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業x薪水x職務內容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最近疫情的關係,工作沒了,休息了幾個月之後我開始找工作,從以前找工作的時候我就覺得職務的內容跟給的薪水不成正比
例如企劃人員,內容可能是專案規劃,協助主管處理事務等等,但薪水只有28000~35000元,又或是行政助理,有些需要一些辦公室電腦技能證照,但是終歸就是行政助理,薪水就是28000~32000元
相較之下,我之前在餐飲業上班,或許職務不是白領藍領族,不是坐辦公室,但是我的薪水也是有34000,而且還供餐,還不用具備太多技能,只要你能夠對客人有耐心,基本上就可以勝任這份工作
為什麼呢?具備有證照,還需要一堆技能,內容也不是這麼好勝任,薪水只有這樣,同樣的靠勞力對外服務的工作薪水給的不錯?還是是我運氣好,遇到比較願意給薪的公司?還是存粹是層級不同,就像金字塔一樣,我不是在中高層,而是在低層?
靠勞力跟靠腦力工作,到了40歲以上,總是跟年輕人是有差的吧,所以靠勞力跟靠腦力的工作有差別嗎?
靠勞力沒升遷?靠腦力有升遷?
我自己釐清的想法是:或許靠勞力和腦力也會有升遷的一天也會到管理職,如果公司不錯每年還會有年終平常也會有福利,所以還是看公司有沒有展望性囉
avatar-img
0會員
4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Thumbnail
我的職務是工程人員,在我前期的工程人員是直接現場處理,後來門市數量快速增加,公司人力無法負荷,改委託外部協力廠商第一線處理,工程人員作驗收管理的工作。我是在這個轉換期間人事異動時進來的,進公司第一天到25年後退休的最後一天,原則上我算是做同一職務沒有變過,也沒升遷、輪調過,可見工作能力之不佳^=^。
Thumbnail
最近對於職涯的一個深刻體悟是如何區分「職涯」與「工作」, 用英文來做區別的話就是Different between Job and Career。 我大學畢業四年左右,在過往找工作的道路上,我從來沒想過「職涯」,眼前只有所謂的「工作」。 因此每次我應徵到了一份新的工作時,我總是抱持著我只是來這裡
工作盡管有各式各樣,我依舊把它分成行商座賈兩類。這跟工作內容無關,只是方式問題。一樣的仲介,有人喜歡到處跑,有人喜歡在固定的地方接待不同的案件!就好像工廠的生產工人,有人是某個廠的編制內,有人喜歡去人力派遣公司。 從十八歲就工讀到正式工作,我的年代沒有勞基法,而勞保不是根本,是員工福利!這不是要談
Thumbnail
有網友在D card上自述目前已在工廠工作一年多,薪水是月薪制,月領3萬1,其中的薪資明細包含了底薪2萬4,以及全勤獎金、上機津貼及伙食補助等。 今年旺季經常加班,拿到加班費後,才發現和自己預期的不一樣,詢問公司會計後,卻回應公司採用的計算方式是以「基本薪資24000元/30天/8小時」,相當於每
Thumbnail
三月底終於(暫時?)結束餐飲業的計時生涯。 隨著年紀增長,心力耗費變多(因為顧慮更多、想做的事更多),體力卻變少, 不像數年前還可以一次兼三份工,我現在兼兩份就覺得累。 四月開始......
