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麻地、旺角夜市巡禮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2012/11/28於荃灣海濱花園海寧閣

我喜歡逛夜市,從不忌諱在地攤買東西。我的住家在台中市,最常逛的夜市是中區「一中街夜市」、西屯區「逢甲夜市」以及東海大學附近新興街「東別夜市」;如果回到台北老家,則獨鍾「淡水老街」。我身上的行頭,絕大多數從夜市買回來,物美價廉嘛,絲毫不減損我的「教授派頭」,何樂而不為?此外,只要美味可口,又吃了沒生病,我也不排斥夜市攤販賣的食物。臺灣的夜市別有一種傳統風情,行走其中,彷彿可以喚回兒時的生活感覺,常使我樂此不疲、流連忘返。

來香港之前,舉凡「女人街」、「廟街」(又名「男人街」)、「大排檔」,早已耳熟能詳,因為在旅遊書上都有介紹。2010年春天第一次來港,曾逛過女人街,還是原籍香港的JU教授帶我去的;此番舊地重遊,友人HF還特地介紹幾個仍存在「大排檔」的街區,建議我順便逛逛。眼看已經入冬,天氣漸寒,也還真有逛逛夜市的必要。於是說走就走,走訪了油麻地、旺角夜市。

所謂「女人街」其實是指旺角亞皆老街與登打士街間的通菜街。此街原以販賣「女性用品」為主,整條街兩側的店家,都捨店面而不用;改以帆布在門口搭建大小棚攤,將各式貨品由低往高掛放,或堆放在攤上。中間留下狹窄走道,供顧客進出。女人街的規模很大,十分壯觀。原為港島庶民購買廉價品之地,其後轉變成觀光景點。

從旺角地鐵站D3出口向後走,轉個路口便可抵達女人街。街上依舊摩肩接踵、十分擁擠,然而檔攤上的貨色、式樣更為繁多,各種男女服裝、生活用品、化妝用品、大小飾品、電子產品、居家百貨、幾乎大公司或大樓街市所能買到的,這裡都一應俱全、應有盡有。

我們在通菜街上看到不少觀光客,有些印巴族裔的觀光穿著鮮豔的傳統服裝,本身就是很好的街景;當然,還有高頭大馬的歐美人士,悠閒往來,興味盎然地挑選物品。他們大半鍾情於中國風味的產品;當然還有不少內地遊客,我從他們的口音判斷,像是來自內地江、浙都會區及來自東北的遊客。

這裡的店家都會先以粵語招呼,見其反應再改以國語招徠顧客。其貨品價格出入真的非常之大,香港朋友建議我可以從對折開始還價,果然如此,我還了六折的價錢買到了一批禦寒的內衣、體育服、及背心外套,式樣與品質都很不錯,感到十分開心!詠恩也買到一件紫色唐裝、好幾把「人偶小筒」為裝飾的陽傘、幾個小提包,準備返台作為禮物送朋友。

raw-image

三天前我們還兩度造訪油麻地廟街。所謂「廟街」,是「天后廟」前的大街,位於佐敦與油麻地之間。我們是從荃灣海濱花園巴士總站乘238X巴士,在彌敦道的油麻地站下車,行經九龍政府合署辦公大樓,再由巷子左轉前行,就到了目的地。長長街坊的棚攤,的確以販賣男性衣物、用品為多,還有不少清唱粵曲的攤位、算命攤、丹藥攤、講古攤、玉器攤。當然少不了販賣熱食、蛇羹的排檔及臺灣俗稱「情趣用品」的性愛用品攤位;價錢相當便宜,只是品質看來都比較粗劣。

raw-image
raw-image
raw-image


我從算命的攤位望去,每一個攤位都端坐著男、女相士,有說廣東話的、有說普通話的,令人十分驚訝居然還有「日語算命」服務。卜卦方式除了手卦,還看到一攤「鳥卦」。因為天氣太冷,算命攤的遊客並不太多。倒是唱粵曲的攤位熱鬧滾滾,我很想照個相留念,可是每一個粵曲攤都禁止照相。看到不少上年紀的男女清唱客,尖聲唱著傳統粵曲,實在很有特色。據說劉德華主演的電影《廟街十二少》正是在此實地拍攝;1993年由香港導演爾冬陞執導的香港經典影片《新不了情》,也在廟街取材。

