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教好讀|《大膽假設、小心求證》的「思想與方法」

2021/09/27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拜讀「中國文化的展望」,初識殷海光,開了小小的腦洞,再也回不去了!讀的時候、不禁納悶:這人腦袋怎麼想的?巧遇「思想與方法」,無疑正解。
成了跨文化宣教士,到了宣教工場,生活、工作的面面方方,未知大於已知,是常設狀態;《大膽假設、小心求證》,是〝從未知跨進已知〞SOP的預設狀態。天天操作、反覆實踐,疑點越發不可收拾:什麼是〝假設〞?該怎麼〝求證〞?膽多大、才叫〝大膽”?心多小、才夠〝小心〞...?最早提出《大膽假設、小心求證》的是胡適,把《大膽假設、小心求證》解釋得最精闢、應用得淋漓盡致的是殷海光,完整的說法,也是「思想與方法」。誠然經典,跨世紀受益—殷海光(1964),思想與方法。全新修訂版(三版?)。台北:水牛,2013。336面。

「思想與方法」≠「思想的方法」

書名是「思想與方法」,而不是「思想的方法」,所以,這不是一本操作手冊,沒有〝如何思想〞的操作步驟流程圖。而是,作者以自己的「思想」為例,說明「方法」。
全書分兩部分:《導論部》和《專論部》,前者講應用,後者講理論。在《導論部》,透過顯微鏡,用微觀的角度,作者檢視、解析、陳述他的「思想」內容:我在想甚麼—科學與民主、科學與信仰、科學與倫理、語言和經驗、進步和成見,以及思想,定義“有顏色的思想”、“無顏色的思想”,和“正確的思想”。在《專論部》,透過望遠鏡,用宏觀的角度,作者闡釋他的「方法」:我為什麼這麼想—說明自己思想的背景,從歷史回溯、梳理脈絡,很有黃仁宇大歷史概念的味兒;把形成他思想體系的主體:〔邏輯經驗論〕,和〔科際整合〕,兩者的運作和因果,從發展沿革、關鍵人物、理論內容,甚至批判立場,及未來展望,娓娓道來。是很好的入門指引,也是精要的導讀。

關於「思想」

殷海光明確定義「思想」:「我在這裡所說的思想,是對知識負責的思想」,必須具備「夠複雜的心理活動及其內容」。很燒腦的!而且有實際的功能:「從致知的觀點看,從解決實際問題著眼」。作者據此提到三種思想的類別:
  1. “有顏色的思想”:有立場的、預設的思想;「經驗科學的發展,在一開頭是有顏色的」思想
  2. “沒有顏色的思想”:認知的思想;有顏色的思想「慢慢退色,以致顏色越來越少」的思想,「是澄清這個混亂時代,所真正需要的思想」
  3. “正確的思想”:「到正確思想之路,是經驗與邏輯」。經驗包含個人親身體驗的「原手經驗」,和透過閱讀、觀察,而得到的「次手經驗」;邏輯是合乎科學的、程序嚴謹的、也是經得起反覆檢證的
因此,「思想」不是一個行為、不是一個動作,甚至度是一種狀態,而是一個過程,照殷海光的說法,是一個退色的過程。從“有顏色的思想”,往“沒有顏色的思想”靠攏的過程。唯有透過思想,才會面對自己思想的侷限、承認自己知識的有限;也唯有透過思想的洗滌沖刷,原本濃稠厚重、暗沉顏色的思想,才會漸漸稀釋退色、越來越清淡明亮,甚至可以穿透,以致打破成見、調整偏見,朝正確的思想,移動、前進。

關於「方法」

說到「方法」,這本書不是技巧性的手冊指南,也找不到按部就班的使用說明;因此,與其說是「方法」 ,不如說是「態度」,一種尊重知識和專業的態度。就像作者在「論《大膽假設,小心求證》」文中,開宗明義—「方法學的重要問題」。方法不到位,因為思想不正確;「只有把握著經驗與邏輯的技術,才能從事正確的思想 」,所以,要先有正確的思想,才有正確的方法。接下來,回到《大膽假設、小心求證》,看看作者的「方法」。

