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價值不僅僅是薪水】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最近在業務單位,有一位同仁的行為引起了我的好奇心。儘管他的工作是責任制,不受固定上下班時間約束,但每次時間到了,他總是毫不猶豫地離開,將未完成的事交給其他業務同仁接手。我忍不住對他的這種態度感到好奇,於是請他過來,想了解發生了什麼事。​


他坦言地回答說:“領多少薪水,做多少事!所以時間到,我就要下班!” 這句話讓我深思,原來,他將工作視為一種純粹的交易,用自己的時間和公司給予的報酬做等價交換。但在這種看似合理的心態下,似乎還缺少了點什麼。

所以,我想和大家聊聊一個深植在我們心中的觀念——『領多少薪水,做多少事』,以及這個觀念如何影響著我們對工作價值和未來的看法。


從踏入職場的那一刻開始,我們似乎被灌輸了一種觀念:工作就是為了換取薪水。當然,錢固然重要,但是這種「打工思維」卻可能阻礙我們對工作真正價值的認識。


首先,讓我們思考一下:

▶︎薪水是否真的等同於工作的價值呢?

▶︎是不是拿到高薪水就代表你的工作價值高?反之亦然!


首先,我們需要思考薪水是否真的等同於工作的價值:是不是拿到高薪水就代表工作價值高,反之亦然?這種觀點似乎太簡單,忽略了工作本身的內在價值。有些人可能默默付出,卻只因薪水低而被低估;而有些人雖然薪水高,卻可能只是在辦公桌前度過無聊的時光。


其次,讓我們關注一下這種思維對未來的影響:我們是否應該陷在「領多少薪水,做多少事」的迷思中?現代社會變化迅速,我們需要更靈活地面對未來的挑戰。只追求薪水的穩定性,很可能會將我們限制在狹窄的發展空間內,失去了未來的競爭性。


▍或許我們需要更勇敢地挑戰傳統的觀念,尋找屬於自己的價值觀。

▍或許,我們可以更注重工作的內在滿足感、挑戰性和成就感。


這並不是說薪水無關緊要,而是希望我們在追求薪水的同時,也能夠找到工作的真正價值所在。​


工作應該是一個讓我們能夠發揮所長、實現夢想的平台,而不僅僅是一份換取薪水的交易。讓我們一起摒棄過去的框架,勇敢地探索未知,去找尋那個屬於自己的工作價值吧!

