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會成真的未來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如果你要求一個進步主義者想像一個科幻小說的背景,並試圖描繪其科技與社會的想像,你會得到從一個二十世紀初風格就靜止不變的技術幻想,如流線狀的未來主義高樓大廈太空艦隊與星際社會,有自我意識的機器人等。近一百年來除了一些後現代主義(ex.LGBT權力)的修飾外,這個幻想背景基本上沒有多大改變。


raw-image


這種已經僵化的科幻設定基本上可以簡化成一種觀念;即人類的歷史是通往群星的單行道,而現代文明(也就是西方文明),在這條單行道上佔了重要的位置,人類前往無限的起點正要開始。

這種觀念隱含著這樣一種主張,即西方文明(現在已經覆蓋在地球表面上大多數的地方)擁有的技術是唯一重要的技術,而其思想具有絕對的普世性,是人類社會最為理想的形式;過去文明中的人們在無望的痛苦和貧困中艱難跋涉,因為西方文明還沒誕生並將其「最為理想的現代性」施加於全人類上。

在思想史上,這種觀念能夠用一種術語來描述:輝格史學。早在 18 和 19 世紀的英國,輝格黨——他們的正式名稱是自由黨,在英國知識文化中佔據主導地位。認同輝格史學觀念的歷史學家們虔誠地相信 18 世紀和 19 世紀的英國自由主義是未來的浪潮,因此過去的每一種文化現象都可以通過它對輝格觀點最終勝利的貢獻程度來判斷,這就是輝格黨人寫歷史的方式。最終這種觀念透過大英帝國與美利堅合眾國滲透到世界各地,而上面提到的「科幻小說老梗」就是在輝格史學的影響下誕生並發揚光大的。

這就是為什麼DC漫畫幻想的未來世界不管過幾百年,甚至大多數的外星文明都是一成不變的高樓大廈,裡面的角色和各種機器人工作,開著功能差不多的太空船。這就是為什麼像是《稻米和鹽的歲月》(The Years of Rice and Salt) 這樣空想歷史的小說總是想像即使在西方文明不存在的平行歷史,其他社會依然會發展完全相同的先進技術。

很顯然許多科幻作家並沒有意識到,技術深受文化因素的影響,而西方文明出於自身特殊原因將其努力和資源投入到特定的技術項目中。他們似乎沒有考慮過其他文明發展技術的文化背景,而是直接假設所有文化都會發展出高樓大廈,嘗試製造人形機器,並試圖製造太空飛船等。

但事實很有可能並非如此,因為西方文明技術的源頭實際上是源自於中世紀產生出來的「無限空間」這一文化象徵,也因此地球上產生的諸多文化只有西方文化才有能力發展出公式為F=ma的牛頓力學,並以此製造出能夠快速運行的船艦,火車,乃至於太空船;也因為對無限空間的信仰,發展出了騰空而起的哥德式大教堂,並以此建築技術為基礎,發展出了高樓大廈。

有很多理由可以解釋為什麼超越當前輝格史學並嘗試以一種不那麼盲目的方式看待技術的可能性是個好主意。但這也就衍生出了另一個問題,如果現代文明沒落甚至喪失了上述的精神泉源,那麼的話這些技術能否倖存下來?答案是除了一些最為基本的知識(例如牛頓力學跟相對論這類經過訓練小學生跟中學生就能理解的嘗試),大多數需要多人維護的知識與技術體系流失的機會非常大。

