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我認為只要讀懂了經濟學,等於看懂了整個世界。
儘管我們在學生時代便開始學習經濟學,但那些艱深的專有名詞,以及複雜的數學公式總讓我們學得格外辛苦。也因此一些人對於這門學問是一知半解的,更因為不懂經濟學而不了解各個國家採取的貨幣政策背後的原理和隱憂。
好的老師能夠將複雜的知識轉換成淺顯易懂的文字,好書也是如此。而本篇所要介紹的
《小島經濟學》,便是將令人頭疼的經濟學變得平易近人的佳作。
《小島經濟學》少了大量學術用語,取而代之的是用簡單的故事傳達經濟學根本。雖然書中的後半段主要在暗諷美國取消「金本位」、推行「次級房貸」與不斷採取「量化寬鬆」政策的危險性,也許有人會覺得作者們在這部分的批評太過主觀,但正因為有這些具體的案例,才得以讓我們學習市場經濟的目標更明確。
- 「資產」的重要性超乎你的想像
- 驅動經濟成長的「借貸關係」
- 紙鈔為何有價值?
- 惡性通貨膨脹與「金本位制」的廢除
那我們就開始進入正題吧。
「資產」的重要性超乎你的想像
建立資產是創造更多儲蓄的必要手段,但你甘願為此延遲享受嗎?
故事中的角色—艾伯為了提升捕魚效率,犧牲自己抓魚的時間,一邊忍受飢餓一邊製作漁網。而他的同伴並不認為這是個好主意,他們寧願繼續使用低效率的捕魚手法,也不願冒著風險換取未來高獲利的可能。
最後艾伯得以用製作出的漁網每天多抓好幾條魚,不僅能因此享受更多食物,他也有了更多時間去從事其他活動。
故事中發生的橋段其實和現實生活一模一樣。如果魚代表金錢,那漁網則代表能賺進更多錢的資產。有錢人之所以越來越有錢,其中一個原因便是他們會積極地建立資產;而窮人只會一昧的追逐金錢。
如果你和我一樣是公司職員,應該能體會每個月領的薪水只夠溫飽的心情,就像貝克和查理(故事中的角色)。但若我們將金錢思維轉變成像艾伯一樣,願意犧牲短期的快樂打造一個個漁網(資產)來長期增加自己的收入,不僅能脫離為錢所苦的困境,還能有更多餘裕以及時間去經營自己的興趣。
至於如何做到這點,我在之前的各篇文章有提到相關概念,你可以從以下挑選自己有興趣的內容延伸閱讀:
- 無痛理財:《拿鐵因子》、《比小說更好看的理財故事書》
- 斜槓人生:《個人無限公司》、《為什麼他有錢又有閒》、《大人的周末創業》
- 財商教育:《富爸爸 窮爸爸》、《有錢人為什麼越來越有錢?》
驅動經濟成長的「借貸關係」
為什麼把錢交給銀行保管還有多的錢拿?又為什麼銀行願意借錢給你花?
有些人可能只知道辦定存或買股票、債券有利息可賺,卻不清楚為什麼這樣能賺錢?
現今絕大多數的金融交易,都和「借貸」脫不了關係。你以為你是請銀行保管你的儲蓄,其實是你把錢借給他們投資。等他們從中賺到錢後再依約定時間給你一定的報酬,這份報酬就是我們說的「利息」。
雖然在大多數情況我們能隨時提領存款,但歷史上就有銀行付不出錢的情況發生
以本書的例子而言,艾伯將自己多捕到的魚借給貝克和查理,好讓他們在製作漁網時有東西可以吃。而還款期限到了之後,貝克和查理就要還給艾伯比原先更多的魚。只要他們兩個能利用借到的資源製作出漁網,三人的生產力都會比過去高上許多,自然就有開發其他設施的時間和精力。
而一旦越來越多人到他們的島上生活,如此的借貸關係循環下去,到最後每個人都能享有富足的生活。
債權人(放貸人)為了維護自己的利益,一般都會挑選信任度高與還款能力高的債務人(借款人)為對象,而且也會仔細評估借貸方案,以此讓本金和利息更容易回收;另一方面,債務人也會比較各個借貸方案,從中挑選對自己較有利的。
債務人為了能夠還清借來的資金,便會用這些錢購入資產,努力賺取足夠的金額還給對方。如果過程沒有意外的話,借貸雙方的所得都能因借貸關係有所提升,經濟便能隨之成長。
當然也有例外的時候。歷史上因借貸導致經濟崩盤最有名的例子莫過於美國的「次級房貸危機」。
由於當時房市被看好,金融公司為了多賺一些錢,便打破原先的規則,大量貸款給那些信用等級不佳的人購入房產,這些貸款便是「次級貸款」。且金融公司還將他們的「住宅抵押貸款證券」包裝成新的金融衍生品供投資人投資。為了讓更多人買入這項金融商品,相關評級機構便給予其AAA的高分。
最後房市下跌,大量次級貸款債務人違約,這些住宅抵押貸款證券也同時失去它的價值,導致許多金融公司資本大幅縮水,甚至是倒閉,「雷曼兄弟控股公司」便是其中之一。
如果一個借貸關係能在良好狀態下運作,那就近乎不可能發生上述事件。只能說美國如今是成也借貸,敗也借貸。
紙鈔為何有價值?
