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營管理的世界《微型企業篇》03--03--創業前期03:搶救「營收」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楔子】

如果,在創業初期~營收數據能穩定、符合期望,就準備進入下個階段!

若否~準備進行殘酷的市場考驗吧!



【營收因子】

筆者認為:「營收系統」,也算是一個「系統」!

所以,也會有一個基本的系統雛型(輸入→處理→產出);

 轉換個營收系統雛形,應該為:產品(輸入)→行銷過程(處理)→交易結果(產出)

故,產品、行銷過程、交易結果,大約是基本要素了!



【搶救營收】

1.檢視「產品」

 ※「產品」是否有利基?

 ※「產品」的供應量是否足夠? (即,供不應求~出現此種狀況機率較少,但不是沒有!)

  ~在製造業,就是產能的問題!

  ~在買賣業,是庫存/備貨的問題!

  ~在其他行業,則是前置期/準備期的問題!


2.檢視「行銷過程」

 ※知名度/曝光度~客戶是否知曉,而來光臨、購買?

 ※「產品」是否說明清楚~而能讓客戶直接知悉而能判定是否需要?

 ※「產品」能否符合客戶的需要?

  ~必要時,依客戶反饋訊息,再適當的調整或附加些許機能!

 ※「產品/訂價」能否符合客戶的期望?

  註:開業促銷,是以低價吸引客戶前來嚐鮮~此時期,要注意客戶反饋訊息!

(例:一個人,能在十個小時內~不用機器,而能純用手搖飲料1000杯嗎?)


3.檢視「交易結果」

 ※「交易結果」~就是銷售量了!

  ~消耗品:關注回購率、客戶定著率!

  ~耐久財:客戶滿意度與轉介紹客戶!

 ※供應量的掌握度!

  註:充分供應、飢餓行銷~是不同的行銷策略!該採何種行銷策略~是企業主的責任!



【其他建議】

如果,創業者有良好的人脈~找個兄長輩的人照顧一下;提供一些適當的建議!

 頭剃了~不得不洗!

這些兄長的經驗分享~會比為行銷而提出建議的顧問,會比較中肯!


補充說明:筆者算是相信「宿命」,但不相信「算命」~找不到算得準的「大師」!



【結語】

雖然,不一定有需要去搶救營收;也不一定能成功!

但,筆者就是強調:創業初期,「營收」很重要!


「營收」能過關~才能證明「商業模型」算是初步過關!企業,才會有機會生存下去!

若連產品都賣不出去~一定就是產品、行銷過程、促進交易等因素有些問題待克服!

 而營收問題沒能克服的話~企業,將注定會歇業!


努力、加油!



【後記】

筆者認為:異業結盟、資源交換~算是「行銷過程」的一部份!

 產品不佳、未過關~有通路,也不行!