    20年的外商經理人經驗。這段經歷使我成為一個善於傾聽和觀察的人,並能提供實用的業務和管理建議。我相信新知識就像拼大型拼圖一樣,需要仔細觀察,耐心尋找。透過深入的觀察和不斷學習,我才能將這些拼圖的碎片組合在一起,並將其轉化為有價值的洞察與建議。我致力於在我的專欄中分享這些洞察和經驗,幫助讀者在商業領域中取得成功。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在資訊爆炸的時代,我們被各種訊息包圍,然而,思考資訊傳遞,發現「如何表達」比「表達什麼」更重要。每人有故事,每產品獨特,但陷入「說什麼」的困境,忽略「怎麼說」。在資訊交流中,「怎麼說的」和「怎麼呈現的」永遠是最精采的故事,無論領域,善用這門藝術成為傳遞價值的大師。
    《A.I.人工智慧》是一部令人深思的經典科幻電影。故事融合古典經典與未來科技,探討人工智慧對生活的影響。電影中描繪的AI智慧機器逐步取代各種人工工作的情節,與現實逼近,或許在未來三到五年內成為現實。影片貫穿《木偶奇遇記》的精神,以小男孩大衛的奇遇記,引領觀眾反思科技發展的可能性和挑戰。
    這篇文章探討了在商業環境中教導員工的心態問題。建議了多種方法來應對員工提出的挑戰性問題,包括了解背後的原因、強調團隊合作的重要性、激發參與感、解釋目標和利益、提供培訓和支援,以及建立良好的溝通機制。這些建議旨在幫助領導者更有效地處理員工的心態問題,從而促進團隊的發展和公司的成功。
    深刻了解客戶是成功銷售的關鍵,因為客戶的需求有時隱藏深處。挖掘客戶背景線索,探索過去經歷、價值觀,有助於理解真正的需求。深入了解還促進更好的溝通,建立信任,使客戶更容易分享需求。透過醫材代表Anne的故事,展現深度了解客戶的實踐,持續互動和深入了解,創造適合的溝通環境,實現更有效的溝通。
    深度思考在職場中至關重要,尤其當面臨挑戰時,僅處理表面問題難以根本解決。本文以產品經理的視角分享了產品上市計劃中的深度思考經驗。透過重新定義目標、強調臨床有效性和創新解決方案,成功調整了計劃,確保了產品成功上市。深度思考不僅提升解決問題能力,更讓我們找到工作的深度和意義,建議在職場中培養這種習慣。
    今天我們要分享的是一個關於成長、發現自我和在職場中找到方向的故事。艾莉是一位產品經理,她的職業生涯充滿了挑戰和機遇。透過一連串的經歷,艾莉發現了定位思維的力量,它不僅引導她認清自己的優勢和弱點,還讓她更加自信,成為團隊中的積極推動者。現在,讓我們一起深入艾莉的故事,看看她是如何在職場中茁壯成長的。
    在資訊爆炸的時代,我們被各種訊息包圍,然而,思考資訊傳遞,發現「如何表達」比「表達什麼」更重要。每人有故事,每產品獨特,但陷入「說什麼」的困境,忽略「怎麼說」。在資訊交流中,「怎麼說的」和「怎麼呈現的」永遠是最精采的故事,無論領域,善用這門藝術成為傳遞價值的大師。
    《A.I.人工智慧》是一部令人深思的經典科幻電影。故事融合古典經典與未來科技,探討人工智慧對生活的影響。電影中描繪的AI智慧機器逐步取代各種人工工作的情節,與現實逼近,或許在未來三到五年內成為現實。影片貫穿《木偶奇遇記》的精神,以小男孩大衛的奇遇記,引領觀眾反思科技發展的可能性和挑戰。
    這篇文章探討了在商業環境中教導員工的心態問題。建議了多種方法來應對員工提出的挑戰性問題,包括了解背後的原因、強調團隊合作的重要性、激發參與感、解釋目標和利益、提供培訓和支援,以及建立良好的溝通機制。這些建議旨在幫助領導者更有效地處理員工的心態問題,從而促進團隊的發展和公司的成功。
    深刻了解客戶是成功銷售的關鍵,因為客戶的需求有時隱藏深處。挖掘客戶背景線索,探索過去經歷、價值觀,有助於理解真正的需求。深入了解還促進更好的溝通,建立信任,使客戶更容易分享需求。透過醫材代表Anne的故事,展現深度了解客戶的實踐,持續互動和深入了解,創造適合的溝通環境,實現更有效的溝通。
    深度思考在職場中至關重要,尤其當面臨挑戰時,僅處理表面問題難以根本解決。本文以產品經理的視角分享了產品上市計劃中的深度思考經驗。透過重新定義目標、強調臨床有效性和創新解決方案,成功調整了計劃,確保了產品成功上市。深度思考不僅提升解決問題能力,更讓我們找到工作的深度和意義,建議在職場中培養這種習慣。
    今天我們要分享的是一個關於成長、發現自我和在職場中找到方向的故事。艾莉是一位產品經理,她的職業生涯充滿了挑戰和機遇。透過一連串的經歷,艾莉發現了定位思維的力量,它不僅引導她認清自己的優勢和弱點,還讓她更加自信,成為團隊中的積極推動者。現在,讓我們一起深入艾莉的故事,看看她是如何在職場中茁壯成長的。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作家 Morgan Housel 在《華爾街日報》中提出一個觀點:我們是用理解知識的方式在思考、學習金錢觀,而不是用理解心智與行為模式的方式學習理財。這段話讓我意識到,我們的財務決策並非總是理性的,情緒因素也扮演著重要角色。通過掌握金錢心理學,能夠幫助我們改善用錢習慣,使財務決策更為理性和長遠。
    Thumbnail
    我們之前已經撰寫過好幾篇文章,深入討論了如何在職業選擇中運用「價值觀」,但大家可能不知道,這種價值觀的深入探索不僅僅適用於工作選擇,同樣也極適合用在挑選生活伴侶上。 以我個人為例,我心中的一個核心價值觀就是「自由自在」。
    Thumbnail
    最近就是累、提不起勁來、經濟壓力逐漸撐不下去,醫生說著說著詢問我要不要將心理諮商時間拉長呢?......
    Thumbnail
