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找人生真正的快樂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以下為一位有緣人分享:
幾年前,我與先生買了一艘一直很想要的獨木舟,興沖沖地搬上車頂,就在我們準備好要出發旅遊時,旁邊的車主對我們說:「你們的快樂就要開始囉!」是的!我們開始到處遊玩、探險,那時的生活真的很快樂。但好景不常,過沒多久,家人們和我就陸陸續續病倒了,我有近兩年不斷地進出醫院,身體狀況時好時壞,家人們也一個、一個的過世,心情極度沮喪,已經沒有心情和體力去探險了,那個獨木舟從此就被我束之高閣。
年輕時的先生愛旅行,遊遍許多國家,卻在開了自己的店後,被綁在店裡不得自由,每次連續假期看到客人們來店裡歡度佳節,他就會羨慕不已,感嘆自己已經沒了到處旅行的自由。
近幾年來我的母親身體不好,連帶著影響她的胃口和食慾;她也沒精力去採買做料理,全靠晚輩張羅她的飲食。這對於熱愛美食的母親來說,是很大的打擊,不能吃自己喜歡吃的食物,每次打電話向她問安時,大半的時間她都在哀怨著訴說當天吃了什麼難吃的食物。
我的婆婆最愛熱鬧,能與親朋好友閒坐、聊一整天,這是她最開心的事。但這次流行疾病嚴重,不能再與人相聚聊天了,只能一個人獨處,她的情緒一直很低落。
反思自己身邊的人,我和先生喜愛尋幽訪勝,母親熱愛品嚐美食、婆婆熱衷社交,我們與世上大部分的人都一樣,一輩子都在追尋快樂,但這些快樂就好像毒品一樣,讓人上癮、難以自拔。享福即是耗福,過度追求享樂,肆意揮霍,卻不知培福、修福,等到有一天福報都用完了,人生定然也跟著跌到谷底,痛苦煎熬、難以翻身。人都有惰性,當我們習慣享受,就會漸漸地不能再承受艱苦;等到有一天福報耗盡,再回想起過往曾經的快樂和享受時,就會如同毒癮發作一樣,煎熬難耐、痛苦難當。
聖嚴法師說:「一般人感受到的快樂,是因為滿足『五欲』─眼、耳、鼻、舌、身而得來的欲樂,欲樂的『樂』都包含著『苦』在其中。凡是欲樂,都是暫時、無常的,很快就會過去,感覺上很真實,其實很虛幻,而虛幻的感受本身就是一種苦。因此,五欲之樂仍在痛苦之中,說穿了,這種快樂只是一種和「苦」相對的感受。最究竟的快樂是「解脫之樂」,透過修行得到解脫之後,不再有任何困擾及煩惱,心理上不再有任何負擔,這時候,才是真正、絕對的快樂,也才是真正值得我們追求的快樂。」
當我的人生處在痛苦的低潮時,是佛法拉了我一把,讓我可以藉由懺悔、誦經、靜坐、行善來反省自己的無明、消除累世的業力、補足福德資糧以及提升心性。遇到逆境如如不動,應無所住,境隨心轉,心不隨妄念起波瀾,就是解脫的大快樂、大自在。
(分享完畢)
眾生在娑婆世界中,熙熙攘攘,利來利往,大多皆是為了各自的利益而奔波。但,因欲望所追求的快樂哪一樣能夠長久?家財萬貫、富可敵國,但死後一樣都帶不走;位高權重、呼風喚雨,若一朝失勢便乏人問津;相愛時的山盟海誓敵不過時間的侵蝕、人心的變換,情到濃時轉為薄、色衰而愛弛,就算能夠白頭偕老,但死後還是得各奔輪迴路。人類的欲望無窮盡,所有的煩惱和痛苦皆因欲望而生,由欲望而得來的快樂是虛無飄渺的,如夢幻泡影,這些欲樂不能讓我們獲得清淨、安寧、自在,只會讓我們墮落在求不得、放不下的執著中,輪迴在無邊無際的煉獄苦海裡。
淨空法師開示:
真正快樂不是外面的刺激,是從內心裡面生出來的。
眾生對於一切法都貪戀、都希求、都分別執著,這就把本來是佛變成六道眾生,在佛的眼目當中可憐憫者。每一個眾生原本跟一切諸佛一樣,跟阿彌陀佛沒有差別,為什麼今天變成這個樣子?首先就是迷了,迷是愚痴,自性本有的無量智慧,這一迷之後,智慧變成煩惱,變成無量煩惱。佛現在教給我們,要把這個東西放下,首先把你的欲望,對物質上享受的欲望、精神上享受的欲望統統放下。有人說這是人生的享受,放下了,做人還有什麼意思?凡夫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凡夫他所認識的快樂,我們用一般的名詞來解釋,都只是一些刺激,真正的樂他沒有享受到。好像現在這個世間的年輕人,很多都在吸毒,你問他為什麼吸毒?他們認為這是快樂。但這個樂,付出的代價是生命,是極其痛苦,哪裡是樂?