 異業結盟~只是增加了行銷通路;除非,產品的行銷規劃原本就是全面委外行銷!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王忠華的沙龍
5會員
82內容數
「經營管理的世界」~是老王想編撰系列書籍的主書名! 第一本:《微型企業篇》,專為「微型企業主」所寫,撰於2018年 第二本:《系統模型篇》,出版於2020年十月 有企業,才有「經營管理」的需求;微型企業(含企業主的員工數≦5人),則是企業體的基礎與最大數型態。 千里之行,始於足下...
王忠華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1/07/12
【前言】 有了計劃、商業模式~開始營運了… 基本上,就會出現了「成績單」:損益結果 (白話就是:賺錢或虧損!)   損益結果~知道呀! 但,接下來又該怎麼做?     【利潤模型】 筆者認為:「利潤模型」是一個不錯的觀念,也是很適用的工具! 利潤=營收-成本  營收=數量×價格  成本=人工+材料+
2021/07/12
【前言】 有了計劃、商業模式~開始營運了… 基本上,就會出現了「成績單」:損益結果 (白話就是:賺錢或虧損!)   損益結果~知道呀! 但,接下來又該怎麼做?     【利潤模型】 筆者認為:「利潤模型」是一個不錯的觀念,也是很適用的工具! 利潤=營收-成本  營收=數量×價格  成本=人工+材料+
2021/07/12
【楔子】 在論及「檢視商業模型」之前~  筆者先談談:「利基(Niche)」!  這是白話文版的「利基」~筆者在曾經上過「Money and You」課程中學到的!   白話文版的「利基」,有三種特性: 1.我有,別人沒有! 2.別人做得沒有我好! 3.別人不願意做的事!   很簡單的用詞吧!  
2021/07/12
【楔子】 在論及「檢視商業模型」之前~  筆者先談談:「利基(Niche)」!  這是白話文版的「利基」~筆者在曾經上過「Money and You」課程中學到的!   白話文版的「利基」,有三種特性: 1.我有,別人沒有! 2.別人做得沒有我好! 3.別人不願意做的事!   很簡單的用詞吧!  
2021/07/12
【楔子】 原本,筆者不想提「商業模型 (Business Model)」~  因為筆者認為:這是創業者自己該做的事情!別人,無法代勞!   呵呵,寫著、寫著~發現:談微企創業,還是要談及「商業模式」呀!  筆者想要淺談的「商業模式」概念,當然不是創業者自己該思索的「商業模式」;  而是為後續的文章做
2021/07/12
【楔子】 原本,筆者不想提「商業模型 (Business Model)」~  因為筆者認為:這是創業者自己該做的事情!別人,無法代勞!   呵呵,寫著、寫著~發現:談微企創業,還是要談及「商業模式」呀!  筆者想要淺談的「商業模式」概念,當然不是創業者自己該思索的「商業模式」;  而是為後續的文章做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營收絕非做完一筆生意後,等待下一筆生意, 而是,不斷的『複製+放大』第一筆生意! 務必找到你的目標客群,不斷在他們面前曝光、用簡單好懂的銷售策略,提高他們的客單價、請好好經營會員,他們會是你穩定營收的關鍵!
Thumbnail
營收絕非做完一筆生意後,等待下一筆生意, 而是,不斷的『複製+放大』第一筆生意! 務必找到你的目標客群,不斷在他們面前曝光、用簡單好懂的銷售策略,提高他們的客單價、請好好經營會員,他們會是你穩定營收的關鍵!
Thumbnail
所有的行銷行為,都是為了經營而存在。 大多數人在經營銷售時,會認為行銷這件事在所有的事情之上,包含品牌價值、產品研發、團隊建立等等,但其實行銷的行為是建立在品牌經營的基礎之上。 市面上的許多企業,都是透過一邊經營一邊摸索,透過市場的回饋,才找到了屬於自己的定位。 看不見的品牌價值,是轉單的關鍵。
Thumbnail
所有的行銷行為,都是為了經營而存在。 大多數人在經營銷售時,會認為行銷這件事在所有的事情之上,包含品牌價值、產品研發、團隊建立等等,但其實行銷的行為是建立在品牌經營的基礎之上。 市面上的許多企業,都是透過一邊經營一邊摸索,透過市場的回饋,才找到了屬於自己的定位。 看不見的品牌價值,是轉單的關鍵。
Thumbnail
每個產業都有不同的商業模式,這些商業機密通常需要自己解讀,畢竟會賺錢的方式不會有人教你,只有不斷嘗試、測試出一套你的模式。
Thumbnail
每個產業都有不同的商業模式,這些商業機密通常需要自己解讀,畢竟會賺錢的方式不會有人教你,只有不斷嘗試、測試出一套你的模式。
Thumbnail
作者序:活下來的關鍵是我幹了這件事之後如果失敗了多久才能賺回來 答案是幾個月內就立馬幹,幾年就不幹,用這個方式調整自己的錯誤,無限復活 1.遇到問題搞定他就對了 不要一次砸下大量資金,很難翻身(跟股票一樣 小量試單 可行再加碼),因為 東西做了才知道能不能做的出來 故事本身帶來訂單
Thumbnail
作者序:活下來的關鍵是我幹了這件事之後如果失敗了多久才能賺回來 答案是幾個月內就立馬幹,幾年就不幹,用這個方式調整自己的錯誤,無限復活 1.遇到問題搞定他就對了 不要一次砸下大量資金,很難翻身(跟股票一樣 小量試單 可行再加碼),因為 東西做了才知道能不能做的出來 故事本身帶來訂單
Thumbnail
品牌的營運當中,既有的商業模式維持營運,每個年度的計畫內通常會有新專案的嘗試,產品研發、通路開發、門市拓點、組織擴建等等的年度方針,最終目的都是為了企業持續成長去創新品牌實力。 企業經營的目標除了當下營利,更要重視長遠的願景與市場導向,將未來的可能性打開、提前卡位
Thumbnail
品牌的營運當中,既有的商業模式維持營運,每個年度的計畫內通常會有新專案的嘗試,產品研發、通路開發、門市拓點、組織擴建等等的年度方針,最終目的都是為了企業持續成長去創新品牌實力。 企業經營的目標除了當下營利,更要重視長遠的願景與市場導向,將未來的可能性打開、提前卡位
Thumbnail
品牌草創時期資源不足是正常的,一人身兼多職理所當然,行銷資源上更是要甚麼沒甚麼,所以儘可能的找免費資源來使用,畢竟在訂單還不穩定的狀況下,每個月都在燒營運資金,不必要的費用當然能省則省,但公司未來的營運計畫要預留操作空間,不論甚麼產業,除了眼前的營運之外,未來幾年的市場跟走向,要有概略的推估,人才徵
Thumbnail
品牌草創時期資源不足是正常的,一人身兼多職理所當然,行銷資源上更是要甚麼沒甚麼,所以儘可能的找免費資源來使用,畢竟在訂單還不穩定的狀況下,每個月都在燒營運資金,不必要的費用當然能省則省,但公司未來的營運計畫要預留操作空間,不論甚麼產業,除了眼前的營運之外,未來幾年的市場跟走向,要有概略的推估,人才徵
Thumbnail
什麼是商業模式,簡單來說就是你的賺錢模式,不論你是公司體系或專業工作者,都需要一套商業模式;最常看到的案例,許多業主產品量產完成後,才開始思考該怎麼銷售,描繪消費者輪廓、找尋通路資源、評估廣告曝光等等問題,才發覺怎麼要做的事情一大堆,而手上的資源成本無法應付,最後變成哪裡有機會就丟哪裡
Thumbnail
什麼是商業模式,簡單來說就是你的賺錢模式,不論你是公司體系或專業工作者,都需要一套商業模式;最常看到的案例,許多業主產品量產完成後,才開始思考該怎麼銷售,描繪消費者輪廓、找尋通路資源、評估廣告曝光等等問題,才發覺怎麼要做的事情一大堆,而手上的資源成本無法應付,最後變成哪裡有機會就丟哪裡
Thumbnail
先想掠奪市場、再來創造市場 許多業主初創時期抱著許多美好的夢想,想像自家產品的獨特性、創新的市場區隔就能打下一片江山,但往往結果通常不如預期順利,如果你不是集團的子公司,否則很難承受這樣的虧損,若沒有控制好風險,打包的機率很高。 
Thumbnail
先想掠奪市場、再來創造市場 許多業主初創時期抱著許多美好的夢想,想像自家產品的獨特性、創新的市場區隔就能打下一片江山,但往往結果通常不如預期順利,如果你不是集團的子公司,否則很難承受這樣的虧損,若沒有控制好風險,打包的機率很高。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