假設應大膽,求證宜小心

1919年,師從實驗主義大師杜威 (John Dewey 1859-1952 ) 的胡適,提出《大膽假設、小心求證》的治學方法,對保守拘泥的當世,不啻振聾發聵,對後人治學、治世,影響深遠、及於今日。
殷海光在「論《大膽假設,小心求證》」一文,精要說明《大膽假設,小心求證》的前提,是方法學的訓練;《大膽假設,小心求證》的成敗,在乎「方法」,高度肯定「方法」的專業性。他據此定義「假設」、設立〈假設的五個標準〉,分析「求證」的類型、說明或然率的評估原則;也對「大膽」和「小心」的實質意義,一語道盡。作者看待《大膽假設,小心求證》,不只是科學與創意的結合,更大的貢獻,是對社會思想產生的效應:重致知、合理懷疑、以證據為憑。是作者心目中對症下藥,治癒鄉愿愚民的良方。語末不勝唏噓,未竟之志,重重提起、輕輕放下。
不止於此,殷海光收錄羅業宏的「我看《大膽假設與小心求證》之爭」,羅列不同的主張,採集批判的聲音。他提出批判,也接受批判。自由主義的主張,不只是理論思想,也體現在行動上,正反對照的書寫,經得起檢驗的示範。

宣教士的「思想與方法」

宣教士身懷十八般武藝、帶著宣教秘笈寶典,到了宣教工場,有備而來要大施拳腳、收復失土, 為主大發熱心、攻城掠地,也為可預期的悲劇性收場,揭開序幕。如何防患於未然,避免悲情落幕、哀怨滿腹,殷海光的「思想與方法」,送禮自用兩相宜,是炎炎夏日的三伏貼,冬病夏治、無病強身。

大膽假設的「思想」

在宣教工場上,宣教士能不能從未知跨進已知,首先要看,願不願意承認自己的無知,意識到自己"有顏色的思想"。接下來,還願意不間斷地實踐體驗、累積「原手經驗」,並且持續閱讀觀察、吸收「次手經驗」,腳踏實地的同時,爬上巨人的肩膀,擴充個人經驗庫的質與量。與此同步的是,常態燒腦的邏輯思維,經得起檢驗的嚴謹思考,把經驗的庫存,去蕪存菁,提高知識含金量,進入拓寬思想界限、深化思想脈絡的階段,才有可能在思想上大開大闔、兼容並蓄,接近"沒有顏色的思想"。然後,在淬鍊過的知識基礎上,提出合乎標準、心理狀態上夠大膽的假設,透過經驗和邏輯的過濾,小心求證,再調整、修正、制定,因時、因地、因人制宜的宣教策略。因為發展正確的思想,做了正確的事,而成為正確的人,這才是正途。

小心求證的「方法」

宣教士處心積慮要傳遞的「思想」,常常出師未捷!第一道罩門,多半發生在宣教士表達的「方法」上。不提當地語言和文化的門檻,只因為自己一頭霧水、始終沒弄清楚自己的思想,所以一開口,就是語焉不詳;要不然就是自嗨,講的人很激動、卻很模糊,聽的人很無感、也很迷糊。那個場面,不是尷尬,而是羞愧。「深知所信 」,好像口是心非!
表達,不是伶牙俐齒、舌燦蓮花,而是像殷海光以自己的「思想」為例,在《導論部》和《專論部》,把思想的內容,和思想的脈絡,完整交代。以宣教士為例,怎麼在「思想」上下更大的功夫,檢視自己的信仰「我為什麼信耶穌?」,然後小心求證,反覆演練、累積經驗,見賢思齊、見不賢內自省,把「福音是什麼?為什麼這是福音?」,用合乎邏輯的語言和文字,以專業的「方法」,表達出來:你知道你在講什麼,別人也知道你在講什麼。僅只於此。

讓上帝破涕為笑

猶太諺語「人類一思考,上帝就發笑」,上帝在這裡不是訕笑,而是發自內心歡喜而笑。因為上帝知道,當初祂造人,就要人多多思考,因為思考是屬靈的光合作用,可以促進屬靈的新陳代謝,越思考的人,越靠近謙卑。碰觸思想的瓶頸侷限,對不同的思想,有更多的尊敬、也更高的接納度,甚至持續燒腦的思考。這點,和殷海光的看法一致。
殷海光以他的「思想和方法」,示範他的人生,做人做事的風度,用「思想」替時代把脈、用「方法」作為藥方,不意,成了典範。宣教士、亦如是。宣教不是外面的攻城掠地,而是裏面的平穩安靜。宣教士站在世界的對立面,魔鬼遍地遊行、尋找可吞吃的,宣教士直攖其鋒。「我將我的平安賜給你,我的平安是世界不能給,也是世界奪不去的」。一個深度思考的宣教士,不會焦慮,不會抓狂,不會起肖,不會崩潰;一個不思考的宣教士,反之亦然。因此,如果宣教士不思考,上帝可能會痛哭流涕。反之亦然,宣教士一思考,上帝破涕為笑。
26會員
160內容數
在柬埔寨鄉村 日出而作 日落而息 灌溉高棉人對耶穌的認識 耕耘高棉人跟耶穌的感情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