raw-image

而隨著技術體系隨著科學的衰退而放緩,這些未來圖像將永遠只是未來,也許未來主義高樓大廈能在大城市仍然存在的情況下留存個幾百年,也許近地太空船體系也能在高資本企業與太空衛星的需求下長期維持個數十人的體系,直到最後一個衛星不再被人類所需要。但是最終,這一切奇蹟都會隨著西方的沒落而消失,正如同人們不再以華夏的建築風格建造城市一樣,一旦大城市消退,而後起的文明判定自己不需要像現代文明那樣將房子蓋得如同尖塔一般,或是利用在高空中快速飛行的衛星而是以其他途徑來傳播資訊;這幅科學幻想的奇妙景象,也將如同古羅馬希臘,古代印度,古代兩河那些認為有可能成真的幻想一樣,被認為是不可能的事物,成為純粹的幻想。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龜兔的沙龍
109會員
180內容數
本專題目的在於介紹德國歷史哲學家史賓格勒,在二十世紀初提出的一個歷史哲學體系,目的在於讓更多人了解更多看歷史的角度,並破除漢字圈對於啟蒙進步史觀的崇拜。
龜兔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5/05/04
二十一世紀初的伊斯蘭原教旨主義,如同共產主義一般,企圖征服全世界。
Thumbnail
2025/05/04
二十一世紀初的伊斯蘭原教旨主義,如同共產主義一般,企圖征服全世界。
Thumbnail
2025/04/19
這週寫寫我關於目前國際局勢的一些看法。
Thumbnail
2025/04/19
這週寫寫我關於目前國際局勢的一些看法。
Thumbnail
2025/04/12
老歐洲的問題是,他們不相信自己的利益比意識形態更重要;並且他們也不真正的相信自己的意識形態值得捍衛。今天在貿易戰的混亂中,來稍微講講一下,我對歐洲的一些問題的看法。
Thumbnail
2025/04/12
老歐洲的問題是,他們不相信自己的利益比意識形態更重要;並且他們也不真正的相信自己的意識形態值得捍衛。今天在貿易戰的混亂中,來稍微講講一下,我對歐洲的一些問題的看法。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時光機器】 ◎ 赫伯特.喬治.威爾斯 #書摘 置身於所有這些未知的事物中間,面對這樣一個難題是令人絕望的,會讓你走向偏執。直面這個世界,學會它的方式,觀察它,別草率下結論,最終你會找到線索的。 都說人生就是一場夢,有時是一場非常可憐的夢。
Thumbnail
【時光機器】 ◎ 赫伯特.喬治.威爾斯 #書摘 置身於所有這些未知的事物中間,面對這樣一個難題是令人絕望的,會讓你走向偏執。直面這個世界,學會它的方式,觀察它,別草率下結論,最終你會找到線索的。 都說人生就是一場夢,有時是一場非常可憐的夢。
Thumbnail
給訂閱電子報的你: 走出高鐵的冷氣風門,就到了南國。 這是《雪國》的開頭,一本我從沒看完的書。 這期電子報的標題是否叫做「吃書脊的人」? 如果沒有,肯定是我改變了心意。 還是回到漂流少年上面來吧。 是的,還要再介紹兩種能(概)力(念)。 建構式世界,還有心理學導向與寫實主義導向的。
Thumbnail
給訂閱電子報的你: 走出高鐵的冷氣風門,就到了南國。 這是《雪國》的開頭,一本我從沒看完的書。 這期電子報的標題是否叫做「吃書脊的人」? 如果沒有,肯定是我改變了心意。 還是回到漂流少年上面來吧。 是的,還要再介紹兩種能(概)力(念)。 建構式世界,還有心理學導向與寫實主義導向的。
Thumbnail
《未來的》是一部以現在人們所掌握的科學科技創新技術,來想像未來人類的藍圖,用輕鬆幽默的方式呈現讓觀眾知道有可能是未來的趨勢、或是一項假說和挑戰,來推測人類未來的生活會是什麼樣子的雛型。有些你可能早早預料,但有更多未來可能在你預料之外。
Thumbnail
《未來的》是一部以現在人們所掌握的科學科技創新技術,來想像未來人類的藍圖,用輕鬆幽默的方式呈現讓觀眾知道有可能是未來的趨勢、或是一項假說和挑戰,來推測人類未來的生活會是什麼樣子的雛型。有些你可能早早預料,但有更多未來可能在你預料之外。
Thumbnail
即使你對科幻沒特別感興趣,光是讀讀怎麼定義一個內容類型的範圍、特徵、策略,也能度過有益身心的時光。
Thumbnail
即使你對科幻沒特別感興趣,光是讀讀怎麼定義一個內容類型的範圍、特徵、策略,也能度過有益身心的時光。
Thumbnail
如果你要求一個進步主義者想像一個科幻小說的背景,你會得到從一個二十世紀初風格就靜止不變的技術幻想,如未來主義高樓大廈,太空艦隊,機器人等。近一百年來除了一些後現代主義的修飾外,這個幻想背景基本上沒有多大改變。 本文將試圖論述為何如此,以及為何這種幻想未來幾百年不可能成真。
Thumbnail
如果你要求一個進步主義者想像一個科幻小說的背景,你會得到從一個二十世紀初風格就靜止不變的技術幻想,如未來主義高樓大廈,太空艦隊,機器人等。近一百年來除了一些後現代主義的修飾外,這個幻想背景基本上沒有多大改變。 本文將試圖論述為何如此,以及為何這種幻想未來幾百年不可能成真。
Thumbnail
我們天上的閃光是甚麼? 第八章 一堂關於近代史的課程 這些『回憶起』科學知識的人,早在被送往地球之前就已經掌握那些了。通常,沒人可以在一生中觀測或發現如此多的自然科學和數學的知識,甚至經歷幾百次生命輪迴的時間也做不到。這些學科已經花費了那些文明社會數十億年的時間才得以建立。 在地球上的『現在–成為者
Thumbnail
我們天上的閃光是甚麼? 第八章 一堂關於近代史的課程 這些『回憶起』科學知識的人,早在被送往地球之前就已經掌握那些了。通常,沒人可以在一生中觀測或發現如此多的自然科學和數學的知識,甚至經歷幾百次生命輪迴的時間也做不到。這些學科已經花費了那些文明社會數十億年的時間才得以建立。 在地球上的『現在–成為者
Thumbnail
分享紀錄 | 2020.11.11
Thumbnail
分享紀錄 | 2020.11.11
Thumbnail
你有沒有想過,如果有一天世界真的出現了巨龍,深沉的海底浮現了夢幻的海之諸島,天空的雲朵真的棲息著一群長著翅膀的人形生物,那麼我們對奇幻的想像,會不會因此遭到扼殺?當想像被實現了,成為了既有的現實,想像的產物,還能歸類於奇幻嗎?
Thumbnail
你有沒有想過,如果有一天世界真的出現了巨龍,深沉的海底浮現了夢幻的海之諸島,天空的雲朵真的棲息著一群長著翅膀的人形生物,那麼我們對奇幻的想像,會不會因此遭到扼殺?當想像被實現了,成為了既有的現實,想像的產物,還能歸類於奇幻嗎?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