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疫情下,真實的現況.....

更新 發佈閱讀 4 分鐘

2019年在疫情爆發時,各方親朋好友因網路驚悚的標題以及新聞早中晚不停的報導,對我展開各種訊息電話的慰問,但現實是我仍然好好吃飯睡覺正常上班,很多人因為新聞各種醫療人員在前線的爆料,同理的認為我也深陷其中,儘管我冷靜的解釋因為SRAS所以醫院已經有應對措施,而且我所屬重症單位特殊所以不常接觸到『肺炎』患者,更別說是接觸到『新冠肺炎確診』的患者了,聽到我這番回應後,過幾個禮拜各界如海浪般頗濤的關心也漸漸消停了。

事實是我在第一時間向主管提出支援的意願,單純只是想體驗不同經驗,基於尊重同住者我告知了寢室室友,室友表示他也和我有相同想法,但他的出發點只為離開現有單位給予的壓力所以也像單位主管提出意願,原本以為我們會像新聞報導一樣,立刻被召喚前去支援,但事實是我們依舊在原單位工作,正常上下班,唯一改變的是平時前往醫院的路線以及平常上班的同仁因為分艙劃分動線,實則和以往毫無變化。

2021年二度爆發的疫情,我才真正感受到疫情和自己很接近,或許是因為後期病毒變種,或是因為大家都有明顯症狀「發燒、呼吸喘」才來醫院所以轉變成重症患者的數量激增,因為台灣在疫情初期優秀的控制,所以各大醫院對於細節上的思考就顯得派緩慢且不上用場,進而發生疑似患者收療到非專責加護中心,儘管醫院感控小組對於此現象回覆「疑似非確診只需要單層防護,待PCR陰性即可解除,所以可以收療在非專責加護中心」,但隨著病房發生快篩陰性且PCR第一次陰性但第二次陽性時,對於感控先前說的話無疑是專業打臉,而第一線護理師則是各種人性惶惶,這可還未提及非專責加護中心裝備不足的狀況,以至於單位主管協助團購各種防護裝備,護理人員自掏腰包只為保護自己和家人,而我選擇再次提出到負壓隔離加護中心支援,所謂最危險的地方就是最安全的地方,在疫情二次爆發時徹底驗證了這個道理。

在萬華爆發後的五月底我來到負壓隔離加護中心支援,驚為天人的證實這裡是最安全的地方,全身包到腳的兔寶寶裝以及第二層防水隔離衣都不是用過即丟,不像其他加護中心因為缺乏重複使用至少八小時,更別說髮帽護目鏡這些,物資充足可以說是醫院的是富有地區,而在專責負壓加護中心對於防護以及感控觀念是深植於心的習慣,有別於其他單位在穿脫隔離衣上的不熟練,雖然醫院每年安排相關課程複習,可對於熟能生巧方面還是有差別,體會完三天支援生活後的我,猶如打開新視野的驚訝。雖說疫情下辛苦是一定有的,照顧確診患者與疑似患者風險差異大,相較在疑似轉為確診的風險護理師心理層面的壓力更大。


在疫情因疫苗施打趨向緩和後,重症需求的負擔就放鬆多了,雖然大家總喊著要去賺防疫獎金,但真實毅然決然去參與的在少數,慶幸的是目前沒有醫護死亡的案例,而支援的同事都安全回歸,只是經歷這些所謂「滾動式調整」讓我覺得所謂醫院評鑑要求都是紙上談兵,到底要多少次的經驗才能換來完整又確實的規劃?在這之前保護好自己是最簡單的改變了。

