變。

 

撇去「韓國老三台」KBS、SBS、MBC,JTBC是近十年崛起的地方電視台,年輕的它可以較無包袱的與其它平台合作,像是書中提到與Naver、Daum合作在網上直播新聞,為新聞傳播開啟新管道;無畏的它可以揭露大人物的醜聞,相信其中的難為與遭遇的險境絕對比書中寫的更加困難,但也讓它成為韓國民眾心中極具公信力的媒體,這對所有新聞工作者來說是莫大的肯定。

 

當然它也曾自我懷疑,來自酸民、黑粉等攻擊,還有更多人直呼「垃圾記者」。每個人本就有不同觀點,一篇報導即便再客觀也不可能讓每個人滿意,只是長期下來也可能磨損媒體人的熱情,但偏偏支撐他們下來的就是來自另一批的肯定與鼓舞。

 

這也是媒體有趣的地方,就像本書的命題,一篇篇報導、一則則新聞真的可以成為撼動國家的力量,雖然不在韓國生活,卻可以由作者的文字分享身歷其境,一步步改變現況。

 

「小時不讀書,長大當記者」真的是對媒體人最大的中傷,但還是希望媒體人都不要放棄追求真相的勇氣與信心。身為閱聽人的我們更加簡單,慎選新聞來源、發言前多想一下,就是對這些媒體人最棒的支持了!



