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靠電子書每月多讀兩本書

更新 發佈閱讀 6 分鐘

今天如果看到某YouTuber推薦了一本書,你看完簡介也覺得很有趣、想了解更多,心想正是時候好好充實自己、告別過去的那個我了。

但在下單之前,看著書櫃陳列著上次大特價買的三本新書(還沒打開來過的那種新),你開始懷疑這次是否會重蹈覆轍了,購買路徑除了博客來網購、誠品實體購買以外,還有第三種選擇嗎?

今天丹尼想跟大家聊聊電子書的原因無它,因為在過去有做Youtube、現在有寫文章的定時輸出習慣,丹尼勢必得培養長期輸入的好習慣才能避免創意枯竭。

然而丹尼討厭實體書佔空間、無法靠搜尋功能找到書中內容,不喜歡隨身攜帶厚厚書籍,卻每天祈禱今天會打開來看。

在每每都破功的現況下我找到了電子書:可以滿足我上述的要求。
別看標題好像是許出了大夢想、很難實現一樣,但實際執行下來很輕鬆,每天抓20–30分鐘方便的時間來穩定閱讀就可以達成了。

為何一直強調方便?

方便乍看之下會顯現出很怠惰、懶散的心態,但丹尼認為想要在注意力爆發的時代抓住使用者的眼球,方便一定是必備條件。

正因為方便,我們可以無負擔地每天增加20分鐘閱讀量,因為方便我可以在日常繁忙的情況下每兩週讀完一本書。

但如果純粹講求方便的話,我看網路新聞不就好了?

主動汲取所需知識,而非被動接收新聞

你還記得上週的新聞發生什麼事嗎?甚至今天早上看到的新聞也好。新聞大部分是對自己無用的資訊,每天關注也無法幫助自己特定方面的成長。

反倒是科技島讀 podcast提供、台灣[報導者]的專題報導中的知識,這些我們有興趣、主動蒐集的知識可以記憶比較久,因為我們需要且知識濃度高,而且在未來用得上。

(資訊=一年後對自己沒用的內容;知識=一年後仍對自己有用的內容)

「最高學習法」書中提到:以輸入來說,保持資訊和知識的比例非常重要。就我的實際感受而言,資訊和知識的比例最好不要高於3:7。2:8或1:9更好。

但是我真的沒時間啊?」心裡依舊浮現出這句話。

如果每天讀電子書20分鐘是太高的門檻,我們先不著急,每天讀10分鐘呢?5分鐘?甚至2分鐘?

閱讀從打開電子書開始

電子書擁有隨開即讀的方便性,我們負責的只剩打開電子書的關鍵步驟。我們可以思考一下:要如何鼓勵自己打開電子書呢?或著,打開書本最恐懼的原因有哪些?

丹尼個人的答案是:預期的閱讀量太大(60分鐘),心理上一直逃避不打開。但這樣的想法完全跟想培養讀書習慣的想法本末倒置。

因此在養成”每日電子書閱讀XX分鐘”的習慣之前,我們試著先養成每日打開電子書的習慣

一般人不可能每天只打開書本卻從不點開書本來閱讀,至少會讀到覺得無聊/厭煩為止,最少也湊齊了5分鐘的閱讀量。

raw-image

也就是說,每天只要記得打開電子書,不知不覺就養成了每日電子書閱讀5分鐘的習慣了。但我們總不可能隨時打開電子書閱讀吧?有哪些時段很適合我們閱讀呢?

馬上、枕上、廁上

討論到偷時間大師,就不得不提到歐陽脩,據他所說(希望不是他唬爛我),他一生的文章都是在馬上、枕頭上、廁所上完成的。

我們可以從典故中知道:抓緊許多零碎的時間也可以完成一件大事。
當然現代社會生活形態複雜,無法隨時合乎禮儀地掏出科技產品閱讀,

所以今天以電子書的閱讀情境為例,丹尼統整出了新三上:
腿上、桌上、手上,分別對應於三種使用媒介:筆電、平板、手機。

使用情境

以下的方法是經過丹尼的測試,認為很實際又方便的使用方案:

  1. 早晨:剛睡醒搭配早餐服用,定位接近過去的晨間報紙,三種媒介都適用。
  2. 用餐前:午餐/晚餐端上桌前,把飯前的社交娛樂替換成閱讀,且在外餐廳用手機較不突兀。
  3. 通勤:每日的通勤時間固定,習慣養成可以固定產出,站著用手機、坐著可用平板、筆電。
  4. 睡前2小時:睡前做靜態活動培養睡意、三種媒介都適用。(培養睡意最好還是看實體書)

上面4個只要一天中有做到一項,每日最低閱讀量就可以輕鬆達標囉。

建立起每日閱讀的習慣後跟信心後,我們可以慢慢將閱讀時間推向10分鐘、20分鐘、30分鐘或甚至60分鐘,這時電子書的閱讀時間計時便派上用場,它可以幫你統計跟顯示這週/月達標的天數跟分佈,讓我們可以一目了然這週/月的執行狀況,並逐步朝向自己的目標時間邁進。

raw-image

勿忘輸出

開開心心地閱讀完後,也別忘記多跟身邊朋友提及或討論書本的內容,丹尼當然不鼓勵男性說教的互動方式,但吸收的知識、內容經過腦袋轉譯、口中說出的程序可以更鞏固在腦海裡。