我們在名為「宏興美食館」的店家點了煲仔飯、炒瀨尿蝦、椒豉炒蟶子、啤酒等食品,實地品嚐此地的美食,的確很可口。但是廟街除了飲食攤、海鮮店尚有人潮之外,其他店家的市況顯然比通菜街遜色得多。(「男人街」果真不敵「女人街」,說是「陰盛陽衰」也可以了!)油麻地、荃灣地區大排檔形式的飲食攤都已式微,剩下的排檔攤主打食品以魚旦(蛋)、米麵粉攤為主。臺灣常見的珍珠奶茶,偶然可以看到,但口味迥異。

raw-image

臺灣的夜市主要在吸收失業人口,他們暫時在夜市擺攤,並不打算長期以此為業;然而香港許多人是真的以攤販為業,可以一做數十年。著名的「鏞記燒鵝」據說便是由檔攤起家,終於成就巨大的飲食事業體。香港城市化的程度較深,大樓樓盤多半有「街市」,除了書攤,騎樓上已經沒什麼地攤。至於少數擺放在街上的座席,大半是店家座位不足,不得不將食客延請到街上,形成所謂「小食座」的「街席」。而台灣城市中的夜市小吃,則是大半捨店鋪而不用,刻意將座席放在騎樓上,以便造成「熱賣的假象」,既阻礙了交通,飲食衛生也無法講求。