而你們在疫情下又有怎樣的『真實』變化呢?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J's的沙龍
0會員
6內容數
人生很長但遇到的人也很多,有些是擦肩而過的路人,有些是同事,或是數年好友,半輩子的家人,這些人會改變自己的觀念,改變自己的未來,我們真的要這麼的在意或是隨意遺忘嗎?我在出生到面在工作生命經歷很多種人,有霸凌我的人,有讓我重拾信心的人,也有讓我改變個性的人,我決定好好記錄下這些改變我讓我前進的這些人。
J's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1/09/07
你的人生中有沒有一種人,因為這個單位太累、主管太機車、前輩太刁難、後輩太無能或是顧客太煩人而選擇轉換職場呢?我沒有。你們有又是因爲何種原因?而離開後是改善還是一樣糟糕?有沒有如果當初我沒選擇離開的悔恨嗎?
2021/09/07
你的人生中有沒有一種人,因為這個單位太累、主管太機車、前輩太刁難、後輩太無能或是顧客太煩人而選擇轉換職場呢?我沒有。你們有又是因爲何種原因?而離開後是改善還是一樣糟糕?有沒有如果當初我沒選擇離開的悔恨嗎?
2021/08/14
最近因畢業季新進人員多,學妹哭這問我要多久才會變好。這位學妹在病房不到一年後參與加護病房訓練後被分配到這個單位,而在學妹開始獨立照護後,漏東漏西是日常,很多交接不清楚是常態,遇到緊急反應不過來是正常,經過長時間的反覆操作總有進步的一天,至少我們這些學姊們這樣期待著,但在這個短則一年長則會到兩年的期間
2021/08/14
最近因畢業季新進人員多,學妹哭這問我要多久才會變好。這位學妹在病房不到一年後參與加護病房訓練後被分配到這個單位,而在學妹開始獨立照護後,漏東漏西是日常,很多交接不清楚是常態,遇到緊急反應不過來是正常,經過長時間的反覆操作總有進步的一天,至少我們這些學姊們這樣期待著,但在這個短則一年長則會到兩年的期間
2021/07/18
近期因為疫情沒辦法像往常一樣到處遊玩,強迫自己找不用出門的事情打發時間,更重要的是面對自己的財務狀況。 一直以來都想接觸投資也註冊了證劵戶,但這證劵戶閒置了近半年,後來在朋友的陪伴下決定學習踏入這個深淵,初期聽了朋友的小道消息所以購買一些股票但是事實是所謂的交學費。
Thumbnail
2021/07/18
近期因為疫情沒辦法像往常一樣到處遊玩,強迫自己找不用出門的事情打發時間,更重要的是面對自己的財務狀況。 一直以來都想接觸投資也註冊了證劵戶,但這證劵戶閒置了近半年,後來在朋友的陪伴下決定學習踏入這個深淵,初期聽了朋友的小道消息所以購買一些股票但是事實是所謂的交學費。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蝦皮分潤計畫讓我在分享旅遊文章時,也能透過推薦好物累積被動收入,貼補旅行基金。這篇文章,除了介紹計畫的操作亮點與心得,也分享我最常應用的案例:「旅行必備小物 TOP5」,包含行李鎖、免洗內衣褲、分裝瓶、折疊衣架與真空壓縮袋,幫助出國打包更輕鬆。想同時記錄旅行、分享好物又創造額外收入的你,千萬別錯過!
Thumbnail
蝦皮分潤計畫讓我在分享旅遊文章時,也能透過推薦好物累積被動收入,貼補旅行基金。這篇文章,除了介紹計畫的操作亮點與心得,也分享我最常應用的案例:「旅行必備小物 TOP5」,包含行李鎖、免洗內衣褲、分裝瓶、折疊衣架與真空壓縮袋,幫助出國打包更輕鬆。想同時記錄旅行、分享好物又創造額外收入的你,千萬別錯過!
Thumbnail
想增加被動收入?加入蝦皮分潤計畫是輕鬆上手的好方法!本文提供完整教學,包含申請流程、賺取分潤技巧,以及實際使用心得分享,助你輕鬆獲得額外收入。
Thumbnail
想增加被動收入?加入蝦皮分潤計畫是輕鬆上手的好方法!本文提供完整教學,包含申請流程、賺取分潤技巧,以及實際使用心得分享,助你輕鬆獲得額外收入。
