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通過了所有考驗,我們才能真正的說:Taiwan Can Help!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通常我們將對社會發生重大影響的事件稱為灰犀牛或黑天鵝。灰犀牛是指顯而易見但卻被視而不見的危機,最後造成重大影響,例如數年前台灣發生的雙卡風暴。黑天鵝是指意料之外,無法預測的突發事件,例如911恐攻。總之不論是灰犀牛或黑天鵝,只要發生通常對社會都有重大衝擊。
今年五月中,疫情在北台灣爆發,疫苗的缺乏加上軟性封城,台灣遭受了一定的經濟和人命的損失,這算黑天鵝或灰犀牛?我想兩者都有吧!
去年底就有專家呼籲防疫政策須作調整,因為台灣防疫是以邊境控管為主,只要國內沒疫情,邊境控管得當,理論上就不會發生傳播。但這也帶來兩個問題 :
1.邊境控管能防堵多久?
如果出現傳播力更強的病毒,而漏網之魚從邊境流入,大家缺乏抗體,我們就成了最佳病毒培養皿。
2.各國邊境鬆綁
各國開始大規模接種疫苗,伴隨群體免疫,國際就會開始恢復交流,沒有抗體的我們,就會陷入開放或封鎖的窘境。
這兩點又牽涉到一個根本問題,就是疫苗政策。
台灣疫苗採國際採購與國產疫苗同步進行,但採購直到去年8、9月才啟動談判,照正常的進度應該今年下半年才會有較多的疫苗。這段期間防疫的保證就是建立在有效邊境控管上,但變種病毒的出現,打亂了台灣的防疫佈局。
先不論3+11是否真為防疫破口,但事後從富諾特及萬華群聚似乎找不到關聯來看,病毒應該早已在社區中傳播。隱匿性更高、傳染力更強的變異病毒,已繞過邊境管制悄悄進入台灣。
平心而論,之前台灣去年防疫政策並無太大疏失,只要一切順利,“假設“我們能一直平穩維持到今年底。那時疫苗技術成熟加上疫苗量充足,經由大規模接種,台灣是可以完美渡過這次的危機。但這個美好結果是建立在"只要一切順利"這個假設前題之下。那如果這個“假設“有變呢?
心理學家厄文.詹尼斯在1972年提出“團體迷思”,就是指當團體內部意見同質化過高時,不同思考角度或是質疑的聲音往往無法彰顯,最後可能導致團隊決策出現盲點,或是決策錯誤。
其實在去年台灣疫情非常樂觀時,就有學者呼籲政府要積極採購疫苗,為後疫情時代各國恢復交流所需的群體免疫做準備。但在當時時空環境下,大家是很難想到台灣會有大量傳染的情況,沒有大規模接種的需求,自然政府就把政策訂在:少量採購、邊境控管、扶植國產疫苗。今年一月前疾管局長張鴻仁在蘋果日報的投書,就是支持這種做法。
也許這種做看現在看起來荒謬,但平心而論以當時的情況來看,如果當時過於超前佈署,是否又會被指責為浪費國家資源?做或不做?何時該做?永遠是每個決策者最大的難題。
以色列的“魔鬼代言人”制度似乎是我們可以借鏡的方法, 1967年第三次以阿戰爭,以色列僅花六天就打垮阿拉伯聯軍,那時以色列軍隊志得意滿,有信心擊潰任何敵軍。但1973年第四次以阿戰爭就踢到大鐵板。因為過度自信,認為阿拉伯聯軍的防空武力已被摧毀,所以不相信埃及、敘利亞準備進攻的情報會真正發生,而埃及又藉不斷放出軍隊問題的假情報及常態性軍演來疲乏以色列警覺心。結果1973年贖罪日,埃及、敘利亞一南一北發動奇襲,雖然最後以色列勉強擋下攻勢,但卻招致軍民重大的傷亡。
