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火藥時代」這部東西方軍事史經典的觀點,來看台灣的抗疫戰爭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戰爭
今年五月中開始,台灣的Covid-19正式進入社區傳播的三級警戒,經過去年一整年看著其他國家和疫情慘烈搏鬥的台灣,終於輪到自己真槍實彈的上戰場了。儘管遠距辦公、遠距教學、擴大篩檢、疫苗施打等相關措施早已準備多時,但是實際上戰場後立刻就會感受到戰事的殘酷:在戰場上,再多的事前準備都是不夠的,即使照原訂計畫升到三級警戒,但是隨著確診數、死亡數、感染地區…的節節高升,人會越來越焦慮,也會開始放大檢視街上的豬隊友或官員所犯下的各種大大小小的錯誤:工地工人在空曠處拿下口罩吃飯被拍照告發,採購疫苗速度過慢造成對政府的信心危機,因篩檢速度過慢讓指揮中心的「校正回歸」被罵到狗血淋頭…與其這樣互相傷害,不如讓我們靜下心來思考這場由病毒引發的戰爭;即然是戰爭,就讓我們用「火藥時代」這部東西方軍事史經典的觀點,來分析這場戰爭的發展及未來走勢,或許就可以稍稍減輕我們莫名的焦慮感了吧?(關於「火藥時代」可以參考我之前的介紹文軍事版的大分流:「火藥時代:為何中國衰弱而西方崛起?決定中西歷史的一千年」
一、「挑戰與回應的動力」:在台灣疫情進入社區傳播前,大家還在碎碎念AZ疫苗的安全性、保護力,所以第一批進口的AZ疫苗乏人問津,幾乎就要過期了。但是在社區傳播爆發後,不要說AZ、莫德納、輝瑞這些一線疫苗了,連進口中國的疫苗都成為話題被吵開來了,所以最近一批的AZ疫苗一進來就馬上被打光光,而朝野政治人物天天在罵疫苗來得不夠快。不過是半個月的時間,大家的態度為什麼會轉變得那麼快?這就是軍事上常被提及的「挑戰與回應的動力」。一個國家在沒有受到外來的挑戰時,即使知道自己有許多需要改善的缺點,但是因為沒有動力,所以就改天吧!黑船來襲前的日本與鴉片戰爭前的清國,是軍事史上最常拿來當範例的亞洲國家,他們的大幅改革都是在受到外國的挑戰之後,在亡國感的壓力下不得不積極回應的結果。所以說,這次大規模的社區感染對台灣來說並不見得是壞事,因為受到了這麼嚴峻的挑戰,不能像以往一樣只靠消極的隔離措施苦撐來期待奇蹟出現,必須要做出更積極的回應及改革才能存活。因此接下來的台灣人民一定會積極的打疫苗,像其他積極打疫苗的國家一樣可以早日恢復正常的生活。
二、「競爭國家體系」:這個理論是根據近代歐洲的發展而產生的,因為當年的歐洲各國彼此對立,導致歐洲社會面對優勝劣敗的競爭壓力,迫使各國不得不改善自身的政經與軍事結構。從這個理論出發,我們來看看這次疫苗的研發國,美國、英國、德國、瑞典等國是一個陣營,中國和俄國又是另外一個陣營,各國除了研發、生產供國民施打之外,也對外積極出口疫苗來強化外交上的影響力。因為有這些互相競爭的關係,才會使這些國家疫苗的研發速度突飛猛進,這也可以說是「競爭國家體系」所帶給世界的意外好處(別忘了上次「競爭國家體系」帶給世界的禮物是兩次世界大戰…)。
三、「科學造成軍事大分流的關鍵因素」:這個理論主要在說明十八世紀後中國在軍事、經濟上落後西方各國的關鍵主因:科學。對照於當今疫情下的各國,能否掌握科學也成了國家存亡的關鍵。有了科學,才能研發疫苗,才能遠距辦公與遠距教學,才能改善現有工作流程來突破疫情下的種種限制。對照這次疫情的發展,不論是醫療用品的製造,疫苗的研發,遠距軟體的開發…統統都掌握在科技發達的國家手中,其他科技較落後的國家就只能淪為等待救援的難民,甚至還要為了得到疫苗而損害國家利益。這次台灣積極研發國產疫苗,也是為了突破只能靠先進國家提供疫苗的困境,即使國產疫苗量產的時程較晚,但是為了掌握疫苗技術來確保往後的國家安全,一定要讓國產疫苗順利上市。
台灣的抗疫戰爭還在繼續中,根據其他國家的經驗,疫苗開打後至少要半年以上才能回到正常生活,而且病毒持續變異後會不會造成疫苗失效也是一大變數。如果這場抗疫戰爭是不可避免的長期戰爭,就要用長期戰爭的思維來做好心理建設,以古代的元帝國為例,它花了好幾年的時間攻打南宋,除了準備戰爭所需的工事之外,也同時建設了通往南方的交通網,奠定了往後統治的基礎。我們面對這場長期的抗疫戰爭,也要用這樣的思維來自我建設:如果遠距辦公/教學是不可避免的,就要開發更有效率的遠距辦公/教學方式,即便疫情結束,也能繼續運作來改善我們的生活;如果跨國疫情是不可避免的,就要開發更先進的疫苗技術,讓疫情發生後可以更快的被控制住。
再回到「挑戰與回應的動力」這個論點,我想用以下的提問作為結語:
面對Covid-19的挑戰,除了怪罪街上的豬隊友和指責官員昏庸之外,我們自己能不能做出更有建設性的回應?不管是購買各餐廳、居酒屋為了求生存而開賣的便當,或是與同事在遠距辦公時相互支援,還是在居家期間更關心家人,都是很實際且有力的回應,您說是吧?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除了自創內容之外,也讓我們用J Premium來打群架吧!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你也對「清冠一號」有興趣嗎?讓我們從經典「傷寒雜病論」開始講起
邀請大家一起來探討「兒童讀經班」這個令人疑惑的課外活動
魯迅到底是用什麼心情來揮別舊中國的種種美好回憶呢?好奇的讀者請來讀這本「朝華夕拾」找解答
東山彰良的「流」絕對有成為經典的實力!