    『人的價值靠的是創造而不是累積,會累積的只有歲月』 資深員工薪資會成為新人敘薪的天花板,還是後浪高過前浪的衝浪板 你們相信家有一老如有一寶嗎?你們家有沒有陳年助理? 我的薪資制度被批的一無是處, 但我還是要先聊聊『工作規範』怎麼處理這樣的歷史包袱。
    Thumbnail
    p.19「到了最後,只要我懷抱著『身為成年人得設法做些什麼』的念頭,試圖展開新挑戰,很快就會因為壓力而半途而廢,儘管我有想辦法紓壓,卻很快就會失效。每次想做什麼,最後就會變得什麼都不想做的戲碼反覆重演後,我才驚覺到這個事實—原來自己適合什麼都不做」
      最近換了新工作,過去一年多來,疫情的催化下找工作更是一波三折,日本轉職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尤其站在年齡這個殘酷舞台上,要怎麼贏的過那些新鮮的肝和青春的腦,除了靠微薄的社會歷練外,再來就是選擇職業的方向了。
    Thumbnail
    「我一直加班,週末都去,別人的事我也做,所以孩子、老公,我沒辦法陪他們」 「但我心裡知道,我心裡真正的想法,是很怕被公司辭掉,很害怕失去這個工作,我就沒辦法給家裡、給爸媽錢了。」 她卡住這個議題已經10年,從開啟這份工作,這個恐懼就一直揮之不去。 她怕了半天會沒有工作,但事實上她是不會被裁員的公務
    過去的工作經驗主要集中在勞動法令諮詢和行政作業的部分,特別是台灣本身的勞動基準法,來諮詢的人們遇到的問題大多是提供勞務的地方或雇主有違反法令的問題。從事諮詢業務時,我的回應大多是請他們先評估要不要繼續......
    Thumbnail
    辦公室裡,一旦有人開啟負能量開關,無形中抱怨指責的行為,不論是批判性言語,或是不合作態度,就會像病毒一樣,漫延開來互相傳染;這時如果領導無法有效發揮影響力,扭轉不好的溝通、對話方式,組織就會像盤散沙,只要強風吹起,團隊會各自散落一地。   從工作行為分析,大多數員工受到委曲,無法被上級重用,或是專
    Thumbnail
    偶爾會有人問我不清楚自己該做什麼,要如何選擇工作,也有人對於目前的工作感到不快樂、無趣,可是擔心換了工作未必比較好。我們聽過很多想要離職的理由,不管是多麼冠冕堂皇的理由,然而最關鍵的原因通常是錢給太少、工作太多或是老闆主管太討人厭。
    Thumbnail
    作家 Morgan Housel 在《華爾街日報》中提出一個觀點:我們是用理解知識的方式在思考、學習金錢觀,而不是用理解心智與行為模式的方式學習理財。這段話讓我意識到,我們的財務決策並非總是理性的,情緒因素也扮演著重要角色。通過掌握金錢心理學,能夠幫助我們改善用錢習慣,使財務決策更為理性和長遠。
    Thumbnail
    我們之前已經撰寫過好幾篇文章,深入討論了如何在職業選擇中運用「價值觀」,但大家可能不知道,這種價值觀的深入探索不僅僅適用於工作選擇,同樣也極適合用在挑選生活伴侶上。 以我個人為例,我心中的一個核心價值觀就是「自由自在」。
    Thumbnail
    最近就是累、提不起勁來、經濟壓力逐漸撐不下去,醫生說著說著詢問我要不要將心理諮商時間拉長呢?......
    Thumbnail
    『人的價值靠的是創造而不是累積,會累積的只有歲月』 資深員工薪資會成為新人敘薪的天花板,還是後浪高過前浪的衝浪板 你們相信家有一老如有一寶嗎?你們家有沒有陳年助理? 我的薪資制度被批的一無是處, 但我還是要先聊聊『工作規範』怎麼處理這樣的歷史包袱。
    Thumbnail
    p.19「到了最後,只要我懷抱著『身為成年人得設法做些什麼』的念頭,試圖展開新挑戰,很快就會因為壓力而半途而廢,儘管我有想辦法紓壓,卻很快就會失效。每次想做什麼,最後就會變得什麼都不想做的戲碼反覆重演後,我才驚覺到這個事實—原來自己適合什麼都不做」
      最近換了新工作,過去一年多來,疫情的催化下找工作更是一波三折,日本轉職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尤其站在年齡這個殘酷舞台上,要怎麼贏的過那些新鮮的肝和青春的腦,除了靠微薄的社會歷練外,再來就是選擇職業的方向了。
    Thumbnail
    「我一直加班,週末都去,別人的事我也做,所以孩子、老公,我沒辦法陪他們」 「但我心裡知道,我心裡真正的想法,是很怕被公司辭掉,很害怕失去這個工作,我就沒辦法給家裡、給爸媽錢了。」 她卡住這個議題已經10年,從開啟這份工作,這個恐懼就一直揮之不去。 她怕了半天會沒有工作,但事實上她是不會被裁員的公務
    過去的工作經驗主要集中在勞動法令諮詢和行政作業的部分,特別是台灣本身的勞動基準法,來諮詢的人們遇到的問題大多是提供勞務的地方或雇主有違反法令的問題。從事諮詢業務時,我的回應大多是請他們先評估要不要繼續......
    Thumbnail
    辦公室裡,一旦有人開啟負能量開關,無形中抱怨指責的行為,不論是批判性言語,或是不合作態度,就會像病毒一樣,漫延開來互相傳染;這時如果領導無法有效發揮影響力,扭轉不好的溝通、對話方式,組織就會像盤散沙,只要強風吹起,團隊會各自散落一地。   從工作行為分析,大多數員工受到委曲,無法被上級重用,或是專
    Thumbnail
    偶爾會有人問我不清楚自己該做什麼,要如何選擇工作,也有人對於目前的工作感到不快樂、無趣,可是擔心換了工作未必比較好。我們聽過很多想要離職的理由,不管是多麼冠冕堂皇的理由,然而最關鍵的原因通常是錢給太少、工作太多或是老闆主管太討人厭。