raw-image

香港夜市中多數檔攤逐漸進化為店家,由小而大成為行業巨人;麻雀既然已蛻變為鳳凰,當然不再以「排檔型態」營業了。香港大排檔的式微,是必然的趨勢。再者,由於香港夜市賣的精品較多、種類較繁、價格相對低廉,也使顧客樂於上門。可知香港作為飲食天堂、購物天堂的名氣,是用心經營而來,絕非浪得虛名。(完)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韓孟子的藝文沙龍
9.1K會員
1.1K內容數
沙龍主持人十多年前曾在UDN設置〔韓孟子的藝文空間〕開始數位平台寫作,至今仍然勤於筆耕,作品散見各平台。有基督信仰,思維正向誠摯,擁抱多元價值,對各知識領域都懷有敬意。樂於結交文友,携手同行;共同實現寫作理想。歡迎文友以合宜文字、開放心態暢談世事、分享生活思維與閲讀的蹤跡;更歡迎文友推薦加入,関注贊助,瀏覽追蹤。
2024/02/23
塔門古稱「佛塔」, 是惠潮與廣州府海路交通的一個中途補給站。明朝.萬曆年間所編的《粵大記》就有相關記錄。塔門居民多以捕魚為業,但隨著近 海漁業式微,年輕人大半到市區另找工作,兒童亦往市區就讀,以致島上學校最終也停辦。
Thumbnail
2024/02/23
塔門古稱「佛塔」, 是惠潮與廣州府海路交通的一個中途補給站。明朝.萬曆年間所編的《粵大記》就有相關記錄。塔門居民多以捕魚為業,但隨著近 海漁業式微,年輕人大半到市區另找工作,兒童亦往市區就讀,以致島上學校最終也停辦。
Thumbnail
2021/08/04
李立信教授序   李建崑教授在本系客座期間,將其所見所聞,撰為《珠海雜記》一書,囑我為序。認識建崑兄至少二十年以上了,他的勤勉及治學之勤、著述之豐,一直是我十分欽佩的;而他為人之篤厚、待人之誠懇,更讓我以擁有這樣一位朋友為榮。   為了使本系學生有更寬廣的視野,所以我們和臺灣東海大學中文系簽訂了學術
2021/08/04
李立信教授序   李建崑教授在本系客座期間,將其所見所聞,撰為《珠海雜記》一書,囑我為序。認識建崑兄至少二十年以上了,他的勤勉及治學之勤、著述之豐,一直是我十分欽佩的;而他為人之篤厚、待人之誠懇,更讓我以擁有這樣一位朋友為榮。   為了使本系學生有更寬廣的視野,所以我們和臺灣東海大學中文系簽訂了學術
2021/08/04
2012/12/15於荃灣海濱花園海寧閣         2012年12月10至11日,港台兩地不約而同舉辦有關兩岸政經發展的研討會。一項是由臺灣大學張亞東教授擔任理事長的「兩岸統合學會」主辦,主題為「強化認同互信,深化和平發展」的〔台北會談〕,另一項是由香港珠海學院亞洲研究中心與香港中山學會聯合舉
Thumbnail
2021/08/04
2012/12/15於荃灣海濱花園海寧閣         2012年12月10至11日,港台兩地不約而同舉辦有關兩岸政經發展的研討會。一項是由臺灣大學張亞東教授擔任理事長的「兩岸統合學會」主辦,主題為「強化認同互信,深化和平發展」的〔台北會談〕,另一項是由香港珠海學院亞洲研究中心與香港中山學會聯合舉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見到旅店大廳牆面「艋舺在地輕旅遊地圖」上的介紹,Tang才發現這兒有著廣州街夜市、華西街夜市、艋舺夜市及梧州街夜市等美食商圈。我們依著旅店周邊街道從廣州街出發,開始搜尋美食小吃。
Thumbnail
見到旅店大廳牆面「艋舺在地輕旅遊地圖」上的介紹,Tang才發現這兒有著廣州街夜市、華西街夜市、艋舺夜市及梧州街夜市等美食商圈。我們依著旅店周邊街道從廣州街出發,開始搜尋美食小吃。
Thumbnail
大稻埕曾為臺北最繁華的物資集散中心,以茶葉與布料的貿易為主,留下許多歷史建築、傳統藝術、民俗文物和名人故居,這些文化資產透過各式節慶活動、美食小吃與民俗信仰,重新活絡商圈巷弄的經濟發展,也是海內外遊客指定造訪的景點,如:霞海城隍廟的月老求紅線、永樂市場內繽紛多樣的花色布匹,還有慈聖宮廟前的小吃一條街
Thumbnail
大稻埕曾為臺北最繁華的物資集散中心,以茶葉與布料的貿易為主,留下許多歷史建築、傳統藝術、民俗文物和名人故居,這些文化資產透過各式節慶活動、美食小吃與民俗信仰,重新活絡商圈巷弄的經濟發展,也是海內外遊客指定造訪的景點,如:霞海城隍廟的月老求紅線、永樂市場內繽紛多樣的花色布匹,還有慈聖宮廟前的小吃一條街