摩訶婆羅達和FGO隔了數千年還能對話,這也算是奇蹟吧?
你也對「清冠一號」有興趣嗎?讓我們從經典「傷寒雜病論」開始講起
邀請大家一起來探討「兒童讀經班」這個令人疑惑的課外活動
魯迅到底是用什麼心情來揮別舊中國的種種美好回憶呢?好奇的讀者請來讀這本「朝華夕拾」找解答
東山彰良的「流」絕對有成為經典的實力!
摩訶婆羅達和FGO隔了數千年還能對話,這也算是奇蹟吧?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原文:重為輕根,靜為躁君。是以君子終日行不離輜重,雖有榮觀,燕處超然。奈何萬乘之主,而以身輕天下?輕則失根,躁則失君。   這一篇講的是君子不重則不威,一個人不要過於輕浮於事,輕率於事,為人輕飄飄的,有失威望。地處超然的態度道法之所在,行事與有榮焉。面對任何事情變化都要穩住,不可輕易相信
Thumbnail
此次的漢光演習,首度演練去中心化的指揮管制,這其實暗示了,過去曾經隱晦討論過的「終戰指導」已經走入歷史,未來台灣不可能由中央政府一聲令下,選擇投降,而會奮戰到底。過去「終戰指導」會被考慮的原因,在於台灣社會常有一股天真的想法,認為如果打不過,只要投降就能立刻停戰,最少能保住目前的生活方式.....
Thumbnail
新冠肺炎, COVID-19, 遲至2020年三月世界衛生組織,才宣布這個快速傳染的疾病為一項 “pandemic” (大流行)。 這三年半之間, 時起時落,我們都受盡折磨與委屈。我們一路想從防疫規定掙脫,也似乎享受了一年多的放鬆生活,現在新的變異株又引發突起的高傳染, 我們又該怎麼面對呢?
Thumbnail
COVID-19是世界衛生組織WHO為這個疾病的正式命名,而SARS-CoV-2則是其病毒株名字 寫這篇主因是台灣當時宣布「口罩禁出口令」,引發cMoney版友大論戰,很多人說台灣政府太政治,沒有「人道主義」精神,本蛙說你別搞錯,台灣醫療口罩還都是中國進口的,萬一疫情在台灣爆發,你瞬間不能「人道」
Thumbnail
我們正面對著偉大的接管-全球治理/新世界秩序「大重置」 【第 1 階段】 △ 模擬威脅、製造恐懼 (2019年12月-2020年3月) > 在中國爆發疫情> 增加病例和死亡人數 > 從一開始就把「疫苗接種」作為唯一的解決方案。 > 將所有注意力集中在 Covid-19
Thumbnail
疾病與藥物寄生於戰爭之中 戰爭是靠吃藥壯大的!  人類的歷史既是戰爭的歷史,也是疾病的歷史。很多時候,兩者相互糾纏,同時推動著醫藥的發展。為了與死神拔河,許多醫療手段與藥物被發明出來,用於戰爭的前線補給,又或者治療受傷的士兵。在當代生活中,我們每個人每一天都在與戰爭促成或遺留下來的疾病及藥物共度。
Thumbnail
戰爭真的要發生在已承平七、八十年的台灣嗎?這實在太不可思議,想都不敢想。大多數台灣人都選擇平心靜氣,逃避這個問題,至於內心是否焦急?也可能因為對兩岸局勢的認知不同,以致顯現於外的態度也不同。沒人有把握不打仗,也沒人敢斷言一定會打仗…
Thumbnail
2021/2/23 疫情使美中在川普任期末段加速惡化,使雙方的敵意延伸到全政府、全社會乃至啟動了科技、教育、金融態等全領域的對抗,使原本環繞崛起中國週邊所有的地緣政治熱點都更加緊張。西方內部抗疫合作的混亂與對中俄的抵制,證明「本國優先」與「生物權力」(bio-power)在地緣政治對抗上的作用。
Thumbnail
這篇要繞回軍事,算是把經濟跟社會的架構,重新架到戰略的基本,擁有一支武裝力量,足以對抗外敵入侵上。戰略的觀點,究竟怎樣從經濟跟社會,去看到軍事乃至於戰爭這回事?
