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郊遊》:揭開資本主義的城市潰瘍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郊遊》劇照
監製:王琮、李康生
導演:蔡明亮
編劇:董成瑜、蔡明亮、鵬飛
攝影:廖本榕、宋文忠
演員:李康生、陸弈靜、陳湘琪、楊貴媚
故事是關於一名靠舉房地產廣告牌維生的父親(李康生 飾),他帶著一對年幼的兒女,住在一個簡陋不堪的環境裡,而三人總是吃著廉價的便當,或到超市以試吃食物果腹,並以公廁為衛浴室,遊走在城市之中。直到有一天,兒女買了一顆高麗菜,並畫上笑臉,置放於父親身邊;而現實的壓力與不安,也開始悄悄地滋長著。
《郊遊》的時空環境,在敘事上可以是連續的,也可以是斷裂的。父親帶著兒女的生活,既像是在城市中如流浪狗一般,卑微地尋找生存的可能,也像是在杳無人煙的郊區般,漫無目的地遊盪走動。蔡明亮在處理人物的性格時,完全將人的動物性給彰顯出來,並對人性進行了一定的抹滅,只殘存著吃、喝、拉、撒睡,以及暴力野蠻的行為舉止,這樣的處理既赤裸,也無不對此流露著哀悼之意。
本片共出現了四位主要女性人物,分別是長髮女子(楊貴媚 飾)、賣場品管(陸弈靜 飾)、高麗菜與黑衣女子(陳湘琪 飾);而這四名女性,或許同指一人,或許兩兩相指,又或許根本是指不同人。四名女子的出現與離去,都是悄然無聲、意義不明的,但可以確定的是,唯一非人類的高麗菜遭到父親的悶殺、啃食與撕裂,成為父親在都市生活的空洞之中,既無辜又滑稽的犧牲品。
《郊遊》中的一家三口,在面對這四個女人時,都恍若是在追求一種穩定、安和的生活感。然而,片中的賣場品管和黑衣女子,一個解救了差點被父親乘小船載走的兒女,一個收容了無家可歸的父親等人,但她們對於這一家人的態度與對待,都像是在照顧流浪動物般,同時充滿了憐憫與嫌惡。值得一提的是,這兩人都有餵食流浪狗的習慣,也都有凝視廢墟山水畫的舉止,她們照顧著無家可歸的生命,並對於平靜與自然有所嚮往,此處透露著她們對於生命的不忍,也同時顯現她們身在這個城市裡的心態,其實無異於流浪動物的寂寞。
《郊遊》劇照
《郊遊》對於資本主義和都市階層,都進行了相當赤裸的批判。父親雖是房地產廣告舉牌員,但始終沒有一個真正的家,片中的一家三口不論是居住環境或是感情連結,都實在難以說服人,這可以稱之為「家」;於是,父親在風雨中宣傳房地產的廣告時,便顯得荒謬與可悲,而在父親闖入樣品屋後思索、大睡一覺時,更讓都市底層人物的處境看來無奈。賣場品管雖表面上有嚴重的潔癖,但私底下會到廢墟餵食流浪狗,甚至在裏頭便溺,也讓都市中產階級的偽裝和謊言,被蔡明亮不聲不響地挖掘出來。
本片以大量的長鏡頭,迫使觀眾去凝視人物、街景,甚至日常瑣碎之事,就像是凝視那廢墟中的山水畫般,觀眾彷彿也成為了蔡明亮所塑造的人物,迷走在孤獨徬徨的心境之中。另外,在導演蔡明亮過去的作品《河流》、《洞》等片中,他對於「水」的詮釋,總是像個入侵者一般,滲透並擊潰人物們的心靈狀態;然而,《郊遊》更是一部充滿溼氣的腐朽之作。在本片中,水像是無時無刻都存在的鬼魅,不論是雨水、沙洲、水池、洗手台、浴缸等,都不時出現在各個畫面之中,讓水的存在佔據了每個人物的生活,讓他們在與這個城市共存之際,也同時要習慣這使人發霉的濕漉。
《郊遊》所透露出來的都市氛圍,是充滿了窒息的潮溼感的,但集合兩者的,莫過於是片末那兩個近乎二十分鐘的長鏡頭。父親站在黑衣女子的後方,與她一同凝視廢墟中的山水畫,外頭的捷運、車輛呼嘯而過,光影時而幽微、時而閃爍,隱身在繁華都市的表象下,站在無人廢墟中的兩人,卻像是被排擠在城市邊緣外,只能悄悄地呼吸著城市腐朽的氣味。不久,黑衣女子流淚,父親倚靠在她的身上,兩人在現實與夢境的模糊地帶上,彷彿有所感應,但最後女子離去,留下了父親孤單無助的背影,站在那幅虛假的山水畫前,既凝視著不存在的一方,也反射著自己的無能為力。
《郊遊》的真實與幻境,總是真假難分,而人物之間的關係更是曖昧不明,但在蔡明亮的視角之下,都市生活變得撲朔迷離、難以言喻,這或許是他個人的觀點之一,卻也可能是他所看穿的都市背後,「最美」的意象。
如果你喜歡我的文章,請幫我拍手或按愛心,支持我繼續分享更多好作品,謝謝!