佛法裡面有沒有樂?有,連世間法都有,凡是隨順性德的都有樂。《論語》頭一句話說,「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那個「說」就是喜悅,就是快樂。這樂從哪裡來的?「學」,學了之後把它落實,「習」就是落實,落實在生活,落實在工作,落實在為人處事、待人接物,真快樂!自己快樂,別人也快樂,不亦悅乎。悅是喜悅,這種快樂不是外面的刺激,從內心裡面生出來的。
祖師大德們常說:「世味哪有法味濃」,這個世間五欲六塵、天上人間,這個味道跟法,聖賢的法、佛菩薩的法相比差太遠了。世間這些樂,時間久了會厭倦,就是所謂的樂極生悲,自性裡面的樂永遠不會生悲,而是常生歡喜心,其樂無窮,無止境、無邊際。為什麼?因為聖賢的樂是從自性生出來的,是性德向外的流露。
這個世間人,世間人迷,他沒見性,他的樂是從八識五十一心裡所生的,那裡面的根本就是煩惱。所以樂極會生悲,樂裡面有很多副作用,那個東西不是好東西,不像聖賢之法純淨純善,道理在此。這是我們說教所詮之義理,所以法喜充滿,常生歡喜心。
連世間法,孔子都說「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那個學是聖人的教誨,把聖人的教誨統統落實、統統做到,變成自己的思想,變成自己的言語,變成自己的行為,快樂無比。(引用完畢)
享福即是耗福,生活若是過得奢靡浪費、享受過頭,福報就會快速消耗;若不懂得惜福、培福、種福,一但福報耗盡,人生就會走下坡,諸事不順、身體欠安、煩惱痛苦無窮盡。吃苦了苦,苦盡甘必來;人要學習吃苦,因為「苦」中隱藏著智慧以及讓人生成長的養分,能吃苦,才能體會人生苦難的真諦,這就是「歷事煉心」。
人要經過學習、訓練才能成長,修行也是一種學習、一種訓練。我們都是凡夫俗子,都要透過長期持誦佛經,日日薰陶,時時反省,以經典所述的智慧常常練習、不斷地訓練來圓滿人生中的一切因緣,如此,心性才能漸漸地提升、智慧也才得以啟發。天下沒有一步登天的便宜事,要腳踏實地,穩紮穩打,來時路才能越舖越平坦,越開拓越寬廣,越走越安穩。「天下無難事,只怕有心人」,改變命運不難,就看您願不願意給自己一次改命、改運的機會!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南無藥師琉璃光如來
南無阿彌陀佛
南無大悲觀世音菩薩
南無大願地藏王菩薩
南無韋馱菩薩
南無伽藍菩薩
南無十方一切諸佛菩薩摩訶薩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以下為一位有緣人分享:   一直以來腦袋裡都有幻聽,會告訴我去死、去死、去死,或者一天到晚對我不斷地罵髒話、嘲笑等等。我看了很多心理醫生,花了數十萬,都沒有辦法根治這些問題。我告訴醫生,我很想去自殺,最後被醫生判斷是精神分裂症,領到一本身心障礙手冊,每天過著痛苦的生活。   原以為我的人生再也沒有任
以下兩篇文章,為同一位有緣人分享:   分享一   《阿伯的話─現場開示精華節錄》:「要認真的學佛、修行,心開意解,說話才不會處處尖銳,傷人傷己。若家人彼此之間係來了結因果,則要力求圓滿,如同學習考試及格了,累積足夠的學分,就可以畢業。」   星期五回家探視父母,母親原本都是看完電視後,約晚上十時三
以下為一位有緣人分享:   《阿伯的話─現場開示精華節錄》:「無形的記金簿就是福德資糧,福德資糧不足做任何事都會不順。多誦經、多行善,平常就要做,累積自己的福德資糧,若福德資糧不足,賺的錢也會有限。不論有沒有錢都要佈施,不要等有錢才佈施。」   自己在未學佛修行前,完全沒有佈施的概念,我認為只要努力