實體討論外,在社群媒體的寫心得、觀後感也是很不錯的方式,簡單來說:閱讀只佔吸收知識的前半部,後半部就要看自己的話語詮釋、換句話說才能更完整地汲取。

結語:沒有紙本香味的電子書

電子書少了紙本書的書香味以及精美的訂裝的同時,也被賦予了隨開即讀、內容搜尋等方便性,

丹尼在這裡無意掀起電子書跟紙本書熟優熟劣的話題,畢竟大多數人的使用情境是兩者皆使用,而且功能上兩者是相輔相成的。

紙本書能夠快速瀏覽整本書的內容、快速了解架構,
電子書則是方便查詢特定字句、劃重點做筆記。

如果你也跟丹尼一樣,只求吸收知識的方便性、不計較紙本的質感,電子書或許會適合只渴求知識的你。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還不是醫生的沙龍
83會員
14內容數
2021/06/05
在我們的心流第一篇文章有提到,如果想要完成白天工作以外的樂趣,在每天的下班前(或一週的開始)事先規劃好並執行即可。然而有一個bug存在於文章背景中,丹尼假設了人”一天注意力毫無限制”的前提。根據很多文獻研究都指向同一個事實:我們一天的注意力極其有限。 延伸閱讀:【心流】| №1|利用
Thumbnail
2021/06/05
在我們的心流第一篇文章有提到,如果想要完成白天工作以外的樂趣,在每天的下班前(或一週的開始)事先規劃好並執行即可。然而有一個bug存在於文章背景中,丹尼假設了人”一天注意力毫無限制”的前提。根據很多文獻研究都指向同一個事實:我們一天的注意力極其有限。 延伸閱讀:【心流】| №1|利用
Thumbnail
2021/05/29
上一篇文章(連結)丹尼埋了伏筆打算要解決行程表外的突發狀況,但沒想到真正出現的突發狀況是疫情爆發等級的嚴重。 於是丹尼想借題發揮:探討如何在家也能打造原本的心流體驗。 丹尼目前認為有兩大方向可以嘗試:如何盡量保持原有的生活節奏 & 如何在家解決社交壓力。
Thumbnail
2021/05/29
上一篇文章(連結)丹尼埋了伏筆打算要解決行程表外的突發狀況,但沒想到真正出現的突發狀況是疫情爆發等級的嚴重。 於是丹尼想借題發揮:探討如何在家也能打造原本的心流體驗。 丹尼目前認為有兩大方向可以嘗試:如何盡量保持原有的生活節奏 & 如何在家解決社交壓力。
Thumbnail
2021/05/15
丹尼最近在實驗嚴格的早9晚5讀書/工作計畫(但目前仍只能早10晚5.5): 早上九點開始讀書、努力衝刺到下午五點後直接收工吃晚餐,後面附贈的的七小時是我完整的休閒放鬆行程。 這套流程實行到目前的感觸良多,整體心得是:欸!這不就是Work hard Play hard嗎? 定義Work hard &
Thumbnail
2021/05/15
丹尼最近在實驗嚴格的早9晚5讀書/工作計畫(但目前仍只能早10晚5.5): 早上九點開始讀書、努力衝刺到下午五點後直接收工吃晚餐,後面附贈的的七小時是我完整的休閒放鬆行程。 這套流程實行到目前的感觸良多,整體心得是:欸!這不就是Work hard Play hard嗎? 定義Work hard &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電子閱讀器是一個CP值最高的學習神器,可以讓你隨時隨地吸取新知,並且大幅提升閱讀量。它輕薄易攜帶,不傷眼,續航力強,甚至可以省錢。如果你想要開始培養閱讀習慣,或在職場上有學習需求,不妨試試看電子閱讀器。
Thumbnail
電子閱讀器是一個CP值最高的學習神器,可以讓你隨時隨地吸取新知,並且大幅提升閱讀量。它輕薄易攜帶,不傷眼,續航力強,甚至可以省錢。如果你想要開始培養閱讀習慣,或在職場上有學習需求,不妨試試看電子閱讀器。
Thumbnail
約莫一個月前,我開始參加了人生第一場讀書會,每週都會分享一本書, 也可以聽聽別人怎麼說。 有一次被問到「大家都怎麼閱讀」 我覺得是很棒的問題~ 當然,如何閱讀這件事本身沒有標準答案,我也嘗試過許多方法, 以下是我自己的閱讀方式,提供給大家參考: 【1.同時看很多本書】 自從用了電子書閱讀器,看書時間
Thumbnail
約莫一個月前,我開始參加了人生第一場讀書會,每週都會分享一本書, 也可以聽聽別人怎麼說。 有一次被問到「大家都怎麼閱讀」 我覺得是很棒的問題~ 當然,如何閱讀這件事本身沒有標準答案,我也嘗試過許多方法, 以下是我自己的閱讀方式,提供給大家參考: 【1.同時看很多本書】 自從用了電子書閱讀器,看書時間