之後以色列軍方痛定思痛,為免再次危機發生在眼前而不自知,成立了一個機構叫”Red Team”來協助決策。這機構又被稱作"第十人",所謂"第十人",並非指有一個十個人的機構,而是種比喻。就是針對某個決策,當前面九人都一致同意某個觀點時,第十人就要有義務要對該觀點提出質疑,不管這個異議看起來多不合理。特別是針對可能的威脅,當大部份人覺得情勢樂觀時,就要有人跳出來指出潛在的危險。
這和台灣防疫情況類似,一開始迅速阻疫情從境外輸入,加上仔細的疫調、匡列、隔離,有效阻絕病毒傳播。在世界因爲疫情社會遭受重創時,台灣幾乎毫無影響,那時台灣被紐約時報形容為平行時空。但或許對疫管具有自信,所以防疫政策繼續維持平穩,未對可能的危機提早制定因應。如果在當時樂觀的氛圍下,政府內部有人願意成為“第十人”潑自己冷水,或許台灣可以不用有後面的人命及經濟的損失。
這次的疫情,就算納入後來的亂象,台灣防疫的表現至少還可以算是中上。但在政府、人民優秀素質展現的背後,還是可以看到因為集體過於自信及樂觀,導致防疫政策產生盲點,看不到可能的發生危機。面對未來台灣重要的議題,如供電、環保、兩岸關係,我們是否預想過最壞的狀況會發生?如果發生了要如何因應?那個時候我們危機的"疫苗"會在哪裡?這些都要靠我們勇敢的正視及面對。只有當我們都克服了這些考驗,證明自己的優秀,我們才能堂堂正正在國際對世界發聲:Taiwan Can Help!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1會員
    13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Monkey黃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1964年導演艾普特找了14位不同階層的孩子,希望紀錄「階級」在孩子身上產生的影響。他認為"給我小孩7歲前的樣子,我就能知道他一輩子的模樣",他每七年都將這些孩子聚集起來做訪問,而這些人是否有驗證導演的假設「七歲看一生」呢?
    “給我小孩七歲前的樣子,我就能知道他一輩子的模樣”,"七歲看一生",就是導演邁克爾艾普特(Michael Apted)對人生的假設。他在1964年開始了一部紀錄片“7歲人生(7 UP)”,到底片中主角56年來發生了什麼事?他們的境遇又能給我們怎樣的啟示?就讓我們看看紀錄片中紀錄了什麼狀況。
    如果文章是一個商品,標題就像它的包裝,它是讀者接觸你的商品(文章)的第一印象。現在是資訊爆炸的時代,我們大概只會花5到10秒瀏覽標題,所以標題很大程度決定讀者是否會繼續點擊~
    如果把文­章看做商品,標題就像它的包裝,藉用行銷的觀點,可以在包裝(標題)上突顯以下訊息: 1.說出顧客(讀者)遇到的問題。 2.描述你的產品(文章)如何解決顧客(讀者)的問題。 3.描繪問題解決後的美好生活(得到什麼利益)。
    無人商店再方­便,看到人的那種安心感是任何機器都無法取代的。在 AI浪潮襲來的時代,找回「人」的感覺,是我們最簡單也最重要的課題。
    時間如果是一把殺豬刀,是否代表其成份有太多不良因子,造成對自己各方面不良的影響,假以時日看到他人成就,內心的感受就非「老大徒傷悲」可以形容。如果現在開始努力,認真經營自己生活,持續精­進,生命必定給予回饋。
    1964年導演艾普特找了14位不同階層的孩子,希望紀錄「階級」在孩子身上產生的影響。他認為"給我小孩7歲前的樣子,我就能知道他一輩子的模樣",他每七年都將這些孩子聚集起來做訪問,而這些人是否有驗證導演的假設「七歲看一生」呢?
