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氏片局】奇幻喜劇《口白人生》:當未來都是已知,你還願意走到結局嗎?

2021/07/09閱讀時間約 8 分鐘
開場的動畫設計非常有趣,巧妙的連結到主角一絲不苟的生活作息。
「This is a story about a man named Harold Crick and his wristwatch.」(這個故事是關於一個叫哈洛克里克的人和他的手錶)
今天要推薦的是美國奇幻喜劇電影《口白人生》(Stranger than Fiction,另譯:奇幻人生/神奇過小說)」,首映是2006年11月10日。由查克海姆(Zach Helm)編劇,馬克福斯特(Marc Forster)導演,威爾法洛(Will Ferrell)、瑪姬葛倫霍(Maggie Gyllenhaal)、達斯汀霍夫曼(Dustin Hoffman)、昆恩拉蒂法(Queen Latifah)、艾瑪湯普遜(Emma Thompson)主演。哥倫比亞影業製作發行。
卡司版官方海報,請注意位於版面中央、片名下方的那行副標:「哈洛克里克還沒準備出發,句點」,這裡的出發(to go)和句點(period)正是劇情關鍵所在的雙關語。
英文片名如果以近年比較偏好的文青體,或許可以翻成「比奇幻更奇幻的故事」這樣。劇情的起頭從兩個截然不同的角色分開進行,一邊是行事一絲不苟、人生精準到極點的國稅局專員克里克(Crick,威爾法洛 飾),另一邊是江郎才盡欲振乏力、還有點強迫症傾向的小說家艾菲爾(Eiffel,艾瑪湯普遜 飾)。克里克的生活雖然規律,但在旁人眼裡卻是乏味無趣,唯一跟得上他腳步的,只有那塊多功能腕錶。艾菲爾這頭已經十年沒有推出新書,或許是暢銷作家的盛名讓她背負了過重的期待,還在草稿階段的新書《死亡與稅賦》(Death and Taxes)一直安排不出一個完美的結局,不耐久候的出版社終於派出從不失手的王牌編輯艾絲克(Escher,昆恩拉蒂法 飾)緊迫盯稿。兩條看似無關的故事線,在克里克的腕錶無預警故障的那一刻突然出現了交集──克里克赫然發現有個聲音如影隨形的跟著他,詳細且無誤地敘述著他的一舉一動,包含他內心的感受,甚至還預言了他即將面臨死亡。困惑的克里克求助於好同事、局內心理顧問都沒有答案,最後找上文學教授希伯特(Hilbert,達斯汀霍夫曼 飾),可惜也沒有實質幫助;在此同時,艾菲爾並不知道她筆下所描寫的那位古板稅務專員真有其人,為了讓角色在迎向淒美終局之前能有段人生的高潮,她安排稅務專員愛上了查稅對象:一位粗枝大葉卻善良可人的烘焙師貝絲卡(Pascal,瑪姬賈倫荷 飾),而原本對克里克相當反感的貝絲卡,真的漸漸接受了他,兩人就此墜入愛河。艾菲爾的新書萬事俱備,只欠一個完美的結局──到底克里克該怎麼死才會最美?渾然不知死期將近的克里克,又會如何度過餘下的人生?
艾菲爾撰寫中的小說書名《死亡與稅賦》是一句英文俚語,意指人生無法逃脫的兩件大事。
這部電影的製作預算是三千萬美元,以一部輕喜劇片來說其實已經不低,可惜票房開出來並不是太亮眼,北美票房才四千一百萬美元不到,全球總計也只有五千三百六十多萬美元,對片商來說差不多只是打平而已。不過從影評評價來看,IMDb的評分是7.6,爛番茄新鮮度72%、滿意度85%,豆瓣評分則是7.8,整體是個中上等級的評價。
編劇海姆原本是電視劇演員,之後轉行去教書,利用空暇時間寫了兩部電影劇本,其中這部被哥倫比亞買下,另一部《魔法玩具城》(Mr. Magoriumo’s Wonder Empourium)則是受福斯青睞、甚至交給他擔任導演。雖然兩部作品的票房都不是太理想,但是他的編劇能力還是受到肯定,近期的主業是商業電影的編劇顧問或編劇醫生。
導演福斯特的生涯經歷很特別,在德國出生、瑞士長大,到紐約念大學,畢業後先拍了幾部紀錄片和獨立製片,2001年執導《擁抱豔陽天》(Monster's Ball)讓他聲名大噪,接下來幾部作品都維持了不錯的口碑和一定的票房。而他的作品面向則是出奇的寬廣,從種族議題的《擁抱豔陽天》、傳記電影《尋找新樂園》(Finding Neverland),心理驚悚片《離魂》(Stay),今天推薦的《口白人生》、暢銷名著改編《追風箏的孩子》(The Kite Runner),007系列第廿二部《量子危機》(Quantum of Solace)、真人真事翻拍的《重裝教士》(Machine Gun Preacher)、大製作恐怖片《末日之戰》(World War Z)、懸疑驚悚片《盲女驚心》(All I See Is You)、奇幻童趣片《摯友維尼》(Christopher Robin)……類型幾乎完全不重複,生涯累積票房已經超過十五億美元。福斯特正在進行翻拍1959年法國黑色喜劇的《囚徒與母牛》(Fantastisk flykt)的前製,預定由伊旺麥奎格(Ewan McGregor)主演,他們之前已經在《離魂》合作過,接下來又會擦出什麼火花,頗令人期待。