Thumbnail
在大半年之前,我跟大部分人都一樣,書櫃堆滿了還未看完,甚至是從未翻過的新書。覺得看完一本書很難,看着滿櫃的書只會覺得沮喪,然後索性視而不見。不過,我在半年前重拾了看書的習慣,幾乎每天都有看書(當然會有偷懶的日子)。 為什麼想持續閱讀? 相比起影片或podcast,文字仍是無可取代的
Thumbnail
在大半年之前,我跟大部分人都一樣,書櫃堆滿了還未看完,甚至是從未翻過的新書。覺得看完一本書很難,看着滿櫃的書只會覺得沮喪,然後索性視而不見。不過,我在半年前重拾了看書的習慣,幾乎每天都有看書(當然會有偷懶的日子)。 為什麼想持續閱讀? 相比起影片或podcast,文字仍是無可取代的
Thumbnail
書的價值,會隨著你當下的心情和目的改變。你要重視自己的感受和需求,而不是被動吸收知識。—p.126 在我尚未建立穩定的閱讀習慣時,雖然很喜歡買書,但看書的速度很慢。不是容易分心,否則就是抓不到重點,看過的書總是過目即忘。 以下我將會介紹書中「三次閱讀法」的概念,與建立閱讀習慣的六個要點。
Thumbnail
書的價值,會隨著你當下的心情和目的改變。你要重視自己的感受和需求,而不是被動吸收知識。—p.126 在我尚未建立穩定的閱讀習慣時,雖然很喜歡買書,但看書的速度很慢。不是容易分心,否則就是抓不到重點,看過的書總是過目即忘。 以下我將會介紹書中「三次閱讀法」的概念,與建立閱讀習慣的六個要點。
Thumbnail
(本篇是《間歇高效率的三次閱讀法》的讀書心得) 標題新穎,然而內容再簡單不過。作者以大量閱讀的經驗,用淺白易懂的文字破除「好好閱讀一本書」的刻板印象和成見,並傳授讀者運用閱讀技巧來選書、讀書、和說書。
Thumbnail
(本篇是《間歇高效率的三次閱讀法》的讀書心得) 標題新穎,然而內容再簡單不過。作者以大量閱讀的經驗,用淺白易懂的文字破除「好好閱讀一本書」的刻板印象和成見,並傳授讀者運用閱讀技巧來選書、讀書、和說書。
Thumbnail
越來越多人把電子書作為獲取知識的來源,但在使用電子書一段時間後,發現如果是看完電子書,要寫心得會非常痛苦,因為不能隨時「翻」,這應該也是大部分人使用的感想之一。 目前我還是以手機來看電子書,固然有其便利性但也有侷限,優點是可以好好利用零碎時間,但也經常感覺看完後,好像講不出整本書的重點在哪?
Thumbnail
越來越多人把電子書作為獲取知識的來源,但在使用電子書一段時間後,發現如果是看完電子書,要寫心得會非常痛苦,因為不能隨時「翻」,這應該也是大部分人使用的感想之一。 目前我還是以手機來看電子書,固然有其便利性但也有侷限,優點是可以好好利用零碎時間,但也經常感覺看完後,好像講不出整本書的重點在哪?
Thumbnail
這篇主要想分享給,跟我一樣苦惱於無法建立閱讀習慣、增加閱讀量的人,這幾個月,我做了什麼來「調整」閱讀習慣。 今年初,我給自己的年度目標中,有一項是要讀 8 本書,從這個數字應該可以感受到,我有多不常看書吧 XD,連一個月讀一本,我都擔心無法達成,所以只設定了 8 本。每個月,我都會檢查一下年度目標的
Thumbnail
這篇主要想分享給,跟我一樣苦惱於無法建立閱讀習慣、增加閱讀量的人,這幾個月,我做了什麼來「調整」閱讀習慣。 今年初,我給自己的年度目標中,有一項是要讀 8 本書,從這個數字應該可以感受到,我有多不常看書吧 XD,連一個月讀一本,我都擔心無法達成,所以只設定了 8 本。每個月,我都會檢查一下年度目標的
Thumbnail
買了書,卻永遠看不完! 你是否也跟我有過相同的經驗? 明明很愛買書,但總是翻個幾頁就晾在一旁,或根本沒打開過? 我以往在看書時,只要手機響了,注意力就會被帶走。一滑下去,就忘記要看書了。 後來才知道像我這樣的人還真不少,試了許多方法,直到我現在已經養成了穩定的閱讀習慣。 我整理出幾個幫助我能有效
Thumbnail
買了書,卻永遠看不完! 你是否也跟我有過相同的經驗? 明明很愛買書,但總是翻個幾頁就晾在一旁,或根本沒打開過? 我以往在看書時,只要手機響了,注意力就會被帶走。一滑下去,就忘記要看書了。 後來才知道像我這樣的人還真不少,試了許多方法,直到我現在已經養成了穩定的閱讀習慣。 我整理出幾個幫助我能有效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