    “給我小孩七歲前的樣子,我就能知道他一輩子的模樣”,"七歲看一生",就是導演邁克爾艾普特(Michael Apted)對人生的假設。他在1964年開始了一部紀錄片“7歲人生(7 UP)”,到底片中主角56年來發生了什麼事?他們的境遇又能給我們怎樣的啟示?就讓我們看看紀錄片中紀錄了什麼狀況。
    如果文章是一個商品,標題就像它的包裝,它是讀者接觸你的商品(文章)的第一印象。現在是資訊爆炸的時代,我們大概只會花5到10秒瀏覽標題,所以標題很大程度決定讀者是否會繼續點擊~
    如果把文­章看做商品,標題就像它的包裝,藉用行銷的觀點,可以在包裝(標題)上突顯以下訊息: 1.說出顧客(讀者)遇到的問題。 2.描述你的產品(文章)如何解決顧客(讀者)的問題。 3.描繪問題解決後的美好生活(得到什麼利益)。
    無人商店再方­便,看到人的那種安心感是任何機器都無法取代的。在 AI浪潮襲來的時代,找回「人」的感覺,是我們最簡單也最重要的課題。
    時間如果是一把殺豬刀,是否代表其成份有太多不良因子,造成對自己各方面不良的影響,假以時日看到他人成就,內心的感受就非「老大徒傷悲」可以形容。如果現在開始努力,認真經營自己生活,持續精­進,生命必定給予回饋。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此次的漢光演習,首度演練去中心化的指揮管制,這其實暗示了,過去曾經隱晦討論過的「終戰指導」已經走入歷史,未來台灣不可能由中央政府一聲令下,選擇投降,而會奮戰到底。過去「終戰指導」會被考慮的原因,在於台灣社會常有一股天真的想法,認為如果打不過,只要投降就能立刻停戰,最少能保住目前的生活方式.....
    Thumbnail
    COVID-19是世界衛生組織WHO為這個疾病的正式命名,而SARS-CoV-2則是其病毒株名字 寫這篇主因是台灣當時宣布「口罩禁出口令」,引發cMoney版友大論戰,很多人說台灣政府太政治,沒有「人道主義」精神,本蛙說你別搞錯,台灣醫療口罩還都是中國進口的,萬一疫情在台灣爆發,你瞬間不能「人道」
    訴諸戰爭的話,就是「征服」。不訴諸戰爭,是「接管」?這報告表明了一種關切中共的「灰色侵擾」達成控制台灣的目標。有一種公民防禦的現象,那是奠基在對於民主的真心信仰與喜歡。 有美國說過,美國政府要給台灣政府與人民更多的信心,當然包括國際參與。可惜
    Thumbnail
    本文是詳細介紹兩位卡內基國際和平基金會的資深研究員在智庫外交關係協會刊物《外交事務》雙月刊上所發表文章的政策建議。重點是提醒台灣和美國的決策者,不要把重點只放在中共可能在2027年前後發動武力犯台,可能性更高的是中共以各種”灰色戰爭”的手段逐步蠶食台灣對自身空海域和對外經濟連結的控制以掌握台灣
    Thumbnail
    中國不需要入侵來實現台灣的統一 這也可能是美國害怕的-時間緊迫-最好在兩岸沒有統一之前迫使中國攻擊台灣,戰爭才能拖住或延遲中國的發展。 這是美國面臨二戰結束以來最具挑戰性的國際安全環境。 儘管中東戰爭仍在持續並有擴大的危險,烏克蘭戰爭卻仍在激烈進行中。同時,中華人民共和國持續騷擾和恐嚇鄰國...
    地震、颱風、中國是台灣的三大危險,地震跟颱風是天災,中國是人禍。但是也因為憂患太大,讓台灣人的能力在這三險中不斷磨鍊壯大,台積電就是這三險練出來的能力之一。換作是一個無憂無慮的國家,他們的人民不需要這些能力也能過的安穩幸福,但天災人禍很多的國家不在少數,台灣為何能這麼特別?比如中國? 因為台灣人是
    Thumbnail
    戰爭真的要發生在已承平七、八十年的台灣嗎?這實在太不可思議,想都不敢想。大多數台灣人都選擇平心靜氣,逃避這個問題,至於內心是否焦急?也可能因為對兩岸局勢的認知不同,以致顯現於外的態度也不同。沒人有把握不打仗,也沒人敢斷言一定會打仗…
    Thumbnail
    國際紅十字會考量疫情感染輕重程度不一,以及台灣領先各國的醫療技術,通知台大團隊轉往肺炎疫情更嚴重的另一個國家。
    Thumbnail
    #國防升級 這八年來與美國的關係穩定發展,除了戰略地位的重要性、中美勢力的搏奕,另外還有 #蕭美琴 擔任外交人員的居中協調,台灣買到了許多以前買不到的武器、疫情嚴重的時候也能優先獲得疫苗的援助。另外就是2023年的9月台灣有自己製造的潛艦 #海鯤艦。跟自行研發的疫苗一樣,都是重要的國防力量,能夠避免
    Thumbnail
    此次的漢光演習,首度演練去中心化的指揮管制,這其實暗示了,過去曾經隱晦討論過的「終戰指導」已經走入歷史,未來台灣不可能由中央政府一聲令下,選擇投降,而會奮戰到底。過去「終戰指導」會被考慮的原因,在於台灣社會常有一股天真的想法,認為如果打不過,只要投降就能立刻停戰,最少能保住目前的生活方式.....