以下為一位有緣人分享:   往年都從媒體得知國外因流行疾病造成無數死亡案例,那時覺得這個流行病和死亡離我們很遠也與我們無關,但今年流行疾病迅速擴散,確診和死亡案例皆快速飆升,國家因此頒布一連串的政策,全國上下都要齊心來對抗這來勢洶洶的流行病毒。   國家防疫政策頒布,大家的生活作息、食衣住行有了很大
以下為一位有緣人分享:   最近流行疾病確診人數攀升,變種流行病毒影響甚大,世間人心惶惶、焦躁不安,在這動盪不安的期間,非必要少出門,好好待在家裡誦經唸佛,閱讀精舍部落格文章、《因果濟世集》、《阿伯的話─現場開示精華節錄》……等等,有助於安定人心,增強正面能量與磁場。我看到幾段阿伯的話,深有感觸,在
以下為一位有緣人分享:   《阿伯的話─現場開示精華節錄》:「世事多變化,要『命運』,還是要『運命』? 『命運』係命被八字框住,『運命』係自己努力修行改變命運。雖說生死有命,但身體保養好,並且積極誦經行善布施,則會較好過,更甚者或許壽命可以延長。」   上個月,嬸嬸看媽媽老是在家,就幫她物色一個離家
以下為一位有緣人分享:   一直以來腦袋裡都有幻聽,會告訴我去死、去死、去死,或者一天到晚對我不斷地罵髒話、嘲笑等等。我看了很多心理醫生,花了數十萬,都沒有辦法根治這些問題。我告訴醫生,我很想去自殺,最後被醫生判斷是精神分裂症,領到一本身心障礙手冊,每天過著痛苦的生活。   原以為我的人生再也沒有任
以下兩篇文章,為同一位有緣人分享:   分享一   《阿伯的話─現場開示精華節錄》:「要認真的學佛、修行,心開意解,說話才不會處處尖銳,傷人傷己。若家人彼此之間係來了結因果,則要力求圓滿,如同學習考試及格了,累積足夠的學分,就可以畢業。」   星期五回家探視父母,母親原本都是看完電視後,約晚上十時三
以下為一位有緣人分享:   《阿伯的話─現場開示精華節錄》:「無形的記金簿就是福德資糧,福德資糧不足做任何事都會不順。多誦經、多行善,平常就要做,累積自己的福德資糧,若福德資糧不足,賺的錢也會有限。不論有沒有錢都要佈施,不要等有錢才佈施。」   自己在未學佛修行前,完全沒有佈施的概念,我認為只要努力
以下為一位有緣人分享:   往年都從媒體得知國外因流行疾病造成無數死亡案例,那時覺得這個流行病和死亡離我們很遠也與我們無關,但今年流行疾病迅速擴散,確診和死亡案例皆快速飆升,國家因此頒布一連串的政策,全國上下都要齊心來對抗這來勢洶洶的流行病毒。   國家防疫政策頒布,大家的生活作息、食衣住行有了很大
以下為一位有緣人分享:   最近流行疾病確診人數攀升,變種流行病毒影響甚大,世間人心惶惶、焦躁不安,在這動盪不安的期間,非必要少出門,好好待在家裡誦經唸佛,閱讀精舍部落格文章、《因果濟世集》、《阿伯的話─現場開示精華節錄》……等等,有助於安定人心,增強正面能量與磁場。我看到幾段阿伯的話,深有感觸,在
以下為一位有緣人分享:   《阿伯的話─現場開示精華節錄》:「世事多變化,要『命運』,還是要『運命』? 『命運』係命被八字框住,『運命』係自己努力修行改變命運。雖說生死有命,但身體保養好,並且積極誦經行善布施,則會較好過,更甚者或許壽命可以延長。」   上個月,嬸嬸看媽媽老是在家,就幫她物色一個離家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現代社會跟以前不同了,人人都有一支手機,只要打開就可以獲得各種資訊。過去想要辦卡或是開戶就要跑一趟銀行,然而如今科技快速發展之下,金融App無聲無息地進到你生活中。但同樣的,每一家銀行都有自己的App時,我們又該如何選擇呢?(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約) 今天我會用不同角度帶大家看這款國泰世華CUB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這篇文章向我們解釋了為什麼人類會陷入永無止境的追求,以及佛教思想如何幫助我們平衡這種狀態。它提醒了我們學會享受當下,並放下過去的遺憾與未來的期待,從而在生活中找到真正的幸福。