我們的祖先從以物易物開始市場交易。而隨著時代演進,交易的工具也跟著改變。貝殼、鹽巴、金幣…慢慢的紙鈔成為我們當今最主流的貨幣型態。但為什麼一張張紙能具有上千萬的價值?
我們可以從
《小島經濟學》中看到,最初島上的居民是以魚作為貨幣。由於每個人都很清楚自己一天需要吃多少條魚,因此市場中商品的價格自然是人人心裡有數。
若換成我們的例子,可以把魚變成黃金這類的貴金屬。原因除了貴金屬能長久保存外,它的價值也是從古至今大家都認同的。也因此才會有掏金熱以及把黃金當作避險投資的情形。
因其稀缺性、可延展性等特點,讓黃金至今依舊是國際公認的準貨幣
不過黃金也因其重量與體積導致攜帶不易,紙幣便因而崛起。
紙幣能夠彌補黃金在使用時的各項問題,但它本身的價值顯然無法和眾多貴金屬相比。畢竟紙張的原料隨處可見,並且能夠大量生產,而這項特點所引發的問題我會在下一段談及。
總而言之,如果國家想要用紙鈔代替黃金的話,就必須要保證其價值和黃金一樣。
我們再回頭看書中的案例。島上的政府著手發行所謂的「魚邦儲備券」(紙鈔),並保證居民每張儲備券都能換到真正的魚。因為有了政府的承諾,加上儲備券的便利性較高,人民逐漸接受了這種新型態的貨幣。
在此我們先不探討政府發行紙鈔真正的目的與背後的隱憂。如果我們哪天再也不信任這些紙張,並且可以向政府兌換成等價的貴金屬的話,似乎也沒有損失。
不過,現實總是出人預料之外,否則也不會發生我們接下來要談論的主題了。
惡性通貨膨脹與「金本位制」的廢除
談完了紙鈔的起源,我們再來聊聊其衍生的問題—「惡性通貨膨脹」。
正常情況下,「通貨膨脹」與「通貨緊縮」會在市場中交互輪替。一些人誤以為價格的上漲就是通貨膨脹,但所謂的膨脹或緊縮,事實上是指貨幣供給量。通貨膨脹就是貨幣供給量增加,反之則是通貨緊縮。
儘管通貨膨脹不一定會讓商品價格上漲,但人為操作的通貨膨脹若是發生在經濟不景氣時,失業率導致產能下跌,再加上市場上貨幣量過多的話,就會發生物價暴漲的慘劇。不過依照現階段美國持續採取「量化寬鬆」政策,看來是還沒有意識到事情的嚴重性。
這幾十年來,我們的貨幣供給量一直處於膨脹的狀態。因為紙鈔不像黃金一樣需耗費大量資源開採,政府只要有一台印鈔機,就能源源不絕的產出金錢。
上一段我們說到,過去我們主要是以黃金和其他貴金屬為貨幣,而當政府開始以紙鈔作為主要流通貨幣後,市場機制便開始不受控制。
因為政府大量印鈔,我們手上的鈔票價值越來越低。原本明訂35美金可以換到一盎司的黃金,如今看來根本是不可能實現了。而政府為了保障其利益,便廢除所謂的「金本位制」,取而代之的是將美金變成全世界的結算貨幣,重新定義了紙鈔背後的價值。
如今全世界各個國家幾乎都在依靠美金生存。如果我們哪天有人打破了這項規則,從此不再信任美金的話,那這個經濟繁榮的幻夢終將會破碎。我們辛苦賺得的鈔票演變成一張張的廢紙,就像辛巴威幣一樣。而且還會因物價暴漲而買不起任何商品。
經濟本應該像一年四季有著規律的變化。若我們刻意操弄這項規律,當壓抑市場的時間越長,最終經濟反彈的力道就會越大。而且那天絕對會到來,只是時間問題罷了。
結語
用一句話來說,這本
《小島經濟學》其實就是美國貨幣史,只不過作者們用了更通俗且極具諷刺的故事手法來闡述其中的重點。而如果你只想瞭解現實的情況的話,每個章節的最後都會有總結。因此你可以多花些時間享受這些有趣的故事,或是花極少的時間就明白本書的宗旨。
相信你讀完這本書之後,肯定就會了解為什麼Robert Kiyosaki和Grant Cardone等有錢人會說鈔票的價值將會崩盤,甚至直接指出它是垃圾。
近幾年來比特幣、乙太幣等虛擬貨幣的擁護者越來越多,不過有支持者就會有反對聲浪,而那些反對虛擬貨幣的人大多認為其價格完全是依靠投資者的信仰,本身毫無價值可言。但若我們回頭看看自己手上一張張的鈔票,再看看如今美國不斷地在實行量化寬鬆政策,它們的價值不也是依靠信仰支撐著嗎?
不過,我並不是要你相信虛擬貨幣,或是投資它們。要想避免貨幣政策所造成的損失,重點不在於你手上的現金是什麼型式,而是你有多少資產創造價值?
不管是書中的前半段,或是我們在第一段談及的概念,無非都是在闡述資產的重要性。而擴大資產也是我們現今能做到保障自己財產最有效的方法。
畢竟應該沒有人會希望自己辛苦了大半輩子,還要因為政府的錯誤決策,讓自己連享受人生的資格也被剝奪吧?
推薦指數
易讀性:★★★★★
豐富性:★★★★★
專業性:★★★★★
綜合評分:★★★★★
行動,就是我們的語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