Thumbnail
探討業務同仁「領多少薪水,做多少事」思維,文章指出這種觀念可能忽略工作的內在價值,僅以薪水衡量。薪水是否等同於工作價值,以及這種思維對未來的影響成為討論焦點。提倡超越薪水思維,挑戰傳統觀念,注重工作的滿足感和成就。勇敢探索個人工作價值,使工作不僅是換取薪水的交易,而成為實現夢想和發揮所長的平台。
Thumbnail
職場新手在面對工作加薪與尋找新工作的兩難時,應先評估自身價值及提供公司的額外價值,並準備實質數據以支持談加薪的論述。同時,尋找新工作不妨作為籌碼來爭取更好的薪水或順勢跳槽。
談談最近的新工作,因為是熟人介紹,一見面,老闆娘顯的熱情,熱絡,我表明已退休不做正職,想做時薪,也就是打工,她很爽快,說沒問題,我工作就是幫3位同事的忙,誰忙幫誰,挺ok,我這人效率好,也敏銳,最重要離家5分鐘就到了,第二天,她就開始請我做拿手的涼拌菜,小黃瓜跟台式泡菜,接著要我試試素食水餃,我一開
續昨日文章,為何積極的人她居於餐飲業工作七年多是最大的敗筆,這就像我在公司所眷養的協力員工一樣,為什麼薪資只有三萬六,卻可喜於這樣薪資工作十幾年,就算高雄多個台積電缺人、缺工,也紋風不動,為什麼會這樣,因為他已經喜於現狀,完全離不開了。
近期思考職涯的主因,不太正面,主要是不太喜歡聒噪的同事, 這樣的出發點,而讓我非常困擾與覺得這個環境不是我想要的, 讓我每天出發上班都相當不舒服。而目前看起來,我應該謝謝自己發現這個困難點。 所以跟先生也開始討論,我真的適合做什麼? 也才發現自己並沒有專業,專業的定義是,老闆願意高薪聘請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Thumbnail
我的職務是工程人員,在我前期的工程人員是直接現場處理,後來門市數量快速增加,公司人力無法負荷,改委託外部協力廠商第一線處理,工程人員作驗收管理的工作。我是在這個轉換期間人事異動時進來的,進公司第一天到25年後退休的最後一天,原則上我算是做同一職務沒有變過,也沒升遷、輪調過,可見工作能力之不佳^=^。
Thumbnail
最近對於職涯的一個深刻體悟是如何區分「職涯」與「工作」, 用英文來做區別的話就是Different between Job and Career。 我大學畢業四年左右,在過往找工作的道路上,我從來沒想過「職涯」,眼前只有所謂的「工作」。 因此每次我應徵到了一份新的工作時,我總是抱持著我只是來這裡
工作盡管有各式各樣,我依舊把它分成行商座賈兩類。這跟工作內容無關,只是方式問題。一樣的仲介,有人喜歡到處跑,有人喜歡在固定的地方接待不同的案件!就好像工廠的生產工人,有人是某個廠的編制內,有人喜歡去人力派遣公司。 從十八歲就工讀到正式工作,我的年代沒有勞基法,而勞保不是根本,是員工福利!這不是要談
Thumbnail
有網友在D card上自述目前已在工廠工作一年多,薪水是月薪制,月領3萬1,其中的薪資明細包含了底薪2萬4,以及全勤獎金、上機津貼及伙食補助等。 今年旺季經常加班,拿到加班費後,才發現和自己預期的不一樣,詢問公司會計後,卻回應公司採用的計算方式是以「基本薪資24000元/30天/8小時」,相當於每
Thumbnail
三月底終於(暫時?)結束餐飲業的計時生涯。 隨著年紀增長,心力耗費變多(因為顧慮更多、想做的事更多),體力卻變少, 不像數年前還可以一次兼三份工,我現在兼兩份就覺得累。 四月開始......
Thumbnail
探討業務同仁「領多少薪水,做多少事」思維,文章指出這種觀念可能忽略工作的內在價值,僅以薪水衡量。薪水是否等同於工作價值,以及這種思維對未來的影響成為討論焦點。提倡超越薪水思維,挑戰傳統觀念,注重工作的滿足感和成就。勇敢探索個人工作價值,使工作不僅是換取薪水的交易,而成為實現夢想和發揮所長的平台。
Thumbnail
職場新手在面對工作加薪與尋找新工作的兩難時,應先評估自身價值及提供公司的額外價值,並準備實質數據以支持談加薪的論述。同時,尋找新工作不妨作為籌碼來爭取更好的薪水或順勢跳槽。
談談最近的新工作,因為是熟人介紹,一見面,老闆娘顯的熱情,熱絡,我表明已退休不做正職,想做時薪,也就是打工,她很爽快,說沒問題,我工作就是幫3位同事的忙,誰忙幫誰,挺ok,我這人效率好,也敏銳,最重要離家5分鐘就到了,第二天,她就開始請我做拿手的涼拌菜,小黃瓜跟台式泡菜,接著要我試試素食水餃,我一開
續昨日文章,為何積極的人她居於餐飲業工作七年多是最大的敗筆,這就像我在公司所眷養的協力員工一樣,為什麼薪資只有三萬六,卻可喜於這樣薪資工作十幾年,就算高雄多個台積電缺人、缺工,也紋風不動,為什麼會這樣,因為他已經喜於現狀,完全離不開了。
近期思考職涯的主因,不太正面,主要是不太喜歡聒噪的同事, 這樣的出發點,而讓我非常困擾與覺得這個環境不是我想要的, 讓我每天出發上班都相當不舒服。而目前看起來,我應該謝謝自己發現這個困難點。 所以跟先生也開始討論,我真的適合做什麼? 也才發現自己並沒有專業,專業的定義是,老闆願意高薪聘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