Thumbnail
疫情近來緩和許多,各地解封、解口罩, 隨著暑假到來又興起一波旅遊潮。以為疫情過去的我,不小心掉以輕心,於是...我確診了!在家休養的這一周,回顧生病的心理的狀態是什麼?喜歡幫助人的投射者,需要他人幫助時又是什麼反應?
Thumbnail
疫情近來緩和許多,各地解封、解口罩, 隨著暑假到來又興起一波旅遊潮。以為疫情過去的我,不小心掉以輕心,於是...我確診了!在家休養的這一周,回顧生病的心理的狀態是什麼?喜歡幫助人的投射者,需要他人幫助時又是什麼反應?
Thumbnail
疫情延燒兩年,從一開始的緊張惶恐,到後來逐漸適應,直到今年試著恢復過往的生活,並不斷告訴自己,疫苗打了,我的身體波棒,日子還是要過下去,就把新冠當流感吧!心中一放鬆,沒想到就真的確診了!
Thumbnail
疫情延燒兩年,從一開始的緊張惶恐,到後來逐漸適應,直到今年試著恢復過往的生活,並不斷告訴自己,疫苗打了,我的身體波棒,日子還是要過下去,就把新冠當流感吧!心中一放鬆,沒想到就真的確診了!
Thumbnail
2022年疫情大爆發,在職婦女如何度過政策下的居家隔離 看著疫情越來越嚴重,心想家中小孩大的疫苗打了3劑,小的也打了2劑,至於我個人因職場要求也打了3劑,有打有保佑平常也有注意衛生,確診這2個字找上門機率不大。 就在5月3號大的PCR檢驗為陽性,報告主管後要我【馬上】回家隔離。
Thumbnail
2022年疫情大爆發,在職婦女如何度過政策下的居家隔離 看著疫情越來越嚴重,心想家中小孩大的疫苗打了3劑,小的也打了2劑,至於我個人因職場要求也打了3劑,有打有保佑平常也有注意衛生,確診這2個字找上門機率不大。 就在5月3號大的PCR檢驗為陽性,報告主管後要我【馬上】回家隔離。
Thumbnail
截至發文時都沒有收到回應,畢竟這幾天疫情的快速增長態勢根本讓前線工作人員都忙到不可思議了,這種小小的不便與不算是狀況的問題,根本不值得去追蹤了。心安了,自己也就又回到隔離狀態繼續該做什麼就做什麼去。
Thumbnail
截至發文時都沒有收到回應,畢竟這幾天疫情的快速增長態勢根本讓前線工作人員都忙到不可思議了,這種小小的不便與不算是狀況的問題,根本不值得去追蹤了。心安了,自己也就又回到隔離狀態繼續該做什麼就做什麼去。
Thumbnail
疫情當下,最辛苦的一定是醫護和警消人員,臉書上一張張拿下防護時,勒痕滿布的臉,汗濕的醫院制服,不用動用任何文字和言語,就可以明瞭他們今天過得有多辛苦:那些時不時就傳來的救護車或警車的鳴笛聲,又要出動一批人冒著被感染的風險出勤了;那些工作地點不在冷氣房,而是一個又一個臨時快篩站,他們努力檢測,和時間賽
Thumbnail
疫情當下,最辛苦的一定是醫護和警消人員,臉書上一張張拿下防護時,勒痕滿布的臉,汗濕的醫院制服,不用動用任何文字和言語,就可以明瞭他們今天過得有多辛苦:那些時不時就傳來的救護車或警車的鳴笛聲,又要出動一批人冒著被感染的風險出勤了;那些工作地點不在冷氣房,而是一個又一個臨時快篩站,他們努力檢測,和時間賽
Thumbnail
隨著COVID-19的疫情爆發,新聞裡每日破百例的確診數、醫療量能的不足、醫病關係的緊張、防疫物資的搶購…...等,實實在在顯示壓抑不住內心的焦慮。 突然增加的確診數,衝擊了醫療體系量能。 這些是一年前的我們未曾想像過的畫面,正赤裸裸地在醫院上演著。 醫療防疫人員 帶著密不通風的N95口罩、著全身
Thumbnail
隨著COVID-19的疫情爆發,新聞裡每日破百例的確診數、醫療量能的不足、醫病關係的緊張、防疫物資的搶購…...等,實實在在顯示壓抑不住內心的焦慮。 突然增加的確診數,衝擊了醫療體系量能。 這些是一年前的我們未曾想像過的畫面,正赤裸裸地在醫院上演著。 醫療防疫人員 帶著密不通風的N95口罩、著全身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