98會員
335內容數
主要更新極短篇小說欄位,但不定期更新個人影評、電視電影編劇寫作技巧、提案技巧、其他電影知識......希望有需要的人可以參考、分享或收藏。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你可能也想看
【讀書筆記】《沒有資本的資本主義:無形經濟的崛起》知識付費賣的是捷徑還是焦慮?擁有綜效的無形資產在現今的物聯網時代,結合大數據、運用雲端科技與人工智慧雙管齊下,屢屢創造出顛覆常規的應用,徹底改變了你我的生活。
Thumbnail
avatar
予晞🌸
2021-06-14
[臉貓慢慢讀 6] 《資本的世界史》第二篇:對資本主義的三種誤解在第一篇作者架構了資本的崛起,在第二篇作者要解決對資本主義的三種誤解。在這一篇包含了三章,分別為「資本主義不是市場經濟」、「資本主義不是國家的對立面」以及「全球化並不新」這三個觀點...
Thumbnail
avatar
德國的臉貓日常
2021-02-20
經濟巨輪之下,螻蟻的喘息-《資本主義沒告訴你的23件事》這本書非常有趣,看完你學不會理財,也學不會投資,當然更無法一夜致富,但裡面每一句話都會讓你恍然大悟。書裡的第十三件事提到,他們說,讓富人/企業擁有更多的財富,他們便會做出更多消費、投入更大的投資、企業會創造更多工作機會,長期來看,這塊變大的餅就能讓更多人一起分享,進而讓財富向下分配。但這是真的嗎?
Thumbnail
avatar
小納很消極
2020-11-30
《查克諾里斯對抗共產主義》電影帶來的新世界!遠在歐洲的羅馬尼亞也與台灣一樣經歷過抗爭,只不過他們抗爭的是羅馬尼亞共產黨的獨裁專制。紀錄電影《查克諾里斯對抗共產主義》是一部講述當一群微小的力量凝聚後,所擁有的力量其實扳倒一個極權政府,而這之中除了勇敢去做的人之外,那些即使知道後果能要去做的每個人,也許才是這幕後無數個無名英雄。
Thumbnail
avatar
陸坡 (LUPO)
2020-02-21
釀影論|蔡明亮的《你那邊幾點?》──反抗資本主義時間的可能性(下)使《你那邊幾點?》是一部社會寫實的電影,小康不太可能有閒暇時間,抑或開始走遍台北將時鐘轉成巴黎的時鐘,小康的動作比較像是一個「想像的」行動,或者是行為表演。時鐘象徵資本主義的標準化時間,但在這部影片中時鐘又矛盾地同時代表小康想念湘琪內在的心理時間。
Thumbnail
avatar
黃祥昀
2019-07-18
釀影論|蔡明亮的《你那邊幾點?》──反抗資本主義時間的可能性(上)透過這部電影,我想探討電影的時間在什麼程度上反應出社會現實中的時間概念,以及電影如何反抗資本化與異化的社會時間。選擇《你那邊幾點?》的原因是這部片既討論社會時間,像是異地的時差,也透過敘事的設計,使得兩位主角的生活狀態對社會時間具有某種反身性。
Thumbnail
avatar
黃祥昀
2019-07-16
《寄生上流》——直視資本主義階級的黑色地下室這部電影帶著觀眾從笑聲出發,卻一轉眼跌落陷阱,那其中糾結著的是一個個我們說不清的複雜人性與理不明的社會現象,這是沒有丑角的喜劇,也是沒有惡人的悲劇,我們身在層層交扣的社會鎖鍊裡,沒有人能逃脫於資本造成的階級,即使偽裝,氣味也說不了謊。
Thumbnail
avatar
薄荷糖
2019-0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