介紹完編導背景,講回本片的劇情。以劇情結構來分析的話,本片是一部三層次劇中劇的形式,也就是「劇中劇中劇」──電影本身就是一種通俗的戲劇形式,這是第一層;故事透過艾菲爾念誦的小說口白去介紹克里克的人生,這是劇中劇形式,也就是第二層;劇情進入後半段,克里克無奈的順著口白(也就是小說劇情)去演出他的日常生活,則是劇中劇中劇形式,這是第三層。多層次劇中劇的設計在大多數有劇作編寫經驗的人來說,是盡量避免去碰觸的編排模式。因為首先要考量到劇情的流暢度,接著要去思考每一層次的戲劇故事之間的關聯緊密,最後還要讓三個故事必須能互相推進,整個過程會非常有難度。再來,一旦顧慮落實到拍攝階段的實際狀況,這種編排對導演的調度和演員的表演,都會帶來不小的挑戰。編劇海姆在這套劇本上最成功的地方,在於他只敘述了一個故事,就達成了三層劇中劇。於是演員不需要分開詮釋三個故事,導演只需要一套運鏡邏輯,在後製剪輯上也不用額外花腦筋,觀眾更只需要在一條主要的劇情線裡面去孰悉人物。
威爾法洛在本片展現出完全不同於慣常演出模式的溫和平實,幾乎讓人忘記他是B級瞎片之王。
電影當中不論主角配角都是相當知名又具備演技的演員──獲獎無數的達斯汀霍夫曼、艾瑪湯普遜已經不用多介紹,瑪姬葛倫霍、昆恩拉蒂法也可以等到將來在他們各自主演的其他電影再好好推薦,這邊要特別講一下威爾法洛。這傢伙(?)一直是我很不喜歡的演員之一,一般他主演的片子我大概都會跳過,因為絕大多數都是B級瞎鬧片;即便中間有幾部可以列為邪典,我還是對他把電影當脫口秀來演出的表演方式很感冒,能跳過我是一定閃掉,唯獨這部片子我放不掉。合作卡司十分強大當然是一個理由,另一個原因是他在本片中的演繹模式非常溫和平實,但是仍舊保持了一定的喜感,讓我不得不對他刮目相看。我想很大一部份的原因是劇本對克里克的設定很有實感,在每個人的身邊幾乎都可以見到類似的形象:古板、保守、講究細節、人際疏離……就連姓氏都是刻意設計(「crick」有僵硬僵直的意思),給人一種貼近的實感。法洛特別收斂了他一向很油滑的口音,把克里克這個角色詮釋得非常完美,樸實中還帶著一點靈動,在片中也稍稍賣弄了一下吉他技巧,算是另外再加了一點分。
先行版預告海報,副標是:「哈洛克里克總以為他的生活沒有重心,但一切將改變」,重心(point)也是雙關詞,也就是構圖上壓垮他的那個驚嘆號的下半點。
在劇情即將收尾的階段,克里克透過希柏特的幫忙,終於得知艾菲爾的存在,也發現自己在那部小說裡早已注定的結局,於是他面臨了一個人生抉擇:照做、還是改變?而艾菲爾也發現原來自己筆下的人物並非純然虛構,自己是否真該行使神一般的權力,大筆一揮決定克里克的生死?這裡關於兩個角色的決斷矛盾設計得非常美,暫時就先不劇透細節,推薦還沒看過的人可以找時間好好欣賞一遍。本片的結尾其實從開場旁白就暗示了(或著說明示),主角除了克里克和艾菲爾以外,還有那隻手錶。片中使用的道具是精品「天美時」(Timex)當時還沒上市的試作款液晶腕錶「Ironman T56371」,這隻手錶象徵整個故事最關鍵的「時間」(period,又指打字機鍵盤上的句點鍵),明白告訴觀眾:你正在觀賞的並不是一段進行中的未知,而是早已安排好句點的已知。
編劇海姆在這個奇幻劇本的表面故事之下暗藏了一個既深幽又形上的內面意涵──如果你明知故事的結局,是否還願意走完整個過程?一般人認知的「未來」是不確定的,可以通過努力去改變,這不僅是一種正向思考,也是驅使我們繼續正常生活的動力。如果所有的未來都已經安排好了,我們只能像拿到劇本的演原,照表操課讓每場戲按部就班的發生,帶領我們走向那個注定的悲劇結局,這樣的人生還有什麼意義?即便如此,克里克的選擇配合走到最後那一幕,並且盡力讓生命活得更精彩。換作是你,你會怎麼選?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24會員
    55內容數
    根據個人喜好,隨機推薦經典老電影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