Thumbnail
曾聽過一段話:「有智慧的人,隨時從周圍取得快樂;沒有智慧的人,希望別人給他快樂。」 是的,快樂是超然物外的灑脫,是歷盡風霜的頓悟,是破繭而出的自由……快樂不能外求。快樂是由己身而出。 女人,後半生拼的不是老公、孩子,也不是臉蛋、身段,而是堅強樂觀的心態、獨立的經濟能力和健康的身體。女人,無論身處
Thumbnail
相信我,凡夫中的醉夢者,年過四十,隨著年紀愈來愈大,苦痛煩惱只會愈來愈多。 因為,年紀愈大,你失去的東西,只會愈來愈多,尤其是平靜和快樂。 例如,你會失去童年時的純真,失去享受平靜的能力,失去夢想,失去親人,愛情和友情,失去健康,失去感受平靜和擁有快樂的能力。 如果你也是凡夫中的醉夢者
Thumbnail
"自己過得幸福,才是王道"~太陽盛德老師(心靈啟發大師) 我到了中年深刻體會,帶著愛與寬容,感恩和愉悅的心,簡單平淡生活,即是幸福。 世事無常,佛家說,要在"變中求靜",讓心安頓下來。遇大事先深呼吸,靜下心思考,再做判斷或決定,就不會驚慌失措,亂了陣腳。 所謂[逝著已矣,來著可追],每一天活在
Thumbnail
製造快樂的第一步,是走進痛苦。 這話千萬別被叔本華聽到。他在《人生智慧箴言》主張, 人不應專注於快樂,而是要盡量避免痛苦。更指出「約束造就幸福」,表示一個人若見識越廣,其操心、願望與恐懼也隨之增加;而一個人若見聞越少,則越幸福。 當然,趨樂避苦是人性之一,但逃避不應被作為幸福學格言。安慰時我們
Thumbnail
人類是如何處理情緒煩惱、避免痛苦、獲得快樂,以及禪修對快樂方式、認知方式和用心方式的影響。
Thumbnail
在人世間受苦或者是受很多違緣、逆境的時候,都會想:「受苦要受到什麼時候?什麼時候才是個頭?」就算人世間的苦暫時過去,也還沒到頭!人世間本來就有很多痛苦的本質,蓮花生大士開示:「世間上的快樂,它的本質都是痛苦。」所以,一定要有一個究竟安樂、永恆的歸處。
Thumbnail
一位有名的心理學家菲利普.梅林(Philipp Mayring)說過 「滿足就是自我認知的結果」 既然這是一個主張自我成長的頻道,或許我們該來談談,幸福和滿足有什麼不同之處了。
有時候, 我們對周遭人事物感到默然 ,是因為若對自身以外的所有事情都有情緒反應,這樣會離內在的平靜太遙遠。 在往後的日子會發現追求自己內心的“平靜”遠比“快樂”還重要,這就是修行。 再者,年輕時我們總追求快樂,將其視為人生的最高目標,因為快樂讓人身心愉悅,都說“人不輕狂枉少年”,不是嗎? 但它
Thumbnail
看見很少人擁有平靜與快樂 我一直不知道如何才能快樂的活著。 生活中的痛苦似乎總是多於快樂。大多數的人們時常抱怨:「剛剛那個人怎麼可以這樣對我?」、「這件事發生了我很生氣」、「這段關係的結束讓我憂鬱」。厭惡、恐懼、貪婪、憤怒、沮喪、悲傷……等等的情緒四處飛揚、渲染,即使努力保持正向,還是容易被影響
Thumbnail