Thumbnail
大概是受到時局動盪的影響,最近還滿想閱讀一些軍事的書籍,增進自己的軍事基本知識。 在網路上看到《火藥時代:為何中國衰弱而西方崛起?決定中西歷史的一千年》一書,可以說打動我的心。大概是感受到中國對國際局勢的影響日益壯大,不僅是從國際新聞上讀來的干涉野心,從媒體識讀層面也能感受到大外宣的龐大野心。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原文:重為輕根,靜為躁君。是以君子終日行不離輜重,雖有榮觀,燕處超然。奈何萬乘之主,而以身輕天下?輕則失根,躁則失君。   這一篇講的是君子不重則不威,一個人不要過於輕浮於事,輕率於事,為人輕飄飄的,有失威望。地處超然的態度道法之所在,行事與有榮焉。面對任何事情變化都要穩住,不可輕易相信
Thumbnail
此次的漢光演習,首度演練去中心化的指揮管制,這其實暗示了,過去曾經隱晦討論過的「終戰指導」已經走入歷史,未來台灣不可能由中央政府一聲令下,選擇投降,而會奮戰到底。過去「終戰指導」會被考慮的原因,在於台灣社會常有一股天真的想法,認為如果打不過,只要投降就能立刻停戰,最少能保住目前的生活方式.....
Thumbnail
新冠肺炎, COVID-19, 遲至2020年三月世界衛生組織,才宣布這個快速傳染的疾病為一項 “pandemic” (大流行)。 這三年半之間, 時起時落,我們都受盡折磨與委屈。我們一路想從防疫規定掙脫,也似乎享受了一年多的放鬆生活,現在新的變異株又引發突起的高傳染, 我們又該怎麼面對呢?
Thumbnail
COVID-19是世界衛生組織WHO為這個疾病的正式命名,而SARS-CoV-2則是其病毒株名字 寫這篇主因是台灣當時宣布「口罩禁出口令」,引發cMoney版友大論戰,很多人說台灣政府太政治,沒有「人道主義」精神,本蛙說你別搞錯,台灣醫療口罩還都是中國進口的,萬一疫情在台灣爆發,你瞬間不能「人道」
Thumbnail
我們正面對著偉大的接管-全球治理/新世界秩序「大重置」 【第 1 階段】 △ 模擬威脅、製造恐懼 (2019年12月-2020年3月) > 在中國爆發疫情> 增加病例和死亡人數 > 從一開始就把「疫苗接種」作為唯一的解決方案。 > 將所有注意力集中在 Covid-19
Thumbnail
疾病與藥物寄生於戰爭之中 戰爭是靠吃藥壯大的!  人類的歷史既是戰爭的歷史,也是疾病的歷史。很多時候,兩者相互糾纏,同時推動著醫藥的發展。為了與死神拔河,許多醫療手段與藥物被發明出來,用於戰爭的前線補給,又或者治療受傷的士兵。在當代生活中,我們每個人每一天都在與戰爭促成或遺留下來的疾病及藥物共度。
Thumbnail
戰爭真的要發生在已承平七、八十年的台灣嗎?這實在太不可思議,想都不敢想。大多數台灣人都選擇平心靜氣,逃避這個問題,至於內心是否焦急?也可能因為對兩岸局勢的認知不同,以致顯現於外的態度也不同。沒人有把握不打仗,也沒人敢斷言一定會打仗…
Thumbnail
2021/2/23 疫情使美中在川普任期末段加速惡化,使雙方的敵意延伸到全政府、全社會乃至啟動了科技、教育、金融態等全領域的對抗,使原本環繞崛起中國週邊所有的地緣政治熱點都更加緊張。西方內部抗疫合作的混亂與對中俄的抵制,證明「本國優先」與「生物權力」(bio-power)在地緣政治對抗上的作用。
Thumbnail
這篇要繞回軍事,算是把經濟跟社會的架構,重新架到戰略的基本,擁有一支武裝力量,足以對抗外敵入侵上。戰略的觀點,究竟怎樣從經濟跟社會,去看到軍事乃至於戰爭這回事?
Thumbnail
大概是受到時局動盪的影響,最近還滿想閱讀一些軍事的書籍,增進自己的軍事基本知識。 在網路上看到《火藥時代:為何中國衰弱而西方崛起?決定中西歷史的一千年》一書,可以說打動我的心。大概是感受到中國對國際局勢的影響日益壯大,不僅是從國際新聞上讀來的干涉野心,從媒體識讀層面也能感受到大外宣的龐大野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