#時報出版

#堅守議題,撼動韓國的力量

#JTBC #孫石熙

#世越號 #閨密門 #MeToo


看更多書籍介紹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Chiang Alice的沙龍
5會員
33內容數
Chiang Alice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5/04/27
許多人都說「家是避風港」可以給人滿滿的安全感,但如果今天家裡家外都危機四伏,那該怎麼辦?《家弒對決》就是從這樣衝突的觀點出發,每一個章節都讓人感到緊張刺激、每一個角色也都充滿不為人知的故事。
Thumbnail
2025/04/27
許多人都說「家是避風港」可以給人滿滿的安全感,但如果今天家裡家外都危機四伏,那該怎麼辦?《家弒對決》就是從這樣衝突的觀點出發,每一個章節都讓人感到緊張刺激、每一個角色也都充滿不為人知的故事。
Thumbnail
2025/03/30
獨居生活很愜意,因為百分之百的時間和金錢都投入給自己,想休息就休息、想外出就外出。但人不可能一直都快快樂樂,當難過的時候,放聲大哭也不必在乎他人的眼光,等到哭累了,睡了一覺,醒來之後又是滿滿活力的我。 每當遇到難過的事,我總會打開旅遊網站到處看行程,「看看又不用錢!」我這樣告訴自己
Thumbnail
2025/03/30
獨居生活很愜意,因為百分之百的時間和金錢都投入給自己,想休息就休息、想外出就外出。但人不可能一直都快快樂樂,當難過的時候,放聲大哭也不必在乎他人的眼光,等到哭累了,睡了一覺,醒來之後又是滿滿活力的我。 每當遇到難過的事,我總會打開旅遊網站到處看行程,「看看又不用錢!」我這樣告訴自己
Thumbnail
2025/02/09
人類是群居動物,從出生開始我們就不斷地被劃分進去各種團體裡,家庭、班級、公司等等,而且在越大的人群基數下,又會再拆解成各種小圈圈,像是ABCDE的五人群、ABC三人群、ABE三人群、ACD三人群等等,是一道有著無窮解的數學題;但同時也像是玩抽鬼牌一樣,每個人都有期待被抽選配對的卡片
Thumbnail
2025/02/09
人類是群居動物,從出生開始我們就不斷地被劃分進去各種團體裡,家庭、班級、公司等等,而且在越大的人群基數下,又會再拆解成各種小圈圈,像是ABCDE的五人群、ABC三人群、ABE三人群、ACD三人群等等,是一道有著無窮解的數學題;但同時也像是玩抽鬼牌一樣,每個人都有期待被抽選配對的卡片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家中修繕或裝潢想要找各種小零件時,直接上網採買可以省去不少煩惱~看看Sylvia這回為了工地買了些什麼吧~
Thumbnail
家中修繕或裝潢想要找各種小零件時,直接上網採買可以省去不少煩惱~看看Sylvia這回為了工地買了些什麼吧~
Thumbnail
👜簡單生活,從整理包包開始!我的三款愛用包+隨身小物清單開箱,一起來看看我每天都帶些什麼吧🌿✨
Thumbnail
👜簡單生活,從整理包包開始!我的三款愛用包+隨身小物清單開箱,一起來看看我每天都帶些什麼吧🌿✨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為了高點擊量,現今閱聽者在電視、電腦或是手機前,所接收到的內容僅是單方表述,加上每日湧入的訊息量相當大,事件的表相化作一條快速推播的頭條、聳動駭人的跑馬燈,無法探知事件全貌。
Thumbnail
為了高點擊量,現今閱聽者在電視、電腦或是手機前,所接收到的內容僅是單方表述,加上每日湧入的訊息量相當大,事件的表相化作一條快速推播的頭條、聳動駭人的跑馬燈,無法探知事件全貌。
Thumbnail
(微雷)近年,常流傳著一句話:「小時不讀書,長大當記者」,字句裡暗諷著記者沒知識或是說出、做出一些不得體的舉動。 為什麼大家會對記者如此高標準又充滿著惡意?
Thumbnail
(微雷)近年,常流傳著一句話:「小時不讀書,長大當記者」,字句裡暗諷著記者沒知識或是說出、做出一些不得體的舉動。 為什麼大家會對記者如此高標準又充滿著惡意?
Thumbnail
出社會大約7年,換過大約5個職場,大多都在媒體圈,社群年齡7年、編輯年齡8年,走過與FB、Google、IG、Twitter、LINE對抗的時間,你問我新聞媒體是什麼?至今我仍說不出一個所以然來。
Thumbnail
出社會大約7年,換過大約5個職場,大多都在媒體圈,社群年齡7年、編輯年齡8年,走過與FB、Google、IG、Twitter、LINE對抗的時間,你問我新聞媒體是什麼?至今我仍說不出一個所以然來。
Thumbnail
一樣米養百樣人,如果有人跟你講,某個行業的從業人員都是ooxx,聽聽就好別當真。記者這行也是一樣,如果真的要說記者這種生物有什麼共通性,大概就是表達能力都不差,很會說故事吧。除了這點之外,要說記者有什麼其他的共通性,我看是很難找到的。
Thumbnail
一樣米養百樣人,如果有人跟你講,某個行業的從業人員都是ooxx,聽聽就好別當真。記者這行也是一樣,如果真的要說記者這種生物有什麼共通性,大概就是表達能力都不差,很會說故事吧。除了這點之外,要說記者有什麼其他的共通性,我看是很難找到的。
Thumbnail
【顛覆所有你對新聞媒體的定義】 自從喜歡上新聞這個行業後,常常閱讀記者經驗談相關的書,書中內容每次都能燃起我對這行業的尊敬與使命感,記者是個非常偉大的行業,但它同時也充滿爭議、需要克服很多難關,對此我有很多提問,包含: 「真相的定義甚麼?它是主觀還是客觀?」 「大家都說報導要保持客觀,但要如
Thumbnail
【顛覆所有你對新聞媒體的定義】 自從喜歡上新聞這個行業後,常常閱讀記者經驗談相關的書,書中內容每次都能燃起我對這行業的尊敬與使命感,記者是個非常偉大的行業,但它同時也充滿爭議、需要克服很多難關,對此我有很多提問,包含: 「真相的定義甚麼?它是主觀還是客觀?」 「大家都說報導要保持客觀,但要如
Thumbnail
如今這個社會中,因為網路的發達,媒體製造議題及傳播的能力範圍越來越大,但是近年來無論是台灣媒體還是全球,由於媒體第四權的權利,許多人開始批評對於新聞未經查證,不負責任的態度感到不信任甚至憤怒,那麽是什麽造成媒體的問題呢?
Thumbnail
如今這個社會中,因為網路的發達,媒體製造議題及傳播的能力範圍越來越大,但是近年來無論是台灣媒體還是全球,由於媒體第四權的權利,許多人開始批評對於新聞未經查證,不負責任的態度感到不信任甚至憤怒,那麽是什麽造成媒體的問題呢?
Thumbnail
隨著報禁解除、科技進步,各家媒體如雨後春筍出現,求快不求的媒體心態,不只破壞了新聞的本質,更賠上了媒體的社會地位。當網路興起之後,資訊流通速度加倍,但媒體的處境卻更加窘迫。面對廣告縮減、社群平台瓜分大餅,媒體難道就只能就此消亡?
Thumbnail
隨著報禁解除、科技進步,各家媒體如雨後春筍出現,求快不求的媒體心態,不只破壞了新聞的本質,更賠上了媒體的社會地位。當網路興起之後,資訊流通速度加倍,但媒體的處境卻更加窘迫。面對廣告縮減、社群平台瓜分大餅,媒體難道就只能就此消亡?
Thumbnail
「少時不讀書,長大當記者」我們常會聽到這句話,特別是在抨擊他人的時候,然而記者這份工作真的有這麼的不好嗎? 這部劇讓身為讀者的我們在討論記者是如何不惜一切方式得到新聞來源、亂下聳動標題、抄寫論壇文章當新聞內文,只為了頭條版面、高點閱率時,也讓我們重新思考自己觀看新聞所抱持的態度為何。
Thumbnail
「少時不讀書,長大當記者」我們常會聽到這句話,特別是在抨擊他人的時候,然而記者這份工作真的有這麼的不好嗎? 這部劇讓身為讀者的我們在討論記者是如何不惜一切方式得到新聞來源、亂下聳動標題、抄寫論壇文章當新聞內文,只為了頭條版面、高點閱率時,也讓我們重新思考自己觀看新聞所抱持的態度為何。
Thumbnail
在社群媒體當道的時代,社群編輯扮演關鍵的橋樑角色,也是媒體內容的發動機。然而,粉絲數與流量固然重要,但無法代換為尊敬與認同。新聞媒體的影響力,無論報紙、雜誌、電視或網站,最終仍取決於「創造值得信任的內容」,社群編輯的工作,則是讓更多人看見它們,並願意留下來,成為真正的「粉絲」。--新聞不死,只是很喘
Thumbnail
在社群媒體當道的時代,社群編輯扮演關鍵的橋樑角色,也是媒體內容的發動機。然而,粉絲數與流量固然重要,但無法代換為尊敬與認同。新聞媒體的影響力,無論報紙、雜誌、電視或網站,最終仍取決於「創造值得信任的內容」,社群編輯的工作,則是讓更多人看見它們,並願意留下來,成為真正的「粉絲」。--新聞不死,只是很喘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