    Thumbnail
    COVID-19是世界衛生組織WHO為這個疾病的正式命名,而SARS-CoV-2則是其病毒株名字 寫這篇主因是台灣當時宣布「口罩禁出口令」,引發cMoney版友大論戰,很多人說台灣政府太政治,沒有「人道主義」精神,本蛙說你別搞錯,台灣醫療口罩還都是中國進口的,萬一疫情在台灣爆發,你瞬間不能「人道」
    訴諸戰爭的話,就是「征服」。不訴諸戰爭,是「接管」?這報告表明了一種關切中共的「灰色侵擾」達成控制台灣的目標。有一種公民防禦的現象,那是奠基在對於民主的真心信仰與喜歡。 有美國說過,美國政府要給台灣政府與人民更多的信心,當然包括國際參與。可惜
    Thumbnail
    本文是詳細介紹兩位卡內基國際和平基金會的資深研究員在智庫外交關係協會刊物《外交事務》雙月刊上所發表文章的政策建議。重點是提醒台灣和美國的決策者,不要把重點只放在中共可能在2027年前後發動武力犯台,可能性更高的是中共以各種”灰色戰爭”的手段逐步蠶食台灣對自身空海域和對外經濟連結的控制以掌握台灣
    Thumbnail
    中國不需要入侵來實現台灣的統一 這也可能是美國害怕的-時間緊迫-最好在兩岸沒有統一之前迫使中國攻擊台灣,戰爭才能拖住或延遲中國的發展。 這是美國面臨二戰結束以來最具挑戰性的國際安全環境。 儘管中東戰爭仍在持續並有擴大的危險,烏克蘭戰爭卻仍在激烈進行中。同時,中華人民共和國持續騷擾和恐嚇鄰國...
    地震、颱風、中國是台灣的三大危險,地震跟颱風是天災,中國是人禍。但是也因為憂患太大,讓台灣人的能力在這三險中不斷磨鍊壯大,台積電就是這三險練出來的能力之一。換作是一個無憂無慮的國家,他們的人民不需要這些能力也能過的安穩幸福,但天災人禍很多的國家不在少數,台灣為何能這麼特別?比如中國? 因為台灣人是
    Thumbnail
    戰爭真的要發生在已承平七、八十年的台灣嗎?這實在太不可思議,想都不敢想。大多數台灣人都選擇平心靜氣,逃避這個問題,至於內心是否焦急?也可能因為對兩岸局勢的認知不同,以致顯現於外的態度也不同。沒人有把握不打仗,也沒人敢斷言一定會打仗…
    Thumbnail
    國際紅十字會考量疫情感染輕重程度不一,以及台灣領先各國的醫療技術,通知台大團隊轉往肺炎疫情更嚴重的另一個國家。
    Thumbnail
    #國防升級 這八年來與美國的關係穩定發展,除了戰略地位的重要性、中美勢力的搏奕,另外還有 #蕭美琴 擔任外交人員的居中協調,台灣買到了許多以前買不到的武器、疫情嚴重的時候也能優先獲得疫苗的援助。另外就是2023年的9月台灣有自己製造的潛艦 #海鯤艦。跟自行研發的疫苗一樣,都是重要的國防力量,能夠避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