Thumbnail
路上行經大稻埕,看到掛滿燈飾,人潮滿滿的迪化街,熱鬧的氣氛引起我們的興趣,所以我們馬上就決定不去家樂福了,改成逛迪化街。 年貨大街充滿賣紅包、春聯、麻粩、糖果、堅果、肉乾、海味零食的攤商,許多商品都是一大桶一大袋的擺著賣,看了就覺得福氣滿滿,拿了袋子就什麼都想抓一些放進去。
Thumbnail
路上行經大稻埕,看到掛滿燈飾,人潮滿滿的迪化街,熱鬧的氣氛引起我們的興趣,所以我們馬上就決定不去家樂福了,改成逛迪化街。 年貨大街充滿賣紅包、春聯、麻粩、糖果、堅果、肉乾、海味零食的攤商,許多商品都是一大桶一大袋的擺著賣,看了就覺得福氣滿滿,拿了袋子就什麼都想抓一些放進去。
Thumbnail
首先看是哪一國人。 日本人來台灣多找懷舊,首要廟宇,所以像是這幾年很熱鬧的艋舺,可以邊解釋青山王宮特殊的夜巡遶境和鹹光餅,然後走到旁邊華西街也許郭家炒一盤牛肉,喝碗濃純牛雜湯,或吃個源芳割包,再喝碗熬煮到綿密軟爛的阿猜嬤花生湯;當然也可以早起,先在龍山寺前面來碗無名鱸魚湯,再沿著啟天宮說著當年從福建
Thumbnail
首先看是哪一國人。 日本人來台灣多找懷舊,首要廟宇,所以像是這幾年很熱鬧的艋舺,可以邊解釋青山王宮特殊的夜巡遶境和鹹光餅,然後走到旁邊華西街也許郭家炒一盤牛肉,喝碗濃純牛雜湯,或吃個源芳割包,再喝碗熬煮到綿密軟爛的阿猜嬤花生湯;當然也可以早起,先在龍山寺前面來碗無名鱸魚湯,再沿著啟天宮說著當年從福建
Thumbnail
傍晚四點多老婆建議去萬華燈節逛逛,於是乎馬上行動! 搭了公車換板南捷運至龍山寺站下,車站內外周邊就能感受到濃濃的年味,加上平常日還有些人潮的關係吧! 竟然是狗X…而且巷底以半封廢棄樣,後來再往下一條巷子尋去,還是有好些二層樓老宅,難道是人事已非還是僅有的記憶已經不存在啦!
Thumbnail
傍晚四點多老婆建議去萬華燈節逛逛,於是乎馬上行動! 搭了公車換板南捷運至龍山寺站下,車站內外周邊就能感受到濃濃的年味,加上平常日還有些人潮的關係吧! 竟然是狗X…而且巷底以半封廢棄樣,後來再往下一條巷子尋去,還是有好些二層樓老宅,難道是人事已非還是僅有的記憶已經不存在啦!
Thumbnail
大稻埕果然是一座奇妙的老街區。它的時光流速不均,從西裝筆挺的大廈旁拐入一條不知名的,機車與人擦肩而過的小巷,你會遇到整巷的材料行在你面前展開,五金行、布料行、刺繡、美妝、中藥行,以及大街小巷不可或缺的一間再小也得五臟俱全的廟宇,前頭一座香爐白煙裊裊,意味香火鼎盛。
Thumbnail
大稻埕果然是一座奇妙的老街區。它的時光流速不均,從西裝筆挺的大廈旁拐入一條不知名的,機車與人擦肩而過的小巷,你會遇到整巷的材料行在你面前展開,五金行、布料行、刺繡、美妝、中藥行,以及大街小巷不可或缺的一間再小也得五臟俱全的廟宇,前頭一座香爐白煙裊裊,意味香火鼎盛。
Thumbnail
     2012/11/28於荃灣海濱花園海寧閣    我喜歡逛夜市,從不忌諱在地攤買東西。我的住家在台中市,最常逛的夜市是中區「一中街夜市」、西屯區「逢甲夜市」以及東海大學附近新興街「東別夜市」;如果回到台北老家,則獨鍾「淡水老街」。我身上的行頭,絕大多數從夜市買回來,物美價廉嘛,絲毫不減損我的
Thumbnail
     2012/11/28於荃灣海濱花園海寧閣    我喜歡逛夜市,從不忌諱在地攤買東西。我的住家在台中市,最常逛的夜市是中區「一中街夜市」、西屯區「逢甲夜市」以及東海大學附近新興街「東別夜市」;如果回到台北老家,則獨鍾「淡水老街」。我身上的行頭,絕大多數從夜市買回來,物美價廉嘛,絲毫不減損我的
Thumbnail
什麼音樂,什麼有設計感的招牌,在這裡都是多餘的。它的老,它的舊,它的頑固與不妥協,卻才是夜市的美感。 這種氣味還有一個重點,那就是不管你把夜市搬到哪個國家,辦得多麼相像、有聲有色,它是帶不過去的。 只有在台灣的夜市,才是夜市。
Thumbnail
什麼音樂,什麼有設計感的招牌,在這裡都是多餘的。它的老,它的舊,它的頑固與不妥協,卻才是夜市的美感。 這種氣味還有一個重點,那就是不管你把夜市搬到哪個國家,辦得多麼相像、有聲有色,它是帶不過去的。 只有在台灣的夜市,才是夜市。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