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念裡如果買越多書的人,勢必會看越多書。就像我們到別人家裡拜訪時,映入眼簾如果是一大片的書櫃,「對方一定是飽讀書類型」的刻板印象大概會隨之而來。但是在網路發達的世代,唾手可取得的資訊量已經讓人們苦於吸收,為了一次能攜帶更多的資訊,甚至開發出許多類紙的電子閱讀器。那為何厚重的書本文化沒有在大家的眼裡消失呢?這個有趣的現象,就我自身的經驗大概有以下三點的看法:
- 電子書的品質尚無法完全取代書的質地。就本身不厭其煩的去電子閱讀器專區使用體驗,心裡邊想著要是之後只帶這樣一小台就可以儲存這麼多書那我的步伐會是多輕盈?但事實證明心想永遠無法事成,要直接去實際店面將自己的夢就地打碎,才會乖乖的掏錢再買實體書。個人在使用電子閱讀器的時候,雖然顯示的材質的確有讓我內心驚呼相當接近紙,但在字的呈現總是差了這麼一點,閃爍的感覺似乎是想跟我玩捉迷藏,再來翻頁功能上的小延遲,也是我這個控制狂的死穴,每次都在心裡大喊:「我為何要等你翻頁,翻頁就翻頁,為何還要思考個 0.1 秒!! 」
- 買書是一種感覺,是一種結合了封面、標題、類別,擁有感及當下心情於一身的複雜感覺。每當我逛書店的時候,每每看到一本完全打中自己會買的類型,我就會喜孜孜地先拿在手裡,邊走邊想著這本書就是我的了,它裡面的知識都會屬於我。但那只是存在本身心中的理想,現實是在這本新書之前,大概還有一百本的新書已放在家裡,甚至因為堆疊的整理方式,已經到了難以拿出的最下層,但這些都不重要,這種無形的罪惡感只會出現在把書帶回家有那麼的那麼一瞬。當有人希望我可以列一張清單好提醒我這些書還沒看完,但對我來說那只是我有沒有買到重複的檢查清單(笑!
- 書本就是通勤族的護身符。本身是一位默默存在於日常中的社畜,雖說是社畜但還希望保留想要看起來很厲害之自尊心,這時候實體書就是相當稱職的配件,無論你有沒有認真在書中的內容,都會使你看起來沉浸在一片知識的汪洋無法自拔,這就是電子書無法達到的境界,因為人家搞不好以為你在看漫畫?
如果你跟我有一樣的困擾,家裡的書一直無法分類在已看過的類別裡,他還會一直躺在那裡等你、盯你、看你,像是皇帝在選妃一樣被所有人的渴望注視著一樣,這些感覺我懂我都懂。但我想要跟你說的是,書相比衣服或是其他消費品,絕對是你飽讀詩書的一個防護衣,他還可以隨你今天想要裝做什麼樣的知識份子,而搭配書的主題,比衣服的搭配還容易多了。所以就讓這樣的習慣飛揚吧,下次看到心儀的書就直奔去結帳台 with no doub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