現代社會跟以前不同了,人人都有一支手機,只要打開就可以獲得各種資訊。過去想要辦卡或是開戶就要跑一趟銀行,然而如今科技快速發展之下,金融App無聲無息地進到你生活中。但同樣的,每一家銀行都有自己的App時,我們又該如何選擇呢?(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約) 今天我會用不同角度帶大家看這款國泰世華CUB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這篇文章向我們解釋了為什麼人類會陷入永無止境的追求,以及佛教思想如何幫助我們平衡這種狀態。它提醒了我們學會享受當下,並放下過去的遺憾與未來的期待,從而在生活中找到真正的幸福。
Thumbnail
曾聽過一段話:「有智慧的人,隨時從周圍取得快樂;沒有智慧的人,希望別人給他快樂。」 是的,快樂是超然物外的灑脫,是歷盡風霜的頓悟,是破繭而出的自由……快樂不能外求。快樂是由己身而出。 女人,後半生拼的不是老公、孩子,也不是臉蛋、身段,而是堅強樂觀的心態、獨立的經濟能力和健康的身體。女人,無論身處
Thumbnail
相信我,凡夫中的醉夢者,年過四十,隨著年紀愈來愈大,苦痛煩惱只會愈來愈多。 因為,年紀愈大,你失去的東西,只會愈來愈多,尤其是平靜和快樂。 例如,你會失去童年時的純真,失去享受平靜的能力,失去夢想,失去親人,愛情和友情,失去健康,失去感受平靜和擁有快樂的能力。 如果你也是凡夫中的醉夢者
Thumbnail
"自己過得幸福,才是王道"~太陽盛德老師(心靈啟發大師) 我到了中年深刻體會,帶著愛與寬容,感恩和愉悅的心,簡單平淡生活,即是幸福。 世事無常,佛家說,要在"變中求靜",讓心安頓下來。遇大事先深呼吸,靜下心思考,再做判斷或決定,就不會驚慌失措,亂了陣腳。 所謂[逝著已矣,來著可追],每一天活在
Thumbnail
製造快樂的第一步,是走進痛苦。 這話千萬別被叔本華聽到。他在《人生智慧箴言》主張, 人不應專注於快樂,而是要盡量避免痛苦。更指出「約束造就幸福」,表示一個人若見識越廣,其操心、願望與恐懼也隨之增加;而一個人若見聞越少,則越幸福。 當然,趨樂避苦是人性之一,但逃避不應被作為幸福學格言。安慰時我們
Thumbnail
人類是如何處理情緒煩惱、避免痛苦、獲得快樂,以及禪修對快樂方式、認知方式和用心方式的影響。
Thumbnail
在人世間受苦或者是受很多違緣、逆境的時候,都會想:「受苦要受到什麼時候?什麼時候才是個頭?」就算人世間的苦暫時過去,也還沒到頭!人世間本來就有很多痛苦的本質,蓮花生大士開示:「世間上的快樂,它的本質都是痛苦。」所以,一定要有一個究竟安樂、永恆的歸處。
Thumbnail
一位有名的心理學家菲利普.梅林(Philipp Mayring)說過 「滿足就是自我認知的結果」 既然這是一個主張自我成長的頻道,或許我們該來談談,幸福和滿足有什麼不同之處了。
有時候, 我們對周遭人事物感到默然 ,是因為若對自身以外的所有事情都有情緒反應,這樣會離內在的平靜太遙遠。 在往後的日子會發現追求自己內心的“平靜”遠比“快樂”還重要,這就是修行。 再者,年輕時我們總追求快樂,將其視為人生的最高目標,因為快樂讓人身心愉悅,都說“人不輕狂枉少年”,不是嗎? 但它
Thumbnail
看見很少人擁有平靜與快樂 我一直不知道如何才能快樂的活著。 生活中的痛苦似乎總是多於快樂。大多數的人們時常抱怨:「剛剛那個人怎麼可以這樣對我?」、「這件事發生了我很生氣」、「這段關係的結束讓我憂鬱」。厭惡、恐懼、貪婪、憤怒、沮喪、悲傷……等等的情緒四處飛揚、渲染,即使努力保持正向,還是容易被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